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酋午:社会组织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58 次 更新时间:2012-04-11 20:11

进入专题: 社会组织  

郑酋午  

1·社会组织的含义

社会组织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系统;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合作系统。根据有文字的历史记载,人类社会发展到在农业社会阶段(这个阶段有六千多年),人们共同活动的群体形式主要是血缘家庭、家族和宗族以及稍后出现的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村社等。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家庭、家族、村社等组织系统在很多方面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因此,为完成特定目标和承担特定功能的社会组织的大发展就成为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一方面,功能性群体自然演化成了正规的社会组织;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群体的正式化,也造就了组织的形式。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社会组织指人们为实现特定社会目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并根据一定的程序和规章相互协作、共同活动的社会系统。

2·社会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在现代社会里,现代公民社会组织又称“第三部门”,意思是说,要治理好社会,一是靠政府,二是靠市场,三是靠社会组织。一般来说,在经济生活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在个人和国家之间存在着一股强大的社会中坚力量。这股强大的社会中坚力量就是社会里各式各样独立自主的社会组织。这些独立自主的社会组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经济性组织,如各种经济实体(企业等)、产业联合会、工会或企业家协会;二是政治性组织,如政党、压力集团、大众传媒等;三是民间自愿组织,如家庭、教会、沙龙(或俱乐部)、公民自发性联合体等。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组织在社会生活中交互作用,形成一股强大的制约国家政治权力的社会力量,同时,也是一种自律性很强的社会力量。社会组织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推手。政府离不开监督,失去监督的政府难免腐败。只有有了社会组织,群众对政府的监督才有力度和深度,政府也才能够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也只有这样的政府,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导,从而成为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真正力量。用形象的语言说,社会组织是“安全阀”,是上下之间矛盾的“缓冲器”、“减压器”,是社会进步的“推进器”。

3·现代公民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整合功能

经典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基于人的相似性而形成的机械团结是传统社会的团结类型;而有机团结是现代社会的团结类型,它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而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结构会不断分化,社会的有机团结需要建立新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横向整合机制。现代社会组织就是这种契约性整合的组织载体。现代公民社会组织是指各种非政府和营利或非营利组织的总称,又被称为“第三部门”。现代公民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的整合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现代公民社会组织有助于实现社会的价值整合,这特别表现在非营利的现代社会组织上,由于这种组织的非营利价值取向,使它们志愿涉足政府和市场所无力涉足的领域,例如很多公益性社团就以社会弱势群体或边缘群体为服务对象,致力于弱势群体自立能力和社会地位的提高,通过增加对贫困者的健康、再就业等方面的投资,为他们提供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援助,开发他们的人力资源,提升他们对自身、家庭和社区的经营管理能力,同时通过推动一些结构性的社会经济改革,减少社会对他们的歧视,改善他们的处境,因此公民社会组织的存在对弘扬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积极作用,同时,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人与人的相互信任关系,公民通过参与以自愿、无偿、服务他人 、回报社会等为特征的各种志愿性的社团,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经济造成的人际冷漠、疏离及社会的原子化状态,有利于实现社会价值理性的回归,而一个社会当社会公正、社会诚信成为其主流的文化价值理念时,这个社会就可能克服其碎片化的状态,实现有机团结;(2)公民社会组织有助于协调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的利益整合,公民社会组织提供了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聚合与利益表达机制,社会发展和进步由同质性社会向异质多元性社会转变,传统的一元利益格局分化为多元的利益格局,社会形成了具有不同利益要求的社会群体和阶层。公民社会组织的出现能够把公民分散的、单个的政治参与聚合起来,为这些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提供制度化的渠道,满足各种社会利益群体进行广泛政治参与的要求;(3)公民社会组织有助于培育社会资本实现社会的制度整合,首先,公民社会组织作为公民之间横向互动的组织结构,有助于促进互惠、信任等合作规范的产生,从而相对传统体制下行政控制的垂直社会联系来讲,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促进了横向社会联系网络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合作,实现社会的制度整合,其次,公民社会组织作为“特殊公共领域”的组织,有利于实现对组织成员的社会化,相对于国家领域,社团是特殊领域;相对于个人领域,社团又是公共领域,社团组织不仅满足了社会公众的参政、议政的要求,为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化的渠道,而且也成了社会成员获致合理角色、提高参与能力、培养秩序和合作精神的重要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场所,它不仅能塑造成员适宜的政治 价值理念、政治角色意识及操作技能,还可以利用其组织协调活动,来加强其成员对公共权力、法律规则的普遍有效认同,提高社会成员与社会规范及国家价值目标的整合性,同时,公民社会组织是自由人自愿联合起来提供公共产品的一种自治化过程,社会团体的兴起构成了民间自律管理的重要力量,从而有利于社会自律性社会规范的形成,实行行业自律和内部自律,加强行业内部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有助于实现社会民间组织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自律性运行机制,也有助于社会自治机制的形成和社会自治秩序的构建,从而实现社会的有序整合;(4)公民社会组织有助于形成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社会结构,没有公民社会组织,总体性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家直接面对公众,社会自治和自组织能力差,中间组织不发达,因而整个社会缺少中间阶层的缓冲作用,社会秩序的实现完全依靠国家控制的力度来实现,久而久之就会在国家与公众之间积聚起各种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的稳定,而公民社会组织的出现以及公民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就在国家与分散的社会公众之间形成一个中介力量,使政治生活增加一个弹性因素,提高社会抵御政治动荡的能力。

