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若:离奇的“指责”和“愤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049 次 更新时间:2008-06-24 13:04

进入专题: 汶川地震  

张允若 (进入专栏)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两份关于《地壳》杂志一年前有论文预告汶川地带可能发生地震的报道。一份便是我曾在博文中提到过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一份是四川新闻网记者,访问该论文两名中国作者的报道(两件均附后)。两相印照,论文的真实性已不成问题。

奇怪的是两篇报道之间的关系。后一篇报道采访的两位论文作者,一位是成都理工大学博导李勇教授,一位是四川地震局研究员周荣军。他们认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在指责中国政府“漠视地震研究成果”,因而“愤慨地给予回击”。

大概我的爱国敏感度太差(但请愤青们相信,我在你们那样年纪的时候就开始冒着危险为我们祖国的进步而奋斗,而且直至今天初衷不改,我决不是有人惯用来作为棍子打的“卖国賊”),我实在看不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是在指责中国政府,因而有“愤慨地给予回击”的理由。\r

如要说其中提到了中国官方,那就是这样一段话:

“锁进了杂志

可以确信中国官方对2007年7月的报告完全没有察觉,否则事情绝不会沦为现在的局面。

“我们已经明确的标示出了这些活跃断层的潜力,”Ellis说到。“但这个信息事实上被锁进了一份学术期刊。”Ellis希望能用防震建筑替换如今已经塌陷的建筑,这样起码可以避免未来的悲剧。

“(地震前)我曾经去过这些小型村镇”,Ellis说,“大多数房屋都没有使用加固材料,而且那些地区几乎没有制砖厂。”

他补充说,“制造防震建筑成本相对较高,但四川省的绝大多数人民却十分贫困。”

这是李勇和周荣军的名为麦克爱里斯(Michael Ellis)的合作者说的话,看得出来这位合作者还到过川西,对那里毫无防震要求的建筑还印象颇深。

这段话是在指责中国政府吗?平心而论,它只是在叙述自己的猜测,他认为中国官方并未觉察有这份研究报告,如果觉察肯定会采取措施的。他对这份报告被埋没被尘封在杂志里感到遗憾。这是作为一个科学家观察问题的正常逻辑:难道一个管理者知道了这样的报告可以无动于衷、不作任何防范、照样高枕无忧吗?

可是,这位只知道研究科学的外国学者错了!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人,即使知道了这样的报告也会高枕无忧的!

我原来还以为这家杂志可能太冷僻,国内没人注意,可能真还没人知道有这样的研究报告。现在看了四川网的报道,才知道原来第三、第四作者就是四川学者。那末这两位学者把这样的研究报告向主管部门通报了没有?特别是那位地震局的研究员,防震抗震不就是你的本职工作吗?究竟你向主管领导通报了、提醒了没有?或者是你们没有通报,或者是通报了、主管者仍然没有重视,究竟是哪种情况,我们现在不得而知。

从四川网的报道看,这两位中国作者回避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他们最要说的似乎是:这不是一份震情预报,它只是一种科学研究,“只是在结论中指出这些断层有足够的长度,足以发生振动地面的地震,成为这些地区地震危险性的潜在震缘。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知道这些地方容易发生地震,但何时会地震我们无从知晓,因为这个时间跨度可能数十甚至上百年。”是啊,“只是一种科学研究”,因此通报不通报就无关紧要了,谁也不用承担责任了。可是,人们难免要问这位地震局的研究员,你的任务就是搞纯理论研究吗?就是要证明这里是地震带、这里迟早会发生地震的吗?这样的“结论”也能说是新的发现和新的成果吗?

