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学瑶:北大岂无好文章 ——卞毓方的《北大与时间之外》及其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72 次 更新时间:2022-05-31 10:47

进入专题: 北大   卞毓方  

奚学瑶  



北大红楼是座山,未名湖是片海,个中人喊马嘶,虎啸龙吟。    煌煌上庠,天开海岳,百年文脉绵延不绝,北大岂无好文章?!

当然,北大人写北大,也不乏好文章。

因其源远流长,是国之大者,北大人多有北大情结,当代北大学子又称之为未名湖情结。讴歌北大与未名湖的文章,有如星汉灿烂。在我有限的视域里,谢冕的《永远的校园》,詹克明的《魂系未名湖》,文辞华赡,意蕴深厚,堪与北大风情万种的未名湖相匹配,成为北大学子心中的经典名篇。汇编成书的也不计其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季羡林的《牛棚杂忆》;张中行的《负暄琐话》及其二本续集;马嘶的《负笈燕园》、《燕园师友记》等。它们各领时代风骚,铭记了北大多个时段的历史印迹。在这些前辈师长之后,作为北大老五届的学子卞毓方,则奇峰突起,为我们奉献了《北大与时间之外》一书。

一入北大门,便成北大人,终身携带了北大的气味,烙下了北大的印记。只是,共同的烙印中,亦因时代不同,个性不同,而各呈风采。季羡林亲历文化大革命,在“文革”中投入北大的波峰浪谷,由一个学者转身为追求正义的斗士,而遭受恶势力的迫害,成为阶下囚而入住牛棚。他耿直刚正,嫉恶如仇,老来血气犹旺,“直摅血性为文章”,以铁笔银钩般的文字,秉笔直书,记叙了“牛棚”中的各种非人生活与奇形怪状。他以自己的生命力作,反映了北大的一个黑暗时代,告誡后人浩劫不可再来 。这样的文章,难以一般艺术审美来衡量,它犹如颜体正楷,朴实无华,却风骨凛然,历久不衰!

张中行则埋首书卷,远离时代激流,有厚重的国学积淀,出语冷峻,冲淡平和,博学多识,博闻强记,文思绵绵不断而展露不凡才学。他腹笥充盈,文词典籍,掌故遗闻,信手拈来,却也因对文字缺乏修剪而流于絮叨,平铺直叙,彰显学究之气。他是北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历史的讲述者。

马嘶是原北大《红楼》的编者,是铭刻在北大百年诗史上的人物,活跃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北大文坛。毕业之后在河北写戏、编刊、作文,撰写了多部著作,成果累累,只是由于偏居地方,不为大众所知晓。北大百年校庆之际,他出版了《负笈燕园》这部书。此书荟集了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北大近五十个校友的素材,涉及上百个北大人物,尤为难得的是其中有烈女林昭的风貌。内容真实细密,行文宁和隽永,饱含对母校和师友的真情与挚爱,营造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上半期,未名湖畔富有诗情画意的北大文化气场。后来他又著有多部与北大有关的书籍,如《燕园师友记》,《一代宗师魏建功》,《林庚评传》等。

相继之后,走来的是卞毓方,他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北大学子。他博览群书,天赋中流有水乡的灵秀之气,日语专业开阔了他的国际文化视野,记者的生涯又使他敏于时政,洞悉各类人物。他有地方工作的经历,后来又长期在中央大报工作,读万卷书,走万里路,阅万个人,使他的思想与学识处于时代的前沿。因此,他在中年转轨散文写作之后,既能写一手漂亮的感性散文,也能写出大气的知性散文。文如其人,灵性、阅历和学养铸就一个人的文章,没有其他。因其独特的先天条件与后天条件以及他自身不懈的努力,使他成为北大老五届学子中的一个佼佼者,名扬国内文化界与文学界。

《北大与时间之外》,这一书名让人费解。解读它,便是理解此书的途径,理解作者的深情与用心。卞毓方对于北大,有着十分深厚的情结,自谓“一日北大,终身北大”。少年时即仰慕北大,追求北大,终于得遂所愿,有幸在季羡林,金克木这样的大师帐下,聆听教诲。后来遭逢“文革”,虽然枝叶未茂,但根须已扎。北大五年有半,成为他生命之树的主干,奠定了作为一个北大人的文化品性。更为难得的是,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以母校的教育为动力,不断前行,不断攀登,并与北大始终保持着精神和血肉的联系。正如他在该书的自序中所言:“此处北大,决不仅是我待过五年半的那个北大,也不限于我能触摸到的北大。它超脱具体岁月,囊括既往,直观现在,透视未来。”

