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
邓小平(1904.8.22-1997.2.19),四川广安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理论)
编辑推荐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004-07-04
最新文章
- 蒋永清 叶帆子:邓小平怎样写文章2022-02-10
- 龙平平:切莫误读邓小平2021-08-22
- 赵树凯:邓小平就“包产到户”的几次表态2020-10-25
- 齐鹏飞: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调查研究和“一国两制”新思维的初步形成2019-08-28
- 齐鹏飞:1979年3月邓小平与麦理浩的“北京会谈”2019-08-28
- 张学兵: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2019-08-28
- 王逸舟:中国仍处在邓小平时代的大背景下2019-08-26
- 韩亚光:邓小平与1978年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实现2019-05-09
- 田纪云:怀念小平同志2018-12-18
- 张五常:从邓小平的智慧说起2018-10-20
- 时殷弘:邓小平之后的中国:探索过程中的国家对外战略2018-09-07
- 傅高义:邓小平的遗产2018-03-08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2018-03-01
- 杜润生:邓小平与中国农村改革2018-01-27
- 胡德平: 纪念邓小平南方讲话20周年2018-01-20
- 丁学良:为邓小平“818讲话”写“奉命文章”2017-08-21
- 林昶:论邓小平对日外交战略思想与中日关系实践2017-08-09
- 冯兵:邓小平关于制度治党的五大思考2017-06-08
- 俞可平:重温邓小平的政治遗产:思想解放与反对个人专权2017-02-23
- 黄钟:邓小平的遗产:建设一个开放的中国2017-02-23
- 李君如:邓小平的政治交代2017-02-21
- 陈季冰: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邓小平2017-02-21
- 韩长青 吴文成:外交承诺与战略试探:万斯访华与中美关系正常化2016-04-20
- 郎劲松 童兵:毛泽东新闻思想与邓小平新闻理论比较2015-12-16
- 张维为:亲历邓小平与穆加贝谈治国2015-12-04
- 徐庆全:华国锋的“两个凡是”阻碍了邓小平复出吗?2015-11-02
- 徐庆全:喧嚣过后再说邓力群2015-11-02
- 俞可平:略论邓小平与中国政治的进步2015-10-30
- 徐庆全、杜明明:万里的政治担当2015-09-15
- 李君如:党的建设最重要的是中央领导层的建设2015-09-04
- 李君如:邓小平的“治党论”2015-08-31
- 李君如:从历史转折中看邓小平的胆略和睿智2015-08-27
- 傅高义:为改革掌舵:邓小平的理想与策略2015-08-22
- 傅高义:邓小平与中国的对外开放——1977~1979年的中美关系2015-08-21
- 陈剑:邓小平“八一八”讲话的重大现实意义2015-08-20
- 吴伟:邓小平推动多党合作方案2015-07-17
- 李昕:傅高义和他的《邓小平时代》 2015-07-02
- 王惠岩: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政治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2015-06-06
- 王辉:1992:邓小平与中国南方的打工者2015-05-18
- 鲍盛刚:李光耀与邓小平——及其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再思考2015-03-23
- 魏礼群: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2014-11-30
- 马岭: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路之探讨2014-11-13
- 王占阳: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新标准2014-10-23
- 汪晖:中国探寻开放的过程很长2014-09-28
- 李锐:我知道的三峡工程上马经过2014-09-21
- 徐庆全:耀邦“脱敏”过程2014-09-16
- 曹豫生:鲜花与鲜血:我眼中的的邓小平时代2014-09-15
- 许知远:从孙中山到邓小平2014-09-12
- 牛丽君:邓小平启动农村改革的社会动员智慧2014-09-11
- 罗韬:“言事两权分立”与四人帮的覆灭2014-09-08
- 李忠杰:学习邓小平治国理政的艺术2014-09-04
- 张旭东:作为“主权者”的邓小平2014-09-02
- 林毅夫:邓小平的经济预测保守了2014-08-31
- 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四)2014-08-26
- 俞可平:邓小平与中国的政治进步2014-08-26
- 刘吉:今天应该如何纪念邓小平?2014-08-25
- 胡德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2014-08-25
- 杜导正:回顾改革开放30年 邓小平作用是第一位2014-08-25
- 傅高义:邓小平和今天的中国2014-08-24
- 李铁映:重读邓小平《南方谈话》2014-08-24
- 郑必坚:邓小平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战略道路2014-08-24
- 李忠杰:把小平同志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014-08-23
- 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之三)2014-08-23
- 李君如:重温邓小平的“政治交代”2014-08-23
- 刘胜军:推动政改是最好的纪念方式2014-08-23
- 吴敬琏谈邓小平与市场经济改革2014-08-22
- 华生:邓小平“政经双轨制”成就中国也挑战中国2014-08-22
- 周瑞金:邓小平“三落三起”的政治密码是什么?2014-08-22
- 周瑞金:什么是对邓小平最好的纪念?2014-08-22
