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群:《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87 次 更新时间:2021-06-13 07:51

进入专题: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龚群  

内容提要:《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部创造性的、全面系统地阐述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著作。刘少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政治信念修养、理论修养、作风修养和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将马克思主义的修养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有重大意义。这一修养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刘少奇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文化自信,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刘少奇始终强调,共产党员只有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才真正能够得到锻炼和增强自身修养。


关键词:党性修养;信念修养;理论修养;作风修养;道德修养


作者简介:龚群,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强调修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色,修养这一概念是儒家哲学的基本概念,指的是人们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中国共产党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大地,汲取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将共产党人的修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温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及其相关论述,学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马克思主义修养理论,对于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建党思想,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我们党在新时代的战斗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刘少奇的共产党员修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我们党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党员群众的理论水平以及修养水平亟待提高,如何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加强党性修养,是现实摆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前的艰巨任务。刘少奇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高度,同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回答了一系列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教育了千百万党员干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贡献:党性修养论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突出地体现在,这一著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从党员的党性修养角度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问题。党性修养论(学说)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提出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中,刘少奇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贡献就在于他的党性修养论。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那里,他们所面对的历史任务就是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着重从人类历史演变的内在规律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实运动的规律的研究,发现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提出人类解放最终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因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更多的是宏观社会历史层面的研究。不过,在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及片面化时,提出人的解放就在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出即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社会的痕迹”。这一论断蕴含着在革命过程中人的改造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强调以往的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马克思看来,革命之所以必要,在于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可推翻旧制度,而“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和未来社会人的道德精神的理解,内在包含着人类历史进程中人的改造的必然逻辑。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原则无疑包含着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期待。十月革命使得落后的俄国成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下最早实现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变革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即从旧社会旧制度下生活的人如何转变为建设新社会的人。列宁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遇到了这个问题,在多篇文章和著述中提出对人的思想道德的改造,认为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要由青年来建设,号召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列宁同时也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极为重要的课题,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党性和党性修养的问题,提出强化理论学习,提高自身觉悟,加强组织纪律建设。


党性与党性修养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0多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如何加强自身政治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增强党的战斗力,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从中国哲学的视阈看,这就是修养问题。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党的建设理论。早在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中就提出提高党员政治水平,加强党员思想改造和正确开展党内批评的问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为领导全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夺取全国胜利,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修养、建设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大党。为此,毛泽东高度重视党员修养问题,在《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文章中,强调从思想上建设党,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及其相关论述,集中于党员的修养,全面地讨论了政治修养、理想信念修养、道德修养等党性修养的各个方面,在党员的思想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


二、党性修养的关键要素:坚定政治信念、理想信念和加强理论修养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从党员自身建设入手,全面地切入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置于根本性地位。习近平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那么,政治建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习近平指出:“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党员的党性修养,是我们党在战争年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探索。刘少奇从党员个体层面立论,强调党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在东方大国建设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在普遍个体意义上为党的政治建设确立最根本的基础作出了突出贡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作为最基本问题贯穿始终,全书通过不同层面的修养来回答这一问题:政治信念修养、理论修养、作风修养、道德修养等,即通过党员在各个不同层面的修养来塑造和保障党的政治品格、理想信念追求。


第一,就合格的共产党员来说,党性修养就要对党的性质有一个基本认识。刘少奇多次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他说:“我们党从它产生之时起,就有明确的阶级自觉,就以无产阶级的立场去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具有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各种优良作风,因而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背景下,在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虽然我们党的工人成分较少,但由于有着现当代最先进的理论武装,从而一开始就是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无产阶级政党。刘少奇还指出,经过毛泽东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得到了高度发展。刘少奇认为,党的无产阶级性质,是由以下条件决定的:我们党处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时代,接受了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传统,一贯遵循毛泽东的政治路线以及组织路线而发展起来(违背这个路线则受到惩罚),以无产阶级纲领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目的等。什么是党性?刘少奇说:“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加入这个组织,成为这个组织的一员,在存在论的意义上,就是要使之能够体现和反映出这个组织的本质特征,从而个体通过在各种活动和思想层面上表现这个组织的本质特征。不仅是存在先于本质,而且你的本质为你的选择所决定。在这个意义上,刘少奇清楚地阐明党的性质以及党性特征,对于所有加入这个组织的人来说都具有规范性意义。