4·公民社会

一般认为,民主政治生长的社会环境是公民社会。这是一种不同于它种社会类型的多元化、自主性的社会。公民社会由于其固有的结构功能,成为既是民主政治生长的社会基础,又是民主政治成长后维系成熟的民主政治的制度果实的社会肌体。

历史已经昭示我们,在一种非政治化的经济制度下,市场化必然要削弱政治权力对经济活动的直接控制。因为市场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供求关系的规律而非行政命令。在市场经济下,绝大多数经济资源由非官方的企业所支配、组合,私人企业、私有产权制度、各种利益组织构成公民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公民社会中经济生活的主体。这些经济生活的主体逐渐演变成为公民社会基层经济组织的稳定性力量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化力量,而这种组织和力量又构成公民社会的微观结构和基本细胞。在这种经济生活多元化的社会里,社会个体利益的自主性、排他性,导致利益主体异质化。为求得自身利益的满足,这些彼此排他性的利益主体有时不得不通过契约结成利益集团或合作组织,从而使这些异质性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一种包含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契约性人际关系纽带。这种契约性人际关系纽带起到利益交换和功能互补的作用。这种契约性的实质在于:由于利益主体彼此的差异,因而存在着相互依存和互补的需要;而对自己利益的自主支配,又能使这种利益交换成为可能,使得彼此都可以通过让渡自己的部分利益以换取他方的另一部分利益。这种基于契约的交换,既满足了自己的 需要又调动了另一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了各方通过协调而达成共识和社会整合。

民主政治生活中的权力制衡、公意表决、以利益集团为后盾的各种政党之间讨价的利益平衡、妥协和各种民主法制和秩序,只不过是这种契约性人际关系和游戏法则在政治层面的制度化表现。公民社会这股强大的社会中坚力量的存在,使公民社会成为较为有序化的稳定性的社会。在公民社会里,由私有产权制度所衍生的利益自主的社会个体在面临国家政治权力的威胁时,会自发组织各种政治的、经济的、职业的等等之类的社会团体来抵御这种威胁,保护个体或团体自身的利益,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免除政治上、经济上的动荡。这种功能无疑有助于社会的有序化,而民主政治的前提之一是稳定性的有序化社会。在这种社会里,政治权力的转移、政府的更迭等政治生活的变动都不会对社会生活其他领域产生冲击或震荡,这是一种有序化状态下的运行。公民社会里各种独立自主的社团组织既是社会政治生活多元化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公民社会中的执行生活多元化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公民社会中执行政治 社会化功能的组织和机构。在公民社会里,各种独立自主的社团组织和机构就像遍布社会的一所社会大学校,通过对其成员的动员、组织、参与等活动;通过制定组织活动的章程、规则并要求成员遵守等活动;通过组织与组织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协商等活动,使社会成员逐渐养成协商、合作、参与、妥协等契约观念、法纪观念、秩序观念,使社会成员学习和掌握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中担任特定行为角色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态度,向成员灌输政治价值理念,传授政治操作技能。此外,独立自主的社团组织也是国家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信息、能量交流的有效渠道、是国家与社会交互作用的中介。这在公民社会的政治性组织的功能中表现得较为显著。政党、各种政治组织、大众传媒等组织 利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动员、利益整合、利益表达、凝聚社会共识等活动,这些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所表达的信息是政治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些组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表达的信息则是政府政策执行过程的反馈信息,政治性组织的这些功能为政府合理决策、为政策执行中的自我纠偏提供了有益的保障。

在公民社会,独立自由的公共舆论一般包括这些,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出版自由、学术自由等内容。这些内容是靠文化组织提供的,其中,制作新闻的大众传媒组织被认为是除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其社会影响力可见一斑。一般说来,独立自由的公共舆论是具有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这种功能有可形象地表现为它是民主政治制度下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血液"。这种"精神血液"若发生僵化或不幸患上"败血症"或"贫血症",那么,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也必将发生病变,从而贻害民主政治的健康成长或使成熟的民主政治走向枯萎。除政治功能外,文化组织的公共舆论的另一功能是塑造社会认识结构。公共舆论在引导人们摒弃偏见、追求真理、形成正确的认识判断、塑造健康的社会认知结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5·公民社会主要的社会组织

