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清:中国的制度性腐败与制度反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11 次 更新时间:2013-10-11 00:12

进入专题: 制度反腐  

熊光清 (进入专栏)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最重要特色,就是强力反腐。无论是惩治贪官污吏,还是作风建设,以及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矛头所向都是贪污腐败。这些行动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遏制了腐败的蔓延势头,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上台伊始就表示,要老虎苍蝇一起打,确实是落到了实处。但是,中国的腐败问题带有极强的制度性特征,要消除腐败,真正建立一个风清气正、高效廉洁的政府,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腐败问题的制度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腐败现象制度化或者社会化。腐败正在成为一种中国社会的行为规范,扎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很多人似乎就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不是遵守明文规定的制度,反而遵循所谓的“潜规则”。“潜规则”似乎主导着中国社会的运行,成了真正的社会规范或者说是社会行为准则。官员运用权力来寻租,企业就以金钱开路,而老百姓则希望“出点血”摆平麻烦或者办成事情。这些人按照“潜规则”行事,事实上成为腐败的参与者与制造者,导致腐败制度化或社会化。

第二,腐败文化似乎正在形成。当前中国腐败的蔓延风行与渗透影响,使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种腐败的氛围之中,并且腐败渗透到了人们的内心深处。人们对腐败问题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邪气公开肆虐,正气难以张扬。中国腐败现象的大面积扩展、普通大众的羡腐心理和对腐败认同度的提高,可以说是腐败文化开始形成的信号。腐败文化不但能提高人们对腐败的容忍度和认同度,也会使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整体下滑,致使腐败行为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更加公开化和“合理化”,从而更强化了腐败的制度性特征。

第三,一些不良制度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中国腐败问题除了“潜规则”和腐败文化赋予它的隐性制度性特征外,也存在显性制度性特征,也就是说,有些腐败问题,在明文的制度层面也具有合制度性。有些制度在一定时期可能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好的制度就变成了不好的制度。官员等级制度就很典型,不同级别干部的待遇都有不同的标准,一定时期可能是必要的。但这种制度搞到后来,就成了特权制度,就是腐败了。同时,当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新的制度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起来,许多制度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漏洞,很容易被人“钻空子”。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腐败问题就具有制度性特征,不变革这些制度,与之关联的腐败问题就难以消除。

可以说,制度是关于人或组织的行为规范、规则和惯例的总和,它规定并塑造着个人或组织的行为。要有效反腐,特别是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必须从制度层面着手,建设好的制度,塑造好的制度环境。这样,才可以巩固反腐的成果,并形成反腐的长效机制。

第一,要减少官员掌握的权力,降低以权谋私的空间。腐败说到底,还是当官的掌握的权力太多了,控制的资源太多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政府已经开始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从管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仍然严重滞后。当前,中国政府要最大限度地缩小自身的经济人角色,进一步退出市场的直接经营活动,进一步减少对市场的直接管理行为,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特别是要解决政经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减少政府手中的权力,将市场的交给市场,社会的交给社会。同时,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财政、投资和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形成良性的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并加强贯彻执行各项制度的力度。

第二,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习近平在今年年初的中纪委全会上,非常明确地强调了反腐败的这一思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从国家层面讲,应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对分离,使这三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从单个部门来讲,就是要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并保证权力公开透明的运行,不搞暗箱操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即:内部监督、人大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要使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紧密配合,形成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监督体系。

第三,要铲除那些滋生腐败的不良制度,塑造良性的制度环境。掌握权力的人,并非本性都是坏的;但是,如果制度环境是坏的,即使是好人,时间长了,也很有可能变坏了。这种不良的制度构成,既有见不得光的“潜规则”,也有明文的不良规章制度。在一种不好的制度环境中生活,人人都难免做错事,甚至做坏事,不腐败都难。要消除腐败,就必须建立良性的制度,塑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打碎所谓的“潜规则”,修订或废除非良性的规章制度,创造一个干净的、良性的制度环境,遏制腐败自然就有了希望。

进入 熊光清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制度反腐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837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