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津:习近平对台思想:延续、突破和创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819 次 更新时间:2017-03-29 10:27

进入专题: 习近平   对台思想  

王英津  


众所周知,思想是高度抽象的,它通常要通过论述来体现,论述是思想的载体。所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台思想,就需要研究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他在各种会议场合以及会见台湾客人时发表的有关论述。从习近平的既有对台论述来看,内容涉及两岸关系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可谓非常丰富,(1)故需要我们先行对这些论述作一梳理。


习近平对台思想的梳理和回顾

习近平对台思想与先前大陆领导人对台思想相比较,既有连续性一面,又有创新性一面。我们首先要梳理清楚在习近平的对台思想中,哪些方面是延续了先前领导人的思想,哪些方面是在延续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先前领导人的思想,哪些方面是创新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新思想。沿循这样的思路,我们下面从延续、突破和创新三个方面来梳理。

(一)延续的部分

所谓延续就是先前的大陆领导人就曾有过的对台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将其继承、延续了下来。通常而言,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在对台思想、理念和政策上的一贯性和连续性。概括起来,习近平对台思想中的延续部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长期以来,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推进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习近平出任总书记后,延续了这一政治立场。2015年3月4日,习近平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时指出,我们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只要做到这一点,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都不会存在障碍。“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2)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指出:“任何政党、任何人、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进行分裂国家活动,都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3)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4)反对“台独”是大陆一贯的政治立场,不仅过去反对,现在反对,未来也会坚决反对。

第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众所周知,自2008年马英九上台主政后,由于其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一政治基础,两岸携手开辟了和平发展新局面。在马英九主政的八年里,“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习近平出任总书记后,继续坚持这一发展道路,多次重申坚持这一道路对于两岸民众的重大意义。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指出,两岸同胞共同选择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两岸同胞都从中得利。两岸同胞要坚定信心,排除一切干扰,沿着这条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5)2014年9月26日习近平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我们将毫不动摇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造福两岸同胞的政策举措,努力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6)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7)

第三,两岸政治关系性质的界定。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2012年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2014年9月26日,习近平在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指出:“1949年以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由上可见,在两岸政治关系性质的界定问题上,习近平也是延续了先前大陆领导人的相关表述。

第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邓小平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自此之后,江泽民、胡锦涛在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国家统一问题上,均宣导和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2012年,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继续宣导和遵循这一重大方针。2014年9月26日,习近平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我们认为,这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我们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是能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一国两制”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具有强大生命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和决心都绝不会动摇。(8)

第五,深化和扩大两岸交流。通过扩大和深化两岸在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交流,推进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是大陆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政策。2012年,习近平出任总书记以来,多次强调两岸交流对于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性。譬如,2015年5月4日,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指出,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两岸同胞要加强文化交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实现心灵契合。两岸双方要继续创造条件,扩大同胞直接交往。我们将适时实施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来往的措施。(9)

需要指出的是,这五个方面除了第五点外,其他四个方面都是侧重从政治角度来梳理的。当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有其他延续的部分,在此不逐一列举。

(二)在延续基础上突破的部分

所谓突破是指在原来延续先前领导人论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些论述。突破通常有两种形式,即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突破和创新的区别在于,创新是先前别人没有谈过而自己创造性提出来的,而突破是别人已经提出过,但在别人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强调或提升。概括起来,习近平对台思想中的突破部分主要有:

第一,“两岸一家亲”。

①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的论述。2005年1月28日,贾庆林在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时指出:“情牵两岸,月共一轮,两岸是一家人”;2007年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有责任把她维护好、建设好。”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②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的论述。2013年6月13日,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说:“我们两党应该以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10)2013年10月6日习近平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强调,两岸双方应宣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指出:“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12)通过前面比较可以发现,中共十八大以前,大陆领导人的论述中,已经使用“两岸一家人”、“共同家园”等表述,其中隐含着“两岸一家亲”的影子,只是没有直接使用“两岸一家亲”这一提法。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在“两岸一家人”的基础上逐步明确提出了“两岸一家亲”概念。

第二,“两岸命运共同体”。

①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的论述。早在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13)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14)2012年11月胡锦涛在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

