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勤华:给青年读者朋友的一封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27 次 更新时间:2021-10-12 12:07

进入专题: 读书方法  

何勤华 (进入专栏)  


亲爱的青年读者朋友,大家好!


我是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也是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的会长。我主要在大学里讲授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学史、中国法学史和比较法等课程。

今天,我想和青年朋友谈谈自己的一点人生感悟,人不管出身如何,如果努力,且方法得当,都可以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因此,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些闪光的东西,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今天我想和各位青年读者朋友分享的,是三个感悟。

第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多读书。

我生活在农村,母亲是一个农民,父亲一直在遥远的外地打工,家里没有任何经济和政治的资源。读到小学时又恰逢十年“文化大革命”,失去了通过读高中而考大学的机会。因此,初中毕业16岁那一年就回到农村务农,一待就是7年。但由于从小喜欢读书,并养成了只要一有空就读书的习惯,相比同年龄的农村孩子知识要多一点,写一点小文章要更加轻松一点。因此,各种机会就陆续到来。

最初时,在每天劳动之余,给生产队队长写一点发言稿,为生产队村民出一点黑板报。过了两年,村里需要一个能读能写、做一些政治宣传的青年委员(业余的),我被选上了。又过了两年,乡里团委换届,需要一名文笔比较好的团委书记,经过几轮竞争,我最后被任命担任这一职务。此时,我一年有一半的时间(180多天)仍然在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劳动和工作之余我读书的习惯仍然保持着。又过了三年,国家粉碎“四人帮”,在邓小平同志的谋划与坚持下,恢复了高考。我因为在7年农村劳动生活中没有停止过读书、学习,所以比较顺利地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四年之后,又比较轻松地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由于养成并坚持了读书、学习的习惯,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继续增长,从讲师,到副教授,到教授都很顺利,专业知识也日积月累,在教学和科研上收获颇多。从这一路前行的经历中,我感悟到,对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年轻人而言,读书是唯一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路径。

第二,要多读书,只能靠勤奋。

中国古人说得好:“天道酬勤”。这是他们在数千年无数次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我自己的经历,也再一次印证了这一至理名言。在农村异常艰苦的体力劳动中,每天干完农活回到家里,全身的骨头就像散了架,但我读书、学习的习惯没有改变。在保证睡眠的前提下,我把分分秒秒的时间利用起来,坚持读书。

在那个时代,书还是有的,在新华书店和图书馆里的,大部分是马列经典著作,以及对这些著作的解释性读物。它们就成了我反复研读的内容。这样,现在大家都感觉很难读懂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等,我不知看了多少遍,许多内容几乎都可以背出来(虽然不太理解)。而在民间,则还保留着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以及“文革”前的初中教材、高中教材等,通过各种途径借到以后,也成了我阅读的内容。

进了大学,在正规的读书学习之外,我将时间进行了分类,比如,在没有课的大段时间,读一些大部头的比较难懂的专业书籍;在课余,饭前饭后,出门等车,食堂买饭,会前会后,这些支离破碎的时间,就用来背英语单词,看一些轻松的书籍。在这种读书习惯下,我在四年大学、三年研究生生活中读了数不清的各类作品,从法律专业教材、专著、论文、报告,到经典文学,到古龙、金庸的武侠小说,自己感觉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收获巨大。之后,在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后,我的这一读书的习惯仍然没变,依然收获着读书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所以,我的感悟是:多读书的时间哪里来?靠勤奋。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第三,读书必须有所选择。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人类进化到现在,知识已经达到了无法计算的程度,我们所面对的各类书籍,即使花上几百年、几千年也读不完。所以,必须有所选择。在我的少年、青年时期,由于所处时代的原因,能找到的可以读的书很少,许多时候并没有选择。而现在各位青年朋友所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的余地就很大了。

那么,面对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的数不清的书籍,我们如何选择呢?我们青年朋友,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本身的学习任务就很重,研究生还要撰写论文。对此,我的体会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的、对自己所憧憬的专业有帮助的作品来阅读。

具体对我们法科学生而言,有三大类书籍是可以选择的。第一类,是我们法学专业各门课程的教材和相关的专著,如法理学、法史学、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国际法、海商法、知识产权法、环境法、民诉、刑诉、行政诉讼和其他相应的程序法,以及和这些课程相关的学者的专著。这是我们学习好每一门课程,完成学业所必需的。第二类,是扩大我们的学术视野、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以及在方法论上提升我们水平的法学领域中的知识读本,包括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书籍,写作法学论文的读本,和在古代法律文化研究方面比较通俗的作品,以及在外国法领域扩大我们知识面的作品(如介绍评述外国法学家、法学作品和法学流派的书籍等)。这些作品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扩大我们的法学眼界,提升我们的业务能力。第三类,是提高我们人文素养、增强我们在社会上工作和生活优势的书籍。如文、史、哲、经、管等领域中的一些经典作品。这是锻造我们完美人格、提升我们道德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总之,我,以及我国法学界的其他学者,不管其生活道路如何,成长经历如何,能够坚持到现在,成长为一名法科专业的教师,靠的都是多读书、读好书,以及持之以恒的勤奋刻苦,没有其他捷径。所以,最后我想赠送给各位青年朋友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付出了,总会有所收获。”

谢谢大家的耐心,也谢谢大家的包容。


何勤华

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


进入 何勤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读书方法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898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