梅兴保: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风险控制与防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29 次 更新时间:2018-03-23 17:02

进入专题: 经济全球化  

梅兴保 (进入专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同时,金融业又是主要以负债的方式经营货币、证券的高风险行业,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其风险作为一种使资产及其收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通过相应的防范和管理措施,使风险降到最小程度或消除在萌芽状态。


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一是因流动性不足而发生的支付性风险;二是贷款损失风险,集中体现为不良贷款迅速上升;三是收益风险,即亏损风险;四是金融市场风险,包括汇率、利率市场和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的风险:五是外债偿还风险;六是电子和网络银行风险;七是法律风险;八是道德风险,即当事人的故意行为而引起的金融风险。


现在,金融业的发展很快,它支持和服务国民经济的责任重大,同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在金融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下如何化解现有的金融风险,防范新的风险,迎接加入WTO的挑战,是面临的新问题。


一、现有金融风险的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l)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有总资产11.2万亿元,去年剥离1.3万亿元不良资产后,不良资产比例为25%,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实际上为29%,1999年为34%,1998年为32%)。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1999年的不良资产比例为:美国2.3%,印度14%,日本7%,新加坡10%,韩国18.4%,泰国17%,台湾地区5.9%,香港地区5.4%。


(2)资本充足率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0年平均为5.7%,只有中国银行一家超过8%。但我国银行提取呆账准备金不足,如果按不同风险类型资产的不同比例提取,资本充足率会更低。核心资本充足率比较:中国账面5%,香港地区9.8%,新加坡18%,韩国6.4%,台湾地区10%,日本6.5%,美国8.2%,印度11%。


(3)盈利能力较差,收益风险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0年账面盈利153亿元。经内部测算,如将应付未付利息、应提而未提呆账准备金这两个缺口补上,则账面盈利全部变为亏损。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按资产规模排第17位,按照资本/资产排588位,按资本利润率排831位。美国花旗银行员工人均利润为5万美元,而工行只有740美元。


(4)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状况更差即风险隐患更大的是各地的信托投资公司、3000多家城市信用社和5万多个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有65万名正式职工,1.6万亿元资产,其中不良贷款占49.3%。这些小机构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资不抵债,所有者权益为负数,即技术上已经破产。


(5)人寿保险公司的利差损失数额巨大。今后,人寿保险公司在高利率时期的保单兑付将存在困难,可能出大问题。


以上风险依存,为什么能正常经营?主要原因是我国政局稳定,经济在发展,国家信誉无形中在担保,国家政策上的保护、支持、救助,使居民存款总额不断增加,银行、信用社得以用增加的存款继续经营。


就原因来分析,上述风险的形成是多年积累起来的,主要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资金财政化,财政资金就“大家拿”。到1997年底,工商银行按国家文件累计发放的政策性贷款中,形成的损失超过其实际呆账的一半。


二是企业困难,亏损严重,无力还贷。重复建设,使得一些企业竣工之日就是亏损之时。


三是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松弛,违规经营,办实体,炒房地产。仅海南省,积压的房地产形成的银行不良贷款就有500多亿元。


四是社会信用程度低,银行的债券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地方出现企业有债找政府、政府引导企业、党委要求法院配合,共同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银行打官司用去15亿元,95%的官司打赢,但执行的不到8%。往往受理的不判决,判决的不执行,执行的不给钱,到头来赢了官司还赔钱。到2000年11月止,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42656家,逃废债务的占44.8%,贷款本息3846亿元,其中逃废掉的占38%,逃废债企业中,国企占52%。


二、加入WTO面临的挑战和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


金融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必须迎潮而上,加入WTO的大局已定,必须未雨绸缪,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一)世界贸易组织通过《服务贸易总协定》对金融市场开放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市场准入,即要求缔约各方开放本国的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


二是国民待遇(无差别竞争);


三是透明度原则;


四是最惠国待遇。


目前,我国境内有外资银行178家,总资产346亿美元,其中外汇贷款188亿美元,占我国境内全部外汇贷款的22.7%。我们承诺,加人WTO以后的第一年,外资银行可办外币业务的地区增加到5个城市,第二年扩大到20个城市,业务范围也有扩大,第五年以后不限地区,都可办理零售业务,即享受国民待遇,证券业开放涉及到资本跨国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进流出很难监管,而且担心金融衍生产品出现以后引起风波动荡。所以对证券市场的开放必须慎之又慎,只能成立合资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而且中方处于控股地位。对保险市场开放也要求合资。而且外资的比例不超过50%。


(二)加入WTO的挑战。


现在,加入WTO的日子越来越近。WTO对一国的影响,过去主要是贸易,现在是资本的流动。金融行业入世以后如不能应对挑战,即形成巨大的风险。


一是人才竞争和流失形成的风险。发展金融,防范风险,关键在于人才。特别是信用卡、投资银行、国际结算、国际法律服务、证券、期货、保险精算和债转股等现代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过去,外资金融机构初来乍到,对中资金融机构的各类人才都欢迎。现在,他们只挑选骨干,而普通员工则从大学生、研究生中挑选,以防止我们的员工把官商作风带过去。外资金融机构挖人才的条件主要有:第一高薪;第二许诺国外培训。我们的业务骨干都已经解决好住房,相当多的同志经不起诱惑离岗而去,有的将我们的商业秘密、许多重要信息和所有联系的优质客户带走,有的将他们熟悉的业务骨干又吸引过去,真是挖走一个,带走一串,影响一片。


