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2000年科技与人性文化节开幕式暨首场讲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203 次 更新时间:2000-06-25 13:57

进入专题: 哲学   科技   人性  

赵南元、吴国盛  

开幕式由许智宏校长和哲学系党委书记丰子仪都作了发言。大家,对“科技与人性”的主题都关心,这个主题也挺好。丰子仪书记提了三点意义,第一是把它放到时代大背景下,放到 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科技需要创新,尤为需要创新的人才,新形式下的人才需要科学知识与 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科技的发展并不等于人的发展。第二是把它放到中国社会转到的背景 下,一般认为为中国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新在这一转型中,前现代、 现代、后现代的东西交互出现,在强调科技富国时,后现代主义对科技提出了质疑,这就为 我们提了一个课题,如体解决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冲突,第三是把它方到文明发展背景,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大呼文明危机,大言忽视了人文教养,文明的发展这非物质与 科技的进步能够解决,最终还得靠人,这也就为我们提了另一个问题,如何重建文化与精神 ,如何解决知识,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

  科技与人性

一、赵南元教授的发言

科技是人性的产物,文艺复兴后,人性作为神性的相对为人们所提倡,并不断获得它的价值 ,而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科技也得到快速发展,人一重要,科学也就重要了。

人性是什么?文艺复兴时,是一种和神性相对的看法,人性简言之是人的性格,人的性格各 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好恶,有一个调查是这样的,对女性做的。在唐僧、孙悟 空、猪八戒、沙僧四人中,会选那个为自己的伴保,结果猪八戒得票大大超过其他三个,唐 僧代表的是理想主义,孙悟空是英雄主义,猪八戒是什么?又懒、又贪、又好色,说人性可 能这更会是人性。

现在有一个概念是科技人性化,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科技应符合人性的发展以及那 些人理中固有的东西,比如windows dos那一个更好,windws使用方便,但一出问题就不知 如何修理,Dos就不同了,当然这个例子是赵教授个人的例子,有人喜欢用傻瓜相机,因为 简单方便,也有人喜欢摆再机械相机,人性其实是多重的,多样的。

人性从何而来?一是它的生物性,动物性,人是由群居的猴子进化而来的,人的生物性基因 可以改变,二是它的文化性,是教育后形成的,人天生的是吸 反应在人成长过程中抑制掉 了,人的很多东西是靠教育的,比如人可以遗传说话的能力,但说什么是靠教育的,虽然动 物也有文化传播的可能性,可与人比起来是远远不及的。

人性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总体而言是野兽战胜天使,也有部分是天使战胜野兽,正如 弗洛伊德说自我总是试图去控制本我一样。我们应该服从生物本能,正如我们不能让人不吃饭 一样。

也有人说科学恐怖症,像《黑客帝国》中描述的人的恐惧多是对未知的恐惧,正因为不知, 才有恐惧,有人害怕克隆人,是因为人的价值在于它的唯一性,如果是克隆人,那么克隆一 个人,价值就少了一半,而我更怕宗教怪人,因为我不了解,也很难理解他们,诗 人的自杀总是和别人不同,是一种圆满,而科学家则是因为不能完成而自杀。

有人说科技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可是没有科技也有环境破坏如秦始皇代山建降房宫,项羽火 烧成灰,很多沙漠荒野在没有科学之前就已有,有人还说科技“失控”论,其实诗人、宗教 更易失控。

科学的精神是怀疑和理性,对于宗教而言,诚 录 信则录 而科学却是诚则不灵。

有一个故事,是“酒井”的故事,酒馆的老板施舍给了铁拐里一碗酒。为了报答,铁拐里把水井变为酒 井,几年后,铁拐里重新到这家酒馆时,老板却说没有喂猪中,结果铁拐里把酒井里的水井 ,我很喜欢讲这些故事给那些攻击科学的了听,可惜科学不有能像铁拐里那样收回一切。

二、吴国盛教授

吴教授的讲演从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科念论战开始,一方的观念是科学 不能解决人生观,另一方则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这场论战的很多问题现在依然没有解 决。

对人文的理解我想应该是科技是否有于培养人性,我的观念有二,一是科学是有限的,二是 科学精神也有坏的。

1?科学的限度: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相对人文而言的,科学来自人文母体;虽然社会科学日益从 人文母体分离出来,但人文母体依然健在,而且因为它本身是界限的存在,所以人文母体的 消失是不可能,科学尽管可以和人文相对,但科学家是不与人相对的。

科学无法解决人生存在问题,在这里我不区分人生与存在,实际上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是产值 与价值的关系,科学不解决价值问题,不研究人生的意义,而哲学始终把这一问题提出来警 示人提醒人时刻要思索,科学也不能取代人文学科,科学本身不是科学的对象。

2?科学精神:科学的人文性

· 学理上看,科学精神不能只是一种修辞,科学精神不一定都是好东西;

· 好的但并特别属于科学的“科学精神”有:

① 追求真理不畏牺牲:可是极力宣扬哥伯尼心说的是布鲁诺,这个虔诚的军者性,而不是 加俄略,这个科学家,事实上加俐略是屈服于当时权威的。

② 怀疑与批判精神:可这一点更体现在哲学上,科学却是服从范式,永远保守的,没有误 守就没有科学的进步。

③ 注释:客观,中立,不匆忙做结论,用事产说话:这更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优异品质, 而并非科学家独有的没有专门科学训练的人也有。

特别属于科学的“科学精神”,大家直觉不对头,但又确定是属于科学的,前面提到的那场 科学论线,后来胡适总结到它始终没有提到一种科学的人性观,胡适把吴 观点启成,科学 ,说当时人卷于说不说:吴雅辉的“漆黑一团的”的宇宙观,“人欲摸流”的人生观。当然 胡适也指出了这样一种条件下创造机会的存在,否则一切注定,社会就无从进步。 对所有对象一视同仁也是科学精神,可却忽视了它们的特质。比如中国教育就是流水线生产 ,就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忽视个性。 只注意它表现出来的东西,不关注它表现不出来的东西这也是科学精神着手谈的一点,这却 是导致了我们对内心的忽视,对心灵的忽略。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于就是由于科学只注重效率的结果。

三、科学有与哲学家对话

吴教授谈到了科学有限无界,科学的发展也会像其他学科一样碰到许多难点。

赵教授说到了科学的发展与人文发展的平衡,不可能把科学斩下去来获得平衡,只能是更好 地发展人文,吴教授把科学和其他学科比喻为孩子,人文为母体,只是科学这个孩子越来越 高,如果说为了平衡而使人文也拼命发展的话,就好比让母亲也跟孩子一样重新成为一遍。

吴教授在结束语中说到写人文对话的可能在于“人”、“语言”而困难在于文化背景,教育 的差异。

    进入专题: 哲学   科技   人性  

本文责编: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23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