退一步说,你既然抓住了这里是“地震危险性的潜在震缘”,那你进一步研究了危险性爆发的现实可能和前兆没有?研究了检测和预防的问题并促其实施了没有?即使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现在也就要采取措施了吧?水利工程都要讲百年一遇,防震就可以这样掉以轻心?何况这里在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都发生过七级以上的地震,这里的地震危险早就不是“潜在”的了。

我想,两位本该受尊敬的专家,且慢去“愤慨地反击”自己的外国合作者,还是先想想自己应该怎样回答人民的“愤慨”。

我现在特别怀念在唐山大地震前没日没夜地为检测异常现象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人。其中有专业工作者,也有业余检测员。他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一心记挂着人民的安危。例如,那位唐山地震办负责人杨友宸,那位踏着破自行车走遍整个唐山,建起了几十个群测群防点,天天收集检测资料、绘图研究,作出了认真的预测预报,可是在地震前夕竟被送去“干校”改造的转业军人;那位几十年如一日,天天没晴没雨地化验水样、记录水氡变化、长期义务研究、退休后才拿一角钱一天(后改为一元一天)报酬的中学教师吕兴亚;那位研究旱震关系卓有成就的地震专家耿庆国,那位奔波于京津唐收集震情资料和异常情况的分析组长汪成民(现在也是著名的专家),当他们有充足依据的短临预报、被掌权者压住不能上达,为此而日夜忧心似焚焦虑不安,······现在肩负防震抗震重任的人,对这些先驱者的精神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究竟继承了多少啊?!

一个外国科学家的正常推理,竟被视为无理指责,要给予“愤慨地回击”;连外国科学家也关注的建筑危险,我们这里却安之若素,熟视无睹;没有对防震抗震作出任何有效的研究和部署,还自诩如何重视防震,“连续六年拿出资金专题来进行龙门山逆冲和走滑作用的研究”,……面对这些离奇的现象,真不知该怎么说是好!

现在有些人口上声称要“解放思想”,可是他们同时却在全力压制思考,不遗余力地在宣传地震的不可预测性、灾难的不可抗拒性。20世纪有多少次成功的预报,他们一概否认,而且不许谈论、不许回顾,把这方面的文章和著作一概封杀。张庆洲的著作《唐山警世录——七·二八大地震漏报始末》就是这样的遭遇。这本由前任国家地震局长宋瑞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署高级顾问Jeanne-Marie Col博士分别作序的著作出版一个月就被封杀。如果你不同意,可以争辩嘛!不还有“百家争鸣”的方针吗?不还有言论自由的宪法条文吗?事至今日,气氛依旧,我们又有多少空间可以认真地对唐山和汶川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议论呢?

----------------------------

附件一:

世界科学家近1年前警告四川地震的危险

本文来自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原文地址:

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08/05/080516-earthquake-predicted.html

翻译:尚可

5月12日四川省北川县发生的致命地震之前的约10个月,一项科学报告就已经警告中国地区将面临一次大型地震。

科学家们通过仔细研究卫星图像,且对四川省的地壳断层的十年来的深度和活动研究之后,发出了以上警告。

在2007年7月中期的《地壳》杂志中,中国,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写道:“断层的长度已经足以引发一次强烈的撼动地面的地震,它的潜力将成为爆发区域性地震的来源。”

科学家的结论是,地壳撞击的能量在北川聚积,并将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

现在看来这个预言精确的甚至让人不寒而栗,当研究人员将活动的断层在北川的彩色地图上标示了出来时,那里正好这场地震的震中。

来自田纳西的孟菲斯大学的地震研究和信息中心的Michael Ellis,同时也是这项研究的联合作者之一,表示“据我所知,这是对这些活跃断层的唯一调查。”

发生于5月12日的7.9级地震几乎将四川省的部分地区夷为平地。中国官方今天估测死亡人数将到达5万人,几乎5百万人将无家可归。

锁进了杂志

  

可以确信中国官方对2007年7月的报告完全没有察觉,否则事情绝不会沦为现在的局面。

“我们已经明确的标示出了这些活跃断层的潜力,”Ellis说到。“但这个信息事实上被锁进了一份学术期刊。”Ellis希望能用防震建筑替换如今已经塌陷的建筑,这样起码可以避免未来的悲剧。

“(地震前)我曾经去过这些小型村镇”,Ellis说,“大多数房屋都没有使用加固材料,而且那些地区几乎没有制砖厂。”

他补充说,“制造防震建筑成本相对较高,但四川省的绝大多数人民却十分贫困。”

