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捷:从拉·甘地的改革到拉奥的“第二次独立”

——印度漫笔之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77 次 更新时间:2019-09-22 15:17

进入专题: 印度   经济改革  

梁捷 (进入专栏)  

颇有激进主义色彩的拉奥改革方案刚提出时,曾广遭批评,但当时印度经济正陷在危机中,批评者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等到经济增长率达到 8.2%的独立以来新纪录时,批评声音终于逐渐变小。虽然此后印度政局又陷入混乱期,但再没人试图扭转拉奥开创的经济方向。

印度独立后的三十年里,GDP 年均增长率 3.5%。去除人口增长,人均 GDP 年增长率 1.38%,对印度这样的超级人口大国,这实在太低了。独立时,印度 GDP 占全世界的比重是 2%。到了 80年代末降到了 1.4%。一些印度经济学家自嘲说,这就是“印度经济增长率”。

印度自诩为大国,自独立以来一直采取极为内向的产业政策,以进口替代作为最主要的产业目标,通过大量保护政策扶持国内产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口替代思想曾盛极一时,大力倡导该思想的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被尊为发展经济学大师。但学界对这套保守经济政策的批评不断。70 年代以后,利特尔等经济学家在调查大量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后总结说,从实效看,进口替代弊大于利,应予以抛弃。这逐渐成了经济学界的主流认识。

可印度已在进口替代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很难掉头。80 年代初,保守思想略有松动,总理英迪拉·甘地提出“进口替代与促进出口相结合”的经济目标。但政府并没有改变计划经济的产业政策,也没有放开投资、外汇、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权限。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英迪拉之子拉吉夫·甘地执政。作为年轻人,他倒是给印度稍微带来一些新气象。在经济上,他放松了对民营企业的管制,使许多产业不再需要申请繁琐的许可证。他还放宽了进出口限制,免除大量许可证。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拉吉夫开始推行国企改革。当时

印度国企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四分之三,工业品产出却只有三分之一。拉吉夫在国企推行责任制,明确奖惩制度,希望国企“能创造更多投资回报”。

现在世人知道印度 IT 产业高度发达,而这在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拉吉夫。拉吉夫有技术背景,热爱新技术。他一上台就解除国企对 IT 业的垄断,把计算机和软件定为高科技产业中的核心。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 IT 业的政策,在学校里开设计算机课程,拉吉夫因此被称为“计算机总理”。

拉吉夫的改革方案已带有比较明显的自由主义特征,撬动了延续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模式,也使一些深层问题迅速暴露。印度积累率一直低于投资率,现在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科技产业,自然不得不利用短期国际商业贷款。财政赤字因此迅速扩大,外债包袱变得越发沉重。

拉吉夫改革两三年后,政治上也开始面临压力。拉吉夫改革的主要受惠者是中上层,1987 年发生了旱灾,物价猛涨,民众不满情绪集中爆发,国大党在选举中接连遭受挑战。拉吉夫不得不放缓脚步。与此同时,拉吉夫还一直被贿赂丑闻困扰。有家瑞典军火公司,通过一个意大利商人和甘地家族亲信建立联系,付了数百万美元作为贿赂,获得印度 410 门榴弹炮的军火订单。虽无明确证据,但此事极大损害了拉吉夫的声誉。1989 年 11 月,拉吉夫代表国大党参选,票数未能过半,黯然下台。

上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百年老店”国大党的衰落和人民党的兴起,政治趋于多元化和地方化,多个政党组成联合政府成了常态。先是在人民党和印共支持下,全国阵线组建了政府,但前后两任总理的任期一个不足一年,一个仅几个月。拉·甘地东山再起的雄心则被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的自杀性炸弹永远毁灭。

1990 年,海湾战争爆发,国际油价猛涨。本就进出口不平衡、赤字惊人的印度,外汇储备立刻枯竭。临时政府不得已从国家储备中拿出 20 吨黄金,抵押给苏黎世瑞士银行换取 2.34 亿美元。没过几个月,又不得不再次以 47 吨黄金抵押给英格兰银行,换取银行贷款。此时,国大党的纳拉辛哈·拉奥临危受命担任总理。他一上台就采取了压缩进口、鼓励出口、缩减财政开支、取消农业补贴、鼓励侨汇、调整税率等一系列应急措施。这些措施慢慢显示出效果。到 1993 年,印度已恢复到经济稳定状态。

拉奥一边在稳定国际收支危机,一边开始思考更长远的目标。他找到著名经济学家、储备银行主席辛格,请他出任财长。辛格表示,“印度的长远出路在于实行一整套改革”,必须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全面决裂,才有可能迎来印度的“第二次独立”。拉奥表示全力支持,轰轰烈烈的拉奥-辛格改革就此拉开帷幕。

拉奥-辛格方案很直接地提出基本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产业政策上,全面取消许可证制度,放松对垄断财团控制,并对部分国企施行私有化;国际贸易上,降低关税,取消许可证,甚至贬值卢比,放松外汇管制;外资政策上,积极吸引外资,并允许外资控股;财政政策上,精简政府机构,改革税收体制,降低财政赤字;金融政策上,减少对银行干预,准许私人开办银行,允许引进外资,促进竞争。

颇有激进主义色彩的拉奥改革方案刚提出时,曾广遭批评,但当时印度经济正陷在危机中,批评者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第二年,经济增长率达到 5.1%。1996 年达 8.2%,创造了独立以来的新纪录,挣脱了“印度经济增长率”的历史宿命。国际收支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连农业都有明显进步。在这些振奋人心的数据面前,批评声音终于逐渐变小。

拉奥一直执政到 1996 年,国大党又把政权交给了联合政府。印度政局又陷入混乱期,领导者走马灯似的换,但再没人试图扭转拉奥开创的经济发展方向。

原稿刊于《上海证券报》2016 年1 月28 日第 A07 版

进入 梁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印度   经济改革  

本文责编:sunxuq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828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上海证券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