公民社会主要的社会组织有:家庭、工会、政党和企业等等,前三种是非营利性的,后一种是营利性的。各种组织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

家庭(family)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系统。家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系统,因此,它是人类特有的普遍单位。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有六大职能:生育职能、抚育职能、赡养职能、教育职能、娱乐和感情交往职能。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认为,家庭是肉体生活同社会机体生活之间的联系环节。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民间组织系统,组织广大职工为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而奋斗,是工会组织所面临着的现实而重大的基本任务。工会组织是劳动者利益的代表,在现代各种社会组织中,工会是由劳动者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工会运动涉及劳动者的经济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变化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工会的存在,也是以劳动者的代表身份,就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劳动问题与雇主一方进行交涉,诸如劳动工资、劳动工时、劳动待遇等方面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而进行活动的。作为劳动者群体的代表,工会成为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劳动力所有者的代表。工会的组织程度以及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决定着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护。

在西方国家,企业工会的最初出现,是企业生产客观形势的需要和劳动者集体需求的产物。在企业工会未产生以前,企业中的每位劳动者要与企业管理者签订或形成一个单个的劳动合同。而企业工作本身是社会性的,即使是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企业管理者在组织和分配劳动任务时也不可能孤立地进行,每项工作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相互关联的。单个人不可能就自己工作和就业条件的改善与企业管理者成功地进行独立的谈判,且这种谈判不可能不对其他人工作和就业条件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就是说,单个人的谈判不可能是有效的;即使是有效的,也往往是分裂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当劳动者个人感到他们自己的劳动合同需要修改时,他们一般倾向于寻求大众化的工作条件;而这种大众 化工作条件的取得只有依靠劳动者集体的力量,通过劳动者集体对雇主施加压力。为了开展集体行动,并保持这种集体行动在时间和过程上的一致性,劳动者组成了企业工会。企业工会的出现,在发达国家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工会在组织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历史上,工会在很多国家,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属于非法组织,当局对成立非法组织工会处以酷刑,甚至有的处以死刑,尽管如此,还是存在各种工会,并逐步获得政治权力,从而导致工会组织的合法化,也催生了各国劳工法或工会法的诞生。

政党同时是选举组织、管理组织和心理组织。每个方面都发挥作用,都行使职能。政党是一种政治组织,它由某些人或集团中的最积极的分子根据特定的原则构成,并拥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政党是特定人群或集团意志和利益的代表,它通过履行各项政治功能来实现自己所代表的人群或集团的意志和利益;政党是某种意识形态的信奉者,以其政治纲领为旗帜,提出鲜明的政治主张;政党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与国家政权建立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履行政治导向、政治保障、政治协调、政治稳定等政治功能;可以说政党本质上是特定人群利益和理想的集中代表者,是由特定人群中的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明确政治主张,为夺取、影响和巩固政权而开展活动的政治组织。

政党起源于英国。早在“光荣革命”之前的1679年,英国议会内部就出现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大政治派别,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了《选举改革法》之后,托利党演变为保守党,辉格党演变为自由党。现时代,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结构变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西方政党为应对各种挑战,积极推行变革调整。从整体看来,西方政党的发展呈现以下主要趋势:一、政党执政基础的中间化。面对社会结构的变化,西方政党的对策各不相同,但其行动的大趋势基本相同,那就是适应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战略,以最大限度扩大社会支持尤其是中间阶层的支持为主要目标。二、政党意识形态与政策的“中间化”。淡化左与右的政治色彩,表现出博采众长的中间主义精神,可谓是目前西方政党尤其是左右执政大党的主流发展取向。三、政党组织:从群众性政党向精英政党转变。现代媒体为所有政党提供 了一个新的“竞争平台”。在此平台上,由于政党领袖可以通过媒体直接面对基层和广大选民,不再像过去那样严重依赖群众党员进行政治动员和宣传,政党运作和成功越来越依靠党内精英。

