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学:究竟什么是人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997 次 更新时间:2024-06-29 21:58

进入专题: 人性  

陈定学  

 

长期以来许多学科都在研究人性,然而在研究人性之前,首先应该搞清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人性?或者说人性的定义是什么?《辞海》曾对人性进行过定义:人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性。”[夏征农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9页]该定义指出,人性就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性”,然而这种“共性”究竟是什么呢?《辞海》并没有进一步作出解释,所以这个定义过于笼统,不够理想。千百年来,虽然众多学科都在研究人性,但人性这一概念一直缺乏一个准确、完善的定义,导致人们对人性的理解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人性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作者对人性问题进行了多年探索,在前人定义的基础上,尝试对人性重新定义如下:

所谓人性就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和存在物的那些属性。

新定义明确指出,所谓人性就是人的本质属性,所谓“本质属性”就是人特有的属性,就是人不同于其他动物或存在物的那些属性。人也是动物,既然同为动物,那人与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一个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具有人性,而其他动物都不具备人性,它们只具备兽性。例如一只狼,它只具备兽性而不具备人性,所以狼不是人。世界上有众多的存在物,人也是其中的一种,既然同为存在物,那人与其他存在物又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最本质的不同就是人具有人性,而其他存在物都不具备人性,它们只具备物性。例如一块石头,它只具有物性,根本不具备人性,所以石头不是人。

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正是由于具备了这些属性,人才成为人,可以看出这些属性对于人何等重要。那么,人具备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人性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千百年来,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道德学家都认为,人性就是善与恶,就是道德或伦理;而西方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们则认为,人性不仅仅是善恶与道德,而且还包括理性、本能以及社会关系的总和等。作者认为,善恶、道德、理性以及社会关系的总和等确实属于人性的范畴,但人性并不仅仅限于这些,人性的内涵更为丰富。那么,人性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作者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人性的演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把人性的主要内涵总结为以下五项:

心灵、实践、社会、伦理与文明。

为什么说这五项是人性的主要内涵呢?

心灵又称灵魂、心智、精神、意识、感情、理性、心理等,正是因为人拥有复杂而又高级的心灵,人才能从众多的动物中脱颖而出,才能成为最高级的动物,成为万物之灵长。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心灵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心灵是人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内涵。绝大多数存在物都不具备心灵,所以它们不是人;虽然某些高等动物也具有“心灵”,但它们的“心灵”比较低级,远远没有人的心灵复杂、高级,所以它们还不是人。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实践、社会、道德与文明都与心灵存在着密切关系,假若没有心灵,人的实践、社会、道德与文明等都无法形成。可以说没有心灵就没有人,所以心灵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人性的一个重要内涵。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于是不少人都认为理性就是人性的内涵。其实理性仅仅是心灵的一种表现,它并不能包括心灵的全部,所以用“心灵”来表达人性更为恰当。

实践是人的一种行为或活动,人通过这种行为或活动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生存的需要。例如人通过实践活动种植农作物,获得生存所需的粮食;通过实践活动生产出各种产品,满足生存的需要。离开实践,人很难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所以实践也是人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实践活动人不仅满足了生存的需要,而且还能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积累经验与知识,逐步提高实践的能力,提高适应和改变外部世界的能力。正是由于人实践能力的提高,正是由于人适应、改变外部世界能力的提高,人才逐步超越其他动物,演变成为最高级的动物——人。假若没有卓越的实践能力,人就很难成为人,所以具有卓越的实践能力也是人的一个本质属性,自然也是人性的一个重要内涵。

其他动物也能通过自己的行为与活动获得食物,维持它们的生存,例如蜜蜂采蜜、牛羊吃草、猫抓老鼠等等。但这些行为与活动大都属于本能,在目的性、复杂性、规模、效果以及工具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无法与人的实践活动相比拟,所以卓越的实践能力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属性。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曾把人定义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他认为“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确实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但是,人为什么要制造和使用工具呢?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增加实践活动的效率与效果,所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仅仅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方法或方式,问题的本质还在实践。

