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鹰:“莫迪主义”与中印关系的未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64 次 更新时间:2018-09-03 07:09

进入专题: 中印关系   莫迪主义  

荣鹰  

内容提要: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以来,外交活跃进取,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莫迪主义”。“莫迪主义”是新形势下印度大国崛起的战略,植根于印度传统战略文化,具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莫迪主义”坚持“印度优先”理念,力图发挥地缘政治优势,助推印度发展崛起。三年多来,莫迪政府外交成绩不少,但挑战也很多。当前,中印关系总体稳定向好但复杂因素明显增多。中印应坚持积极看待对方发展,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妥善处理矛盾竞争,在共同发展中实现民族复兴。

关 键 词:“莫迪主义”  “新印度”愿景  中印关系  印度外交


2014年5月,印度莫迪政府上台执政。三年多来,印度外交活跃强势,形成了风格鲜明独特的“莫迪主义”①,成为新形势下印度大国崛起的战略。全面客观把握“莫迪主义”特点与走势,对维护中印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莫迪主义”助推印度崛起


“莫迪主义”是对冷战结束以来印度大国外交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更反映了莫迪本人的政治理念和施政风格,具有以下内容和特征:

(一)恩威并施,加强对南亚邻国掌控

印度与南亚邻国关系一直是印度外交的重点,从当年的“古杰拉尔主义”到瓦杰帕伊的印巴和平外交,印度历届政府都把外交优先方向放在南亚地区。莫迪上台后,首先邀请南亚所有邻国领导人参加其就职典礼,并把首次出访国家定为南亚最小的国家不丹,凸显其优先发展与南亚邻国关系的政策取向。印度和孟加拉国过去因两国飞地争议龃龉不断,莫迪当政后经过双方共同努力最终使之解决,消除了影响两国关系几十年的一大障碍。②莫迪政府在继续向不丹、马尔代夫、尼泊尔、阿富汗等国提供大量援助的同时,更加注意对其掌控。如果不听印度旨意,必要时不惜出重手惩处。2015年,印度就曾因制宪问题对尼泊尔进行经济封锁。为向巴基斯坦施压,莫迪政府不惜冒险越境打击克什米尔巴控制区反印武装组织基地。③

莫迪南亚外交出发点是要加大其对中小邻国掌控,排斥其他域外势力在南亚的存在和进取。“莫迪主义”南亚政策重点是通过推进区域、次区域互联互通,拉紧印度与邻国利益纽带,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近年来,印度加快推进环孟加拉湾多领域合作组织、“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四国联通合作”等合作机制,打造印度主导的区域、次区域合作架构。“莫迪主义”南亚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与前几届政府相比更突出对邻国恩威并施,更在意其在南亚的主导地位。

(二)东西并进,强化与大周边地区利益捆绑

印度从1992年开始推出“东向政策”(Look East)以来,总体上是雷声大雨点小,在东盟主要合作伙伴中属“打酱油”角色。2014年莫迪上台后提出“东向行动”战略(Act East),强调以实际行动提升与东盟关系。印度与东盟国家高层往来不断,在东盟关心的问题上积极发声。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已确定2018年“共和国节”庆祝活动的主宾为东盟,特邀东盟十国领导人出席相关庆祝活动并访问印度。④印度“东向行动”重点之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即加快建设横跨东西的交通走廊,推进其东北部地区的道路交通建设,打通与东盟互联互通的“瓶颈”。在日本等国的援助下,连接印度加尔各答港与缅甸实兑港的“卡拉丹多模式过境运输通道”(Kaladan Multi-Modal Transit Transport,KMMTT)印度段已经全面开工,联通印度不缅甸不泰国三国的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

莫迪上台后印度的大周边战略推进明显加快,强调印度利益不再局限于南亚次大陆,而是扩展到从亚丁湾到马六甲的广阔地区。印度“周边优先”战略加快“西进”中东、非洲。⑤三年多来,莫迪不仅访问了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伊朗等该地区重要国家,还成为历史上首位访问以色列的印度总理。印度还借道伊朗打通与阿富汗和中亚战略的通道,拉近与中东海湾国家的政治经贸关系。莫迪政府积极进取中东地区有在外交上孤立打击巴基斯坦的考量,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在海湾地区的能源安全等战略利益,助推印度大国战略的长远需要。⑥

