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定:大视野·大情怀·大境界

——评柳忠秧《天下洞庭天下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44 次 更新时间:2011-08-09 16:05

进入专题: 柳忠秧  

余三定 (进入专栏)  

柳忠秧的抒情长诗《天下洞庭天下楼》,充满激情,内蕴理趣,读起来给我回肠荡气、心潮澎湃的感觉,让我特别感动和振奋,也带给我长久的回味和思索。其给我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它的大气(气势、气魄、气象),所谓大气具体说就是诗作具有大视野、大情怀、大境界。

大视野,就是《天下洞庭天下楼》所表现出来的无限的空间感和永恒的时间感。诗作首节的开头两行写道:“看,天下有此一湖,乃八百里烟雨美洞庭;︱登,天下唯斯一楼,是千万年忧乐岳阳楼”。首行诗从空间角度写洞庭湖,“八百里烟雨”就已经给人广阔、浩淼的感觉,而广阔、浩淼的洞庭湖只是“天下”的“此一湖”,这种写法有点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组接,“天下”仿佛广阔的全景镜头,“此一湖”则仿佛是紧接全景镜头之后而来的特写镜头,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第二行诗从时间的角度写岳阳楼,岳阳楼是“千万年忧乐”的凝聚和具象化,这既是写岳阳楼的久远,更是写岳阳楼文化、岳阳楼精神的不朽。接下去的六节,是上述首节的自然延伸和发展,空间上,由岳阳楼、洞庭湖起笔,而湘、资、沅、醴湖南“四水”,继而扩展到“神州”、“昆仑”乃至整个世界;时间上,由“鲁肃筑城”的三国时期起笔,而唐代“张说任岳”,再至普泛意义上的“春和景明”、“夏潮劲涌”、“秋叶红柔”、“冬雪轻舞”的延续,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由即时到永恒的提升。

大情怀,即是大襟怀,就是《天下洞庭天下楼》所挖掘、总结、提炼出来的与湖湘相关联的历代文人志士的情怀和志向,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与特点。诗作接下去的一节写道:“屈大夫汨罗怀沙,九死犹未悔,大悲凝楚魂。︱李太白江船谪仙,长风济沧海,斗酒狂楚声。︱杜子美凭轩涕泗,乾坤日夜浮,孤舟有老病。︱孟浩然坐观垂钓,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屈原的执着与悲悯,李白的浪漫与狂放,杜甫的深情与苦难,孟浩然的气魄与雄心,等等,正是湖湘文化的具象显现与典型概括。伟大而富有生命力的湖湘文化,依托“洞庭湖”、“岳阳楼”而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且不断发扬光大,不断变革创新。诗作承接上文,一直写到近、现代的张之洞、黄遵宪、蒋中正、毛润之,这部分的最后一句是:“毛润之问鼎沉浮,酹酒洒云天,指点大江山。”可以说,主宰“沉浮”、 “指点”江山,是毛润之的“大情怀”,是湖湘儿女的“大情怀”,更是整个中国人民的“大情怀”。这种“大情怀”因为新中国的建立而真正付诸实现,又由于新时期的到来而提升到新的、更高的层次。

大境界,就是《天下洞庭天下楼》所表现出来的回顾历史、超越历史,直面现实、反思现实,追求自我、升华自我的真正的诗人境界。诗作写道:“登斯楼也,四面河山上心头,何乐何忧?”笔者觉得,这里 “何乐何忧?”的发问,既是设问,也是反问(问中包含了回答),其内在意蕴至少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诗作是要我们每一个人自问、自省,我们为何而乐、为何而忧;另一方面,诗作也是在探询,我们能否追求到一种“无忧”(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重心是在前一句)的境界。我想,从现实出发,暂时我们是进入不了“无忧”的境界的,但我们应该、也可以把“无忧”的境界作为我们向往、期待和追求的理想的境界。从这样的角度看,或许可以说《天下洞庭天下楼》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范仲淹的“忧乐”观,当然这种超越仅仅是诗意层面上的超越,而非现实层面上的超越。诗人柳忠秧是浪漫而富有激情的,同时是现实而清醒的,所以他在紧接其后的下一节有这样两行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请今日千万公吏扪心问!︱‘后天下之乐而乐’,听楚泽孤野柳郎吟悲声!”前一行诗实际是在说今日千万公吏尚未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一行则是在说现在尚未到“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候。由此可以看出,诗人不仅是现实而清醒的,而且是深刻而执着的。从全诗看,《天下洞庭天下楼》有着诗人强烈的个我色彩,在柳忠秧其他诗作中多次出现的、具有悲情意味的作者的自称“柳郎”在本诗中亦出现,使诗作具有突出的表现自我、彰显自我的特点;但全诗所内蕴的情感并未停留在纯粹自我的小天地,而是从自我情升华到了湖湘情、民族情、天下情,这样我们才能较好地理解诗作标题“天下洞庭天下楼”中所包含两个“天下”意象。

《天下洞庭天下楼》所表现出来的大视野、大情怀、大境界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一个人视野开阔便会带来胸襟开阔,胸襟开阔的人也必然追求视野开阔。诗人因为有大视野因而有大胸襟(大情怀),诗人有了大胸襟必然会有大视野,大视野和大情怀两者是难于分开的。诗人如果具有了大视野、大情怀,自然会有追求自我、升华自我的真正的诗人境界。

2011年5月22日稿毕

进入 余三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柳忠秧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与文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92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