刘少奇的马克思主义修养论,把政治信念修养放在关键性地位。人的行动总是以思想意识来指导的,而人的思想意识受到其理想信念的引导。在刘少奇看来,理想信念是人的世界观中的核心部分,确立了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也就确立了什么样的世界观。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核心部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在这个地球上建设共产主义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的初心也是共产党的使命。刘少奇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更快地实现。这就是我们的理想。”共产主义信念就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政治信念,它既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同时又是共产党人毕生从事的事业。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旧制度的现实运动,最终消灭阶级、消灭阶级剥削、解放全人类,必须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没有这种斗争,也就没有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刘少奇说:“要解放和改造全人类,要改造千百万的小商品生产者,要最终地消灭阶级,要把数千年来生活在阶级社会中受了各种旧习惯、旧传统影响的人类逐渐地改造过来,提高成为有高等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聪明的、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的人类,这中间要经过多少曲折的过程,多么艰难的工作和斗争呵!”有人在如此艰巨而伟大的斗争面前退缩下来,其思想根源就在于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如果没有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就是没有了灵魂。正因为在革命斗争中,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旧习惯和错误思想的干扰,共产主义政治信念的修养就无比重要。刘少奇说:“我们共产党员,应该有最伟大的气魄和革命的决心。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愉快而严肃地下定自己的决心,来担负实现共产主义这种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任务。”


在当代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下,习近平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导,对于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来说特别重要。共产党的崇高使命就是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习近平同时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脚踏实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刘少奇指出,我们既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时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只有把伟大而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切实的实际工作、实事求是的精神统一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共产党员。这就是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的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的标准”。换言之,坚定的政治信念、理想信念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展现出来。


第二,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是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的重要环节。刘少奇认为,我们党创建之初,之所以犯了那么多“左倾”、右倾错误,原因在于没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懂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党的理论准备与实践经验不足。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在刘少奇看来,更重要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革命工作实践,在斗争实践中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素养。刘少奇指出,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知本本,而空谈马列;二是认为只要斗争勇敢,学不学理论没有关系。刘少奇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是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特别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武器。如果我们不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我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在革命斗争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就有迷失方向、背离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危险”。革命坚决、斗争勇敢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备的宝贵品质,但在革命斗争中,依靠谁、团结谁,谁是直接同盟军、谁是间接同盟军,谁是主要敌人、谁是间接敌人,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又如何改变策略等等,都是必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正确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就有可能在革命斗争中犯错误。


刘少奇还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是与共产主义信念和无产阶级立场内在关联的。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没有明确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无产阶级立场,就不可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有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立场,在革命实践中就会自觉地去提高理论修养水平,站在理论高度来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革命实践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理想信念修养,也就会使我们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有着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共产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根本不同在于,宗教信仰是对虚幻的来世抱有的信念,而共产主义信仰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念认知而对于人类未来美好前景的坚定信念。在刘少奇看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的解放理论和理想信念,它诉诸的是人的理性认知能力和感性情感能力两者的统一。从事伟大的事业,既要有对真理的把握,也要有理想激情的激励使之投入这一伟大事业。习近平指出:“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础。理想信念动摇了,那是不可能心中有党的。大家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且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的一系列新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习中提高理论素养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我们才会有思想上的“四个自信”,从而自觉维护党的领导。习近平继承与弘扬了刘少奇的政治信念修养论,是刘少奇所强调的理论修养和理想信念修养论在当代的重大推进。


