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定:在“学术大师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1年6月4日 合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23 次 更新时间:2011-06-12 23:41

进入专题: 学术发展  

余三定 (进入专栏)  

借这个机会,我说四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表示感谢。我代表《云梦学刊》编辑部对各位拨冗光临“学术大师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表示由衷的感谢!对《学术界》给予《云梦学刊》的无私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

第二层意思,讲讲 与“当代学术史研究”这个命题相关的内容。我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当代学术史研究:新兴的学科》,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今年的第2 期。从文章标题中的“新兴的学科”这一表述可以看出,“当代学术史研究”还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年轻的学科。我这篇文章对“当代学术史研究”这个命题中的相关重要问题作出了初步的辨析,文章包含了4个小标题,其中第一个小标题是“关于‘当代学术史研究’命题的界定”。“当代学术史”实际上包括“学术史”和“当代”两个要素,“当代”是一个时间概念,具体是指1949年至今。“当代学术史”大致有个时间上的起点,但暂时还不能确定时间上的止点,因其还处在动态、开放的发展过程中。与“当代”相比,“学术史”这个概念更为复杂。简言之,学术史就是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

我文章的第二个小标题是“关于当代学术研究历程的简要回顾”。新时期以来,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是较早提出、积极开展学术史研究且取得杰出成果者。陈平原自己主编、1991年11月出版的《学人》第1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就开辟了“学术史笔谈”专栏,该期专栏收入陈平原的《学术史研究随想》、靳大成的《关于现代学术史的思考提纲之一》等文。差不多是与此同时,陈平原开始在北京大学主讲“中国现代学术史”课程(陈平原该门课程讲稿经整理后,以《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于199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不过,在“学术史”前特别冠以“当代”一词作限定、提出“当代学术史”这一命题的,则可能是《云梦学刊》做得较早。《云梦学刊》在1990年开设了“当代学者研究”栏目( “当代学者研究”是当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实际上已在开始进行当代学术史研究了,但那时没有将栏目名称直接定名为“当代学术史研究”,说明当时对当代学术史研究还缺乏自觉意识,还处在一种自发的初始阶段。到了2003年第1期,《云梦学刊》把“当代学者研究”栏目改版为“当代学术史研究”,标志着对当代学术史的研究有了自觉意识,或者说当代学术史研究已开始实现学科的自觉。

该文第三个小标题是“关于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我提出了三点: 注意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重视学者个案研究;重视当代学者的口述实录(口述史)。

该文第四个小标题是“关于当代学术史研究的未来展望”。 我从三个方面作出了展望:当代学术史研究将继续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领域将会在近几年里取得重要成果;“当代学术史”(或称“中国当代学术史”)将逐渐被建设成为一门确切意义上的学科。

第三层意思,关于本次论坛的选题。本次论坛选择“学术大师与当代学术发展”作为主题,是基于下列因素的考虑。第一,“学术大师与当代学术发展”,是属于当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学者个案研究,是当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当代学术史研究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宏观的学术史研究。包括对当代某个时期或时段的学术思潮、学术争鸣、学术流变、学术发展、学术积累的整体、综合性研究。二是学科史研究。比如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史、当代史学史、当代自然辩证法研究史、当代鲁迅学史、当代红学史等等。三是学者个案研究。张岂之在《学术史与 “学案”体》(载《云梦学刊》2003年第4期)一文中说:“所谓‘学案’实际就是学术史”。学者个案研究是当代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学术批评,或称学术评论。第二,在今天讨论这个话题特别具有时代意义。什么是学术大师?今天有没有学术大师?造就学术大师需要怎样的条件和土壤?学术大师对推动学术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等等,都是学术界近些年来热议的话题。第三,今天的论题为什么选择在安徽这个地方进行讨论,首先是因为安徽历来都是学术大师辈出的地方,如古代的老子、庄子、朱熹等,现代的胡适、陈独秀等等。在学术大师辈出的地方讨论有关学术大师的论题显然是恰当的选择;其次是因为《云梦学刊》与安徽的《学术界》两家刊物长期以来保持非常友好的合作关系,有共同的学术追求和价值追求。

第四层意思,说明一个情况。有些朋友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到会,主要是因为现在正是大学研究生论文答辩的高峰期,中学生又临近高考(有朋友的小孩今年参加高考),后天又是端午节,几个因素凑在一起,导致有些朋友不能前来参加论坛。但未能来参加的学界朋友都非常关心这个论坛,如北京大学的程郁缀、李剑鸣、刘曙光,清华大学的仲伟民,南开大学的姜胜利,中山大学的杨海文,《新华文摘》的张耀铭,《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的姚申,《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的郑成宏,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姜晓辉等等,他们都发来手机短信对论坛表示祝贺,并问候各位与会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邢东田、《社会科学报》的段钢等朋友提供了书面发言稿;还有多位朋友答应会后提供书面发言稿。

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进入 余三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学术发展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文学与文化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135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