(三)积极主动,争当印太地区主导性力量

莫迪政府上台后,高度重视印度洋地区事务,加快推进印度洋战略,提出“五位一体”的印度洋新战略。印度自封为印度洋地区安全的“净提供者”(net provider),重点通过加强与毛里求斯、塞舌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环印度洋中小国家海上安全合作,包括打造印度洋沿岸雷达监视网络,体现其存在和影响力。⑦印度还加快推进孟加拉湾军事设施建设,邀请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参与安达曼海海军基地建设,将其打造成印太地区的战略前哨基地。⑧印度自2016年开始主办印度洋国际研讨会,抢抓话语权。印度明确提出:印度洋事务“应主要由印度洋地区国家管理”,竭力排斥其他主要力量在印度洋战略存在,防止对其印度洋主导地位构成挑战。⑨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对其他大国在印度洋战略存在持警惕和排斥态度。莫迪上台后,印度调整政策转而重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战略合作协调,企图通过借重美日维持其在印太地区大国竞争中的有利地位。2015年,印美“马拉巴尔”联合军演吸收日本参加。2016年6月莫迪访美时明确表明了两国在印太地区合作的战略意义。印度战略界积极回应美日建构“印太大联盟”的倡议,政府则半推半就,欲拒还迎。印度还酝酿要吸收澳大利亚参加“马拉巴尔”军演,打造由其主导的地区安全合作架构。印度媒体称:印度大国战略的目标已经进行调整,推动世界多极化变成推动“亚洲多极化”。印度参与构建“印太大联盟”表明,制衡中国而非美国已成为印度的主要目标。⑩

(四)左右逢源,谋取大国互动中更加有利地位

莫迪上台后延续了前几届印度政府重视印美关系的外交政策。2014年9月,莫迪访美期间和奥巴马联袂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强调印美战略合作的全球影响,表示要“共同维护海上航行自由和合法商业活动”。(11)翌年1月,莫迪邀请奥巴马出席印度独立节庆典活动,两国发表关于战略合作愿景的联合声明。印美两国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美国允诺帮助印度建造航母,向印度转让反潜技术。两国还签署后勤保障协议,进一步深化了印美战略合作,特别是防务合作内涵。特朗普上台后,印度一度对美内外政策走向颇有疑虑,担心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会损害印美关系发展的势头。2017年6月,莫迪再次访美后两国关系保持继续向好势头。同时,印度也开始积极拓展与欧盟关系,以此对冲美国内外政策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

印度在加快推进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战略关系的同时,继续维持与俄罗斯传统关系,重视加强与新兴大国的合作协调。印度积极推进中俄印三边对话,努力跻身上海合作组织,更加重视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战略投入,积极参与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机制。印度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周旋于美俄等大国之间,不仅使其政治安全、经济利益实现了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在战略层面维护和强化了其在大国互动中的主动地位。

(五)积极参与,打造全球治理的印度“印记”

囿于印度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内政治影响,加之对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不满,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在全球治理和多边谈判中扮演搅局者角色。美国南亚学者科恩曾戏称,印度在多边谈判中是个不会说“是”的国家。(12)过去很长时间,印度从国内政治和发展需要出发,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中因坚持自己立场备受西方指责。两任美国贸易谈判代表佐利克和施瓦布都批评印度消极立场。佐利克称印度为“不作为”国家,施瓦布则把印度比作“躲在耗子背后的大象”,指责印度不愿承担较大的国际责任,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13)

莫迪上台后明显调整了对气候变化、多哈回合谈判、可持续发展等全球问题的立场。2015年莫迪访问德国时明确表示,印度要积极参与推动包括气候变化谈判等全球问题。(14)印度为此克服国内困难积极参与谈判并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最终达成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印度明确表示反对,表示印度将坚守相关国际义务。印度还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议程设置,倡议创建国际太阳能联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印度在应对全球问题上的积极态度,以及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作用已受到各方重视。

(六)谋求变革,着力打造个人外交风格

莫迪上台后,其强势决断的执政风格和务实的施政理念也开始影响到外交领域。莫迪特别重视提升外交领域执行力,外长斯瓦拉吉称“莫迪主义”既是印度大国战略愿景,也是印度外交具体行动。(15)莫迪执政三年多来,印度外交的执行力确实有提高,许多援外项目迅速落实启动,拖延多年的工程也及时完工。包括印度援建的阿富汗议会大楼、萨尔玛水坝、斯里兰卡杜里亚帕体育场、尼泊尔特拉乌马中心等都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充分体现了莫迪治下印度外交风格开始有所转变。(16)