- 金灿荣 董春岭:邓小平奠定了30年中美关系良好格局2014-08-22
- 曾培炎:重温邓小平理论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2014-08-21
- 郑必坚:邓小平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战略道路2014-08-21
- 包心鉴:从邓小平改革思想到习近平改革论述2014-08-21
- 许耀桐:邓小平:中国政治改革的巨擘推手2014-08-21
-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08-20
- 张维为:从来没见过这么精彩的人——邓小平与中国大转折2014-08-20
- 周其仁:邓小平没有完成的改革开放2014-08-20
- 曲青山: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不朽功勋2014-08-20
- 金冲及: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2014-08-20
- 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之二)2014-08-20
- 石仲泉:邓小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08-19
- 崔之元: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与实验主义2014-08-19
- 许耀桐: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2014-08-17
- 李君如:新一轮改革是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坚持和发展2014-08-17
- 李忠杰:坚定不移把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向前推进2014-08-17
- 丁学良:受命为邓小平"8·18讲话"写文章:温故而知新2014-08-17
- 严书翰:邓小平处理对外关系所体现的政治与战略智慧2014-08-15
- 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之一)2014-08-15
- 李洪峰:论邓小平领导风格的四个本质特征2014-08-15
- 王刚:伟人光辉一生的真实记录2014-08-14
- 冯俊: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理论精髓和现实意义2014-08-13
- 李志萍 韦取名: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及战略决策2014-08-04
- 逄先知: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2014-08-01
- 许耀桐:制度建设的深邃思想——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2014-07-15
- 周瑞金:艰难险阻方显改革总设计师本色2014-06-28
- 倪德刚:未被整理到“南方谈话”要点中的“要点”2014-06-25
- 丁礼庭:中国改革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2014-06-17
- 戴安林: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2014-05-25
- 戚义明:邓小平的晚年思考及其启示2014-05-21
- 汪有芬:也谈《邓小平时代》的硬伤2014-05-19
- 罗岗:傅高义笔下的邓小平少了些什么?2014-04-20
- 王占阳:邓小平鲜为人知的政改主张2014-04-03
- 傅高义对谈章百家:邓小平为什么能领导中国改革2014-03-27
- 王占阳:邓小平与村民自治的宪法精神2014-03-25
- 宋福范:邓小平理论为什么是奠基之作2014-02-25
- 国洪成:邓小平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2014-01-26
- 柯华庆:论邓小平的实效主义改革哲学2013-10-20
- 柯华庆:“南方谈话”的哲学2013-10-17
- 傅国涌:邓小平的“反右”情结2013-09-19
- 曾昭禹:试析邓小平的公有制主体的临界值2013-09-11
- 梁柱:邓小平晚年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2013-09-09
- 王爱云:20年来国外学术界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研究2013-09-09
- 秦宣:论改革的层次性——兼论邓小平的改革思想2013-09-06
- 陈永发:评《文革前的邓小平:毛泽东的“副帅”(1956-1966)2013-08-30
- 李向前 韩钢:新近发现邓小平与胡耀邦等三次谈话记录2013-08-06
- 邓小平与北戴河不解之缘2013-08-04
- 李洪林:理论求真 风云图辩2013-07-21
- 文贝:邓小平在文革中的表现2013-07-10
- 牛军:中美建交与邓小平的大战略2013-07-06
- 朱学勤:“西方人会忘记的”?——评傅高义先生的《邓小平时代》2013-07-03
- 王长江:邓小平的政治智慧2013-07-01
- 刘胜军:邓小平的改革领导力2013-06-30
- 李海青: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重温邓小平的改革观2013-06-24
- 许耀桐:邓小平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论贡献2013-06-14
- 韩十洲:中国怎么办(中)——未尽潜能的“邓小平时代”2013-06-03
- 殷之俊:傅高义《邓小平时代》若干史实辨正2013-05-13
- 傅高义:越来越佩服邓小平的能力2013-05-08
- 傅高义:现在中国走的还是邓小平的路2013-05-06
- 李光耀: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反击战内情2013-05-03
- 傅高义 秦晖:谈邓小平与“文革”2013-04-27
- 傅高义 张维为:聊聊邓小平2013-04-22
- 尹广泰:邓小平晚年思考的几个问题2013-04-20
- 刘罡:撒切尔、里根、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2013-04-19
