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聿:走进哲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987 次 更新时间:2022-11-07 22:02

进入专题: 哲学  

孙正聿  


10月26日,国家教学名师、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老师为吉林大学2022级拔尖计划2.0哲学基地班全体同学做了一场《走进哲学》的精彩讲座。


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哲学系学习!白刚老师刚才说了,大家在入学之前,有的同学可能看过《哲学通论》,还有的同学可能看过关于《哲学通论》的讲座视频,或者是关于《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的讲座视频,对我可能多少有一点了解。大家今天现场一看,我是和你们爷爷、姥爷年龄相仿的一个老头,年过古稀,满头白发。但是,我还是非常愿意和大家交流,我记得今天在座的高超老师,我看过他写的一段话,他说:“应当向老师学习,目的是了解过去;应当向同事学习,目的是了解现在;应当向学生们学习,目的是知道未来。”我就代表老师让大家了解过去了。

白刚老师对于我们这个班特别重视,整个学校对于我们这个班也特别重视,非常希望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能够在哲学上真正的有所作为。白刚老师不仅约我来和大家进行交流,而且还给我们的这次交流起了几个标题让我选择,那最后就用“走进哲学”吧,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哲学。

我自己整个后半生都在学习、研究和讲授哲学,还是有一些关于怎样去学习和研究哲学的体会。因为时间比较短,所以大家如果看《哲学通论》或者听我的一些讲座就会知道,我这个人比较愿意概括,可能对于什么是哲学、怎样学习哲学、哲学有什么用途,这样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都有一些概括性的说法。在座那几位老师,他们基本上都能把我这些话背下来,但是,我今天想比较简单地跟大家交流一下,然后还想听听同学们有什么想法,我们一起来沟通一下。我想讲三句话:第一,善于读书;第二,肯于笨想;第三,勤于写作。我就想跟大家交流以上三个方面。学习有很多共同的东西,我们只要是想学习东西,不管是在哪个层次上,学习哪个方面的东西,它都有共同的东西,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也会提出一些不同的要求。

我就从学习的共性和学习哲学的一些特殊要求方面用最简单的方式给大家概括三句话。第一,一定要善于读书。不仅仅是要乐于读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善于读书,学会读书。第二,肯于笨想。对于哲学来说,大家现在可能都会有一点体会了,特别是读一点书,听一点课,就会有一些体会。哲学最大的一个特点,有人把它概括为,问“为什么的为什么的为什么的为什么”。这就有一点嘲讽的意思了,但是,它也确实道出了哲学的一个最根本性的东西:它是一个无尽的追问。而如果你要想真正地追问,那它就是一个笨想的过程。第三,同学们作为拔尖班也好,基地班也好,将来要从事这些研究也好,非常重要的是能够勤于写作,通过写作来升华我们的思想。

但是,在说这三句话之前,我还想一般性地先说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同学们毕竟是刚从中学基础教育进入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我在有的讲座当中曾经说过这个想法,后来《解放日报》把我的想法发表了,题目是《大学的好老师》,我在那篇文章中新谈了一个想法。大家要知道,你们到吉林大学来学习哲学,首先应该有这样一种自觉意识,特别是作为这样一种系统性教育的学习,它是有不同层次的。我总的来说从三个角度分清了,等于说了九个层次。

第一就是区分“小、中、大”学。我自己的说法是小学是描述层次,让你知其然,你从一入学就学“1+2=3”,一撇一捺是“人”,它是让你知道就是这么回事儿,这是小学教育。而中学教育,要你知其所以然,它是一个解释的层次,它要讲道理,像大家学习平面几何边角关系,怎样引辅助线就能够证明边角关系。但是,大学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应试教育,这是它最大的问题。这一问题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大家很容易把小学、中学的学习方式又移植到大学来了,也就是大家仍然把它当成是一个描述的或者是解释的层次,而不理解什么是大学教育。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去想一下,尤其是学哲学,一定要首先思考一下,我现在是大学生,不是小学生,我也不是中学生。

那么,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这就和以前不一样了。从根本上说,大学同中小学的区别在于,它要把给定的东西当作一个需要批判的反思的东西,这就叫大学。最近有好多老师找我来聊,后天《光明日报》对我还有一个采访,让我说一下怎样进行哲学教育。我认为等大家到了学习过程当中慢慢就会了解,很多人对哲学非常反感,原因在于我们在中学的时候给大家造成一个印象,什么叫文科?什么叫哲学?就是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论,空洞的说教,现成答案。包括大家考试,为什么在中学里面常有一些学生说不考文科考理科,因为他/她认为自己比较聪明,因为文科就是一个字“背”。