三、作风修养、道德修养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


党的政治建设需要作风修养、道德修养的保障。作风修养是刘少奇对于共产党员的修养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性修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作风修养包括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作风。党的作风,即为党风,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在每一次党所组织的活动以及每一个党员的具体行动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转变作风,避免空谈,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不仅是理论修养问题,而且是作风修养问题。同时,修养在于克服自身的错误思想和缺点,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由于各种不同出身和成分的人,带着各种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加入党,如没有职业、没有工作,甚至是为了逃避包办婚姻等,因而党内存在着各种各色的、或多或少的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当然,大多数党员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人类解放而加入党,在思想行动上就表现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与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矛盾和斗争,因而必须要以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党内斗争和思想交锋。党员要加强思想意识上的修养,“就是要自觉地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去克服和肃清各种不正确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党思想建设纯洁自身思想意识的法宝之一。不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也就是要“在广大群众的革命斗争中,在各种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去锻炼自己,总结实践的经验,加紧自己的修养”。密切联系群众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党员修养的必然途径。刘少奇强调说:“我们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必需有的修养。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


刘少奇认为,共产党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从中国社会中产生的。我们只有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革命实践中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而在胜利后,也要经得起胜利的考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在有了一定的地位之后,就会骄傲起来,甚至腐化堕落下去,成为革命事业发展前进的障碍。刘少奇指出,在十月革命前的世界历史上的革命,总是一个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另一个剥削阶级的统治所替代,因而那些“革命者,在他们成为统治阶级以后,就失去了他们的革命性,反转头来压迫被剥削的群众”。无产阶级的革命,是消灭一切剥削、一切压迫、一切阶级的革命,能够将革命进行到底,“从人类社会中最后消灭一切剥削,清除一切腐化、堕落现象”。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后革命。然而,刘少奇也特别告诫我们:“特别注意在革命胜利和成功的时候,在群众对自己的信仰和拥护不断提高的时候,更要提高警惕,更要加紧自己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始终保持自己纯洁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品质,而不蹈历代革命者在成功时的覆辙。”刘少奇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为我们今天敲响了警钟,有着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组织纪律的作风修养与思想作风同样重要。刘少奇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出加强组织纪律的修养。只有加强组织纪律性,才可增强党的团结和凝聚力。刘少奇指出,如个人英雄主义、风头主义、自高自大而目无组织,以及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中所列举的种种自由任性而目无组织的行为,都是对于组织纪律的破坏。在刘少奇看来,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社会,而无产阶级的人数并不多,长期以来农业社会所养成的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也必然带到党内。加强修养,也就要自觉地克服自己的组织纪律观念不强的问题,自觉地以党的纪律来约束自己,增强组织纪律观念。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从而形成一支坚强有力而能战斗的队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党的忠诚,加强组织纪律性,是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保障。而组织纪律建设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内涵,重温刘少奇这一方面的论述,更能加深我们对习近平在新时代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重要思想观点的理解。


道德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又一重要内容。在刘少奇看来,共产党员的道德品质修养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无产阶级的利益(或称共产主义利益、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刘少奇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除开无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无产阶级解放的利益同一切劳动人民解放的利益,同一切被压迫民族解放的利益,同全人类解放的利益,是一致的,分不开的。因此,无产阶级解放的利益,人类解放的利益,共产主义的利益,社会发展的利益,就是共产党的利益。”无产阶级的最后解放就是全人类的最后解放,因而如果不能解放一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也就不能解放自己。因此,说到底,无产阶级的利益、全人类的解放利益也就是共产党的利益。刘少奇说:“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应该首先想到党的整体利益,都要把党的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问题、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原则。”在战争年代,党的利益就是革命利益,也就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利益。刘少奇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地方党组织服从全党的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这是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


刘少奇的这一道德修养标准,反映了战争年代党的高度组织纪律性。在那个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交给了党。党在这样一个高度统一的组织纪律条件下,就需要有无条件服从党的安排和党的指挥的政治道德原则。刘少奇说:“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无数革命前辈、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地为了人民、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献身,就是刘少奇所说的这一最高原则的实践见证。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共产主义的道德境界和精神,也就没有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然而,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吗?刘少奇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只是在党的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以及如果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或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当无条件服从党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换言之,并非在党的利益面前个人没有自己的利益或自己的利益需求。尤其是在个人追求与党的事业一致的条件下,党的利益是与个人利益相容的,那些把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看作自己的人生需求的党员,也就在党的事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宿,从而在他们身上就体现了最伟大、最高尚的美德。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我们仍然需要这样崇高的道德原则,但同时,我们承认任何为祖国繁荣而参加现代化建设的党员和人民群众,都有自己合理的个人利益追求,但这样的合理个人利益并非与党和人民的利益根本不同的利益,而只能是与党和人民的利益一致的利益。并且,如果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我们仍然认为,牺牲个人利益在道德上是高尚的,是值得赞美的。如在这次伟大的抗疫斗争中,无数白衣天使牺牲个人利益而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无疑表现了刘少奇所赞美的这样高尚的道德。


