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锦清:从邓小平“分三步走”发展战略说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8 次 更新时间:2012-05-24 09:56

进入专题: 邓小平   发展战略  

曹锦清 (进入专栏)  

人类总是“瞻前顾后”。回顾“以往”,史家难达共识;展望“未来”,处于全球化的今天,更陷入“不确定性”的困境。“宏大叙事”已被解构,很少有人再敢以“规律”的名义推断“未来”。

然而,人类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而“实践”总是指向“未来”。故而总希望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寻找某种确信。于是“科学”与“卜筮”结律而行。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附带诸多“如果”或“假设”的推论。而在中国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中,邓小平“分三步走”发展战略无疑是重要一笔。

1987年,经过多年思考后,邓小平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追赶战略确定为“分三步走”:

“我们原定的目标,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人均GDP只有250美元,翻一番人均为500美元。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总体看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GDP超过1万亿美元,当然人均数还很低,但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

“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30-50年代再翻两番,大体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而在1987年前,邓小平对中国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表述为“分两步走”:

第一步,1980年-2000年,时间为20年,目标是人均GDP800-1000美元,实现小康社会。第二步,2000年-2030至2050年,人均GDP4000美元,目标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真正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或“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1987年,邓小平将“第一步”(1980-2000年)分为“两步走”,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不少人以为此一发展战略是由邓小平首提,其实原于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邓小平参与了此报告的起草工作。

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发展战略目标,时间是“到本世纪末”(1965-2000年),且“分两步走”(第一步1965-1980年,第二步1980-2000年)。具体来说:

“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来说,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1965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设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此一发展目标,后因1966-1976年“文革”而在很大程度上被搁置了,直到“文革”结束,邓小平主政后,决定全党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新回到被搁置十余年的“两步走”发展战略。

而196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战略追赶目标与时间,是以1956年毛泽东的设想为依据的。

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后,毛泽东设想用50-60年时间赶超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

“我们这个国家建设起来……会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美国。美国只有1.7亿人口,我国人口比它多几倍,资源也丰富,气候条件跟它差不多,赶上是可能的。应不应赶上呢?完全应该……假如我们再有50年(到2006年)、60年(即2016年),就完全应该赶上它。”

而在1957年,毛泽东出席苏联莫斯科会议,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苏超美”口号。

毛泽东提“15年超英赶美”口号,其时,赶超的指标是“钢产量”,而非“GDP”。1958年,毛泽东提出的“三面红旗”,其“总路线”即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实现“赶超战略”,时间与速度成为一个高度政治化的问题。三年“大跃进”,不仅“欲速不达”,且造成经济全面失调与衰退,发生大饥荒,迫使中共在1962-1964三年,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新保守方针,事后,毛曾感叹:看来“超英赶美”起码需100年时间。

若再往前追溯历史,“赶英超美”可能是中国全部近代史设定的“民族使命”。

推动“戊戌变法”的康有为、促成“辛亥革命”的孙中山,都曾提出“10年内与列强并驾齐驱”的发展战略,“揖美追欧,旧邦新造”,这是1912年民国建立时期定的《国歌》中的词句。

概而言之,邓小平“分三步走”,与康、孙、毛“追赶”使命,既有渊源相承,也有自身的鲜明特点。

就“相同”而言,都是“赶超英美,富强中国”,相同的发展目标,说明此一目标是近代中国设定的“民族的历史使命”。就“相异”而言,康、梁只提出“目标”,但根本没有机会付之实践,毛泽东一代人有机会付之实践,先是“欲速不达,栽了大跟斗”(大跃进),后是偏离目标(文化大革命),不过,前三十年的努力,为后三十年的发展奠定了相当的物质与文化基础。邓小平在“追赶时间”上吸取“欲速不达”的教训,将时间放长,更重要的是“分三步走”的前两步,可以说出乎中外多数人的预料,实现了预期目标。

在当前,思考邓小平“分三步走”的战略,并展望中国未来10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前景,首先要考虑的是,中国能否接近或实现第三步走的预期发展目标?

本文为作者在2012年5月中国力研究中心费城论坛上的演讲。

进入 曹锦清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邓小平   发展战略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369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