拿我自己举例来说,我是66年高中毕业,在我们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大家重理轻文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文科的高等教育不合理,把文科的高等教育仍然等同于这样一种基础教育,还是让大家来背现成的答案。所以我想这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大家学哲学的话,一定要改变这个习惯,不排除大家一定要牢固地掌握知识,这是一个前提。但是,问题在于大学不能局限于,比如一说孙老师开了《哲学通论》这门课,孙老师说什么是哲学,就像中学那样背一背,哲学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如此等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谁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你看你们考试就这么来的,但是我们现在很多的高等教育仍然是这个样子,大家在考研究生还是这么一背,我们怎么培养出来所谓的创造性人才,所以我想这第一点。大家如果要是一般的班,我不一定非得一定要讲这些,但是大家是基地班是拔尖班,我们对于大家寄予厚望。希望我们的同学当中能够出现真正的哲学家。培养哲学家,绝不像现在秋天的收土豆似的,一挖挖了一麻袋带回去了。如果在你们一届里边能出现一个,甚至在十届的哲学系学生当中出现一个哲学家,已经是我们的巨大的收获了。所以想跟大家说的第一点就是要区分开,小学、中学和大学对你们提出的不同的要求,这是第一。

第二要区分开中专、大专和大学。像我们吉林大学,现在为什么排名觉得很不理想呢,我可以很不客气的说,是和我们并校是有关系的。为什么呢?刚才白刚老师提到了,我做了十五年的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我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提案,反对这样的合并,为什么?因为一旦我们把大专乃至中专都合为大学了,那就模糊了什么叫做大学。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中专是技能。我提了几次提案,那还是原来是温家宝做总理的时候,我说我特别赞成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关于教育的战略思想,这就叫做: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虽然大家现在还都是学生,但是你们了解这些我觉得对于走进哲学,学会学习非常重要。我们要普及基础教育,让我们的老百姓人人都能够接受教育,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们迫切需要的最多的不是大学生,而是普通的劳动者,是技术工人。但是现在问题就在于现在如果今年你不是考的吉大了,你考个中专职业学校去,你个人你家长你的亲戚朋友会怎么看?他们绝不接受。

可是中国最需要的是发展职业教育,但正因为人们的社会心理都不认同职业教育,只认同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就把职业教育非常不合理地把它提升为所谓的大学教育。因为职业教育、中专是教你一种职能技能。你做什么?你做衣服,你做饭;我今早还看中国现在老龄化了,尽像我这样,老头、老太太最需要的是护理人员,对吧?到时候我不能自理了,总有人帮我还活着吧。社会最需要是这些,但他不认同,不认同怎么办?你看包括现在有企业说大学也开设护理专业,匪夷所思,对不对?它不是一回事儿,大专也不是,大专是技术,而我们现在要搞什么?技术硕士,过几天再搞技术博士,那可就闹笑话了,它不是一回事儿,不是谁高和谁低,是因为这社会有不同的需要。

那么大学需要的是什么?大学需要的是学术,所以中专是技能,大专是技术,大学是学术。这对大家提的要求不一样,你不是来学技能来了,告诉你说这剪个衣服怎么剪,这饭我咋做,不是学这个的,甚至不是学技术来的。说怎么改进一个灯,这样就变个其他发光更好的,不是。首先是一个基础理论的问题,而我们往往是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说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学科学,但是实际上他想的不是科学,他想的是技术。你们大家想一想,科学就是理论,它才是科学。而大家上大学一问,你说你要学啥?你要说你学科学,很好;那说你学理论,那玩意儿(有什么好学的),是不是?你想一想,你也好,你家长也好,整个社会也好,它普遍的是这样的一种想法,这样的一种观念,它没有理解这三个都有它的社会需要,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大学是学术,是进行学术研究。我觉得可能在座的同学们不会有这种意识,因为你的家长也不见得有。所以就说大家来学习的第一步,我自己觉得,到大学来学习,先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学术研究,我不是学技能的,我也不是学技术的,我是学理论来了,我是研究学术来的。我估计你们原来在座同学都没有想过,大概没有,包括你家长可能也没有,所以他们往往一想你报专业的时候,从总的来说文、史、哲、数、理、化都是比较冷落的学科。你比如说学文科的,你说经济学,好像你要学经济学,将来你就能发家致富的似的,对吧?你要说你学法律,你将来就是法官、检察官。他是这么来想,他是直接同你未来的就业乃至说得更庸俗一点,跟你将来的收入把它联系在一起来想。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大学教的东西在他的直接性上都是无用的东西,如果他直接有用就不是大学,那是中专,那是大专;在其直接性上,大学就是无用的东西,但是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来说,它是最根基的东西。没有大学,没有学术,没有基础理论上的突破,就一无所有。而我们中国现在面对的所谓卡脖子的东西就卡在这个地方,我们的基础研究不够,我们缺少创新性的东西。因为我不是做形势报告了,大家可以看各种资料去,这是我们中国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也是我们高等教育现在面对的最大的问题。

