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剑涛
任剑涛,博士,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包括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公共理论、行政伦理、当代中国政治分析的研究等。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政治哲学研究”、教育部项目“社群主义、儒家伦理与当代道德生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共理论研究”等研究项目数项。已出版《伦理政治研究》、《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等著作,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华夏英才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教师奖,2005年获第五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论文
- 心同理同:儒学知识类型学的普遍主义归属
- 从血缘家国到政治国家——中国历史五大变局论之
- 势成骑虎: 现代国家施政的双曲线
- 儒教建构与儒家的现代适应性路向
- 以“民族国家”为轴:“中国”的镜式认知
- 韩非与操作化政治的理论完型
- 思想史研究的概念思维
- 人机关系会倒置吗?——ChatGPT“逃逸”引发的思考
- 理论唤魂:审视“现代”的社会科学眼光
- 工业革命与不列颠新帝国的兴衰
- 现代化研究的世界眼光:宏观探究与理论启示
- 如何在现代知识体系中设置中国议题?
- 民主沟通:雅典精英如何说服大众——以奥博《民主雅典的精英与大众》为题
- 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政治是如何挣脱道德缰绳的?
- 发展结构之变:“共同富裕”的宏观论题
- 浪漫想象:家哲学与家国同构的解释遗阙
- 作为共同体验的民族
- 中国尤应关注“治理节奏”
- 从家国到国家:中华帝国的民族国家转向
- 思想的竞争:政治哲学的身份危机及其克服
- 常与变:以五大变局重建中国历史宏大叙事
- 会社、社会与国家:现代中国的社会运势与国家突起
- “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家国天下的个体递归
- 重启共和:现代早期共和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兴起
- 奢侈的话语:“治理”的中国适用性问题
- 内外在超越之外:儒家内在超越论及其诱发结果
- “中华民族”叙事:国族证成中的古为今用
- 黄玉顺 儒学反思:儒家·权力·超越
- 人工智能与“人的政治”重生
- 曲突徙薪:技术革命与国家治理大变局
- 找回国家:全球治理中的国家凯旋
- 当代中国的国际理念:融入“世界”,抑或重启“天下”?
- 重思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理想
- 任剑涛 陈卫平 等:反思“五四”:中西古今关系再平衡
- 克制乡村治理中的浪漫主义冲动
- 道义理想主义:中国外交的政治逻辑
- 人工智能与社会控制
- 宏观避险、中观着力与微观搞活:中国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转变
- “五四”与拯救共和
- 为现代国家扎牢“公共”桩脚
- 孟荀之外的第三条儒学进路
- 民族国家时代的帝国依赖
- 超越经学,回归子学:现代儒学的思想形态选择
- 寻找中国的位置:70年中国政治学国家主题的显隐
- 政体选择的国情依托:康有为共和政体论解读
- 单一现代观抑或多元现代观:对峙与调和
- 国际规则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 内圣的归内圣,外王的归外王:儒学的现代突破
- 人民的两个身体与政治神性的现代转移
- 如何保证民族向心力始终大于离心力?
- 现代变局与何以为儒
- 群体或阶层:中产的中国问题
- 在悬而未决之际:现代国家建构技艺的理论
- 开辟儒学的现代转型之路
- 政治生态的中国现状与结构优化
- 告别受害者心态与“战狼”式爱国:现代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世界政治观?
