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强:《致青春》观后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38 次 更新时间:2013-07-08 16:16

进入专题: 致青春  

白志强 (进入专栏)  

女儿看了这部电影,说她们一帮同学同伴个个一脸泪水,哭得稀里哗啦。

我也去影院看了,没掉泪,只是深思。之后约了一位制片人一块儿再看。又之后一个人独自再看。

我也想不清楚我近六十岁了,把这样的似乎是定位为青春怀旧的电影看了三遍。这应该是八零后的一部怀旧片?为八零后的青春而叹息而感奋?是。

真的是挺好的一部电影。

她有生活质感,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小说的原作垫底,有这样一个充满了朝气和励志的团队创作,尤其是这部电影出自我喜欢的编剧李樯手笔,也出自一个演员导演赵薇的处女作,很兴奋。

我看头一遍,觉得前十分钟没进戏。这和我的年龄有关系。但看完了片子,我出来后一直在深思。

看第二遍是我和一位制片人去欣赏电影,我俩自始至终一句话不说。出了电影院,他说咱得聊聊,我们径直去一家茶社,聊到了深夜。而这位制片人是坚决拒绝投资电影的,他认为电影制作目前太为浮躁太为喧嚣太为浮华太为奢靡,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但这部片子他和我俩的神聊,改变了他的看法。

我俩在观念上有了共识。我觉得电影终于回归到了剧本。电影再不是大导演的卖弄,再不是跟风再不是跟着洋片实习再不是虚假的生活粉饰太平,再不是古装再不是武打更再不是影像技巧的堆积。

电影应该回归到文学性上来,回到故事性上来,回到人物塑造上来,这本来是常识,但是这样的常识被弄成了云山雾罩,弄成了变形变异远离生活。

第三遍我再去欣赏,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仍然是她塑造了一群人物。我认为好电影是塑造人物,哪怕是电影中只出现几场戏的小人物,这样的小人物是否有戏,是否能让观众记住他或者是她。而成功的塑造了一群人物或者是一两个人物,也加之把时代背景衬托出来,让观众去联想互动,观众如果进去了会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暴发出来,这样的情绪当时就能看到感觉到,而影院只是一个舞台,她折射的是整个社会。只要有各类互动的情绪出现在影院里,我一定感觉得到。那这部电影一定成功了。

我喜欢李樯是从他的《立春》开始,那是一部艺术片,但故事太精彩。那部好片子也是如此,有一群人物尤其是一两个人物塑造成功了,也把那样的时代背景交给了观众去联想互动,那样的好电影一定会有口碑相传。

而这部《致青春》仍是口碑相传,她呼唤的是青春再现,大学难熬但又是瞬间即逝,大学不只有恋爱还有自私还有翻是非八卦还有挂科还有吃醋打架还有宿舍里的友情亲情及翻脸不讲情面,那些小心眼儿及大爱及友谊及哥们姐妹情,这些全在你脑子里烙印一生的,你想忘记也不可能。而大学就那么一眨眼闪了过去,你进入社会后如何面对严峻的现实,你的爱情或者叫做择偶价值观如何?你进入社会那只是青春的又一次起步,仍有太多的坎坷等待你,你在职场情场商海和家庭的小环境中跌了跟头碰得一头一脸的血迹和内心深处的疼痛,你是如何在反省?!

在这部电影中全有了。

我们的大学已经太烂太浮躁太腻歪太让人不堪回首,我们国家的大学每年向社会输送的几百万大学生有了太多的叹息和网络骂街骂得全中国全世界忒损了的段子,但是面对现实,大学生活又是经历那样的高等院校的所有人们——凡是受过了高等教育的几代人,包括我这样的年龄段的人们的一段人生中最为难忘的记忆。

我们这代人当然也能在这样的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全是三十岁左右了,我们考取大学的时候全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但是当我们进入了大学,那里是谈情说爱一片乱象。确实有不上课的有大款有穷苦人有离婚也要读大学的少妇更有和我们隔了十来岁只是青春女子的妙龄才俊。

我想起我们的美学教授和我们私下对话的一段故事。

我困惑,我请教这位教授,我甚至萌生过退学不读这鸟大学的念头。但是这位教授苦笑着说:

大学给不了你什么,什么也给不了。像你们这一代经历了文革经历了部队生活及上山下乡也经历了转业进城找工作艰辛的人,肯定无疑大学对你们不合适。但是我坚持认为你们得读完大学。大学只能给你们一种东西,是知识的梳理、人这一生的反省能力和素质。