怎么能够使我们的高等教育的管理者、教师乃至学生都能够理解什么叫大学,大学是干嘛的?所以我也会想这一点,首先要区分小学、中学、大学,接着要区分中专、大专、大学。那么对于你们这个班的同学来说,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同学都是这样,但基本上来说会是这样——要本、硕、博一直读下去。而且我希望同学们要这样学,因为你学的是哲学,如果你要学其他的学科,你可能在本、硕之后就参加工作了。但是对于哲学来说,一般说的如果你没有博士毕业,你很难去从事哲学的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所以我希望大家一入学就有这样一个想法。不要轻易说:学着学着,我觉得这没意思;学着学着,我也学不进去;学着学着,我不善于学习。他轻易就把他放弃了,他就等于前功尽弃了。我希望同学们今天能够有这样的想法,白老师让我来说,我还特别愿意,真的发自内心的愿意和同学们做一下交流,一入学就要有这个想法,如果没这个想法的话,你很难学哲学。

那么这就提出又一个三个层次:本、硕、博。我刚才说的要概括,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说法,我说什么是本科呢?本科就是“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理论境界。”大家进行进入到大学本科学习,我希望能够去好好体会一下我这四句话。

第一,激发你的理论兴趣。当然首先是对白老师、高超老师,对老师们提出的要求,不是对大家。所以你怎么讲哲学课,从而同学们怎么学习哲学,激发理论兴趣?哲学这种东西或文、史、哲这类东西你要没有强烈的兴趣,千万别学它。被动的学绝对学不好,它一定要越学越有兴趣。我这辈子最庆幸的就是我搞了一辈子哲学,我今年已经七十有六了,我觉得我这一辈子活得真是自己觉得非常欣慰,我想这辈子特别有意思。我自己常说一句话,像白老师、高老师他们都能记住,我说你学什么东西,先别问他有什么意义,你要一讲课说学习中哲史有什么意义、学习西哲史有什么意义、学习美学有什么意义,别讲这些。

意义是对社会说的,是对别人说的,你要问自己的是有没有意思。你看《哲学通论》有没有意思,对不对?看看张岱年先生写的有没有意思?看过冯友兰先生写的有没有意思?有意思是学习的最原始的东西,最原初的东西。“为有源头活水来”,首先是兴趣。如果一个人对一个东西没有那种强烈的兴趣,用我自己的话说,没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就别学了。你看我这已经是这么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了,我白天从不打瞌睡,我就晚上睡。我白天除了午睡的时候,别的时间从来没有打过瞌睡。不像有的人说啥人老了,晚上睡不着,白天打瞌睡;我没有,当然我也是老头了。但是我反而是往往涉及到一定哲学问题突然就醒了,突然就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有的时候就没办法了,就得起来了,拿起笔去记,灵感稍纵即逝么,给他记下来。我突然觉得这个问题得想明白,得达成这样,否则就睡不着,也不会有收获。所以第一点激发你们的理论兴趣。

第二,激发理论兴趣,兴趣从哪里来呢?拓宽理论视野。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你知道的越多,你会越有兴趣。现在集邮很少了,原来像我们小时候也没有几张邮票,如何去找一张邮票,都想办法去集。集邮还好理解,还有人攒烟盒,有人攒收音机,攒啥都有,为什么呢?他越攒越多,他缺一张邮票就觉得我怎么没有,我想法去整一张,我用东北人讲话就把它“掏腾来”。你知道越多你越有兴趣。

