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秉均:《诗经》鸤鸠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67 次 更新时间:2015-02-08 21:45

进入专题: 诗经   鸤鸠  

安秉均  

一、绪言

《诗经》国风曹诗当中有篇诗说: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如众所知,这就是“鸤鸠”诗。毛诗序说:“‘鸤鸠’刺不壹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壹也。”我想,为了正确了解这一篇诗,正确了解鸤鸠是很重要的。当今,一般认为鸤鸠是布谷鸟(就是大杜鹃)。可是汉代的学者扬雄在他的《方言》说过鸤鸠是戴南、戴鵀、戴胜;晋代的崔豹也在他的《古今注》说过“鸤鸠(八哥)一名尸鸠(鸤鸠)”。从古以来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结论。所以我在此探讨如下。

二、古代文献上的鸤鸠传说

《左传》昭公十七年:“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杜预注说:“鸤鸠,鴶鵴也。鸤鸠平均,故为司空,平水土。”还有,《诗经•曹风•鸤鸠》诗毛传说:“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莫(暮)从上下,平均如一。”此外,《尚书•舜典》曾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关于这句,唐代孔颖达的正义说:“司空主平水土也。”

由此观之,可以知道有关鸤鸠,上古时代已经有“主管平均”的鸟传说。我以为,了解鸤鸠,这(养子时的)平均概念是很重要的。

三、文献上的鸤鸠解说探究

从古以来,文献上的鸤鸠解说大略有三种:一是鴶鵴(布谷),二是戴胜(戴鵀),三则是鸲鹆(八哥)。

(一)鸤鸠是鴶鵴(布谷)说

《尔雅》及郭璞注说:“鸤鸠,鴶鵴。今之布谷也。江东呼为获谷。”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鸤鸠,鴶鵴。今梁宋之间谓布谷为鴶鵴。一名击谷,一名桑鸠。按鸤鸠有均一之德,饲其子,旦从上而下,暮从下而上,平均如一。”

《玉篇》说:“鴶鵴,布谷鸟也。”

《广韵》说:“鴶,鴶鵴,鸤鸠。鵴,鴶鵴,鸤鸠。”

《康熙字典》说:“鴶鵴,今之布谷也。前汉《鲍宣传》作秸鞠。”

《诗经》鸤鸠篇毛传也说:“鸤鸠,秸鞠也。”

另外,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说:“鵴,秸鵴,鸤鸠。从鸟,匊声。”

由此观之,可以知道晋代的郭璞、陆机等人认为鸤鸠就是鴶鵴,鴶鵴就是布谷(鸟)。

可是此说有一点不稳当的矛盾。因为《诗经》曹风、鸤鸠篇的“鸤鸠在桑,其子七兮。”下面的毛传说:“鸤鸠,秸鞠也。鸤鸠之养子,朝从上下,莫(暮)从下上,平均如一。”还有孔颖达的正义也说:“言有鸤鸠之鸟在于桑木之上为巢,而其子有七兮,鸤鸠养之能平均,用心如壹,以兴人君之德养其国人,亦当平均如壹。”两者都说鸤鸠养子养得平均。

可是其实布谷(鸟)是自己不营巢、养子(育雏)的鸟,而是将卵产于别的鸟巢托养子(育雏)的鸟。据现代鸟类学者和鸟类学书的说明,布谷(鸟)就是属于杜鹃科杜鹃属鸟类大杜鹃(学名:Cuculus canorus Linnaeus)。属于杜鹃科。杜鹃属鸟类还有中杜鹃、小杜鹃、四声杜鹃、八声杜鹃等鸟类;这些鸟类都是自己不养子(育雏)的鸟类。唐代的诗人杜甫也在他的“杜鹃”和“杜鹃行”里说过:“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杜鹃行》)以下看现代鸟类学者的说明。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Linnaeus)

