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功秦:以胆识和智慧迎接再改革时代来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33 次 更新时间:2012-12-21 21:26

进入专题: 改革  

萧功秦 (进入专栏)  

人民论坛记者: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当前人们对大刀阔斧的改革期待深切,如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聚集关于改革的正能量

萧功秦:在发生改革困局时,人们往往会期待毕其功于一役的、快刀斩乱麻式的改革,这是改革焦虑感的表现。这种在民间存在的社会焦虑感,是对改革长期滞后产生的自然反应,我们应予充分理解。目前看来,这种焦虑还仅是心理层面上的,只要启动改革,这种焦虑感就会逐渐地化解并消除。

从我直接接触到的情况来看,官员、企业家、知识界与社会上的大多数民众都比较赞同温和、渐进的改革。之所以如此:第一,我们民族的理性精神已经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中进一步成熟。第二,现在有问题,但并没有严重到发生重大危机的程度。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老百姓希望“公平多一点,腐败少一点,干部管得严一点,百姓福利增一点”,确实可以说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希望。我们现行体制的优势与成功之处还是有目共睹的,人们并没有想急剧地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现行制度。第三,改革三十多年之后,中国已出现了广大的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阶层,稳中求变是他们的普遍期望,可以说是渐进、温和改革的社会基础。

我们要超越激进,有一个道理必须讲清楚:民主制度不是从国外简单照搬来就能生效的,制度如同生物体,是生长性的、化成性的。从发展逻辑来说,支持民主制度的社会载体、社会结构的发育、生长、培育是一个类似于生物体的生命成长过程,简单的民主制度移入似乎很容易,但支持这种制度的社会条件的成熟,却是需要生物体生长那样的长时间。没有这些社会条件的支持,任何舶来的民主制度都会“迁地弗良,淮桔为枳”。中国民主的社会条件需要长时间“补课”与再培育。

关于这个问题还应该谈一点,如果长期拒绝改革,一旦陷入危机之后再改革,就很容易陷入一种可以称之为“急诊室效应”的两难困境。清末的情况就是如此,对于急诊室里的危重病人,医生往往有两种意见,一种医生认为,就是这个病太严重了,必须要动大手术;另一种医生的意见正相反,因为这个病人的病太重了,所以不能动手术。一个国家陷入“急诊室效应”的话,问题就很严重。但中国还没有到这个地步,从目前来看,前面所提到的社会上存在的要求急变的焦虑感,正反映出类似于急诊室效应的某些迹象,因此,这正需要我们予以高度重视与警醒,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予以避免。

人民论坛记者: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关键靠什么

萧功秦:既不能搞左或右的激进主义, 也不能保守退缩,不能用简单的维稳思维来代替改革,这就是所谓超越两极思维。然而,要真正地打破改革的路径锁定,还必须要有行动,要有具体的、切实的战略。

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无疑是理想的选择,而我觉得,发展社会组织,培育公民社会,是克服路径锁定的关键所在,也是政治民主化社会性的支持条件。我可以把这个观点概括为两句话,那就是,“用公民社会来发展社会民主,用社会民主来带动政治民主”。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公民社会是培育社会民主的大学校,只有公民社会,才有可能使人们对于身边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问题、公共问题,学会“沟通、协商、妥协、表达”等民主习惯。这种民主习惯或民主文化并不能够简单地从书本中学到,而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才能形成。民众在自己切身相关的公共事务中,逐渐有发言、沟通,表达、妥协、协商的机会,这个过程就是公民民主文化的培育过程。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社会民主得到相当程度的发育,人们的民主文化得以提升,政治上的选举民主、党内民主,才有可能得到支持与保障。如果没有社会民主,党内民主由于得不到社会上的支持,没有社会的压力,往往会走过场,会变成形式主义。民主的文化是需要公民社会来培养的。有了社会民主,政治民主、选举民主、党内民主就有了社会的基础。这或许可以作为未来启动改革的一个新的方向。

另一个方面,中道理性的改革观主张“走小步、走稳步、不停步”的、化整为零的改革,不需要一步到位地提出一个整体改革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去做顶层设计,而是渐进地鼓励社会、地方政府做出改革。比如执政者应该主动地建立一种制度化的途径,让人们表达需要。通过这些尝试,就可以逐步地打破改革的路径锁定。换句话说,我们观念上要超越两极思维,在行动上要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只有这样两方面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真正打破路径的锁定。

人民论坛记者: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那么,如何做到改革不停顿

萧功秦:稳健的改革更强调试错,现在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我们试错过头了,而是没有足够的开拓和探索,一些年来,我们本来已经启动的地方民主试验,如人民代表的自荐候选人,地方基层选举新尝试等等,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继续坚持下去,所以,关键还是要进一步发展试错的机制,并让多元试错和顶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目标,完全随波逐流,要么什么也不做,要么看到什么问题来临时应对一下,通俗地说,这只是“为临时应付而摸石头”,而不是“为了过河而摸石头”。这样下去就会失去发展的既定方向。正因为如此,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为改革而试错。

在谈顶层设计时,我们也要慎重,合理的顶层设计应该是一个大体方向感的确定,它决不应该是建构理性下的社会工程施工蓝图。要知道我们人类的理性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掌握的用来进行理性判断的信息,也是有局限的,因此要强调经验与尝试的重要性。我想,一种更科学的提法,应该是“把社会多元尝试与改革方向性的考量结合起来”。更具体地说,我们的目的是中国未来能够享受到一个更高阶段的民主,要发展“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选举”,这就是顶层设计的一个方向。但在具体实践上,要发挥社会的首创精神,要鼓励多元试错来积累经验。

我们的威权体制也有自我更新与再改革的必要。理由有三点,首先,我们的现存体制是从一个旧体制剥离出来的,所以常常缺乏创新的动力,尤其是在官僚体制下,它的创新更会持续弱化;其次,当中国在新权威主义体制下发展了二三十年之后,单纯的新权威主义开明家长制,已经不能适应我们这个变化的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现在面临的五大困境,就是与威权体制本身的弱点有关;第三,我们的威权体制要有更明确的民主发展的导向性。要更明确地以具有中国特点的宪政民主为导向。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我们的新权威主义体制只是一种过渡体制。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新权威主义体制到了一个需要“再改革”的新阶段。

如果问,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什么,我要说,最需要的是现在的执政者要勇于改革,冲破一些禁区,不能固步自封。习总书记最近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可以说这是新的党中央为了民族振兴事业发起了改革的进军号,十八大以前,谁都可以看到当下中国是“人心思变”。执政党确实把握了时代的大势,人心的大势,这些都十分令人鼓舞。现在人们比较担心的有两点,一点是,某些主政官员对社会上极端主义的压力与挑战,会习惯成自然地形成退缩性条件反射。他们固步自封,保守求稳,力求通过加大维稳力度,而不是通过制度创新与改革,来消解转型中困局。事实上,现在的转型困境恰恰是我们没有及时改革所造成的。

第二点,是当新改革一旦启动以后,某种不稳定因素会在改革浪潮中不可避免地伴随而来,甚至,在改革初期,会出现民间政治参与的亢奋状态,有些有激进思维惯性的人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政治诉求,这时,当政者会不会由于求稳怕乱的思维习惯而再次走回头路,重新回归保守 一旦出现那种情况,中国又会陷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又放”的恶性循环。如此的反复,很可能将使我们失去最后的机会,等待我们的很可能是更严重的社会危机。我们需要有胆识与智慧来共同迎接共和国再改革时代的来临。

来源:人民论坛

进入 萧功秦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08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