地震背后的科学

北川的地震活动并不罕见。

“我们的证据显示从12000至13000年前开始,北川就始终伴随着使地表断裂的地震。”Ellis和同事在去年夏天的报告中写到。

在接受国家地理新闻的采访时,Ellis说到,“根本上说,(2008年)地震的原因是印度和亚洲地壳板块持续且不可阻挡的碰撞,其速率约为一年20-22毫米。”

此次碰撞起始于5千万年前,当时印度下方板块撞向了欧洲板块。

Ellis补充说“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便是从这个碰撞中产生的。”

随着印度板块持续缓慢的撞向亚洲,猛烈的时候就产生了地震,整个青藏高原都被向北推动。

“这次地震是西藏的山区向东边成都平原移动”,一位没有参与2007年7月报告的地质学家,科罗拉多大学的Roger Bilham说到。

问题不局限于四川

报告的联合作者Ellis说,随着西藏高原北移,“西藏的中部地区正在塌陷,就像奶酪刚从烤箱中拿出来放到冷空气中一样。”

Ellis指出,西藏的南部边缘在断层一侧,其面对的地震威胁和四川一样大。

Ellis补充说:“喜马拉雅地区相关的财产和生命损失的风险非常之大,因为大量的人口居住在那里或者马上迁移过去。”

“这风险几乎和四川一样高,因为人口(多)和类似于印度尼泊尔的相对劣的建筑标准。”

而且,随着印度板块持续撞向西藏,“它正在制造新的断层”,同时也意味新的危险。

转自(XYS20080518)◇◇新语丝 ,下为自National Geographic News,取得的原文.

附件二

中国科学家回应:

《国家地理杂志》指责我国漠视地震科研成果毫无根据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8年05月22日 21:40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22日电(记者蒋亮)

针对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根据一篇发表在2007年7月17日《构造》杂志上的文章,断章取义指责中国政府漠视科学家研究成果而导致汶川地震中生命遭受重大损失的说法,发表论文的中方科学家5月22日回应说,论文只就地质灾害风险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非是一次地震预报,“发生地震的断层的确是活跃地层,但何时会地震我们无从知晓,这个时间跨度可能数十甚至上百年。”

据四川新闻网记者调查获悉,所谓《地壳》杂志其实是国际著名地质构造学专业刊物《构造》的误译。而这篇题为《青藏高原东缘北川和彭灌断裂活动构造》的学术论文,作者包括瑞士苏黎士大学的阿里克斯邓斯摩、美国孟菲斯大学地震研究和信息中心专家麦克阿里斯、成都理工大学博导李勇教授以及四川地震局的周荣军研究员等。对于网上断章取义攻击中国政府漠视科学家研究成果而导致汶川地震中生命遭受重大损失的说法,中方两位论文参与者都愤慨地给予回击,认为这种指责我国漠视地震研究成果的说法毫无根据。

周荣军研究员(右)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

周荣军研究员回忆说,通过中美欧三方的专家研究后集体形成的学术论文《青藏高原东缘北川和彭灌断裂活动构造》,确实得出了北川映秀断层是活断层的结论,某些地断在全新世有过活动,断层是以逆走滑为特征。“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论文通篇没有做出任何地震预报。只是在结论中指出这些断层有足够的长度,足以发生振动地面的地震,成为这些地区地震危险性的潜在震缘。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知道这些地方容易发生地震,但何时会地震我们无从知晓,因为这个时间跨度可能数十甚至上百年。”

成都理工大学博导李勇教授回击美方指责

李勇教授则表示,论文中没有“地壳撞击的能量在四川北川县积累,并将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这句原话。“我们在论文中只提到了北川断层存在地震发生的可能,至于什么时候地震,会发生多大级别的地震根本没有涉及”,李勇教授表示,对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西部活动断层的地质研究中国政府一向重视,“中国政府对这一地域的地质研究保持着高度重视的态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连续六年拿出资金专题来进行龙门山逆冲和走滑作用的研究。说我们国家不重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那绝对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像北川映秀断层这样的活断层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归根到底,我们知道这类地方早晚肯定会地震。但就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来说,何时地震我们却无从知晓”,周荣军研究员遗憾地说道。

稿源: 四川新闻网   编辑: 胡晓云

进入 张允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汶川地震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36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