[别名]布谷鸟

[形态]成鸟雄性上体纯暗灰色;两翅暗褐。颔、喉、上胸淡灰色。下体胸、腹及胁白色而杂以黑褐色横斑。横斑教狭细,横斑间隔略宽。头颈两侧淡灰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胸略沾棕色。另有肝色型雌鸟,其上体均具栗色与黑褐色横斑;下体前部也具栗色与黑褐色横斑,后部羽色白或染有淡棕色。虹膜黄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近黄;腿和趾均黄色,爪褐色。

[生态]栖于开阔林地内,尤其是针阔混交林内。常停于多叶的树上不断鸣叫,平时常听到它的叫声,而很少见到。叫声凄厉,每分鸣叫20余次,并可持续较长时间。飞行循直线,较迅速。性孤僻,常单只活动,繁殖期也不成对生活。食物以昆虫为主,如松毛虫、舞毒蛾、松针枯叶蛾和其他蝶蛾类的幼虫。也捕食蜘蛛、幼蜥蜴等。自己不营巢,将卵产于大苇莺、鹟、柳莺、鹀、伯劳等小鸟的巢中。卵色灰白,缀以褐色点状或线状斑,多与寄主卵相似。卵完全由寄主孵化并抚育幼雏。雏鸟为晚成鸟,出壳后,常将寄主的雏鸟或卵推出巢外。①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Linnaeus)

布谷鸟、包谷雀、克修(藏)

[生物学资料]1952年7月5日,在大邑邱河坝,我们曾经在一处菜地旁的山坡上,在白鹡鸰巢中获得一只大杜鹃幼雏(翅长75毫米)。此巢筑在石缝中。周围长满杂草,距菜地5米左右。巢内仅育有此雏。可知它已将其“义亲”的后代抛出巢外。②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Linnaeus)

[别名]郭公、布谷、喀咕

[生态]大杜鹃无固定之配偶,亦不自营巢育雏,卵寄孵于他鸟巢中。郑作新等(1963,1973)记述其寄主在华北有大苇莺、麻雀、灰喜鹊,在华南有棕头鸦雀、棕扇尾营,并谓在陕西秦岭,在北红尾鸲的巢中发现大杜鹃的幼鸟。③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知道布谷(大杜鹃)的生态特性是自己不营巢育雏,将卵产于别的鸟巢中,然后由別的鸟代为孵化育雏。(出壳后,布谷的雏鸟常将寄主的雏鸟或卵推出巢外)

这样的话,布谷的生态特性是不与《诗经•曹风•鸤鸠篇》的毛传所说“鸤鸠之养子,朝从上下,莫(暮)从下上,平均如一”相符合的。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布谷(鸟)和鸤鸠是不一样的鸟。总而言之,布谷不是鸤鸠;鸤鸠不是布谷。换句话说,古代鸤鸠又叫鴶鵴,可是鸤鸠不是布谷(大杜鹃)。

(二)鸤鸠是戴胜(戴鵀)说

《禽经》说:“鸤鸠,戴胜,布谷也。亦曰鴶鵴,亦曰获谷,春耕候也。”晋张华注说:“扬雄曰:‘鸤鸠,戴胜,生树穴中,不巢生。’《尔雅》曰:‘鵖鴔,戴鵀。’鵀,即首上胜也。头上尾起,故曰戴胜。而农事方起,此鸟飞鸣于桑间,云五谷可布种业。故曰布谷。《月令》曰:‘戴胜降于桑。’一名桑鸠,仲春鹰所化也。”

汉扬雄《方言》说:“鸤鸠自关而东谓之戴鵀,东齐海岱之间谓之戴南,南犹鵀也。或谓之鶭鸅,或谓之戴颁,或谓之戴胜。”

由此观之,我们可以认为鸤鸠就是戴胜。而且也可以知道鸤鸠、戴胜就是布谷鸟。此鸟飞鸣,农事方起,五谷可布种;这里不是大杜鹃——现代的布谷,是布谷(播种)时的鸣叫的鸟。可是问题还没有解决。以下看现代鸟类学者的说明:

戴胜(Upupa epops Linnaeus)