- 曹英:文革时期的毛邓关系(二)2013-04-17
- 曹英:文革时期的毛邓关系(一)2013-04-17
- 王裕延:邓小平的改革理论留下的困惑2013-04-03
- 吴稼祥:“中国梦”的上篇2013-03-24
- 沈志华:中国人真要研究邓小平,肯定比傅高义深2013-03-17
- 张军:邓小平是对的: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013-03-16
- 吴稼祥:为中国强大甘愿受难的人2013-02-25
- 马勇:邓小平时代的成就、意义及愿景2013-01-31
- 朱佳木:80年代邓小平陈云在改革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2013-01-27
- 施伟佳:我的“邓小平时代”2013-01-26
- 傅高义:邓小平一直在思考体制2013-01-20
- 李伟:重新认识邓小平2013-01-10
- 刘吉: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2-11-02
- 宋泽滨 齐爱兰:“中国模式”:听听邓小平怎么说! 2012-10-21
- 亨利·基辛格:邓小平出访及其外交政策2012-10-11
- 马立诚:邓小平和胡耀邦的对日观2012-10-10
- 陈才天:试述马克思、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2012-09-21
- 吴青萍:小平同志若干观点的评析2012-08-28
- 傅高义:“中国还会沿着邓小平的路走下去”2012-08-14
- 王大明:牌友邓小平2012-07-22
- 熊玠:邓小平与我谈政治改革2012-07-19
- 金民卿: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价值和当代思考2012-07-14
- 周瑞金:“皇甫平”交锋与邓小平南巡2012-07-02
- 丁学良:“邓小平模式”的命运2012-06-29
- 谢毅:邓小平怎样看待政治体制改革?2012-06-14
- 孙业礼:从“百年为期”习惯用语看邓小平的气魄2012-05-29
- 曹锦清:从邓小平“分三步走”发展战略说起2012-05-24
- 王占阳:所有制领域仍需思想大解放2012-05-05
- 郭竞炎:增强坚持维护战略机遇期的自觉性——重温邓小平的国家和平发展2012-04-24
- 冯克利:伟大的人和伟大的制度——傅高义《邓小平时代》译后感言2012-04-19
- 徐政龙:对邓小平一些言论的点评2012-04-16
- 王德邦:回到毛泽东VS超越邓小平2012-04-09
- 傅高义:邓小平的历史地位2012-04-07
- 夏学銮: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当代启示2012-04-01
- 郭建宁: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若干问题的2012-03-29
- 王占阳:总设计师设计了什么?——邓小平关于我国共同富裕道路的基本战2012-03-22
- 杨银禄:汪东兴与落难中的邓小平2012-03-20
- 凌志军:邓小平为何不希望毛泽东落得斯大林的结局?2012-03-13
- 张文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是与社会主义原则紧密联系的历史运动2012-03-08
- 鲍盛刚:中国改革的下一步——邓小平改革与罗斯福新政之比较2012-03-01
- 董恂来:识别邓小平改革路线图的关键词2012-02-26
- 辛鸣:为什么先富不愿意带后富——写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年之际2012-02-21
- 邓林:南巡讲话是父亲的思想总结2012-02-20
- 彭定康:是非功过邓小平——评《邓小平传》2012-02-14
- 张维为:邓小平如何思考“中国模式”2012-02-04
- 插柳不叫春知道——邓小平“南巡”中鲜为人知的故事2012-01-20
- 南方日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未见报两句话2012-01-20
- 李君如:把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对立大错特错2012-01-18
- 龙平平:从南方谈话看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2012-01-07
- 傅高义:邓小平的遗产2012-01-04
- 邓小平南巡讲话(全文)2012-01-03
- 李海青: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分配思想2011-12-13
- 邓小平谈民主:为什么“文革”悲剧只会出现在中国?2011-12-06
- 张文木:深入理解邓小平的海洋战略2011-11-23
- 王俊义:邓小平最大功绩:解放了中国人的嘴和腿2011-11-09
- 石约翰:脱离毛泽东主义:1976~1989年邓小平主导下的政治变局2011-09-25
- 傅高义:搞经济特区并非邓小平决策2011-09-25
- 陈之岳:中国通傅高义邓小平新传揭出新史实2011-09-17
- 邓小平超简洁语言魅力:5个问题答11个字2011-07-21
- 倪德刚:邓小平退休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2011-07-04
- 李光耀: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反击战内情2011-06-06
- 徐玉俊:邓小平的社会冲突管理思想2011-04-27
- 吴新文:理解邓小平 2011-03-09
- 李罗力:亲历邓小平南巡2011-02-21
- 许知远对话史景迁:一个旁观者眼中的邓小平2010-11-04
- 马国川:完成邓小平未竟事业2010-09-17
- 许崇德:我与小平同志的五次见面2010-08-05
- 田纪云:近距离感受邓小平2010-07-16
-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2010-05-05
- 房宁 王淑梅:试论邓小平的中国和平崛起思想 2009-07-23
- 燕继荣:将生产责任制进行到底2009-07-12
- 宋福范:邓小平晚年反思启示了我们什么2009-07-09
- 德里克·希瑟斯:邓小平的未竟之业2009-06-14
- 程美东:为什么纪念邓小平?2009-04-15
- 吴伟:一幅被搁置了的“科学的、严谨的”蓝图2009-02-12