这段话挺朴素也挺好。

而《致青春》表现得也恰恰是这一点,大学给了电影故事中的一群人最为可贵的做人素质和反省能力。

这部电影的男主角一点儿也不可爱。他偏执、自信、自私也口是心非,他甚至城府挺深,他能利用副院长女儿对他的爱得到了公派留学的名额也能把女主角甩掉去海外发展并娶了个洋女人得到了美国绿卡,等等这些全集中在了一个呼风唤雨的男主角身上,但是他发财也有了名气之后他倒是幡然醒悟他得到了虚名,得到了虚假,他失去得太多。而这些多元人格元素积累在一个青年身上就显得这个人真实,也可爱了。

而女主角也是如此,她不可爱。她让男生害怕,她身上有野气有飞蛾扑火那样的对爱的英勇,她可以为情爱做些出格也让人哭笑不得的怪事,她最终碰得一身是伤的时候,她才有了她人格上的魅力。她也可爱了。

而戏份不多的朱小北塑造得太为激烈也太为勇猛。这是今天的新一代女性的典型身份。她以野小子自居,什么也不在乎。当她面对污辱的时候她的自尊突然爆发让人得鼓掌。她不惜被大学开除也要把一个小商店砸得稀巴烂这场戏拍得太出彩。而最终的她隐姓埋名成了一个成功人士,她改了名字连同学也不认。她的自尊在这里才让人看到了八零后或者是九零后们的崛起是迟早的事情。谁不服气谁已经出局,谁已经老了。我和这样的小女生相处一次,哪怕是聊聊天儿吃顿饭,就觉得我年轻了许多。她们表面上的玩世不恭和内心的自尊倔强你必须得正视,这是一代在信息高速路上奔驶前行一直不减激情的年轻人。

还有一个小角色是那个“哪儿全能开”的小帅哥,他全是在追求漂亮女生的戏份中完成了他的角色塑造。但他谁也没追到。他的最终结局一场戏是喜剧小品。他学的专业是建筑但他在墓地为死去的人们摆了个破摊子写“传记”。这个小角色是今天太多大学生们的无奈现实。为了生存他们什么全能干。

而那位公子哥人物的塑造是几个同学的生日宴会。一次比一次豪华的升级宴会才是他要完成的角色塑造。学校的为女主角庆贺的宴会他非要请客去唱歌。毕业宴会他看到大家哭他朗诵了一首诗。数年后同学们的聚会他安排在了一家豪华酒店。这个公子哥把几个小女生抱起来叭叭叭亲脸蛋那样的细节让人感觉真舒服,这一代人就是如此豪放也亲切,他们-她们个个在身边你我他全熟悉。

这部电影的接地气的一组人物,让人觉得她们和他们就在身边。这是电影文学性的成功是剧本的真正回归。这部各利双收的电影我的感觉是一定得感激原作小说及编剧李樯的文学功底,我想赵微这样的导演只要完成剧本的任务她就得了高分。但是琢磨之后,发现这位明星也是才女的导演处女作,竟是如此出色,我为她喝彩!她没有停留在完成剧本的阶段,她的努力还原生活真实而实际又要比之生活高许多的的艺术创作功底很旺盛,似喷发状态。我想象过她如果出演一个角色,那个阮莞对她合适。她如果傻到底要为一个二逼男人去“殉情意外撞车而死”,倒也是一段好戏。也能够让观众再流一把泪水。但再一细想,她没演一个小配角,是高明之举。她太聪明,她不演真的太好。她可以再酝酿再深藏不露,再一鸣惊人。我的期待如此。

电影市场及制作出现了正常的逆转,电影的低成本制作有了高票房,国内的非名流非主流天才导演及编剧及演员们的出现是向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的挑战且成功了,国内的所谓小“电影”目前有了可以和美国大片及大师大片抗衡的观众群体及粉丝群体,这是好事儿!这是让人长舒一口气也把郁闷发泄出去的一种气场,我向这样的电影人新梯队人群致敬!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她的遗憾。随便举一例,让韩红和杨澜插进来的两场戏有些跳,多余了。女主角非要去请教一个广播电台的悄悄话栏目那样的智慧姐么?女主角遇到如此的遭遇完全可以自省,她如果是自我对话那就更好些。也能和她后面的反省智慧首尾呼应。

当年的明星和才女徐静蕾以她的《我和爸爸》那部电影一鸣惊人。而那样的电影今天再看还是她的颠峰作品。

希翼赵薇也是这样,以她的才华和明星号召力,再次暴发出来她的才气和对生活的感悟,观众爱看这样的作品。

2013、6、23、写于北京

进入 白志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致青春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影视与戏剧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550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