所谓社会是指由人组成的人类社会,是指人的社会组织能力。正是由于人互相结合起来组成了复杂、有序的人类社会,于是单个的人变成了有序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人们分工合作,不仅力量倍增,而且有利于人的生存。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人生存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之中,人的智力、实践能力、伦理以及文明程度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正是由于人类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人才逐步演变成为具有心灵、实践、社会、伦理与文明属性的人;假如没有人类社会,人就很难演变成具有心灵、实践、社会、伦理与文明属性的人,所以可以说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对人如此重要,所以社会也是人的一个重要属性,自然也是人性的一个重要内涵。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一旦长期脱离社会,没有社会的作用与影响,就有可能失去人性,退化为非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狼孩,由于很小就被狼衔走抚养,这些小孩无论在外貌、语言、饮食、情绪、动作姿势以及生活习性等诸多方面,都变得更像狼而不像人。原因是这些小孩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缺乏社会的作用与影响,结果失去了人性,几乎退化成低级动物。通过狼孩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社会对于人是何等的重要。

所谓伦理是指人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人生存于社会这个整体之中,必然会与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既有一致、和睦与合作,也有不一致、不和睦,甚至还有矛盾与冲突。如果这些关系得不到恰当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或生存,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人类社会这个整体,于是为了恰当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有一个社会成员都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这些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就是伦理。伦理不仅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运行,而且也提高了人的品质与素养。正是由于人具有这些品质与素养,所以人能够超越其他动物,成为有品质和素养的动物,成为最高级的动物。与人类世界截然不同的是,动物世界盛行的是丛林法则,动物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关系,不存在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所以这些动物无法成为有品质、有素养的动物。而人却不同,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不再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而是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或者说人有伦理属性,所以伦理不仅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且也是人性的一个重要内涵。

讨论了伦理,那什么又是文明呢?文明具有多种含义,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文明指的是社会的某种演化状态,这种状态的主要标志就是社会进步、文化发达、社会成员生活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与文明相对立的状态是野蛮。人类之外的动物界,缺乏人类社会那样复杂、严密的社会组织,发展缓慢,没有发达的文化,动物们的生存水平和素质也十分低下,所以动物界一直处于野蛮状态。与动物的野蛮状态截然不同,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文化十分发达,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整体素质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就是说人类变得越来越文明。人类变得越来越文明,而其他动物却处于野蛮状态,所以文明成为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区别。例如动物赤身裸体并不感到羞耻,但一个成年人在公共场所赤身裸体就会感到羞耻,这就是野蛮与文明的区别。人是文明的动物,所以文明不仅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且也是人性的一个重要内涵。

上面探讨了心灵、实践、社会、伦理与文明,正是由于具备了这些本质属性,人才成为人,人才不同于动物,所以这五项就是人性的基本内涵。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可以把人性定义为:

所谓人性就是人所具有的心灵、实践、社会、伦理与文明等特有属性。

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达到这个标准才能称为“人”;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不能称之为人。从整体上看,人类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明显不同于动物和其他存在物。例如一块石头,它不具备心灵、实践、社会、伦理与文明等属性,所以它没有人性,只有物性。再如一只狼,它不具备实践、社会、伦理与文明等属性,所以狼没有人性,只有兽性。

心灵、实践、社会、伦理与文明等属性,既不同于动物的兽性,更不同于其他存在物的物性,是人特有的属性,所以称为“人性”。

逻辑学认为:“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就是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逻辑方法。”[金岳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1、42页}新定义不仅揭示了人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并进一步阐明了人性的内涵,所以新定义有可能对人性作出更为准确和完善的解释。

本文对人性的定义进行了专门探讨,并提出了新的人性定义,一家之言,欢迎切磋讨论、批评教正。

    进入专题: 人性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7742.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