之所以有人认为哲学没用,因为他没学着啥呀。我记得有一个事情,我觉得对我不能叫有刺激,就印象非常深。在网上有位网友说《哲学通论》这本书根本不用看,下面这个理由确实有点有意思,“那书里还说马克思,这还用看吗?”那么按照他的意思就是马克思的东西用不着看的,对吧?但是我想要问一句,当然了,这是不可能见到这位,见到这位也就不是这么交流了,“那你看过马克思什么?”那还用看吗?你看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对吧?是因为他没看。包括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你走进去了,你才能够领会到他的这种魅力,所以第二个就是拓宽理论视野。

但是更重要的对于学习哲学来说,撞击理论思维。这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大家绝对不要把哲学当成现成答案,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最根本的要求。一旦你要把哲学当成现成答案,你就无论如何也学不了哲学。你把哲学当做知识全都背会,你把我的《哲学通论》能够倒背下来,你对哲学一无所知。所以第三句话是撞击理论思维。那么最后,转识成智,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提升理论境界。所以大家来学习哲学,好好体会这么几句话吧,兴趣、视野、撞击、提升。

从这个出发,我还想说的第二件事,其实我希望大家再回去看一下子《做学问》,可能算是我的一个经验结晶,是个总结。我说怎么做学问呢,学问是做出来的,那么怎么做学问,我提出了五对范畴。我也希望同学们从一入手的时候要有高起点,大家如果读过海德格尔都知道他有一句话叫做伟大的事物的开端都是伟大的,我76了,回忆一下我自己,回忆一下我身边的所有的人,我得出的一个和海德格尔一样的结论。伟大事物的开端已经是伟大的,如果你开端不是伟大的,你永远不会伟大。你一入手的时候你就应该是高起点的,如果一入手的时候就没进入哲学,你把哲学学到博士毕业仍然不知道何为哲学。它不是技能,它不是技术,它是学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你想真正掌握道,那不是现成的知识。所以这一点希望同学们一入学就要有一个高的起点,今天要跟同学们来谈的就是这些。借用孙利天老师的话说,让优秀成为习惯,你从来都是优秀的,你永远是优秀的,你才能是优秀的。北大、清华的学生之所以他出人比较多,不仅仅在于原来他考分高,而且他是让优秀成为了习惯。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也是这样,让优秀成为习惯。所以从一开始就要琢磨这些个问题,那么我提了五对范畴。

第一对,“名称与概念”。为什么不是现成的知识,现成的知识是名称,我自己那里边讲这个道理,什么叫做专业?什么叫做非专业?社会上有很多人总给我寄来一些书,我确实就是出于同情心,也觉得很不容易,但是又没有办法。这些书竟然比我这四本书还厚的都有,这些业余的爱好者谈哲学,甚至有的人说,高手在民间。在哲学的意义上,高手只能在专业,不可能在民间。就跟数学当年陈景润一样,很多人都在这跟着猜想,后来数学所的人说可别都在那猜了,该干点啥干点啥。他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业余学习是永远把它当成“名称”,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为什么哲学叫做哲学史?四年学啥,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不就是学这些吗,为什么呢?就是把“名称”变成“概念”,不学习哲学,包括我们现在要传达的“物质”、“精神”、“实践”,究竟是什么意思?就像我们说匡亚明先生,我们对面是王湘浩先生,还有唐耀庆先生,我们跟人家一样也能说那些词:原子、分子、基本粒子、DNA、元宇宙、暗物质,但我想问在座诸位,除了高超老师之外,谁还能做出一些解释,包括我跟白刚老师在内。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名称”,不是“概念”。

那么同样,对于我们的哲学,社会上它的误解就在这,“谁没有哲学?我还有一套哲学”,张三的哲学嘛,你怎么就是专业的了?你怎么不仅要学4年大本,还学3年硕士,还有3年博士,博士毕业了,可能还啥也不是,为什么呢?把“名称”变成“概念”,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我和我的好朋友孙利天老师说,没有10年的积累,别在哲学上发言。不是说你上学,你毕业之后,你不会真实的去理解它,因为它是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总结、积淀和升华,它深深的浸入到整个的人类文明,这是我说的第一对范畴。

第二对,“观察与理论”。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个?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就行了?我前两天又住院去了,我睁大了眼睛,把所有化验的指标看完了。我能看出来哪个高,哪个低,有人给你标出来,低于哪个不行,但是如果给我拿这心电图,拿来影像资料,我知道什么?我的心脏,我的肺有什么毛病,我一无所知,为什么?为什么医生就知道?因为他的观察渗透着理论,他有医学理论,他才能看出来东西。