②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的论述。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指出,“我们始终从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15)2015年5月4日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16)通过前面比较可以发现,胡锦涛时期就曾有过类似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提法,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将“两岸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明确化,且对该概念做了进一步阐发和提升。

第三,“共圆中国梦”。

①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的论述。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奋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的论述。2013年4月8日,习近平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指出,“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7)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说:“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18)2015年3月4日,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既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同我们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两岸同胞从来都是命运相连、荣辱与共的。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19)通过前面比较不难发现,胡锦涛时期已经开始表达两岸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涵,只是提及的次数不多。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不仅明确提出了这一提法,而且反复强调过,这其实是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和强化了既有论述。

(三)创新的部分

概括起来,这部分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2014年10月26日习近平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同时,台湾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陆13亿同胞的感受和心态,尊重大陆同胞的选择和追求。该论述与以前关于统一的论述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有关论述侧重于解决两岸政权隶属关系,譬如,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从“结束政治对立”到“心灵契合”,是国家统一论述的一个重大变化。这大大深化了两岸统一的内涵,使之具有了高品质的内容,这是过去的统一论述从来没有表达过的涵义。(20)两岸民众的心灵契合不仅是实现国家统一的过程性目标和价值,而且具有了结果意义的价值意涵。心灵契合地位的凸显,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涵,是对“一国两制”在台湾地区具体实现形式的创新与发展,也是“一国两制”在历经三十多年风雨后的一次理论飞跃。(21)

第二,将两岸统一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习近平关于两岸关系的讲话中,用了很多篇幅来阐述民族复兴与国家统一的关系,他明确地把国家统一纳入民族复兴战略之中。(22)2014年9月习近平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指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统则强、分必乱,这是一条历史规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希望台湾同胞同大陆同胞一道,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进程中,把握住机遇,为在世界上共享中华民族尊严和荣耀而携手奋斗。”(23)立意高、格局大是习近平对台论述的鲜明特色。他不是单纯就两岸关系来谈两岸关系,而是把两岸统一纳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中来审视和考量,一方面主张两岸同胞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另一方面主张在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第三,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这是习近平在最近对台讲话中的一个新提法,相较于原来的“交流发展”,该提法具有标志性意义。早在2015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曾指出“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其实,这里的“利益融合”的提法,已隐含着融合发展的意蕴。2016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24)。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其中之一即是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推动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的手段是交流,但事实表明,依靠交流推动两岸走向统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才有了“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从“交流发展”到“融合发展”是重大的政策转向。首先,在增进利益方面,通过两岸交流所增进的利益是各自的利益,双方之所以愿意互动交流,是因为交流可以实现和扩大自身的利益;而通过融合发展所增进的利益,尽管也有各自的利益,但更多的是双方共同的利益。其次,在利益关系方面,交流发展所体现出来的两岸利益关系可形容为“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所以它很难使两岸形成更多的共同利益连结。然而,融合发展所要打造的两岸利益关系可形容为“我的里有你的,你的里也有我的”。正如有学者所说,两岸关系长期以来被描述为你我关系,突出差异,彰显分歧。这对于大陆的对台心态与对台政策有深刻影响,但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并没有囿于常态,更多的是寻找两岸关系的融合点。(25)


习近平对台思想的基本框架及内容

(一)基本框架及内容

习近平对台论述非常众多,通过对这些论述的梳理和概括,我们可以勾勒出习近平对台思想的基本框架,这对于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对台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意涵,避免对其论述作断章取义式理解,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经过系统研究,现将习近平对台思想的基本框架及要义概括如下:

第一,习近平对台思想的核心是促成国家的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的对台论述,有的直接涉及到国家统一,有的并未直接涉及国家统一,但毋庸置疑的是,其所有对台论述均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一个目标指向,那就是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同时,将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完成国家统一。

第二,实现国家统一的路径和方式是推动两岸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习近平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26)纵观习近平这些年的对台论述,如何推动两岸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始终是贯穿其整个论述的一条主线,也是大陆开展对台工作的主轴。“两岸一家亲”、“命运共同体”、“共圆中国梦”、“两岸心灵契合”和“两岸融合发展”等等,都是习近平对如何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及如何推动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所作的具体论述。