刘少奇说:“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具有明确坚定的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即党性、阶级性)。我们的道德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道德。”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有了重新认识,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和判断,我们将在革命战争年代所称的“共产主义道德”改称为“社会主义道德”。但并不因此而认为我们现阶段的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有本质区别。应当看到,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因此,在本质上,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仍然是共产主义道德。同时,不能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好像就比革命战争年代的要求降低了。应当看到,目前我们处于新的复杂的道德环境,更需要有崇高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来引领人的精神信仰。还有,如同在物质条件上我们要为更高级社会的到来准备条件一样,社会主义道德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括道德发展)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准备道德精神条件。


刘少奇认为,道德修养不仅有高标准,还有典范。刘少奇提出,要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人格修养的光辉榜样。原则标准是依据,典范榜样可以引导人们迈向光辉人格的高峰。在刘少奇看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在道德人格意义上是所有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要“把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我们锻炼和修养的模范”。刘少奇指出,我们不应该看到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样伟大的革命家的思想和品质,觉得我们的境界无法企及而畏葸不前。修养论的一个基本哲学前提就是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人格是可以完善的。我们作为普通的革命者无疑还没有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样高尚的品质,但我们可以以他们为模范榜样,做他们最忠实的好学生,在伟大的群众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最好的学生。道德修养的根本在于人格的自我塑造,一个崇高的道德人格是共产党人的人格追求,而理论、信念和作风修养的目的在于使之成为一个符合无产阶级政党党性的真正共产党人,这两者的统一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修养论。


四、党性修养的中国文化特质


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刘少奇在党性修养论上,创造性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改造,并吸收其优秀成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修养的目的论上看,中国传统儒家强调修养的目的在于“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即通过自己的修养达到百姓的安乐。儒家修养的目的不仅仅是达到个人的完善,而且是达到社会的完善。刘少奇说:“我们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共产党员是在不断同反革命的斗争中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刘少奇这一论点从抽象目的论意义上继承了儒家的观点,不过,儒家强调的是个人完善先于对社会完善的追求,而刘少奇强调在革命实践中培养自己、不断完善改造自己,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传统儒家的修养论强调治国平天下为修养的目的,不独善其身而是兼善天下,把实现大同理想作为修养的目的。刘少奇强调修养的目的“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更快地实现”,从而依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将传统的大同理想跃升到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性地转化了传统儒家的修养目的论。


第二,汲取传统儒家修养论的人性可塑性观点,改造儒家的修养方法。儒家修养以人性是可变化的为其人性论基础,从而提出“化性起伪”和“变化气质”说;刘少奇指出人性是可改变的,是可以朝着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的,但刘少奇的人性论不是儒家的抽象人性论。刘少奇指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人性是人的社会存在的体现,而革命者在革命实践中可能从一个幼稚的革命者转变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这“要经过一个很长的革命的锻炼和修养的过程,一个长期改造的过程”。因此,共产党人要在革命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加紧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觉悟和培养革命品质。刘少奇以孔子从十五岁到七十岁的不同境界说法来说明人生的修养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认可孔子承认自己并不是天生的“圣人”之说。刘少奇还以孟子著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这一段话,来说明共产党人担负着空前的历史使命,更应该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修养。因此,刘少奇认为,那种仅仅“闭门思过”式的修养,并不可能使自己的党性或道德境界得到提升。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强调在革命斗争中努力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内省反思与听取他人意见相结合。如果不参加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也就不可能有进行自我改造或自我完善的可能(修养)。因此,刘少奇反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倾向,指出传统式的相信自己的“抽象良心”就可改变社会或完善自己的说法,完全是虚妄的。


