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柱:谁说非得有房有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68 次 更新时间:2011-05-13 17:24

孙惠柱 (进入专栏)  

常听到年轻人在纠结,如今办喜事必须有房有车,还要新的,不但男孩子心事重重,女孩子也不容易快乐。二三十年前,相亲也问有房没房,但一间公房就算有了;彼时还有三代同居一室的,无房可租。现在到处都有吉屋招租,但要“有房”却非得买下一整套?变化这么快,据说都是那“美国老太”教的——她到死才付清按揭,却住了一辈子“自己的”房。中国人学老外太会青出于蓝,拥有私房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美国,而且,买房的还这么年轻?

近期在纽约大学教课,发现当年的导师谢克纳也在打算买房——这位国际著名导演,人类表演学的创始人,早就是诺奖得主那一级别的大师级教授,76岁才买房?原来曼哈顿房价特贵,纽大为了留住人才,在附近买下公寓,以低于市场的房租给在职教授住,谢克纳得到一套顶楼最大的,租金又极便宜,就一直住了下来,直到考虑退休时才想到要有自己的房子。记得20多年前在纽大读博时,曾去拜访比他成名更早的本特利,七十岁的大师乐滋滋告诉我,住了二十多年,“现在这套公寓是我的了”。我以为他付清了贷款,他说不,刚付了头期,贷了三十年的款,趁着长期租户有优惠,他终于当了业主。现在他九十好几了,不知道付完了按揭没有。

美国人要这么老才买房?这两位名人不能算太典型的例子,但大多数刚毕业的博士肯定不会马上买房——更甭说硕士、学士,更甭说在纽约买了,哪怕只要付百分之十的头期。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男生能指望刚工作就在大都市买房?没房就别找老婆?把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压得喘不过气的这种荒唐说法哪来的?真佩服房地产资本的能量!中央政府三令五申都能置若罔闻,操控媒体更是易如反掌。要光看媒体,我看那“美国老太”都要羡慕中国青年了,中国买房这么容易?北京上海的房价都被房产商炒到要和纽约“比美”了,年轻人非得有房有车才能成家这一少数人的神话居然还成了“常规”!

买不买房并不仅仅是个经济的决定。两位戏剧大师这么晚才买房,除了有纽约房价贵的原因,也和他们的知识分子立场有关。美国是个社会流动性特别大的国家,地域、职业、阶层的可流动性正是这个年轻国家的活力所在;但同时社会又需要相对的稳定,所以制定了减税的法律,鼓励公民贷款买房安定一点。房产商当然希望买房的人越多越好,但房产商在美国大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远比中国低——美国前四十名富豪中几乎没有房产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媒体和知识分子大多有独立的精神,很少有不断为资本当托的;而我们的媒体,除了少数明显的广告,问题在太多的“隐性广告”——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资本话语,炒富豪捧名牌催人买车买房过高档生活,巴不得年轻人越来越唯物质主义。

美国历史上,买房是让流动的牛仔们安定下来的一个有效办法;在当今中国,买房的压力却成了城里的年轻人群不稳定的一个潜在因素。中国社会要稳定,恰恰需要更多积极的流动渠道。改革开放初、中期,离开大都市南下创业曾让众多在体制中被埋没的人才焕发出活力,这样的渠道还可以设法拓得更宽,而不要反过来,让人都挤到大城市去当房奴。

这还只谈了房子,车子就下次再写吧。愿车子能帮人们向外流动,而不是把大家都堵在城里!

进入 孙惠柱 的专栏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071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南方周末•自由谈》2011-5-5,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