我们也一样,那么我们哲学把握什么?把握现实,把握我们这个时代,把握我们人性,知道我们如何活着,你需要系统的掌握理论,在你去理解人生的时候和别人是绝对不一样的。所以,人们说有一个社会调查,寿命最长的是北大哲学系的老师,有一定道理,因为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天人合一”,“万物皆备于我”,他对生活能够有一个通达的理解,这就是观察渗透着理论。

第三对,“苦读与笨想”。这二者是不可分开的。再进一步,“有理与讲理”,那是我要说的第四个,要勤于写作。最后,第五对就是“学问与境界”。学问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我张嘴就说出来的东西,而是我心里能有的东西,“却道天凉好个秋”,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开场白说完了我就应该结束了,但我觉得这个跟我下边说的同等重要。因为年龄大了,认为黑格尔说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同一句格言,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的嘴里说出来,其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尤其哲学。你看看书,和你真正有体悟,完全是两回事。

这开场白现在结束了,下边我就只能压缩。先说第一点,善于读书。我自己常说一句话,理科在实验,文科在文献,什么叫文科?就是读,说到底就俩字,读书。我刚才说的,大学四年干嘛?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说来说去一个字——“史”,啥叫史,史就是书。就是看人家写过的书,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都怎么说的,都说了些什么,你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想问题,这就是哲学了。但是光读是不行的,要善于读书,不仅仅是要乐于读书,必须要善于读书。

像白刚老师,高超老师,他们听我经常说三句话,第一句话,“要读出人家的好处”,这点是最难的。一旦你能够读出人家的好处了,意味着已经走进哲学,拿这个可以衡量一下,不管读谁的,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读康德、黑格尔的,读海德格尔、胡塞尔的,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还是读孔孟老庄、朱熹、王阳明的,不管读谁的,真正觉得自己能够读出好出来了,这太好了,这就意味着你已经走进去哲学了,这是最难的。因为你要读出人家的好处意味着什么?你同他有大体相近的知识背景、理论视野、气度胸怀,你大体得接近它才能读出来,否则读不出来。

所以鲁迅说读《红楼梦》,读出啥就都有;有人读出才子佳人的,有读出流氓的,最后很多人读三角恋的,对不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读出来了;但毛泽东读出了封建社会百科全书。怎么就不一样?能不能读出好处,这点最重要。千万不要觉得这啥玩意,很多事是这样,人最重要是善于学习。我到现在就说我自己,白刚老师和高超老师都是和我最密切的两位老师,他们经常在我身边,我经常苦于随着年龄大了,事务多了,也不是找借口,因为各种原因读书太少了,孤陋寡闻,真的不是和同学们谦虚,真的是有这种感觉。

原来在生活困难的时候,买了一本书,这不是夸张,能读十遍,现在买了十本书,一本也没读。这就是人们需要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所以有首歌这样唱:“人们羡慕你,只因为你年轻。”我就羡慕你们,真是这样,我这是发自内心的不羡慕别人别的,羡慕年轻人还有机会好好学习,老了只能说是心向往之,实际上是做不到,我现在是知道的。所以再好好的,老老实实像年轻时期那样,有了一本书就如饥似渴。像80年代刚入学时候那样,一看见卡西尔、赖辛巴哈、卡尔纳普,包括瓦托夫斯基、查尔莫斯的书,不睡觉可以,不吃饭可以,这本书是放不下的。现在就不行了,所以我想可能第一位的是读出别人的好处。

那么大家作为哲学系的学生来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读经典。读列宁所说的“读那些引起头疼的书”。如果这本书不引起你头疼,就放一边去。这就像电影《列宁在十月》里的列宁所说的:拿一本书,觉得这本书不行,只能垫脚;觉得这本书不错,可以垫头。一定多看经典,别随便乱看。你自己慢慢就养成了自己的判断力,自己就知道,不要问别人哪本书好。你读不出人家好处,就意味着你没进来;如果进来了,你就知道哪本书应该垫脚、哪本书应该垫脑袋。你能读进去几本不用多的、能垫脑袋的书,你就是哲学家。