- 孤傲的心理正在各个阶层弥漫开来
- 难以贯穿的逻辑——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困局
- 常态、新常态与非常态——2012-2017年中国的政治发展素描
- 国家复兴的政治学话语
- 工业、市场与现代国家
- 国家何以避免衰败
- 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基于近期顶层设计的评述
- 驾驭权力与现代国家建构
- 向左与向右——中国政治的价值选择
- 国家转型、中立性国家与社会稳定
- 国家的均衡治理:超越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
- 黄璇 城市演进与国家兴衰历程的现代启示
- 胡适与国家认同
- 建国三个时刻:马基雅维利、霍布斯与洛克的递进展现
- 任剑涛 徐亮:公共哲学与自由主义
- 自我规训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 国家预案:中国转型前景的沙盘推演
- 钓鱼岛事件与中国民族主义
-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宿命
- 在“国家—社会”理论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国家建构
- 在世俗之上——“信仰中国”的认知与实践价值
- 思想的钝化——中国现代政治理念的英国导向
- 政治秩序与社会规则——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视角
- 祛魅、复魅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 天道、王道与王权——王道政治的基本结构及其文明矫正功能
- 重申人民主权:国家权力的结构改革
- 革命建国与民权政治
- 信访制度是否适应时代潮流
- 价值隐匿与知识扭曲:留美政治学博士对民主的拒斥
- 以周期论改革
- 意识形态与中国改革
- 中国对“西方”的建构
- 党权、异地任职与中央控制
- 国家治理的简约主义
- 在学理阐释与实践决断之间——意识形态与改革的历史定位
- 重塑国家精神——从小国心态到大国理性
- 矫正型国家哲学与中国模式
- 重建中国的信念世界
- 宪政转轨中法政学人的使命
- 尊严、境界与德性——儒家人学三伦
- 政治决断、政治行动与制宪权——施米特、阿伦特革命解释的效度分析
- 极权政治研究:从西方到东方的视界转换
- 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政治空间
- 试论政治学的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二)
- 试论政治学的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一)
- 社会疲态下的暴力危害与民主救治
- 政府何为?——中国政府改革的定位、状态与类型
- 意识形态与改革的历史定位
- 大部制之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
- 甚么是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共同底线?
- 现代性、历史断裂与中国社会文化转型
- 中西政治思想比较的正当性问题
- 思想的张力——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在中国
- 从冲突理论视角看和谐社会建构
- 宪政分权视野中的央地关系
- 政府改革的两次蜕变:从有限到有效
- 政府改革的两次蜕变:从有限到有效
- 自由主义之争:学术建制与知识问题
- 自由主义与中国现代社会理论的建构
- 解读“新左派”
- 社会结构转型与执政理念更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当务之急
- 国家、机构与生产者:三边关系与知识生产
- 公选与权力开放
- 道德与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
- 道歉、官员问责制与伦理政治
- 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理性筹划
- 在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间
- 政党、民族与国家——中国现代党化国家形态的历史、理论分析
- 中西政治思想中的伦理际遇
- 从良法、良制到良序——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视角
时评
- 全球政治动向:民粹朝阳,精英黄昏?
- 国家治理的另一种思考:为什么举国体制无法对足球奏效?
- 逆全球化、民主轴心与全球化重构
- 今天的中国怎么处理思想问题?
- 如何保证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一直大于离心力?
-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建构
- 国际社会向“左”转
- 国家释放社会是社会善治的前提
- 桑德尔为什么在中国这样红
- 今天该如何反“官僚主义”
- 党内民主破局可从“三落实”入手
- 打黑除恶与国家强制力的正当运用
- 真假改革的试金石
- “乌坎转机”的时代意义和国家样本意义
- 为革命谢幕的“立宪时刻”
- 推进政改是重聚人心的关键
- 国家与社会:历史扭曲与现实调适
- 政改:顺产的倡导 难产的实施
- 有效约束权力需要从党纪上升到法治
- 市场巨无霸挑战政治巨无霸
- 步入相对主义: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切近审视
- 政府体制改革不是单纯行政改革
- 体制破局:深圳改革与中国未来
- 职称、出版与论文版面费
随笔
演讲
- 挽政治学于颓势的重要壮举
- 社会变迁与美国保守主义的困境
- 古罗马文明对世界有何独特贡献
- 古希腊文明何以脱颖而出
- 日本文明何以能发展至此?
- 俄罗斯的辽阔疆域是由其弥塞亚意识促成的吗?
- 德国人至今也没有忘怀自己在“世界历史上的德国时刻”
- 现代法兰西文明的矛盾性由何造成?
- 英格兰文明对现代文明的贡献在于其“原创性”
- 比较文明的理性目的是寻求文明对话
- 中华文明究竟要为整个人类承担些什么?
- 民族主义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好的阐述
- 吴强 全球化时代的新民族主义浪潮
- 任剑涛 冷成金 常森:思孟传统从来没有深入人们的心灵深处
- 在中西之间寻找中华文明的艺术新路
- 中华文明一向“拙于政治而长于行政”
- 中国的国际认知
- 经与经典:儒家复兴的经学、哲学与史学之途
- 建立官民共识 官方需解除三个心魔
- 桑德尔道德理论的陷阱
- 转型期的社会稳定
- 阴谋论与国家危机
- 中国如何走出价值观念的误区
- 特殊主义、普遍主义与现代性政治的认同——在中西政治文化之间的言说
读书
访谈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