[别名]山和尚、臭姑鸪、花蒲扇儿

[形态]羽冠淡棕色,各羽先端黑色,后头的冠羽在黑端下更有白斑;头与颈侧的羽色亦淡棕栗色。上背棕灰;下背及肩羽黑褐色而杂有淡棕色横斑和羽缘。两翅表面大都黑色,横布几道与黑色相间排列的淡棕以至白色斑,初级飞羽仅具1道白色横斑,展翅飞行时如摇动花蒲扇而得名。腰部白色;尾黑色而横贯有一道白斑。颏、喉及胸部淡棕略沾染酒红色;腹及两色相似,而雌鸟羽色较淡。虹膜暗褐;嘴细长下曲,黑色而基部稍淡;跗蹠及趾暗铅色。

[生态]4月初迁来。最早见于3月31日。栖息于平原,山麓的林缘及田野。叫声“呼—鸪鸪”,受惊时冠羽耸立如冠状。……营巢于不高的树洞、岸堤或墙墟空隙。多于5月产卵育雏,6月中旬及下旬雏出飞,……巢由植物茎叶构成,混有植物根、鸟羽、毛发。窝卵5—9枚,卵初产时呈白而稍沾乳色、灰色或浅绿色光泽;不久就染成了污黄色或淡蓝绿色。④

戴胜(Upupa epops Linnaeus)

[别名]鸡冠雀、山和尚、许布(藏)

[生物学资料]春季迁徙时在盆地各处普遍可见。

夏季生活在山区2500—3100米的海拔高处。秋后,有少数个体留在境内越冬。从原野到庭院均能发现此鸟。一般是单独在土质疏松的地面上觅食。在水边活动的时候较多,很少停息在树株上。不常鸣叫。6月在繁殖区内较易听见其叫声,声音略似“shi-bo-bo-”。在洞穴中繁殖。⑤

由此观之,我们可以知道戴胜营巢于树洞、岸堤或墙墟空隙产卵育雏;而且也可以知道戴胜一般是单独在土质疏松的地面上觅食,有时也三五成群围绕在堆肥处觅食,很少停息在树株上。可是这些生态不符合《诗经》鸤鸠篇毛传所说“鸤鸠,秸鞠也。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的生态情况。因此我们可以说戴胜不是鸤鸠。

(三)鸤鸠是鸜鹆(八哥)说

鸜鹆也写为鸲鹆,就是今天的八哥(鸟)。晋崔豹《古今注》说:“鸲鹆一名鸤鸠。”据宋代的顾文荐《负喧杂录•物以讳易》说:“南唐李主讳煜;改鸜鹆为八哥。”

宋严粲《诗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清毛奇龄《续诗传鸟名》、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都说鸲鹆就是现在的八哥。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鸜鹆巢于鹊巢、树穴及人家屋脊中。身首俱黑,两翼下各有白点。其舌如人舌,翦剔能作人言。嫩则口黄,老则口白;头上有帻者,亦有无帻者。《周礼》:鸲鹆不逾济,地气使然也。”

又同《本草纲目》禽部鸜鹆[集解]藏器说:“五月五日取雏,翦去舌端即能效人言。”

这样,鸜鹆是喜欢住在喜鹊的空巢和能效人言的鸟。晋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取鸲鹆教之语。”又附注说:“此月鸲鹆子毛羽新成,俗好登巢取养之,以教其语也。”关于鸲鹆占据鹊巢之方法,清末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鹊巢》注说:“鹊性好洁,鸲鹆伺鹊出,遗污秽于巢,鹊归见之,弃而去,鸲鹆入居之。又鹊避岁,每岁十月后迁移,则鸲鹆居其空巢。”

以下看现代鸟类学者的说明:

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Linnaeus)

[形态]雄鸟:额羽黑色耸立于嘴基上,形如冠状;头顶、颊、耳羽及后颈纯黑色具蓝绿色光泽,各羽呈矛状。上体乌黑不如头部辉亮,而缀以褐色。尾羽绒黑色,除中央一对外,均具白色羽端。两翅与背同色,初级覆羽的先端和初级飞羽的基部均白色,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飞行时极为显著。下体暗灰黑色,肛周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羽端。雌鸟:体羽与雄鸟相似。虹膜橙黄色,嘴乳黄色,跗蹠黄色。