- 冯兰瑞:忆邓小平关于政研室的一次谈话2008-12-05
- 马立诚:邓小平和胡耀邦的对日观2008-11-06
- 孙凤武:论邓小平实事求是观的两个重要特征与体现2008-11-01
- 周枫:情感主义,劝导性定义与邓小平理论2008-10-12
- 周其仁:邓小平做对了什么?2008-07-31
- 徐景安:继承小平,超越小平——悼小平逝世十周年2008-07-28
- 叶铭葆:邓小平对“以党治国”思想的批判2008-06-04
- 丁学良:邓小平清醒理性的爱国主义2008-04-17
- 邓启元:还历史真貌——邓小平1977年批示支持中央音乐学院扩招事件2007-09-14
- 张维为:邓小平印象记——回忆邓小平1985年与穆加贝的一次谈话2007-09-13
- 吴稼祥:今晚,我们在这里感谢一个人2007-03-24
- 曾庆红: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创新2007-03-18
-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2006-09-05
- 钟延麟:“三面红旗”执旗手邓小平在“大跃进”运动中之态度、角色与作2006-07-09
- 唐代兴:邓小平教育思想体系新探2006-07-01
- 吴稼祥: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国家体制的四大贡献2006-06-30
- 王仲方:胡耀邦两次与我谈毛泽东邓小平2005-09-08
- 高一飞:邓小平同志关于死刑问题的基本观点2005-08-31
- 杜光:必须继续肃清封建专制主义——纪念邓小平“八一八讲话25周年2005-08-05
- 冒天启:坚持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新体系2004-12-01
- 叶自成:在新形势下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思考2004-11-17
- 于成玉: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初探2004-08-24
- 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4-08-22
- 沿着邓小平开辟的道路前进2004-08-22
- 冼岩:邓小平道路=自由主义+权威主义2004-08-20
- 李鹏:纪念邓小平同志2004-08-18
- 袁伟时:觅路与清障:20世纪中国历史框架下的邓小平2004-08-10
- 薛涌:美国的邓小平之恋2004-08-03
- 马宏:邓小平权力制约思想的时代意义2004-07-24
- 沈宝祥:邓小平的“精髓说”2004-07-13
- 丁松泉:历史视角下的邓小平2004-07-08
- 邢贲思: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2004-07-04
- 吴敬琏: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战略意义2004-07-04
- 陈锡添: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2004-07-04
-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2004-07-04
- 袁贵仁:论邓小平的价值观思想2004-07-04
- 江泽民: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2004-07-04
- 陈占安:邓小平论21世纪中国的发展2004-07-04
- 邓小平同志大事年表2004-07-04
- 邓小平(1904~1997)2004-07-04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004-07-04
- 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2004-07-04
- 邓小平:中国不允许乱2004-07-04
- 邓小平:压倒一切的是稳定2004-07-04
-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04-07-04
-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004-07-04
-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2004-07-04
-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2004-07-04
-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2004-07-04
-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2004-07-04
-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2004-07-04
- 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2004-07-04
- 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004-07-04
- 邓小平:实现四化,永不称霸2004-07-04
- 邓小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2004-07-04
-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004-07-04
- 邓小平:“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2004-07-04
- 邓小平:共产党要接受监督2004-07-04
-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改革到邓小平新政2004-04-26
- 蒋兆勇:邓小平的猫论、摸论、富论2004-02-15
- 邓小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2003-12-17
- 张英洪:论邓小平关于党政关系的思想2003-09-16
- 王福春:邓小平的大战略思想研究2002-01-08
- 王福春:邓小平人权思想初探200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