企业是指把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的、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的、具有营利性的经济组织系统。这一定义的基本含义是:企业是经济组织;企业是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结合;企业具有经营自主权;企业具有营利性。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按照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划分,国际上通常分类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独资企业,西方也称“单人业主制”。合伙企业是由几个人、几十人,甚至几百人联合起来共同出资创办的企业。公司企业是按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出资者按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创办的企业。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及领导体制的演变,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迄今,企业组织结构主要的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和矩阵结构等。一个组织如果只保持今天的眼光,今天的优点和成就,必将丧失对未来的适应力。因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维持现状,就不能在变化了的明天中生存。未来的企业组织如何变化,朝着什么方向变化,是人们关心和探索的问题。国内外许多有开拓精神的公司,都在对新的企业结构进行试验。历来认为直线式的等级制度最有效,命令可以畅行无阻地层层下达,这是工业时代典型的企业管理形式。不过,这种管理系统依赖的条件是:现场要有大量精确的反馈,决策的性质大致相同。如果决策者面临的问题是重复性的,种类又不多,经理人员就能够收集到与它们有关的大量信息,而且能从以往的成败中积累有用的经验。今天,森严的垂直等级制度正逐渐失效,因为它所依靠的两大根本条件已难以为继了。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问 题,种类日见繁多,除了复杂的技术、经济决策外,政治、文化、社会责任也压得他们不胜其苦,而现场的反馈却越来越小。就绝对数量而言,领导部门从来没有掌握过这么多来自下层的信息,其数量之大,绝非一个经理能够吸收和处理。可是,与当前问题的规模和多样性相比,与越来越快的节奏相比,反馈又少得可怜。工业革命大大分化了企业所处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要求它更迅速地做出多种多样的反应。由于要求、机会和压力日益变化无常,从时间上讲,有关的信息更难逐级向上;或者说,最上层的领导更难以在任何一类问题上积累起大量的经验。上下之间的距离不单纯是层次过大或过多,还在于需要处理的数据种类越来越多了。这样一来,就企业内部而言,决策的层次应该越来越低,才能见效。因此,职工参 与势在必行。也就是说,企业管理权是从集中走向分散,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从金字塔型走向大森林型(也有人称之为扁平型或网络结构)。所谓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就是企业管理组织从结构上层层向上,逐渐缩小,权力逐级扩大,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一种纵向体系。大森林型组织结构则是减少管理层次,形成同一层次的管理组织之间相互平等,横向联系密切,像一棵棵大树组成森林那样形成横向体系。一个良好的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以著名的管理组织专家韦伯、法约尔等为代表,提出了建立良好的企业组织结构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如严格的等级制度,命令和指挥的统一,合理的专业化分工,适当的控制幅度等,这种早期的原则实际上是建立金字塔型结构的原则,适合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外界环境。任何企 业管理组织,总是要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环境的变化,这就要求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化,同时,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也要适应经营战略的要求,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现代企业的外界环境与以往传统企业的外界环境比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它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特点,也加剧了现代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企业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依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条件,进行新的战略调整,环境发生更大变化,战略经营决策就要进行相应调整或重新决策。而且还要看到,现代企业经营的地理范围、产品范围扩大,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经营,向世界发展。这样一来,过去那种金字塔型的管理组织结构就难以适应现代动态环境和经营的变化,必须寻找新的组织结构形式。大森林型组织结构就是在这种形势 下产生的。从国内外企业发展的情况分析,大森林型组织结构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1)分厂制代替总厂制;(2)分层决策制代替集中决策制。;(3)以产品事业部代替职能事业部;(4)分散的利润中心制代替集中利润制;(5)研究开发人员的平等制代替森严的等级制。大森林型的组织结构还表现在企业内部研究开发人员与各级经营决策人员建立平等关系,可以在一起进行平等的、自由的讨论,而不是像金字塔型结构中等级森严。?

近代企业组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即从常规企业向集团型和微型方向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企业为了分散和减少风险,不得不联合起来,或干脆“以小卖小”,以充分发挥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经营优势。

6·社会组织的目标

一般认为,现代社会组织比初级社会群体的规模要大。社会组织的成员与初级社会群体的成员的一个重大区别是前者是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履行一定的手续能强化和确认参与者对该组织目标的认同,能明确组织与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能通过履行一定手续产生社会组织的边界,强化参与者对社会组织的归属感,从而有益于组织对成员的有效管理。

公民社会组织目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目标体系。组织目标一般是明确的、具体的,表明某一组织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围绕某一特定的目标才形成从事共同活动的社会组织。任何一种组织都有其特定的组织目标,所谓组织目标是指组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要争取实现的目的和结果,或者说是组织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追求的某种未来状态。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它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组织目标对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根据,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根据和基础,是衡量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最终标准。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型。现代社会组织的组织目标往往表现为一个复杂的目标体系,包括总目标、阶段目标、部门目标三个层次。总目标,表明组织的总体使命,作为组织行为的总体规范而对组织活动起着动力和导航作用。一方面,它是对组织的长远未来的一种预期,另一方面,它还要为 组织指明方向,对组织起导航作用。阶段目标,应具有可行性和连续性。所谓可行性,是指阶段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客观分析和科学预测为依据,并且切实可行。所谓连续性,指阶段目标之间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使组织不断接近和最终实现组织总目标。部门目标,一定要具体实在,切实可行。为此,部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完成的时间和条件,由谁来承担完成等等,都要制定得具体详细。