二是优质客户流失所形成的风险。银行的优质客户,就是效益好、守信用的企业以及有稳定的低成本的存款来源而又没有资金运用风险的其他法人单位,这些客户大多在中心城市。有的银行统计,全行80%的利润来自只占客户总数20%的优质客户。外资银行将部分优质客户挖走以后,很可能在有的地区出现盈利业务集中于外资银行,而亏损业务留在本地银行的情况。


三是经营不对称形成的风险。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保险公司主要在中心城市经营,管理和运营成本低。而中资机构要照顾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甚至边防小岛,运营成本高。外资机构没有历史包袱,而中资机构包袱沉重。例如,工商银行50万员工,人均年费用8万元,一年要赚400亿元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外资机构主要依靠信息技术和网络终端设备拓展经营,发展风险小的中间业务,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中资机构靠人海战术,很难按照统一的法人意志进行管理,道德风险难以防范。另外,金融全球化使外汇交易脱离了贸易背景,日交易量达到1.7万亿美元。同时,造成金融服务业的渗透和银行业兼并。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


(三)电子货币和网络金融业务存在的风险隐患。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的出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运转效率,加速了资金流动,降低了利用现金进行交易的成本。同时,也要看到,电子货币的运用也可能造成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难以测度和监控。容易使大笔资金快速在国际间流动,造成汇率波动,形成风险。近几年,我国各银行对计算机网络加强了建设,并不断升级改造,集中建立了少数两三个数据处理中心,这样结算汇兑快捷,但是,一旦由于技术原因造成计算机失灵,或由于管理控制失误,或人为破坏、火灾等,就可能造成系统突然中断,数据交易无法进行,全行业务瘫痪,甚至数据丢失,形成风险。另外,对于黑客攻击和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也要加强防范。


(四)证券市场风险。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发育阶段,起步晚,发展快。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200多家,境内股票市值约5万亿元,其中30%左右可流通。共设立有10家基金管理公司和34只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净值847亿元。股民开户数6500万户。去年通过发行、配股共筹集资金3249亿元,上缴印花税493亿元。而1990年的市值只有103亿元,1998年也只有1.95万亿元。证券市场在计划经济的末期建立,在转轨中发展壮大,受行政政策的影响特别明显。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是从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并经过“包装”而来,机制没有转换,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但证券交易所只有2家,而美国有9家,印度14家,设立交易所的主要10个国家中平均每国3.4家。此外,我们的广大证券投资者、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国家法律、法规也跟不上形势的发展。1998年7月1日实施的《证券法》,现在很多条文就过时了。证券市场的风险问题是发育中的新问题,主要有:一是上市公司质量差,而且一股独大,大股东随意侵占中小股东权益;二是上市公司散布虚假信息,误导中小投资者;三是大户联手操纵市场;四是证券公司挪用股民保证金,违规经营;五是上市公司虚假重组;六是基金管理公司拿小股民利益与大户做交易,自己得回扣,形成基金黑幕,等等。上述行为如果不及时制止,会引起股市剧烈震荡,影响经济稳定。众多股民了解情况以后要讨个公道,极易形成社会风波。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过去遗留下来的金融风险关键在于逐步化解,同时要未雨绸缪,对新形势下可能发生的风险要加强控制和防范。


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几点建议


进入21世纪,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金融风险的隐患仍然在各类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为了迎接挑战,就宏观层面考虑,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继续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防止可能发生的财政性风险引发局部金融风险。正确的货币政策是防范金融风险最重要的宏观政策措施,并始终处于龙头的地位,是防范风险的总闸门。我国1978—2000年的广义货币年均增长比经济增长与物价增长之和高出8个百分点,而企业负债率过高,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如果过分扩张货币供给,就会激发潜在的金融风险,也会直接刺激地方上一般加工项目,搞重复建设。因此,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支持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执行得更好,更有成效。


实际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包含了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这几年增发国债是建立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老百姓储蓄大增和银行超额储备增加的基础之上。国债大多被银行购买或承销,改善了银行的经营状况。特别国债直接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提高了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现在,我们要未雨绸缪,防止财政风险。我国的负债率即国债余额/GDP,约为10%,加上特别国债和外债余额约为24%,低于45%的国际警戒线。但是,我国的债务依存度1999年为66.8%,比国际警戒线30%高出一倍多;国债偿债率也高于国际警戒线。从宏观来看,虽然财政发债没有面向中央银行,从而切断了财政赤字与货币发行的必然联系,但是,赤字的增加一般会引起名义利率的提高。为维护利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往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增加货币供应。货币供应量过高,一方面影响物价;另一方面引起股票证券的资产价格畸高,进而影响金融的稳定。从微观来看,也要注意防止财政性的问题苗头尤其是局部性财政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上面发债后,财政支出口子开得很大,地方财政困难,财政向企业补亏和社保资金不到位而将风险向银行转移。去年,还在个别市(县)发生银行代发工资时因地方财政款项不到位或不落实、职工围攻银行的事件。发工资的时间是固定的,财政收入转为工资支出的时间有不确定性,要防止银行替人受过而承担支付风险。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别轻重缓急,有步骤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就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状况来说,银行业防范和化解的重点在逐年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特别是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就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重点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地方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在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我们要防止过度投机,但投机和投资相伴而生,难以完全分开。要看到,股民是一支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保险业要重点解决利差损问题,全国保险总资产3374亿元,去年保费收入1596亿元。


