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培元:魏晋隋唐哲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蒙培元全集 · 卷1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70 次 更新时间:2022-04-09 22:01

进入专题: 魏晋玄学  

蒙培元 (进入专栏)  

主要有这样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关于玄学的性质、评价和演变,玄学同佛学的关系,王弼、秘康、郭象等人的思想评价等等。

关于玄学的性质、评价和演变

早在40年代,汤用彤提出,“玄学盖为本体论而汉学则为宇宙生成论”的观点。在近两年的有关论著中,有人集中论证了这一点,指出:“汉代的官方哲学讲的是粗糙的天人感应的宗教化了的儒学,王弼讲的则是要比汉代粗鄙神学精致得多的唯心主义本体学。汉代的哲学基本上还停留在具体的现象世界上,讨论的是诸如天、阴阳、五行等等具体事物,抽象思维的水平并不高。王弼的哲学则要直探现象世界背后的本质,希望能从某种具体的事物形态之外去找寻世界统一性的原理,从而提出了本(本体世界)末(现象世界)两者关系的本体论哲学问题,把我国古代哲学的理论思维水平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1] 也就是说,王弼在宇宙观方面提出了本末体用学说,而不讲宇宙生成论,开创了中国哲学史发展的新阶段。关于有、无关系,有人指出,裴頠批判王弼,主要不是反对“无中生有”的发生论,而是反对“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主张“有”的存在就是其本体,因此是唯物论者。郭象则不是这样。有人分析郭象思想与王弼的关系时指出,王弼从割裂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出发,把一般绝对化,抽去它的一切具体属性,推论出一个空洞的“无”来作为最高的精神性的本体,郭象虽然也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但是他不是把一般绝对化,而是把个别绝对化,变成脱离客观因果联系而独立自在的主观概念,因此,郭象思想本质上是主观唯心主义的。[2] 也有人提出另外一种看法,“本来王弼的玄学力图用抽象的思辩逻辑的方法来探讨宇宙本体”,“但是在他的体系里存在着一个无法弥补的漏洞,即当他论证以无为本时,也讲了有生于无,把有与无的关系说成是母子关系,好像宇宙万有都是由无这个母亲生出来的。这种明显地带有宇宙发生论意味的说法,既违反常识也不合逻辑”。[3] 正是由于王弼无法解释“无”如何生“有”的理论难题,郭象才为摆脱这种危机而提出了“独化于玄冥之境”的学说。有的认为王弼、何晏“把老聃的道德论发展为真正的无中生有的理论”,而郭象正是对此而提出了天地万物“自生”的学说。[4]

关于郭象思想和向秀思想的关系

有人进行了比较,指出:“竹林期向秀的思想正是正始期王弼‘贵无’向元康期郭象‘崇有’的过渡。”[5] 向秀虽以“儒、道为一”,但是在他那里“自然”仍是“自然”,“名教”仍是“名教”,儒、道还是两行,而郭象则提出“庙堂”即“山林”,“名教”即“自然”的合一论,与向秀思想有所不同。郭象对裴頠“崇有”的唯物主义思想作了根本改造,又排除了向秀思想中残存的“贵无派”的“造物主”的因素,使他的“崇有”的唯心主义体系更加精致,更加适合当时门阀世族的性格和口味。作者还分析了西晋元康时期的哲学向东晋哲学的发展,对郭象和张湛作了比较,认为郭象哲学是要解决“名教”和“自然”的矛盾问题,而张湛哲学是要解决超生死而求解脱的问题。郭象否定“有”之上有一个本体“无”,是以否定“超现实”的“存在”为中心课题,而张湛则以肯定“超现实”的“存在”为中心思想。这是因为郭象所处的西晋元康时期,门阀世族还未感到自己灭亡的命运将要到来,还在那里论证“现存的一切都是合理的”,而东晋经过各种动乱,中原世族南迁侨居,力量大不如前,再加上政权更替频繁,社会风气败坏,因此世家大族对前途绝望,故而寄希望于超现实的世界,关心追求个人解脱的生死问题。

关于魏晋佛学与玄学的关系

两年来有些文章对此进行了专门探讨。有的文章指出,魏晋佛学与玄学有四点不同:(一)魏晋佛学讲出世,认为“内圣”不一定要“外王”,是从求得人生的解脱出发而逐步进到否定客观世界的哲学理论分析,玄学则讲治世,主张“内圣”与“外王”的统一,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来论证封建统治的必然性、合理性。(二)魏晋玄学先影响了魏晋佛学,然后佛学又影响了玄学。(三)魏晋玄学对摆脱汉学中的神学目的论和发展哲学思维起过积极作用,虽然它也有消极的一面,而魏晋佛学则主要起麻醉人民思想的作用,主要是消极的。(四)玄学居正统地位,而佛学则居于附庸地位,这种情况至东晋末年才开始改变。另外,它们又有四个共同点:(一)都倡言“空”、“无”,基本上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路线。(二)都具有较丰富的辩证法因素。(三)都维护儒家“名教”。(四)都是门阀世族的统治工具。[6] 有的文章指出,玄学“在坚持精神第一性的前提下,都不否认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和人的主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而佛学则“彻底地论证主、客观俱为虚妄”。玄学“都承认事物是在客观地运动变化着;而佛教要从根本上否定物质世界,就必须取消物质的运动”。玄学虽然主张不可知论,但并不取消对“本”或“天理”的认识,而佛学自僧肇开始,则主张“完全取消人类认识活动”[7]。

两年来对嵇康、杨泉、鲍敬言、《世说新语》、柳宗元以及《无能子》,都有新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对嵇康的研究比较活跃,发表的论文较多。过去对嵇康的思想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气一元论,一种认为是二元论。两年来发表的论文一致认为,嵇康是元气一元论的唯物论者。

--------------------------------------------

* 原载《中国哲学年鉴》(198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11月版,第109-111页,署名“沛远”。

[1] 许杭生:《王弼》,《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3卷。

[2] 牟钟鉴:《郭象〈庄子注〉的唯心主义本质》,《中国哲学史研究集刊》第1辑。

[3] 余敦康:《郭象》,《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2卷。

[4] 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

[5] 汤一介:《从向、郭〈庄子注〉看魏晋玄学的发展》,《中国哲学》第4辑。

[6] 石峻、方立天:《论魏晋佛学和玄学的异同》,《哲学研究》1980年第10期。

[7] 殷鼎:《晋宋佛教般若学派与魏晋玄学在哲学思想上的歧异》,《南开学报》1980年第4期。



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魏晋玄学  

本文责编:wangp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256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