7·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和结构

社会组织是由至少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系统。组织成员是相对固定的,成员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一组织;社会组织如无固定的成员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实体基础。进入或退出一个组织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特别是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一般都要经过组织的考核与审查。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并提高活动效益,一般都具有根据功能和分工而制度化的职位分层与部门分工结构。只有通过不同职位的权力结构体系,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或个人的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组织活动并达到组织目标。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是关于本组织的性质、目标、任务、结构、组织原则、组织成员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组织活动规则的规定。这是由社会组织成员构成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不同来源的、追求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人们共同活动,必然要求明确的规范,也就是需要明确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和维系组织的运行。任何社会组织都有一定的组织机构,组织的运行与管理正是通过一定的工作机构来实现的。由于组织的性质和规模不同,组织机构也有大有小,其结构有的复杂,有的简单。这些组织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和合理,直接关系到组织活动的效率和组织目标能否实现。与这种正式的组织机构相联系,是组织内部的正式权力结构。组织权力结构是指由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所构成的一种支配和服从的层级体系。现代组织内部的 精细分工要求进行严格的分权,以此对组织成员进行严格的指导与控制,确保人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能保持行动的一致性。组织的行动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它通过辅助的奖惩制度制约组织成员的活动,以维护组织活动的统一性。它一般是以章程的形式出现,并作为组织成员进行活动的依据。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每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它不仅自身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人员、信息的交换,而且还根据与其他组织的关系,组成不同的组织体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水平上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一个组织如果绝对地自我封闭,组织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社会组织系统是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社会组织的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组织成员、各职位、各个部门之间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模式。成员、职位、部门是构成组织结构的基本元素或单元,这些结构单元的不同组合又形成了组织结构的不同类型。职位是组织内部正式设立的、从事某种特定活动的组织位置,它通过各种规范化的正式角色(实践者)动态地表现出来。职位与个人的关系是:职位需要个人占据,个人只有占据一定的职位才能获得组织成员身份。职位具有可转换性,可由不同的个人承担;同一个人可以占据不同的职位,或同时占据几个职位。部门是组织内部以组织目标为导向、以组织规范为前提、以组织内部分工为依据,由若干个相关的职位联结形成的稳固组合,它通常表现为一种组织机构。部 门使职位间的互动关系经常化、制度化。社会组织也有组织内部成员间自发形成的各种非正式不稳定群体及其相互关系。从这种关系的形成来看,一是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或故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也可能是因为共同的兴趣而形成的。另一种是在正式的工作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性的联系可能会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感情沟通进而形成非正式关系,在这里,非正式关系可能会与正式的工作关系结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处理工作问题时有可能会采取超出正式规定的方式。非正式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对正式结构起着一定的补充作用,换言之,它对正式结构有着正向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第一,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第二,能提供正式结构以外的丰富的控制和沟通形式; 第三,能够成为推动组织改革,维护组织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值得注意的是,非正式结构也有一些负向功能。特别是当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与组织的正式目标相互抵触时,这种消极作用就展现的越明显。这种负向功能表现为:第一,非正式结构的过分整合往往会削弱组织权威系统的有效性,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二,有意利用非正式结构拉帮结伙,分裂组织,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行为会造成组织精力内耗。第三,以非正式结构代替正式结构,工作程序发生混乱,会破坏组织的正常运行。第四,过多的非正式沟通联络容易导致机密漏泄、谣言四起,造成人心涣散。非正式结构的发现提醒人们:社会组织并不是人们凭意愿设计而成的理性的结构,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所以作为组织的管理者,要善于扬长避短,既 要善于调动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因素,又要制止一切消极的阻碍组织目标实现的非正式结构因素的增长,遏制腐败现象,以造成良好的组织氛围。

9·社会组织的主要功能

社会组织具有的主要功能:(1)整合功能,所谓整合是指调整对象中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有序化、统一化、整体化的过程,具体表现在组织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对组织成员的约束,从而使组织成员的活动互相配合、步调一致。通过组织整合,一方面可以使组织成员的活动由无序状态变为有序状态,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分散的个体粘合为一个新的强大的集体,把有限的个体力量变为强大的集体合力,显然组织整合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2)协调功能,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组织成员尽管都要服从组织的统一要求,但是,由于他们各自的目标、需要、利益等方面得以实现或满足的程度和方式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异性,因此,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组织充分发挥协调功能,调节和化解各种冲突和矛盾以保持组织成员的密切合作,这是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3)维护利益的功能,社会组织是基于一定的利益需要而产生的,不同的组织是人们利益分化的结果,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维护利益功能的有效发挥能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增强组织成员的向心力,从而顺利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4)实现目标的功能,组织目标的实现要依靠组织成员的统一力量,而这种统一力量的形成,需要组织整合和协调功能的有效发挥作为基础,以利益功能为动力,从而才能使组织达标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都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分子,因此,达标功能就既包括实现组织自身目标,同时也包括实现社会大目标这两个任务,当然,以上述及的四种功能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作为一个系统发挥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要以健全的组织构成要素为基础。因此,加强组织自身建设,是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的基本前提。

