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学:人性的答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6544 次 更新时间:2023-09-21 10:49

进入专题: 人性  

陈定学  

 

前一篇文章探讨了人性的种子——本性,那么,人性究竟什么样呢?它是善还是恶?人性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吗?千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先贤和哲人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思考与探索,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中国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即有恻隐、善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扩而充之,便可形成仁、义、礼、智的善性。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端”,即善的开始;由于本性是“善端”,那么,由“善端”发展而来的人性自然也是善的。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则提出“性恶论”,他认为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由于自然本性与道德规范是冲突的,顺应人性就会引起争夺、纷乱和暴力,所以人性是恶的。也有人提出“性无善无恶论”,例如墨子就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他的意思是说,人性就像白色的蚕丝,染上青色就是青色,染上黄色就是黄色。西汉学者杨雄则提出“性善恶混论”,他认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他的意思是说,人性是善恶混杂的,发扬善就会成为善良的人,滋长恶就会成为邪恶的人。

中国古代的哲人们对人性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认为人性善,有的认为人性恶,有的认为人性无善无恶,有的认为人性善恶混杂。长期以来,这些答案见仁见智、纷然杂陈,一直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那么,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人性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吗?作者对人性的定义、内涵、来源以及形成等进行了系统而又深入的探讨,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答案——“人性复杂论”,具体内容如下:

人性是复杂的,人性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与“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和“性善恶混论”不同,“人性复杂论”对人性做出了新的回答。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出“人性复杂论”?理由和根据又是什么呢?

①人性来源于兽性。我们之所以提出“人性复杂论”,首先的根据就是人性的来源。人类从动物演变而来,人性来源于兽性,人性是由兽性演变而成的,所以在人性中不可避免地会遗留兽性的残余,或者说人性中还混杂有兽性。正如西方谚语所说的那样: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既然人性中混杂着兽性,那人性就必然是复杂的。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是纯善的,既然人性中还混杂着兽性,它怎么可能是纯善的呢?孟子的观点过于理想化了。

②本性的不同。我们在《论本性》一文中探讨过本性,本性来自基因与遗传,由于父辈各不相同,那么,通过遗传而来的本性自然也各不相同。由于本性生而有之、与生俱来,又由于本性是人性的种子,所以人性从一开始就是不同的。不同的本性,演变成了不同的人性,所以人性是复杂的。这就像种子,种子不同,长出的树必然不同;种子不同,开放的花朵也一定不同。

③后天的不同。人性的形成不仅与先天的本性有关,而且还与后天的各种因素有密切关系。例如生存环境、教育、他人的影响、信仰以及心灵等等,都能对人性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人们的生存环境、教育、他人影响、信仰以及心灵等各不相同,所以形成的人性自然也不同。例如同为小麦种子,有的生长在肥沃的土壤里,有的生长在贫瘠的土地里,那么长出的小麦一定大不相同。

④心灵的不同。人性与心灵有密切关系,通过理性思考和自我反思,心灵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调节或改变人性。由于遗传、教育、环境、学习以及实践等各种原因,人的心灵各不相同。心灵不同,它们对人性的影响也不同,于是就导致了人性的不同。例如当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时,有的人很容易冲动,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结果把矛盾扩大化;而有的人却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巧妙地化解矛盾。为什么他们处理矛盾的方式如此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心灵。

⑤人性包括许多方面。人性包括心灵、实践、社会、伦理与文明等许多方面,而善恶仅仅是伦理的一个方面,并不能涵盖人性的全部。所以我们判断人性不能仅仅以善恶为标准,而且还要对心灵、实践、社会、伦理与文明等方面进行判断和评价。不同的人,在心灵、实践、社会、伦理及文明等诸多方面也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人性也自然不同。人性包括那么多方面,所以人性必然是复杂的。

⑥人性在不断的演化之中。人性一旦形成之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人性会发生改变或演变。由于人性在不断地演变之中,这无疑也增加了它的复杂性。

通过以上探讨可以看出,由于人性的来源、本性、后天、心灵以及演化等各种原因,导致人性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所以人性是复杂的。

由于人性的复杂性,即使是最简单的善恶问题,也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例如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都是善良的,但“性善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杀人、抢劫、强奸,无恶不做,这些人的人性为什么如此邪恶?他们的善到哪里去了?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是恶的,但“性恶论”却无法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他们心地善良,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如果说人性是恶的,那他们的善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作者认为,孟子、荀子等人对人性的认识过于简单了,其实人性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的人性中都包含有善与恶的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他可以做善事;而在另一些条件下,他也可能做恶。例如电影《辛德勒名单》中有一个德国军官,他对自己的妻子爱抚有加,这时他是善的;但同时他又无缘无故地开枪射杀一个正在干活的犹太人,这时他又在作恶。再如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孩子十分宠爱、关怀备至,这时她是善的;然而,她对自己的婆婆却恶语相加、百般刁难,这时她又是恶的。

作者认为,人性的内涵十分丰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善恶问题,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善恶取代人性。由于本性、环境、教育、信仰以及心灵不同,于是造就了各自不同的人性,人性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所以人性是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更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进入专题: 人性  

本文责编:editor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49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