受莫迪执政风格影响,印度外交的冒险性和实用性也在增加。为清剿分离主义反政府武装,印度军队曾越境进入缅甸境内。(17)2016年印度冒着可能引发印巴冲突的风险,越界打击克什米尔巴控区武装分子营地,更是一度引起国内外担忧。莫迪调整不结盟外交理念,在坚持推进全方位外交的同时,在许多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采取“联合但不联盟”(coalition not alliance)策略,以增加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的筹码,体现出较强的实用主义和战略投机色彩。莫迪还明确提出,印度不再做平衡性大国,要当引领性大国。(18)在坚持战略自主性的同时,要从自身利益出发确定对相关问题立场,要更加重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强调印度周旋于主要大国之间,努力保持战略自主独立性。印度不会成为别国的附庸,不依赖他人提供安全保障。(19)


二、“莫迪主义”的新课题


“莫迪主义”是印度20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背景下的产物。作为一支快速崛起的新兴力量,印度近年来一直是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追捧的对象。这不仅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地位,也给莫迪政府外交上发挥作用提供了较大空间。印度经济快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使全国上下大国心态和自信心暴涨,普遍感到印度已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既没金钱收买别人,也无实力影响他人”的二流国家。(20)

“莫迪主义”折射出印度传统战略文化的影响。印度外交既讲究实力,也重视道义,举理想主义的旗,但行现实主义之实,这也是印度传统多元战略文化孕育的结果。努力寻求在大国战略互动中平衡,力图在大国相互制衡中把握主动,对冲大国力量变化,谋求战略实利,对印度外交来说更是驾轻就熟。“莫迪主义”是服务于印度崛起为大国的战略。莫迪上台以来,提出以发展与良治为目标,推进重大的革命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印度,构建崭新的印度政治文化的宏大理想,实现印度全方位崛起。(21)2017年8月,莫迪在印度独立70周年演讲中提出,到2022年印度庆祝独立75周年之际,把印度建成清洁、美丽“新印度”的愿景,提出了“人人参与发展,人人享有发展”(Sakha Saath,Sakha Vikas)的理念。(22)“莫迪主义”正成为建设新印度和实现新愿景的助推器。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莫迪主义”也面临不少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发展任务复杂艰巨,综合国力仍显不足

理想总是很美好,现实可惜很骨感。印度经济快速发展成就显著,但家底和基础薄弱,庞大的贫困人口,落后的基础设施,经济后劲乏力。印度制造业竞争力弱,能否在未来20~30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一直是个大问题。印度国内民族、宗教、种姓、阶级问题重重,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贫富差距,同时各阶层对发展的期望也不断提高,给莫迪政府施政带来压力。

印度经济增速目前已经出现放缓迹象,宏观经济指标表现欠佳。2017财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降至5.7%,为三年来最低。(23)莫迪上台后,大刀阔斧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废钞、改税等大手笔令人印象深刻,但还有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迟迟得不到推进。印度面临的发展任务繁重,目前面临的困难,已经引起印度国内外各界担忧,印度前财长辛格专门撰文表示担忧,认为莫迪政府外交成绩超出意外,但经济改革进展却不如人愿。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印裔美国学者泰利斯更是感叹,只有印度经济基础、治理能力提高,军事实力真正提升起来后,印度才能算得上是个“引领性”大国。(24)

(二)如何把地缘战略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成果

当前,印度在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中处境较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战略深度合作。但印度崛起最大的问题是发展问题,这不能仅靠地缘政治投机解决,或靠别人扶持帮助成为一个大国。莫迪上台后,提出“印度制造”、“数字印度”、“印度技巧”、“智慧城市”等理念,试图借此吸引西方资金、技术转让,得到管理经验,但由于印度营商环境的因素而效果不彰。

印度发展崛起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反全球化在西方盛行,印度与美国经济贸易矛盾在增加。(25)美国媒体曾评论说,这是“美国优先”与“印度优先”的对决。(26)印美在战略安全层面热络,但经贸领域摩擦并未减少。H1B签证问题、贸易赤字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使全球化进程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印度还是要通过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特别是新兴国家一起,更好维护自身利益。