10·组织运行过程

社会组织并不是组织成员及物资设备的简单集合和组合,它是组织成员为了实现同一目标而协同努力的集体。当组织目标确定以后,为了实现目标,组织便以适当的组织结构为基础开始运行,它表现为这么一个过程:组织与环境的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即投入产出的过程,也是这一过程中组织结构所发生的联动过程。组织运行过程一般经过三个步骤:(1)投入,即调动和用资源;(2)制作,即对投入的资源进行处理,通过使用资源来求得组织目标的实现;(3)产出,即输出“产品”,实现组织目标。在整个组织运行过程中,离不开有效的组织管理。所谓社会组织的管理,是指组织领导对组织运行过程的操纵和调节。组织的管理过程就是围绕组织目标,调动各种资源,运用一切手段操纵组织的运行,以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1)决策,就是确定组织的奋斗目标以及选择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的过程。(2)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常规管理和应变管理。常规管理就是按照预定的方案,对人与物等要素进行科学的搭配与组合,确保组织成员的行动具有一致性,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有秩序有步骤地完成组织过程。应变管理就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管理方案,以适应新的外部环境。(3)监督检验。在组织运行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外事件而影响组织活动进程,甚至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要通过系统的监督检验来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的内外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并根据监控的结果决定是否对组织活动进行调整。组织的运行过程与组织管理过程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合而为一。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过程,才能真正掌握组织运行与管理的规律性。社会组织早已存在,近代以来,更是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现代社会更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组织的普遍存在提高了人们的社会活动效率,延伸和扩展了人类自身的能力。

11·社会组织的类型

按照组织规模的大小,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等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如联合国就是一个巨型的社会组织。按照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可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前者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受正式规章制度的管辖,如军队、政府机关;后者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则比较自由、松散,如业余活动团体。按照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可分为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和模式维持组织:经济生产组织把经济利益摆在首位,从事物品的制造或生产,其典型是实业公司;政治目标组织是形成和部署社会权力的组织,以保障实现社会整体的目标,其典型是政府机关;整合组织是调节社会冲突的组织,包括各种以减缓社会冲突、进行社会控制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其典型是法庭和各种法律职业实体;模式维持 组织是指具有文化、教育和价值传承的组织,其功能是教化社会成员认同社会文化和价值、维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行为模式,典型形式是学校和教会。按照组织目标和获利者的类型,分为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和公益组织:互惠组织以组织成员的互惠互利为目的,如工会、政党和俱乐部等;服务组织为人们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如医院、学校、社会工作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经营性组织是赢利性组织,如银行、公司、企业等;公益组织以社会公众为受惠对象,如政府机构、邮局等。按照组织对成员的控制类型又可划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范性组织:强制性组织建立在暴力基础上,以强迫性手段迫使成员服从组织,以监狱、精神病院和军队为典型;功利性组织通过金钱或物质报酬控制其成员,如各种工商 业组织;规范性组织则是通过规范的内化实现对其成员的控制,以各种宗教组织最为典型。在现代社会里,人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需要,大部分是通过社会组织来满足的。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社会组织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主要基础。

12·社会组织的权力

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只有权力,才能变混乱为次序。权力有三种:理性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传统的权力是依靠世袭得来,而不是按能力挑选的,其管理是为了保存过去的传统;传统权力的效率较差。超凡的权力则过于带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据规章制度,而是依据神秘或神圣的启示。只有理性的权力才适宜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才是最符合理性、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组织最为根本的功能就是提高效率,所以如何获得组织效率是管理必须回答的问题。正应从组织效率出发,找寻影响组织效率的核心要素。合法的权力是决定组织管理的核心。在进一步分析组织结构的时候,应看到理性设计的重要性。如果能够理性地分配权力,用法律手段明确权力,组织结构就是最有效的。在韦伯之前,组织管理还是一种混沌状态,凭借一个人的独立的力量来协调组织的状况是普遍的现象,而韦伯界定了权力和个人的关系之后,管理进入现代管理阶段。组织管理在分权体系设计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使得一个人能够借助于组织管理的力量,发挥最大的功效。正是韦伯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管理体制经过时间的验证,成为现代国家应有的管理体制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其在古典组织理论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13·社会组织重组