防范和化解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风险,要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在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当前要特别注意网络和电子货币带来负面效应所形成的风险和加入WTO所面临的挑战。防范和化解电子货币风险,关键是重视网络安全,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建立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增加资本金,同时降低营业税,减轻负担。


加入WTO、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要维护金融安全,处理好资本流动、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实行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能力,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入WTO以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主要是:部分优质客户被挖走、部分优秀人才被挖走,中间业务市场被挤占部分空间。因此,我们应坚持循序渐进、对等互利、以发展中国的身份和条件为原则,做到开放、有序、有利。特别要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强现有人才的培训,并以事业、感情及适当的待遇留人。


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基础较差,亏损大,近年来清理合作基金会时有的地方把包袱加到了农村信用社。农村存款向商业银行集中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无疑使农村信用社雪上加霜。解决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问题,其一,要明确其性质,是坚持合作制,还是搞股份制,是办合作社,还是要办银行。笔者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应以农为本,为“三农”服务,一般不能办成商业银行,而应该坚持合作制(可搞股份合作)。其二,明确产权,建立相对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增资扩股,增加资本金。其三,切断县乡政府的行政干预,脱离与人民银行的附属关系。其四,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家和地方财政要承担并帮助消化一部分。其五,分类指导,允许经济发达地方的信用社办成地方性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江苏的试点,主要是将县联社和信用社两级法人合并为一个法人,同时组建省联社,由县农村信用社入股组成,主要行使行业管理。


(三)抓住机遇进行战略调整,优化金融资产结构,以优良的资产来稀释不良资产。进入21世纪,金融风险的化解和整个金融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一是国家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将会出现许多新的增长点。二是加入WTO以后,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以到国外去拓展业务。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保险市场,外资金融机构认为尚有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而他们的市场是经过“精耕细作的土地”。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去开拓。三是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后剥离了四大银行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还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的一部分),使这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降低了10个百分点。


面对新的形势,在融资结构上,应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减轻贷款的压力。在信贷投向上,注意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800美元以后,消费上了新的层次,可抵押、质押的个人资产多了,信贷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在经营项目上,多开拓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使银行的收益多元化,降低收益风险。保险公司也应根据企业和社会的新需求,积极发展个人财产保险,推广投资连接等新险种,并创造条件,拓宽资金的运用渠道,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调控体系。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这是指导我们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应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并考虑到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从产权制度入手,对符合条件的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吸引优质企业投资,扩大资本金,并创造条件在资本市场上市。一方面增加资本,扩大规模,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按上市公司要求公开信息批露,接受股民监督。通过制度的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风险控制新机制。当前,银行内部要进行组织结构的布局调整,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经营管理层次,大胆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新的激励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过去按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不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规律。尤其是设在县市一级的分支机构,业务量小,亏损严重,是金融组织结构调整的重点。为了更加合理地配置金融资源,同时又不至于形成垄断局面,应对这一区域的各类金融机构包括城市信用社的设置统一起来考虑。经营规模小的国有商业银行应从县里撤出或组织合并,从而在县域形成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其他一两家商业银行参与竞争的合理格局,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则要承担为农民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责任。


现行分业监管的体制适应银行、证券、保险业分业经营的状况,但也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要加强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三家监管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经常协商,及时解决分业监管中的政策协调问题。支持商业银行为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发展代办业务,探索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提高监管水平,为未来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综合监管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五)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穿到金融系统的各项工作部署和领导干部、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之中,成为统一法人意志的思想基础。


实践证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防范道德风险,而防范道德风险的法宝就是抓党建,讲政治,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在西方发达国家,一家成功的实行统一法人体制而又跨国经营的金融企业,往往依靠源于创业时的企业精神来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防范道德风险。去年4—8月,人民银行抽调5万人次,进行了大规模真实性检查,查处不良贷款率比报表数上升的情况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升4.6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升6.9个百分点,城市信用社上升11.2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上升11.5个百分点。在我国要办好一个机构网点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员有几十万之众的国有银行或其他金融企业,必须有统一的思想基础,否则难以避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道德风险。这个思想基础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任和对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它支配着员工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这就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政治优势发挥好了,员工人数再多,也能做到上下统一,步调一致。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近百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使这种政治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转化为经营的优势。金融机构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思想上,而且要在行动上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经常调查研究,讨论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一岗两责”要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是作者2001年6月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时撰写的研究论文)


进入 梅兴保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全球化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9031.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