(三)地区外交与大国外交反差,外部战略安全环境复杂

莫迪南亚外交与大国外交问题的反差,已引起印度国内战略界反思和批评。尽管也有人认为印度的外交成就更应该从大国外交而不是与南亚邻国关系做判断,但印度在南亚处境并未根本改善也是事实。(27)巴基斯坦是南亚和印度周边地区的重要国家,印巴关系目前处于紧张状态并不符合印巴两国和地区利益。莫迪政府调整对巴基斯坦政策,坚持反恐为主要议题、不讨论克什米尔问题的立场,并试图建立孤立巴基斯坦统一战线。这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巴全面对话框架的重大调整。(28)印度还试图加大与阿富汗的战略合作向巴基斯坦两面施压,最大限度压缩巴基斯坦战略安全空间。

维持军事压力、通过国际孤立打击巴基斯坦的政策,不仅很难奏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29)印巴关系持续紧张,南亚和平稳定得不到保障,不仅牵扯印度精力和消耗外交资源,更将把印度困在南亚,无法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破解印巴安全困局,还要靠印巴全面对话。另外,印度重视地缘政治外交,积极在印太地区发挥影响,可能还会加剧南亚地缘政治竞争,改变南亚战略平衡,最终也将使印度丧失大国互动有利地位,损害其发展的战略安全环境。


三、中印关系的未来:初心与信心


莫迪上台以来,中印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双方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双边关系,两国高层定期互访及会晤和现有多个对话机制,有利于保持两国战略沟通,不断增进战略互信。两国务实合作稳步推进,领域不断扩大,也为双边关系稳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但是,近年来中印关系中竞争性因素增多,挑战性和复杂性上升,在全球、地区和双边层面交叉叠加,呈现出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不断出现的复杂局面。中印边界锡金段发生的“洞朗事件”,不仅使两国边界问题突出,还一度出现了影响中印关系全局的危险。

中印关系近年来的复杂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国际格局调整、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中印两国总体实力对比变化背景下,战略互信受到损害。(30)一段时间以来,印度战略界对中国的抱怨增多,认为中国外交“咄咄逼人”,甚至是中国挡住了印度崛起的道路。因此,印度对华政策应采取“该斗要斗,能合作就合作”的态度。印度还应继续拉紧和美国、日本战略关系,谋取与中国打交道时更好的地位与筹码。(31)中国学术界则关注印度对华战略取向,对印度与美国、日本等防务安全合作尤为警惕,对印度对华政策实用主义也很敏感。

未来发展中印关系,首先双方应该不忘初心,坚信中印共同崛起的重大意义,坚持相互支持对方发展的战略共识。近年来,中印两国领导人不仅确立了互相支持对方发展的战略共识,还明确了定位和思路,指出“中印两国要做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共同实现民族复兴:中印两国要做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携手推进亚洲繁荣振兴;中印两国要做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32)这就是中印关系发展的初心。不忘初心,要认真吸取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过去十多年来,中印关系持续向好,为双方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3)

发展中印关系,还要坚定信心。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奋斗目标。十九大制定的奋斗目标与“新印度”愿景处在同一时期,为两国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中国对印度而言并不是挡在前面的一个“坎”,而是一个重大机遇。中国不会也无法阻止印度的崛起,印度发展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对中国而言,印度是中国重要的邻国和新兴大国,是推进国际体系变革的重要伙伴。中国欢迎印度发展崛起,印度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为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机遇。印度的崛起,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力量的国际影响力。

展望中印关系发展,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首先,坚持积极看待对方发展,深化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一要直面客观现实。中印作为邻居,两国不可能没有问题。中印是大国,都处在上升通道,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中印关系中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与竞争并存将成为常态。这是当前中印关系的现状,无法也不能回避。二要用具体行动落实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共识。要持续深度进行各层级战略沟通,不断强化战略沟通效果。双方要继续积极看待对方发展,坚持发展机遇论。要秉持包容开放理念,探讨在南亚、东亚、中亚等地区开展合作新思路,要就维护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加强网络、海洋、外空等新疆域合作积极开展对话。三要继续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好影响双边关系的敏感因素和问题。要努力求同存异,更要积极求同化异。四要提升现有沟通机制效果。要强化内部沟通机制作用,防止“麦克风外交”干扰。要制定规则规范,建设性管控分歧竞争,使新问题和矛盾得到及时管控和处理。