[生物学资料]见于丘陵或平原的村落附近的林缘,常结群停息于大树或屋脊上,多达数十只。翻耕农田时,常跟随在耕牛的后面,啄食翻露于土表的蚯蚓和各种昆虫。鸣声嘈杂,并能仿效其他鸟类的叫声。巢筑于树洞、墙洞或屋檐下,有时也利用喜鹊旧巢。6月15日在古蔺县曾见八哥利用筑于榕树上的喜鹊旧巢育雏。另一巢筑于墙洞内有4只雏鸟。⑥

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Linnaeus)

[形态]额羽耸立于嘴基上,有如冠状;通体几乎纯黑色;头顶、颊、枕及耳羽具绿色金属光泽,各羽呈矛状;上体余部不如头部之辉亮,而缀以褐色。初级覆羽先端和初级飞羽的基部均白,形成明显的白色翼斑;尾羽绒黑;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色羽端。下体暗黑色,肛周成浅灰;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羽端。

[生态]常数十只成群栖于村寨附近的大树上、或屋脊上、田园间;多在耕牛后啄食犁锄翻出的蚯蚓、昆虫和块茎等,亦在牛或猪(威宁)的背上啄食体外寄生虫……繁殖季节为4~8月,每年繁殖2次。1974年5月中旬在平塘县掌布见其营巢于稻草堆中,当时幼鸟已出巢;1978年8月初在息烽县力安一树洞中采得2雏鸟。⑦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知道八哥(鸲鹆)常结群停息于村寨附近的大树上或田园间,翻耕农田时常跟随在耕牛的后面啄食翻露于土表的蚯蚓、各种昆虫和块茎等;也可以知道八哥每年繁殖2次,每次育雏2~4只以上。另外还可以知道八哥营巢于树洞、墙洞或屋檐下,而有时利用喜鹊旧巢。

鉴于这些生态,我想八哥最适合《诗经•曹风•鸤鸠篇》的“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其毛传所说的“鸤鸠之养子,朝从上下,莫(暮)从下上,平均如一”。以及《诗经•召南•鹊巢诗》毛传所说的“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鸜鹆(鸲鹆=八哥)就是鸤鸠。

(四)结论

以上粗略地论述了《诗经》当中歌咏的鸤鸠到底是现代的什么鸟。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先考察过了古代文献上的鸤鸠传说,因而知道了古代人通过目验坚持鸤鸠是平均养子的鸟(进而主管平均的鸟)的概念。

之后,我考察过了文献上的鸤鸠解说,因而知道了从古以来文献上的鸤鸠解说大略有三种:一则是布谷(大杜鹃),二则是戴胜,三则是鸜鹆(鸲鹆、八哥)。

但是,第一,传说上鸤鸠亲自养子养得平均,可是依据现代鸟类学者的研究、观察以及本人的探求和观察,布谷(大杜鹃)是自己不营巢、不养子,只托卵养子的鸟,因而知道鸤鸠不是布谷。

第二,依据扬雄,有些汉代人把戴胜说成鸤鸠。可是戴胜是自己营巢育雏的鸟,不是住在喜鹊旧巢的鸟。因而知道戴胜不是鸤鸠。

第三,鸜鹆(鸲鹆、八哥)是每年繁殖2次,每次育雏2~4只以上的自己营巢或者有时利用喜鹊旧巢的自己产卵育雏的鸟。这样的生态很适合《诗经》中的鸤鸠概念。因而在此我结论是:“鸤鸠就是现代的鸜鹆(鸲鹆、八哥)。”

注释:

①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黑龙江省鸟类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年版)182页。

②《四川资源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四川资源动物志》第三卷鸟类(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124-125页。

③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六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110-113页。

④黑龙江野生动物研究所,前揭书205页。

⑤《四川资源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前揭书149-150页。

⑥《四川资源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同书201-202页。

⑦吴至康等,《贵州鸟类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242-243页。



    进入专题: 诗经   鸤鸠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374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7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