我自己能说我有研究的领域非常有限。但是有限这点的书,还敢跟大家交流哲学,就是因为读经典,经典就是经典,经典是真正的人类文明的总结、积淀和升华,它把整个人类文明最精华的内容融入在它的著作当中。而别的著作却很难说,可能大都是等身之作,而非等心之作。这就是首先要说的,读书能够读出人家的好处。

第二个,“发现人家的问题”,我用的是“问题”,其实更重要的是发现人家的“困难”。我们不要拿过来像我们原来学哲学那样,黑格尔啊,学他的辩证法干什么,他还是个唯心主义者。你问过自己吗?黑格尔如此聪明、伟大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搞我们认为是错误的、荒谬的唯心主义呢?而你作为一个对哲学一无所知的人,却搞完全正确的唯物主义呢?我说到这想引用列宁的一句话: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不过是胡说八道。相反地,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环节,片面地、夸大地、膨胀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因此哲学唯心主义是一朵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不结果实的花。列宁还说:“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

这是大家来学习要好好想一想的道理,但是大家都不去思考。比如,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唯心主义的?我们都知道,外界的桌子反映到你的头脑里,由此形成了你关于桌子的观念。那么反过来:如果外边没有桌子,你能有关于桌子的观念吗?可是黑格尔问的则是另一个问题:如果你头脑中没有桌子的概念,你为什么将如此这般的东西把握为桌子呢?我们拉来一个几百年前的一个人,现在一辆汽车跑过来,他会问“这是啥呢?”因为他没有汽车的概念。黑格尔就说,这对于他来说叫做:“有之非有,存在着的无”。这话说的真漂亮!“有”等于“没有”,“存在”是“没存在”,这才叫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就集中地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头脑中没有那样一个观念,我怎能把握这个东西呢?

所以现在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就像我在《从两极到中介——现代哲学的革命》里做的总结:在语言当中生成人的世界。语言既是人的世界的积极界限,又是人的世界的消极界限。意思就是说:这个世界之所以对你“有”,是因为你能用语言把握到它。如果你不能用语言把握它,即使它存在着,但对你来说也是不存在。

虽然时间很短,不举例子它不贴切,大家会意识到,他究竟说的是什么呢?我举这样一个例子,那大家就会去理解,哲学这个东西需要我们好好去琢磨琢磨,不是我们背了的现成的知识。现成的知识,你啥都知道了,等于啥也不知道,因为你从来没有进入过哲学思考。所以,这就是最根本的问题。

我再发挥一个,因为大家刚入学嘛,比如,我们常说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可是恩格斯说我们所批判的那个形而上学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因为它符合所谓常识。我们唱歌不是这样唱吗?“爹是爹来,娘是娘”;我掌握运动,我才能辩证。即使我没学过辩证法,我就是个形而上学的头脑,那么你能否认外边雄鹰在翱翔、骏马在奔驰吗?你否认运动吗?有这样的形而上学吗?所以现在很多东西只要你仔细一想,就会感到荒谬。说形而上学否认运动、否认联系、否认发展、特别否认内在矛盾,不是这么回事!我再举个例子,我看大家全都黑头发,就我一个人白头发。为什么我白头发,为什么我古稀之年,谁把我整成古稀之年了?是因为我自己否定我自己,因为我自己的内在矛盾嘛。

所以列宁说了什么叫辩证法:“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运动,而在于如何用概念的逻辑去把握它”。辩证法就是概念的辩证法。世界有没有运动?有运动也是辩证,静止也是辩证,对不对?当我们用头脑思考怎么去把握它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而且这不是一个反映的过程。我们现在经常讲,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就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恩格斯说,思维的规律和存在的规律,服从同样的规律。列宁也说,辩证法是人类认识的本性。我们说“这个杯子是杯子”,“白刚是人”的时候,就已经包含着辩证法。因为这都跟概念有关系。所以列宁才说,造成困难的从来都是概念。

现在学界有个非常大的毛病:不是捧杀——写书评,就是棒杀——对人家的质疑,再就是抹杀——集体的沉默。一说我要批评谁,他都错了,他错了你还批评他干嘛?要为他好,所以你要批评他。你看你这么想,你觉得是对的,但这里面是不是隐含了什么问题?你遇到什么困难解决不了,所以你要这么想,没有达到像我这么想的,所以这就是我想讲的第二个要点,发现人家的“困难”、发现他的“问题”。