第二,积极扩大深化协调合作,充实中印发展伙伴关系内涵。中印两国经济体量大,发展战略协调与对接十分重要。中方已经提出,要推动中国向西开放和印度“东向”政策实现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在更大范围内解决中印贸易的结构性问题。(34)中印发展阶段及差异性给两国贸易结构带来复杂因素,但合作依然存在。中印应共同探寻带动各自所在地区实现可持续安全、合作共赢的新思路,防止出现双方博弈较量双输的局面。(35)

中印双方经过艰苦努力和积极探索,找到了符合各自国情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公正的全球治理环境。中印在积极推动均衡、普惠的全球化进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上,特别是在亚投行创建,金砖合作和G20框架内有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印作为新兴力量,可以继续加大合作协调力度,相互支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转变,更好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

第三,持续增进人文交流,不断夯实双边关系的社会基础。要推动中印两国社会增加交流互动,从竞争心态转向以合作协调为主。要鼓励两国智库和媒体深度合作,推动更多理解和对话,逐步适应对方各自的话语体系,努力摆脱大国地缘政治竞争范式,探索战略互动新框架,为中印共同崛起提供智力支撑。要高度重视青年人交流,着眼长远,提供便利,更好地夯实中印共同崛起的社会民意基础。

①印度媒体称,“莫迪主义”是由时任美国南亚事务助理国务卿碧丝瓦尔(Nisha Desai Biswal)首先提出的,印度学界在谈及“莫迪主义”时,一般集中在外交领域。详见"'Modi Doctrine':Prime Minister's Vision Gets a New Name In Washington," NDTV,June 10,2016,https://www.ndtv.com/india-news/as-indo-us-ties-aim-for-global-good-us-calls-pms-vision-modi-doctrine-1417612; Anirban Ganguly et al.,"The Modi Doctrine:New Paradigms in India's Foreign Policy," New Delhi Wisdom Tree,2016。印度外长斯瓦拉吉把“莫迪主义”概括为:“印度第一,邻国优先,争做大国,重视侨民,强调落实”,详见"Remarks by External Affairs Minister at the Launch of the Book 'The Modi Doctrine' at IIC,New Delhi," August 13,2016,http://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7314/Remarks+by+External+Affairs+Minister+at+the+launch+of+the+book+The+Modi+Doctrine+at+IIC+New+Delhi+August+13+2016。(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②“印度和孟加拉国互换飞地5万多人将重划飞地”,新华网,2015年6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6/08/c127887346.htm。(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③Kanti Bajpai,"Narendra Modi's Pakistan and China Policy:Assertive Bilateral Diplomacy,Active Coalition Diplomacy," International Affairs,January 2017,https://www.chathamhouse.org/publication/ia/narendra-modi-s-pakistan-and-china-policy-assertive-bilateral-diplomacy-active.(上网时间:2017年10月1日)

④"Can Act East Address Northeast India Isolation?," East Asia Forum,October 27,2017,http://www.eastasiaforum.org/2017/10/27/can-act-east-address-northeast-indias-isolation.(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⑤Dhruva Jaishankar,"Actualizing East:India in a Multipolar Asia," ISAS Insights,No.412-23,May 2017,https://www.isas.nus.edu.sg/ISAS%20Reports/ISAS%20Insights%20No.%20412%20-%20Actualising%20East%20-%20India%20in%20a%20Multipolar%20Asia.pdf.(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⑥Kanti Bajpai,"Narendra Modi's Pakistan and China Policy:Assertive Bilateral Diplomacy,Active Coalition Diplomacy".

⑦C.Raja Mohan,"Modi and the Indian Ocean:Restoring India's Sphere of Influence," Asi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nd Strategic Studies,June 18,2015,http://amti.csis.org/modi-andthe-indian-ocean-restoring-indias-sphere-of-influence/.(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⑧Pranay VK,"Strategic Salience of 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Economic and Military Dimensions," 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http://www.maritimeindia.orgNiew%20Profile/636373370167194335.pdf.(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⑨"India Committed to Preserve,Advance Regional Cooperation:Swaraj," Daily News,September 1,2017.