第三,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的路线图是从“两岸一家亲”出发——通过打造“命运共同体”——在“共圆中国梦”过程中完成统一。尽管习近平对于国家统一路线图的设计是粗线条式的,但依然清晰可见。当然,这个路线图是就和平统一而言的,如果和平统一无望,或者出现大陆《反分裂国家法》所列举的其他动武情形,那就另当别论。

第四,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的时间表。由于习近平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具体指标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习近平的论述中,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战略的组成部分,国家统一战略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民族复兴战略。这样一来就很难设想,2049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中国还是一个未统一的国家。从这一角度说,尽管大陆没有划定两岸统一的时间表,但依上述逻辑不难推知,国家统一不会逾越第二个100年的目标。事实上,就等于划定了两岸统一的最迟时间表。虽然目前大陆尚未出台专门的两岸统一具体时间表,但未来两岸统一的具体时间表应该会在这个时限内来设定。

第五,推动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的手段:一是交流发展,二是融合发展。长期以来,大陆始终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马英九主政期间两岸互动交流的实践表明,交流发展具有局限性,它只能增加两岸的各自利益,而无助于增加两岸的共同利益。基于此,习近平在继续坚持交流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以期双管齐下,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

第六,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始终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同时把它作为推动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习近平不仅明确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而且其“两岸一家亲”论述其实就是两岸一中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在习近平的论述中,一个中国原则是一个没有任何谈判空间的刚性原则;舍此原则,两岸关系就会回到动荡不安的老路上去。

第七,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的保障是反对“台独”。反对“台独”是大陆一以贯之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也是习近平对台论述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几乎每次会见台湾客人和出席涉台会议都会强调这一政治立场,尤其是蔡英文上台以来,其反对“台独”的决心更加坚定、明确。“台独”是台海和平的破坏力量,没有了和平,两岸就谈不上和平发展,更谈不上和平统一。“台独”会打乱我们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和战略规划,进而引发战争。所以,为保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走向和平统一,必须坚决反对“台独”。

第八,两岸统一的标志:一是形式上的统一,二是心灵的契合。虽然实现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是国家统一的最高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形式统一的意义。习近平的完整表述是: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27)可见,习近平并没有否定形式统一的意义,只是将统一的指标又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所以任何以心灵契合否定形式统一、割裂二者关系的说辞,都是错误的。事实上,倘若没有形式上的统一,也无法真正实现心灵的契合。

为了更清晰、更简明地理解习近平对台思想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笔者在此将其概括为以下八个要点并列表如下:

表:习近平对台思想框架及内容要点简表(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以上这八个方面的内容,尽管是习近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两岸关系所作的论述,但它们相互关联、互为条件,共同构成了习近平对台思想的基本框架。

(二)五大论述之间的关联性解析

2012年以来,习近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对台论述,但真正能够体现习近平对台思想的主体性论述主要有五个,即“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共圆中国梦”、“两岸心灵契合”和“两岸融合发展”。虽然这五个论述在前述的梳理部分均有所涉及,但主要侧重于介绍这些论述的来源、演变和意涵,至于这五个论述之间的逻辑关联一直未作分析。为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习近平对台思想,笔者在对五个论述所作前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习近平对台思想的基本框架,在此对这五个论述的逻辑关联作如下分析。

第一,“两岸一家亲”。这是一个侧重于民族、历史、血缘、文化的表述,正如有学者所说:“‘两岸一家亲’概括了这种两岸民众基于地缘、亲缘、血缘和情缘结成的关系,描述了两岸尽管尚未结束政治对立,但无论在历史渊源、现实关联还是未来联结上,都是‘一家人’的亲密关系。”(28)“两岸一家亲”是两岸天然形成、难以割断的共有事实和共同情怀,是大陆对台工作的重要政策基础。2016年蔡英文5.20就职以来,尽管她推动“柔性台独”、“文化台独”,但大陆反复重申,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惠及两岸民众的政策不会改变,这些均是基于“两岸一家亲”理念所作出的政策选择。“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的情感是打造“两岸命运共同体”、“共圆中国梦”、实现国家统一和心灵契合的血缘和情感基础。

