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共同经济基础论的维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92 次 更新时间:2019-08-07 15:33

进入专题: 共同经济基础论  

常修泽 (进入专栏)  


编者按: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全国高校,以及广东省政府等21位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中国经济·知识体系·学科发展”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载《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6期。


常修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我发言的题目是“共同经济基础论”再讨论。首先,做一个简要的回顾。我在2010年出版了《产权人本共进论》一书,在该书中分析了中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关系,可用八个字概括:“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根据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我得出了自己的一个看法:在中国,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它们都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简称“共同经济基础论”。2013年10月,我出版了一本有关全面改革新思维的书,即《包容性改革论》。在这本书中,进一步阐述了此前提出的“共同经济基础论”,重申此前提出的,“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是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它们都应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基于这样一个研究,书中提出“包容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产权体系创新:包容‘国有’与‘民营’”。2018年我主笔完成的《所有制改革与创新——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四十年》出版。

再探讨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历史维度。就是新中国的《共同纲领》,认为“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将是构成新中国经济的几种主要形式”(而且有“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字句),这是历史,这是当初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这一思想曾经被哲学家概括成“综合经济基础论”。

第二维度,理论维度。我在《包容性改革论》提出:“21世纪的文明史,将昭示一条规律,包容性体制总体优越于排斥性体制”,包容性体制与排斥性体制,各有优劣,但是算总账,“包容性体制总体优越于排斥性体制”。

第三个维度,实践维度。我是用“两只眼睛”看中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一只眼睛看经济流量指标,一只眼睛看资产存量指标。从经济流量指标看,中国现在所有制到底是什么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用了“56789”,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都是民营经济提供的。这反映了什么?反映了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经济流量的格局。

除了这个经济流量指标以外,就是资产的存量指标,即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中央领导讲话里有民营企业和个体户近1亿市场主体、注册资本165万亿元的提法,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数不是特别准确,因为有的是虚假注册,有的注册以后又收回。由于从统计局拿不到中国民营经济资产总量数据,我到全国工商联和相关部门做了调研,估计中国的民营企业存量资产大约是100万亿元左右。

中国国有资产的存量是多少呢?2018年国务院提交人大的报告中有四个板块:经营性国有资产、金融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性资产。资源性资产主要是实物指标,包括土地、石油天然气、淡水等,具体价值总量没有公布,但是前面三类都有。我在《所有制改革与创新》一书中根据对相关部门的调研,估计出四类国有资产总存量大约500万亿元。

从经济流量指标和资产存量指标来讲,可归结两句话:“经济流量指标表明民营经济超半壁,资产存量指标表明国有资产仍然占大头”。

第四个维度,国际维度。我在《包容性改革论》中讲道:“不同文明的包容互鉴势在必行”,这涉及:第一,文明的多元或多彩性;第二,文明的平等或对等性;第三,文化的包容性,包容中一部分是交融。

最后做两点说明。第一,“共同经济基础论”不应等同于“所有制中性论”。根据我的理解,“所有制中性论”的提出者意在纠正“所有制歧视”,是理性的,有现实意义的。但从理论上说,每种所有制“本身”是“有性”的,它本身似乎不能说是“中性”。这里的实质是政府、管理者、社会成员应该对不同的所有制持“中性”态度。第二,要研究“人力资本产权”对传统体制的挑战。我认为,随着科技革命和人的自身发展,物力资本价值功能向人力资本价值功能的转变将呈现加速趋势。人力资本将成为“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财富”,人力资本在哪?在人的“自身”,在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创新者”、每一个“工匠”自身,即使是普通劳动者,应该也有自己的“身价”。



进入 常修泽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共同经济基础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760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6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