⑩"Rearranging the BRICS," The Indian Express,September 5,2017,http://indianexpress.com/article/opinion/columns/raja-mandala-rearranging-the-brics-rics-summit-2017-brics-xiamennarendra-modi-india-china-4828862/.(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11)Narendra Modi and Barack Obama,"A Renewed U.S.-India Partne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Washington Post,September 30,2014.

(12)Amrita Narlikar,"India's Role in Global Governance:A Modi-Fication?," International Affairs,January 2017,Vol.93,No.1,www.chathamhouse.org/publication/ia/india-s-role-globalgovernance-modi-fication.(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13)Ibid.

(14)Narendra Modi,"India Will Set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Agenda," Indian Express,April 14,2015,http://indianexpress.com/article/india/india-others/india-will-set-climate-change-conference-agenda-narendra-modi/.(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15)"Remarks by External Affairs Minister at the Launch of the Book 'The Modi Doctrine' at IIC,New Delhi," August 13,2016,http://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7314/Remarks+by+External+Affairs+Minister+at+the+launch+of+the+book+The+Modi+Doctrine+at+IIC+New+Delhi+August+13+2016.(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16)"Remarks by External Affairs Minister at the Launch of the Book 'The Modi Doctrine' at IIC,New Delhi".

(17)"Myanmar Covert Operation:The Inside Story of the Surgical Strike," NDTV,June 11,2015,https://www.ndtv.com/india-news/myanmar-covert-operation-the-inside-story-of-the-surgical-strike-770318.(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18)郑瑞祥等:《印度的崛起与中印关系》,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第231-242页。

(19)Indian Press Information Bureau,Prime Minister's Office,"PM to Heads of Indian Missions," press release,February 7,2015,http://pib.nic.in/newsite/PrintRelease.aspx?relid=115241.(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20)郑瑞祥等:《印度的崛起与中印关系》,第225页。

(21)Ashley J.Tallis,"India as a Leading Power," April 4,2016,Paper,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2)“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独立日当天发表演讲”,今日印度,http://jinriyindu.in/index.php?m=&c=Index&a=show&catid=29&id=20。(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23)若按原来统计方法,估计2016年印度经济增速仅为3.7%,详见Yashwant Sinha,"I Need to Speak up Now," The Indian Express,September 27,2017。

(24)Ashley J.Tallis,"India as a Leading Power".

(25)"Modi's First Three Years:Some Wins But Breakthroughs Yet to Come," East Asia Forum,September 24,2017.

(26)"Trump Meets Modi:America First meets India First," The Washington Post,June 25,2017,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global-opinions/wp/2017/06/25/trump-meets-modi-america-first-meets-india-first/?utm-term=.181359fd9a37.(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27)"Me-First,The Core of Modi Doctrine of Foreign Policy,Damaging for India?," Outlook,July 29,2017,https://www.outlookindia.com/website/story/me-first-the-core-of-modi-doctrine-offoreign-policy-damaging-for-india/299892.(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28)Kanti Bajpai,"Narendra Modi's Pakistan and China Policy:Assertive Bilateral Diplomacy,Active Coalition Diplomacy".

(29)Ashiley J.Tellis,"Are India-Pakistan Peace Talks Worth a Damn?," Carnegie Endowment website,September 20,2017,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7/09/20/are-india-pakistan-peace-talksworth-damn-pub-73145.(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30)Alka Acharya,"The Strategic Stasis in the India-China Relationship," Economic & Political Weekly,Vol.48,Issue No.26-27,June 19,2013,http://www.epw.in/journal/2013/26-27/commentary/strategic-stasis-india-china-relationship.html.(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31)"Non-Alignment 2.0:A Foreign and Strategic Policy for India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February 29,2012,http://www.cprindia.org/research/reports/nonalignment-20-foreign-and-strategic-policy-india-twenty-first-century.(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32)“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全文)”,外交部网站,2014年9月19日,http://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220/1209677230/t1192744.shtml。(上网时间:2017年11月1日)

(33)郑瑞祥等:《印度的崛起与中印关系》,第336-374页。

(34)“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全文)”。

(35)胡仕胜:“以‘一带一路’破解中印巴安全困局”,《中印对话》2017年第2期,第14-19页。



    进入专题: 中印关系   莫迪主义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207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国际问题研究》 2017年06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