第二,“两岸命运共同体”。在习近平的对台论述中,“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标识性概念。“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的载体,既是目标,也是手段。相对于“两岸一家亲”来说,它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即从“两岸一家亲”理念出发,通过深化和扩大两岸交流,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达到建构一个“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相对于国家统一、“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共圆中国梦”来说,它又是一个路径和手段,即通过打造“两岸命运共同体”来实现心灵契合、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共圆中国梦”。“共圆中国梦”是一个侧重于远景目标的论述,它以“两岸一家亲”为历史、血缘和情感基础。“两岸融合发展”和“共圆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的,即通过“两岸融合发展”来“共圆中国梦”,通过“共圆中国梦”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所以,“共圆中国梦”的过程就是“两岸融合发展”的过程。总体说来,“共圆中国梦”的过程也是增进“两岸一家亲”、打造“两岸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两岸心灵契合”、完成国家统一的过程。

第四,“两岸心灵契合”。习近平说,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在这里,习近平对统一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和目标,两岸只有走从“和平发展”到走“和平统一”的路径,才能更好地实现心灵的契合。既然如此,“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共圆中国梦”和“两岸融合发展”就成为实现和平统一道路上的必然选择。相对于其他四个论述,“两岸心灵契合”更具有目标性价值和意义。

第五,“两岸融合发展”。如果说,“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共圆中国梦”和“两岸心灵契合”是四个标识性概念,那么,“两岸融合发展”则是一个标志性概念。它标志着习近平对国家统一路径的认识日益深化,标志着习近平对台思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相对于其他四个论述,“两岸融合发展”更具有手段性、过程性价值和意义,它是实现其他四个论述的重要推力。

概而言之,这五个主体性论述的关系是:“两岸一家亲”是习近平对台思想的理念基础,是大陆开展对台工作的出发点。“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两岸一家亲”理念的拓展和延伸,也是落实“两岸一家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由“两岸一家亲”到“两岸心灵契合”的凭籍、载体和路径。“共圆中国梦”是“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和“两岸融合发展”的目标,在“共圆中国梦”过程中实现“两岸心灵契合”和国家统一。“两岸心灵契合”是基于“两岸一家亲”,经由“两岸命运共同体”去实现的目标,是对国家统一状态的价值追求。“两岸融合发展”是实现从和平发展到和平统一的重要手段,也是将前述四大论述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这五个论述一脉相承,既有基础,又有目标,亦有从基础到目标的实现手段。它们有的侧重于历史描述,有的侧重于现实关切,有的侧重于未来指向。虽然它们各有侧重,但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新时期大陆对台工作的政策基础。


习近平对台思想的时代意义

基于上述对习近平对台论述的回顾和梳理,及其基本框架的概括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习近平的对台思想已经基本形成,它对于指导我们的对台工作,应对复杂多变的两岸关系局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习近平对台思想体现了我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任何一届新政府上台后均面临着如何处理政策变动性与连续性的关系问题。实践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对于新政府有效施政及处理涉外事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否则,朝令夕改,就会让人感觉无所适从,反而有损政策的权威性。就大陆对台政策而言,习近平上台后基本延续了先前大陆领导人时期的对台政策,这对于保持对台大政方针的连续性、指导大陆对台工作、推进两岸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对此,我们应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这里,我们需要澄清一个观念,那就是:我们处于一个改革创新年代,很容易无限地拔高“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好像越创新就越好,但事实表明并不尽然,因为创新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取决于客观情势发展的需要。习近平从2012年11月担任总书记到2016年5月20日这段时间,两岸关系仍处于和平发展状态,由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大背景与胡锦涛时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所以习近平对台思想中的延续性成分就非常多。为此,我们应客观看待延续性部分,而不能认为延续性的东西就是保守的,只有创新的东西才是进步的。习近平对台思想中的延续性部分体现了他理性、务实、稳健的行事风格,也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思想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正如他所说,善于传承,才善于创新;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

