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宏:台湾威权政治的终结者,民主体制的奠基人

——纪念蒋经国先生诞辰100周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189 次 更新时间:2013-07-27 12:59

进入专题: 蒋经国   台湾   威权政治  

李剑宏  

今年4月5日是蒋介石先生逝世34周年,4月27日是蒋经国先生诞辰100周年。当下,在台湾执政的国民党高层正以隆重纪念“两蒋”活动为契机,试图跨越蓝绿阵营隔阂,实现社会和解,以此恢复国民党的政治传统。

蒋氏父子是中国海峡两岸尽人皆知的历史人物。尽管历史学家对他们褒贬不一,但有一条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台湾地区蓝营的认同——蒋氏父子都是立场鲜明的爱国者,即便海峡两岸遭遇最严峻的政治军事对峙局面,他们也和大陆执政者一样坚定不移地捍卫“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这就为台湾地区后来的领导者李登辉、陈水扁之流试图台独的危险行径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牵制了台独势力。除了这一共同点之外,颇为有趣的是,蒋氏父子在历史上的评价都游走于专制和民主的两端。蒋介石先生被史学家称为“独裁无胆、民主无望”,而蒋经国先生则被李敖称为“开明的皇帝,专制的总统。”

但是,在今日的台湾,若问到谁是对台湾最杰出的政治领袖时,有60%的人认为是蒋经国先生,只有10%左右的人认为是蒋介石先生或其他领导人。可以说,即便把蒋经国先生放在今日台湾政坛的选举台上,也是无人能望其项背的政治领袖。

为何父子两人在台湾地区人民的心目中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地位呢?答案是明显的:道义自在人心。给人民贡献了符合道义的政治制度、带来了自由与福祉的政治家一定会被人民追思和怀念。蒋经国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政治家。

“独裁无胆、民主无望”的蒋介石在反共失败后败逃台湾,向隅而泣。但他仍不吸取教训,继续在台湾地区实行威权统治,依赖军队和特务进行高压统治,迫害许多无辜民众、残酷镇压异议人士。本来,按照孙中山先生的主张,缔造民主共和国需要经过军政、训政、宪政三时期。所谓军政,乃是恐惧彻底干脆的实现民众的民主权利之后,顽固封建势力利用这种民主的宽容进行反扑,整个社会出现无政府状态,因此要用军人的强力来控制革命成功后的真空时期;所谓训政,乃是忧虑民众长期民智不开,要像商鞅徙木立信那样,引导民众信任新政,使用获得的权利,因此要有一个强力的政党进行领导;孙中山认为,只有经过军治、党治的强力,才能达到民主宪政的目的。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成为蒋介石行使独裁政治的口实,蒋介石至死把持台湾地区的统治权。

蒋介石去世后,1977年发生的中坜事件和1979年发生的美丽岛事件,表明台湾社会改变了以往一味追求经济建设的道路,涌动着追求民主政治的潮流。面对中国大陆、国际局势和岛内本土势力的压力,蒋经国认识到只有落实政治民主、持续发展经济、建立更开放的社会,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才能继续维持。1986年10月7日下午,蒋经国在“总统府”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Mrs. Katherine Graham),透露了“‘中华民国’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的消息。此后,蒋经国抵住了在草拟《动员勘乱时期国家安全法》、《动员勘乱时期集会游行法》与《动员勘乱时期人民团体法》时的党内反对声浪。到了1987年7月15日,《国家安全法》开始施行,蒋经国正式解除在台湾实施了38年的戒严。他提出“法统在法不在人”,使台湾确立了不可逆转的民主改革方向。在1980年代,蒋经国在台湾先后作出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及报禁、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进行国会改革等政治改革措施,使台湾社会和平实现从威权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转型。

在台湾社会转型过程中,蒋经国先生表现了作为一名政治家的卓越才能。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六条:

1、改革政治。1985年12月25日,蒋经国先生在一次会议上突然脱离讲稿,宣布蒋家人“不能也不会”竞选下一任“总统”。次年3月,他主持召开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要以党的革新带动全面革新”,把“中央”民意代表及机构改革、“省市长”选举、解除“戒严”、开放民间组党等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这意味着国民党终于准备放弃一党专政,向现代民主政党转型。1987年7月15日,“戒严令”解除后,党禁、报禁等限制随之取消,全台湾就60多个政治团体申请注册成立政党,20个获得审查通过、200余家新出版社向台湾当局办理登记。这些新生力量很快将斗争矛头对准积怨甚深的国民党。街头的群众示威甚至在蒋经国先生面前打出“老贼下台”的标语,蒋经国却对抗议者微笑。