社会组织重组是组织形式的再造,是一种组织的彻底性创新,指的是重新设计调整组织的结构,如部门的调整、合并或裁撤等,是系统对组织内部架构的重新安排以适应组织系统新的战略需要。通常的组织重组包括组织机构的重新组合、增减、拆并等。另外由于新的管理系统的引入通常也会引发组织重组已适应新的流程。组织重组是组织不断适应环境和对为未来环境变化的前驱性准备。面对动荡变化的组织环境以及越来越加剧的不确定性,敏捷、柔性、高效的组织结构是每一个组织追求的目标。流行的组织减肥、组织扁平化、组织合理化可说都是属于组织重组的观点。它是影响组织及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组织重组所针对的对象通常是组织的各部门或各阶层,全面的组织重组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组织架构 的重组,一是人员重组。所谓组织架构的重组,指关于组织的改造和创新,如组织机构改造、建立学习型组织等。而社会组织是人的组织、人的集合,组织和人之间的高度依存性,决定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必然伴随着人的调整,也即人员重组。目前,社会组织需要进行组织重组的大背景在于现代组织系统所处的环境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组织需要在信息流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组织。社会组织重组的趋势从目前来看集中在集权化和专业化.越来越多的组织依赖基于全球管理的信息系统不断加强集权管理,使得分散、低效的资源配置,在统一的平台上集成运营,同时更准确、便捷地掌控、配置资源。社会组织决策层是管理组织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组织形态和组织过程怎样变化,它都是整个组织的指挥层和核心层。在以往组织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组织治理层和管理组织的中下层,而对高层决策组织本身缺乏充分的再思考和改造。传统的决策组织设计强调“互补原则”,按这一原则建立的决策组织结构,似乎“完美无缺”。系统决策组织一般是由若干高层人员构成的,就一般而论,他们都是组织内部优秀的人才,但决策组织成员之间在年龄、知识、专业、智能、性格、气质、作风等方面往往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系统决策组织设计与构建一般要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气质结构等方面考虑互补性。而实际上,由于这种互补性设计,是以组织整体层面的结构优化为准则,而不注重个体层面的知识或能力的结构优化。这样形成的决策组织,并不一定达到组织效能最佳的目的。传统的互补式决策组织中影响决策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决策层中的职位结构和专业结构。组织领导层的每个成员都有行政或专业职务,因而在领导层存在一个职位结构。无论怎样的职位结构,领导岗位之间都存在着纵向的隶属关系和横向的分工关系。这就是说,在一定的职位结构中,决策组织内的不同成员,其地位有可能不同,对决策的影响作用可能不同。如果有权威的领导人思想保守,而权威较弱的领导人思想开化,那么后者创新将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如果上级善于构想或策划和下级善于实干或组织,这样的组合就会比上级善于实干、下级善于构想或策划的组织更益于实现创新和探索,因为在后一种情况下,多出一个经上级认可或批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存在更改或被否定的可能性(在交组织讨论之前)。所以,在决策组织中,某种结构(如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等)会受到一定职位结构的限制,从而不易于产生组织效能。在决策层就某一问题或事宜的提议发表意见时,由于专业性障碍、经验性障碍和关系性障碍,有时会出现长时期处于集体沉默状态,或一部分人不能发表见解,但最终仍会一致通过。在不确知正确与否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不同意,但因为团体成员感受到团体规范要求共识的压力,不愿明确表达不同见解,或出于对议案主张者的信任,而表示同意。在这种情况下,议案的通过只是形式上的集体决策,而实际上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的意志。另一部分存在障碍的成员,对决策没有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团体决策活动中,个体的心智效率、客观思辨及道德判断力都受到影响而下降。当集体决策方案实施后,被证明是不合理的、失败的决策时,参与集体决策的 成员,自然要“归罪于外”。“团体沉思”(Group thinking)是由于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等原因不能做出判断或不宜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团体偏移”(Gmupshih)是在团体决策时出现的一种“极化现象”,即决策偏移和背离最佳决策。个体决策时,容易掉入自以为是的陷阱,即走向极端。在“团体沉思”情况下,权威人物主张的方案容易获得多数成员的被动赞成,因而这种团体决策就接近于个体决策。而且由于多数人员的非理性赞同和随应,还会使提案人更为自信。以上分析说明,组织的团体决策,在决策组织和决策过程方面还存在问题或弊端。领导人不是不具备能做出最佳决策的才华,但要从纷繁复杂瞬夕万变的局面中,看到问题的症结,抓住主要的矛盾,做出准确的判断,找到解决的办法,制定正确的决策,除了具备做出最佳决策的才华外,改进组织的决策组织和决策过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可以考虑设置“外脑”和资讯部门使按传统原则设计的决策组织尽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补救的措施是改进决策的组织系统。在高层决策组织中,应增设“外脑”(软组织——专家组织)和决策资讯部门。外部专家应该是决策的成员,在决策过程中是决策者之一。在有“外脑”参与的决策过程中组织领导人员在专业或经验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外部专家得到补充。“外脑”成员的参与,在决策过程中能起到替代作用或修正作用,即能够克服内部互补所不能克服的专业性障碍和经验性障碍,从而使决策正确性的保证系数增大。而且,从外部补充比靠内部互补更为有效。靠内部互补,在某些方面提案的成员会被认为有权威,在决策中可能会产生“眼着走”的现象,缺少理性判断,从而其他成员参与的意义有限。从外部补充则不同,“外脑”成员不牵涉复杂的内部关系,易于使决策过程强化理性。系统高层决策组织系统还应设置资讯部门。一是设置资讯部门有利于整个决策过程的前期准备和决策过程的沟 通。它应对每个议案及其相应问题作出详细分析或介绍,并将分析报告或有关介绍材料先于议案时间送交每个参与决策的领导人员手中,以帮助存在专业性障碍和经验性障碍的成员进行决策分析,同时也送交外部专家。二是设置决策资讯部门有利于高层决策采用“专家意见法”,以改变组织传统的决策方式,从而能克服传统团体决策存在的一些弊端。资讯部门可以是一个临时工作小组,也可以是常设机构或者是其他部门中的一个职能。应该由内部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向参与决策的有关人员分别提供资料和集中意见,但必须把专家或领导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分清送交。通过多次反复的汇集和反馈,让决策人员背靠背地匿名讨论,直到达成一致。所以,团体决策活动的组织系统应是领导层、外脑组织和资讯部门三者之间构成的 一个有关决策信息的有效循环沟通系统。

