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开锋: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95 次 更新时间:2011-08-30 10:58

进入专题: 社会管理  

魏开锋  

加强社会管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社会的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国各级政府几乎可以说经济建设有方、社会管理无力,擅长做事、拙于管人,社会管理面临着重重困难。30多年的改革开放导致原有的社会形态解体、对人的管理失控,因此急需对碎片化的社会进行重组,使之协调有序。归根结底,加强社会管理就是要围绕“人”开展工作,满足人的需求、提升人的素质、加强人的管理,这是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满足人的需求

  

满足人的需求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政府必须首先要回答“我们能为老百姓做什么”,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从老百姓的立场出发,满足人在物质、精神各方面的需求,才能奠定社会管理的坚实基础,才能让老百姓“领我的情、念我的好,心平气和不造反”。

保障民生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按照西方的观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在民众和政府之间建立了一个新的社会契约:政府管老百姓的生老病死,而老百姓则要服政府的管。从这个意义上讲,民生是政府从事社会管理必须首先要解决的前提条件。

满足人的需求还要满足人精神方面的需求。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们的需求重点已由原来生存需求逐渐上升到安全的需求、归宿的需求、社会公平和尊重的需求、友爱的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等社会性的需求。根据2010年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国民收入虽和国民幸福感有密切关联,但心理和社交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也是幸福的关键,例如哥斯达黎加虽然国民收入不高,但在调查中排名第6,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伴随而来的却是人民群众满意度不高、“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我国目前各种社会矛盾凸现的背后是民生问题解决不力,收入、资源分配不公,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子曰“民不患寡患不均”,但分析古往今来、东方西方,更为正确的表述应当是“民不患寡患不均”、“不患不均患不公”。因此,解决民生问题、公平正义问题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关键之关键。

  

提升人的素质,引导人的发展

  

人要进化,更要教化。从猴子进化到猿人、最终进化到现代人,文明程度也在飞速提高,文明也是人脱离动物进化为人的关键因素;而动物世界直到现在仍然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正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差别。我们之所以认为外星人是“人”,是因为认为外星人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如果政府仅仅只是满足人的需求,那就和动物园里的饲养员无异。“饱暖思淫欲”,正是物质满足这条腿迈得快、而文明跛腿的真实写照,也是当今社会管理面临的极大问题。因此,教化之责是当今社会管理不可或缺之重,要着力提升人的素质,引导人的发展,使每个人都成为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社会中的看客、甚至破坏者。

提高人的素质,首先要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目前,人民群众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量底层人群的文化层次仍然很低,而且其后代文化层次相对于整个社会也如其父辈、祖辈一样没有什么提高、甚至没有提高的渠道,此乃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创新社会管理,要向底层倾斜,要着重提高底层人群的文化素质。

提升人的素质,还要引导人的发展。如今所谓“有文化没文明”,有的教授变成了“野兽”,正是知识程度快速提升、而文明程度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直观写照。城市化也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农民身份转变为城市居民而已,一个最简单而突出的例证是,如今城市脏乱差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居民的文明程度没有与物质丰富、知识增长同步提高有很大关系,扔垃圾的远远多过扫垃圾的,城市不脏乱差才是不正常的了。加强社会管理,需要下大力气引导人从农民向市民、进而向具有社会主人翁责任感的模范发展,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管理的“公众参与”。

  

加强人的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最终必然要落脚到加强“人”的管理。但管理不是控制,加强人的管理,不是加强对人的控制。管理是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核心是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30多年的改革,使人从赖以生存的各种组织(包括政府、企业)中游离出来,个人与谋生组织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单纯的经济关系,不再具有依附性,大量“单位人”转变为“游离人”,社会由此变成了一盘散沙。加强社会管理,就要将社会中松散的人进行再组织,引导“游离人”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在单纯的经济组织之外建设具有共同兴趣、信仰、利益基础的各种社会组织,把“散沙”打造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混凝土”,坚固同心,共同参与社会建设。

加强人的管理,要更加强调政府的协调功能。政府要从各利益群体中超脱出来,当好中立仲裁方,不与民争利、不恃强凌弱。要了解民情、民意、民心,解民难、民忧、民虑。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更加注重公平、保护弱者、畅通下层社会阶层的上升渠道。

    进入专题: 社会管理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366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