2、举贤任能。蒋经国先生在台湾进行基础建设工程的同时,还任用大批专业技术及财经官僚主政,如李国鼎、孙运璇、俞国华等人。同时大量任用台湾本省籍官员,如林洋港、谢东闵、邱创焕、李登辉等,使国民党逐渐本土化,使该党政治适应了“水土”。

3、廉政高效。蒋经国先生在台湾担任“行政院长”时,1972年颁布“十项革新”,目的在使政府行政执行上更为简廉有效,内容包括:为节省“国家”财力,用诸于各项必要建设,各级政府除已经正式列入预算表外,均应停止建筑办公房舍;各种公共工程之开工与完工,可以公告方式行之,不必奉行任何典礼仪式;各级政府机关派员“出国”考察或参加国际性会议,必须事前有周详之计划,其所派人员并以具有各类专长,精通外交为主要要求;各级机关应不作不必要之视察,如确有其必要,则视察人员到达视察地区,不得接受任何招待,被视察之机关、学校、团体亦不得迎送,或张贴标语,或召开欢迎会等;各部会首长及全体行政人员,除参加政府所规定之正式宴会,以及招待外宾所必需者外,一律不得设宴招待宾客,并谢绝应酬;公务人员于婚丧喜庆,除有关亲戚关系或有深交者外,不得滥发喜帖及讣告;各级行政人员一律不得进出夜总会、舞厅、歌厅、酒家等场所,各级主管应监督所属人员切实遵照办理,如有违反规定者,应从严处分;各级首长主管均应谢绝各届剪彩、揭幕等邀请;各机关预算内所规定之加班费、出差费,除必要之加班出差外,不得假借名目移作他用途,但各级机关首长对各机关学校公教人员福利,应妥善处理;在日常处理公务方面,人人要能切实负责,自己能予解决之间问题应即自行解决,今日能予办完之事应即今日办完,不必召开的会议不开,凡要开的会议事前必有充分准备,会后必有结果。不办不实际、没有效果,以及不必要之公文、凡属应该办的必须办的彻底,追踪到底。在他治理台湾期间,政府廉洁高效,极少发生政治腐败现象。

4、坚持一国。1978年,中国大陆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亿万民众脱贫致富,蒋经国认为祖国统一“既不是梦想,也不是幻想,”如果有一天台湾能与日益强大的大陆结合,则“中国会有伟大的未来前途”。此时,曾经是蒋经国先生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时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透过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向蒋经国问候。蒋经国告诉身边人,不要再说什么“共匪”,说共产党就可以了,他对助手李焕说:“我们必须采取主动踏上统一之路,台湾和大陆终究必须统一。两岸若不统一,台湾恐怕将越来越难独立存在。”1987年11月,蒋经国开放台湾岛内居民赴大陆探亲。台湾官方起初限定的旅行目的为“探亲”,但这个限制很快便被突破,成千上万的台胞涌向中国大陆。人们不无惊异地发现,几乎在一夜之间,台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大陆涌现。中华民族的融合团圆之梦,在两岸对峙38年后终于实现。

5、重视经济。1970年代,台湾在蒋经国先生领导下进行一系列大型基础建设工程。建设自1974年起,至1979年底次第完成,共动用新台币3,000余亿元。在十大建设中,有六项是交通运输建设,三项是重工业建设,一项为能源项目建设。在他的治理下,台湾顺利度过了两次能源危机,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成长,赢得“亚洲四小龙”之首的美誉。

6、关注民生。蒋经国先生关心台湾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他每年实际走访台湾各乡镇200次以上,以了解地方实际需要。同时极注重偏远乡村建设,落实水、电及基础医疗卫生建设,减少城乡差距。

因为他不是民主选举的领导人,所以李敖称他是“专制的总统”,但他却成功推动了台湾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因此李敖称他是“开明的皇帝”。在我看来,李敖对蒋经国先生的评价不太恰当,正确的评价应是:蒋经国先生是台湾威权政治的终结者,民主体制的奠基人,他是台湾政治史上值得尊敬的伟大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说,他是台湾宪政之父。

当我每次读到他说的下面这段话:“世上没有万年的执政党,即使被人民选下台,将来政绩好了,仍然可以再被选上。”我就在想,这是一个多么聪明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啊。他的预言在今日台湾得到了兑现,这对国民党的进化、对增进台湾民众的福祉与自由,都是极好的事情,人民没有理由不追思、缅怀他。

    进入专题: 蒋经国   台湾   威权政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6320.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