也可以将学习行为融入决策过程。为了使企业决策正确的保证系数增大,还应关注领导层团体决策过程的重新设计,以克服专业性障碍、经验性障碍和关系性障碍。领导层决策的组织过程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即进行团体的“深度汇谈”阶段和采用“具名团体技术阶段。“深度汇谈”是自由和创造性地探究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先暂停个人的主观思维,彼此用心聆听。“深度汇谈”阶段,实际上就是一个“团体学习”的过程。建立学习型决策组织是21世纪社会组织的努力方向,或者说是未来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团体学习”过程中,成员之间能够相互了解,相互启发和共同长进,从而有助于消除专业性障碍、经验性障碍和关系性障碍,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在完成“团体学习”过程之后就需要采用“具名团体技术”,以保证团体中个体决策的独立性。其具体程序是:在团体的“深度汇谈”之后,团体表决之前,每个成员针对问题写下自己的意见,然后,每个成员轮流报告自己的意见,最后,各个成员以独立的方式各自给各种意见打分,累计取得最高分的方案被接受。

也可以按“并行原则”构建高层团体。按照传统的“互补原则”设计或构建一个决策团体,决策成员能力分布在组织效能无差异曲线的一端或另一端附近,由此人们得到启示:以“并行原则”代替“互补原则”来设计和构建高层决策团体是一种有益的选择。按“并行原则”构建高层团体的理由是:①在创新方面,一个组织的多维(或多能),不如个体多维有效,因为个体是创新思维的最基本单位,个体多维也是系统思考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②在团体决策方面,只有在水平相当或相接近的条件下,才能展开平等的讨论,从而有助于避免“团体偏移”现象。③依流程进行组织重构,要求领导工作贯通整个流程,实行“一个组长制”(一贯管理),打破分工界限的流程式管理组织,要求领导具有横向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即要求在每个领导人员身上整合完成整个流程(在分工式组织中被分割)所需要的各种专有知识或领导能力。④系统环境多变会迫使组织内部经常调整,如组织机构调整等。这些调整往往引致领导层的岗位或人事变动。由于领导能力单一是组织为适应外部灵活多变的一个限制性因素,且在急需调整时,通过短期培训或临时选择以补团体能力之缺,也不一定应时和奏效,故由多能型领导人员构成的团体,便于以变应变所需的高层及时调整,从而益于组织的发展。⑤领导人员的知识面越宽,越有利于系统性思考或结构性思考。在一个组织中,高层人员比中下层人员更需要善于系统思考,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系统动力之源。人们常常强调领导人员综合能力的重要,但它首先应该是系统思考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整体设计。若缺乏一定程度的系统思考,就会出现政策偏向 、组织冲突和混乱等现象。假如一个领导者只熟悉某个环节,且缺少全过程的知识和经验,他的决策就不会产生系统性效果。或者说,有可能导致全局非协同一致的结果。进行系统思考,是建立在系统知识或经验较全面基础之上的,若领导人员不懂得各领域的专业或专有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难以进行系统思考。那么怎样或以什么方式使高层团体达到“并行原则”的要求呢?显然,建立高层的学习型组织将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要使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在知识或能力上趋同化发展,一是继续教育,二是横向岗位锻炼。因此,对中上层团队的培养要以“横向思维”来指导,通过横向培养方式来克服组织中存在的弊端和增强组织活力。现代组织营运创新需要组织中各环节知识、信息的重组和交合,要求创新者知识面宽或具有不 同领域的多种技能。

    进入专题: 社会组织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组织社会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214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