第三,在修养路径上,传统文化强调以尧舜等圣人为楷模,刘少奇继承了这一方法,而转化为以马克思和列宁为楷模。党性修养有了楷模,也就有了直观可学的榜样。刘少奇说:“《孟子》上有这样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我看这句话说得不错。”刘少奇所说“不错”,是从方法论上肯定修养应有楷模,同时也是承认孟子观点中的人性普遍完善的可能性观点,而不是认可把尧舜作为楷模。刘少奇认为,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典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人。刘少奇要求共产党员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以马克思、列宁为榜样,进行党性修养;尤其是要在革命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觉悟,不断克服自己不正确的思想和成见,加以改正。在修养的具体做法上,刘少奇也提倡以儒家“吾日三省吾身”方法,不断省视、总结提高自己,从而努力使自己不断进步,做一个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


五、党性修养论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启示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信心和决心,对党建工作作出进一步新的部署,开创了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习近平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任务,要求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刘少奇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党性修养学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刘少奇的党性修养学说对于新时代落实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加强政治建设,就必须讲党性修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可以看作我们在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党建要求的学习读本。刘少奇的党性修养论是全面而系统的,而就新时代的党建工作而言,突出地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第一,以每个党员的全面性党性修养为着力点进行党的建设。从党员自身建设看,刘少奇的党性修养论提出每个共产党员要真正成为合格党员,加强思想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政治信念,对于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旧中国,我们党是在一个农民占主体,小农意识和小资产阶级意识浓厚的国度里建设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思想建党的任务十分严峻。刘少奇的全面系统的党性修养论,以每个党员的政治信念、思想理论、作风、组织纪律建设为重心,使得提高党的纯洁性、提升党的战斗力有了切实的着力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市场经济及其外部世界所带来的价值、思想观念领域的问题和冲击,以及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都需要落在实处,这个实处,就是每个党员的自身建设。抓住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全面提升党员服从党的政治领导的力度,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使我们每个党员,尤其是身居领导岗位的同志,能更好地担负“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大职责”。


第二,要求人人从思想上入党、并成为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具有优秀品质的共产党人,是刘少奇的党性修养论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又一重要启示。刘少奇对于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永远不会过时,而一个共产党员如何能够做到真正从思想上入党以及成为一个具有优秀党性品质的党员?刘少奇强调每个党员要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伟大斗争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克服非无产阶级意识,提高自己的无产阶级觉悟。刘少奇十分强调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加强修养的重要性,指出同样前提条件下参加革命的同志,有的进步快,而有的则在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方面都难见到多少进步,根本原因在于主观能动性的差别。刘少奇提出,为保持我们党性的纯洁性,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党员都必须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他说:“革命实践的锻炼和修养,无产阶级意识的锻炼和修养,对于每一个党员都是重要的,而在取得政权以后更为重要。”刘少奇语重心长的教谕值得我们认真领会。


第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一个突出贡献,是对党员道德修养的重视。在个体层面,政治意识、政治品质与道德意识、道德品质是内在关联的。党性纯洁同样要求道德品质的纯洁,难以想象一个道德品质不好的人会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意识。在刘少奇看来,党员道德修养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的思想信念建设与党员的道德建设是内在不可分割的。对党忠诚既是政治要求,同时也是道德要求。做老实人,做老实事是基本的道德要求。实际上,刘少奇对于党员的道德建设提出了一个高要求,即以马克思、列宁的思想品质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革命意志坚定和道德品质高尚的人。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是人的内在精神的核心部分,加强党员的道德修养,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尤其重要。在多年来反腐倡廉的斗争中所揭露的问题,如腐败分子的作风问题、受贿问题等,都与道德品质问题相关。因此,在新时代条件下加强党员的道德修养,提升党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意义重大。


第四,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既是5000年来中华民族生存的文化土壤,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土壤和文化基因。习近平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表达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思想价值的认同与尊崇。习近平总书记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重温刘少奇党性修养论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习近平同志的相关论述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3]《刘少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4]《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



    进入专题: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700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