最后是悟出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太不容易了,我们读书,要能够读出人家的好处,发现人家的问题,还能形成自己的想法,这实在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我希望大家从一开始就注重三个积累:文献积累、思想积累和生活积累。第一个积累,“文献积累,得道于心”;第二个积累,“思想积累,发明于心”;第三个积累,“生活积累,活化于心”。

我为什么一开始就跟大家就说,我相信大家有志于去从事哲学研究。这是我假设的一个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你可以来读这个专业,甚至你可以来考我的博士,但我会对你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一个是带上博士帽子你就走人,你该干嘛干嘛;另一个,不仅带上帽子,你感到内在的充实,你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所以我对学生所提的要求就不一样。你可以满足学业要求了,学分也够了,该干啥就干啥去了,人生的路是多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你要想要搞这个的话,你得有这个决心。

首先是要善于读书,其次,其实不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要说的第二点,是肯于笨想。哲学说到家就是我的导师高清海先生说的两个字——“笨想”。“笨想”是什么意思?就是不投机取巧,不人云亦云,不故步自封。真实地向自己发问:哲学究竟是什么?不是说晚上睡不着看着天花板的那种“哲学究竟是什么呢,到底啥叫哲学?”,而是要肯于“笨想”。“笨想”就是追问,但它不是一般的追问,它是对于哲学书里的哲学家们提出的问题、概念、范畴、命题和原理进行追问,这是真实的“笨想”。

从最近的前几年开始,张希校长让我主讲一个全校文科青年教师拔尖人才的“理论思维讲习班”,我在讲的过程中一直在想,究竟怎么才能是真实的做学问,我应该把我这个“笨想”落实到什么东西上呢?我认为要落实到两个层面上,一个是揭示和一个是赋予。

这种揭示和赋予,按照我的理解是三个东西。就像所有哲学的概念、范畴、命题和原理,或者说哲学观点、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它们都蕴含着三个东西:第一,它的思想内涵;第二,它的时代内涵;第三,它的文明内涵。这是我最近形成的,我非常愿意把这个不成熟的想法与我们新入学的同学们分享一下。我们做的这个基础研究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做这么一个活。

第一个揭示,揭示所有看的无论是孔孟老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所提出的理论都具有的这三个内涵,他的思想内涵,他真实内容究竟是什么,他到底说了什么。

第二个揭示,要去揭示隐藏在思想内涵背后的时代内涵。黑格尔说什么叫哲学,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马克思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我非常喜欢黑格尔这句话,关于时代的真理,它首先不是超时代,它首先具有时代性。这里涉及到了一个真理问题,以后再说吧,真理分成三个层面,常识真理、科学真理、哲学真理,这三个真理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常识真理是有没有?手表有没有?有,这个就是真理。科学真理,对不对?它到底是什么原理?而哲学真理就不是了。就这一点上说,哲学与科学确实是有区别的,它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一种理解、把握和阐释,它是关于时代的问题,它首先是这个时代的真善美问题。哲学如果说它有意义,它确实是为每个时代的人类,像黑格尔所说的话,人们应当配得上的最高尚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它有时代的内容,就这个时代中,它不一样的内涵是什么?比如说你们看这本书就知道。黑格尔说哲学是反思,我说什么是反思?反思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那么它反思的是什么?我说的反思不是指思想的内容,它是反思思想所构成自己的前提。所以我有另一本书,叫《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这就有它时代内涵,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揭示,更深层的揭示,马克思说了,哲学不仅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且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如果不能够成为文明的活的灵魂,那么哲学就是死的,就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它必然会有超时代的人类性,所以它会有整个文明的内涵。所以,大家看我的书会发现我有好多种说法。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以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和个体性的风格去求索人类性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同文学是一样的。人们不是说,文学有两大永恒的主题:爱情和死亡。离开了爱情和死亡就没有文学,因为它们都是对人自己的一种思考和感悟。正因为这样,我对于将来大家研究哲学,我又概括为四句话。这四句话叫做,“时代精神主题化,现实存在间接化,流行观念陌生化,基本理念概念化。”这就是将来大家进一步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研究了。

最后,我用《哲学通论》里一句话送给大家。我们应该怎么学习哲学呢?我们要有“高举远慕的心态,缜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着专注的意志,洒脱通达的境界。”而且,我还要告诫大家一句话,千万不要把这些话当成了需要背诵的名言警句,而是必须要有自己深切的感悟;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却道天凉好个秋”。谢谢大家。



    进入专题: 哲学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79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吉林大学本科教学,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