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谨防“捧杀”中国经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61 次 更新时间:2013-12-07 23:24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新京报  


保持经济发展的自信固然十分重要,但自信不能升格为自负,只有正视中国经济的既有成果和尚存不足,才能领悟深化全面改革的紧迫性和现实性,才能以切实行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自全球危机以来,以中国力量拯救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类言论就层出不穷,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确实为危机后的经济复苏和失衡调整做出了大量贡献,但尚不足以达到"拯救"市场的量级。

近来,一系列口号和现实的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判断:尽管市场热议中国大妈托底金价,但金价还是一路急挫,并于12月4日跌至1200美元/盎司的整数关口;尽管网络调侃中国抄底者炒热美国房市,但房价崩溃的底特律还是没能逃脱正式破产的命运;尽管中国大妈再度跻身比特币投机浪潮,但比特币价格并没有因此获得稳健支撑;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国际排行榜上笑傲江湖甚至独领风骚,但根据调研机构Millward Brown近日的最新统计,只有6%的美国消费者和14%的英国消费者可以说出一个中国品牌。

这一系列有趣而不乏深意的对比,值得中国重视并警醒。

首先,中国经济实力一定程度上被高估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并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经济实力被高估的根源是两种幻觉:一是数据幻觉,表征"全球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是IMF公布的GDP全球占比,根据2013年10月的最新数据,2013年中国GDP全球占比高达15.43%,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数据是根据购买力平价汇率折算的,折算汇率为4.27,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09,也就是说,IMF用不易察觉的技术方法高估了中国经济实际的全球占比。二是危机幻觉,2008年-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26%,远高于全球经济同期的2.92%,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窘境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局部危机进一步反衬出中国经济的强势,但实际上,这种鲜明对比只是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速度相对较快的反映,并不能代表中国经济实力的绝对水平。

其次,中国经济宏观崛起尚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一国经济实力是宏观经济状况和微观经济活力的综合反映。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二的体量,但增长质量还有待提升,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广泛存在,制约了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从微观角度看,部分中国企业的国际高排名也只是"规模"现象,而不是"品牌"现象。

此外,尽管经济快速发展造就了相当数量的中国富裕阶层,但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足够成熟的理性投资者,进而导致投机氛围大于投资氛围,中国投资者在国际市场的名声和影响力都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捧杀"中国和"唱空"中国经济同样值得警惕。

从外部看,过高的评价、甚至热炒中国经济实力,本质上是一种"中国威胁论"的表现,可能会带来"捧杀"的不利影响,其破坏性并不亚于盲目"唱空"中国经济。

从内部看,保持经济发展的自信固然十分重要,但自信不能升格为自负,只有正视中国经济的既有成果和尚存不足,才能领悟深化全面改革的紧迫性和现实性,才能以切实行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只有正视中国企业的现有成绩和成长经历,才能放下规模崇拜,在尊重市场、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过程中,培育出真正被国际认可和尊重的中国企业;只有正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格局和现存不足,才能稳健有力地推动金融改革和开放,才能真正形成理性成熟的中国投资者阶层。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023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新京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