第二,习近平对台思想体现了我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与时俱进性。任何一个论述的提出或政策的出台,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适应了当时客观情势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客观情势的向前发展,当时非常适合的论述或政策,后来可能会出现不适合的现象。为此,政府在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还需要与时俱进地对原有政策作出适度的调整。习近平妥善处理了对台政策的连续性与变动性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对台政策连续性的同时,适时突破和创新大陆的对台政策。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在此不作全面分析,仅以“两岸融合发展”为例来说明。相较于先前大陆领导人的对台论述,习近平的这些论述既有延续和继承,也有突破和创新,但真正标志着习近平对台思想达到一个新高度的是融合发展论述的提出。可以说,融合发展论述的提出是习近平对国家统一路径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陆陆续提出了和平统一方针。但是,在如何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问题上,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2008年马英九上台主政后,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一般认为,和平发展是迈向和平统一的一个过渡时期。但是,马英九主政八年来两岸交流互动的实践表明,随着两岸关系的深入和拓展,一个中国在岛内的认同并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下滑趋势。反思这一现象后,我们发现:单靠交流互动不能促使两岸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审时度势,适时地提出“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交流发展”到“融合发展”的转变,不是简单几个字的改变,而是隐含着大陆对台政策的新转向。融合发展思路是大陆在运用和平手段实现统一的希望日益减小的情势下,是习近平对国家统一路径的新思考、新探索,也是习近平对台思想达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一政策推动顺利的话,它一定能为两岸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注入了新动力。习近平对台思想的突破和创新部分适应了当前应对和解决两岸关系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的现实需要,也体现了习近平对台思想和其整个治国理政思想的接轨。


结语

通常情况下,我们研究某一领导人的某某思想,是在该领导人届满或者即将届满的时候,通过盘点、梳理他整个任期内的相关论述,最终概括出他的思想。但目前习近平总书记正处于第一任期,第二任期尚未开始,他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新论述,我们目前还无法得知,因为他未来是否还会提出新论述,以及提出什么样的新论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取决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势及其变化,二是取决于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就当下习近平的对台思想而言,有些方面已经成型,但也有些方面初具形态,尚有待于通过第二任期的两岸关系实践来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所以,在习近平第一任期尚未届满之际来对他的对台思想加以概括并作出评价,的确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作为党的新一代领导核心,习近平对台思想不仅会在其第二任期内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而且会对未来更长时期的对台工作产生深远的指导意义。笔者坚信:未来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的对台思想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其完整性、理论性、条理性和逻辑性也会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提升。


注释:

(1)周建闽:《习近平对台思想的核心理念:两岸命运共同体》,载《中国评论》,2017年1月号,第9页。

(2)《习近平强调: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载新华网,2015年3月4日。

(3)《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载新华网,2016年11月1日。

(4)《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网,2016年11月11日。

(5)《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载新华网,2014年2月19日。

(6)《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载新华网,2014年9月26日。

(7)《习近平: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和决心绝不会动摇》,载人民网,2016年7月1日。

(8)《习近平: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和决心绝不会动摇》,载人民网,2016年7月1日。

(9)《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载新华网,2015年5月4日。

(10)《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载新华网,2013年6月13日。

(11)《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萧万长一行》,载新华网,2013年10月6日。

(12)《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载新华网,2014年2月19日。

(1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14)胡锦涛:《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载新华网,2008年12月31日。

(15)《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载新华网,2013年2月25日。

(16)《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载新华网,2015年5月4日。

(17)《习近平:两岸同胞要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载新华网,2013年4月8日。

(18)《习近平: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载新华网,2014年2月18日。

(19)《习近平强调: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载新华网,2015年3月4日。

(20)周建闽:《习近平对台思想的核心理念:两岸命运共同体》,载《中国评论》,2017年1月号,第11页。

(21)祝捷:《习近平对台论述语言艺术》,载中国评论新闻网,2017年2月1日。

(22)郭伟峰:《习近平对台思想与顶层设计》,载《中国评论》,2017年1月号,第5页。

(23)《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载新华网,2014年9月26日。

(24)《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载新华网,2016年3月5日。

(25)郭伟峰:《习近平对台思想与顶层设计》,载《中国评论》,2017年1月号,第6页。

(26)《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载新华网,2014年9月26日。

(27)《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载新华网,2014年9月26日。

(28)祝捷:《习近平对台论述语言艺术》,载中国评论新闻网,2017年2月1日。


王英津,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系教授

来源:《中国评论》月刊3月号


    进入专题: 习近平   对台思想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379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