此书围绕了北大的主题,长期运作,精心架构,集感性和知性为一体,镕主观和客观为一炉。既梳理了自我少年时代对北大的向往与追求,又书写了自己在北大的生活与学习经历,更深潜北大的历史与现实海洋,描述并评论了一些名震遐迩的北大前贤与今贤,全面而深入地书写了自我对北大的感知与认识。因此,他较之前辈,有了新的创造与开拓,也为同代人代言,这便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在北大百年校庆将临之际,作者下足了功夫,搜罗爬梳有关北大的史料,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终于下笔成文,写出了《煌煌上庠》这篇宏文,刊登在文学大刊《十月》上。似乎倾全身之力,撞响了沉沉北大古老而又清亮的洪钟,借北大百年校庆之东风,震响了全国,从而开创了自己书写知性散文的步履。他借此文势,在此文评述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泽东之后,继续指点江山,品藻人物,一鼓作气地专文撰写了有关毛泽东、陈独秀、胡适、鲁迅、马寅初等“五四”时代的北大前贤。系列文章,在《十月》专栏连载,产生了轰动效应。这些文章登高凭栏、大气磅礴,情感洋溢,启合自如。难得的是,写北大“五四”人物,犹如有“五四”精神附体。有“独领风骚的气,出类拔萃的气,舍我其谁的气,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气”(卞毓方语),浩浩荡荡,飘飘洒洒,流布在系列文章之中。文章中,他精到地阐述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理北大的思想理念;大胆地肯定了陈独秀引领时代潮流的历史地位;淋漓地书写了胡适神奇多彩的一生,该文可谓波澜涌动,文采洋溢;于鲁迅和毛泽东,作者亦慧眼别具,宏论滔滔,独树一帜,并且敢于触及有关他们的敏感话题,让人沉吟,让人深思。

作为北大老五届学子,在校期间,遭逢了“史无前例”的“文革”,他的笔墨自然绕不过它。按理,以他的生花妙笔,可以生动而多彩地再现这段历史。可惜,其间,他在老家养病一年有余,对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北大“文革”,只能隔岸观火,缺少翔实的感性认知。因此,他笔下的北大“文革”,有雾里看花之感,不甚真切、明朗。尽管如此,他对北大“文革”还是写出了真实的自我观感,并以记者之功力,荟集了许多资料,鲜活形象地描绘了北大同代人中一些杰出的和印象深刻的人物风貌。这些人中有王复、张晶、林江东、齐上乐、唐又山、徐光华、金观涛、唐守文、王翼奇、何维凌、陈一谘、高运安等人。这些同辈同学,后来大多在社会上声名卓著,做出了很大贡献。为这些人作传,一定会有历史价值。与此同时,他也采访了当代北大出身或在北大任教的名家,如季羡林、金克木、侯仁之、厉以宁、李泽厚、汤一介、欧阳中石、钱理群、张维迎等人,以记者之姿态,作家之文笔,述说了当代北大人中部分有大气象者。文字线条清晰,灵动多姿,纵横捭阖,腾挪跳跃,综合了记者与作家之长,使这些大家生动形象且由表到里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以上,只是我对卞毓方这本书作一浮光掠影的介绍和粗浅的解读。还需赞叹的是,他的文字特点有二:一、大气淋漓,上追韩潮苏海,纵横开阖,歌啸跌宕,居历史之高处,探现实之细奥。二、辞章斑斓。文章的词汇量十分丰富,且优美多姿,错金镂彩,大有余光中之风。他的行文特色与审美追求,可以请高人专文为之,此处打住。

永远的北大,回荡着中华民族之魂,永远有人为她描述吟诵。博雅塔是笔,未名湖是砚,北大代有才人出。相信,北大人定会赓续传统,创造未来,为北大辉煌,为民族振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进入专题: 北大   卞毓方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28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