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际开:留学归国人员的学历与学位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92 次 更新时间:2009-01-06 11:23

进入专题: 教育评论  

杨际开 (进入专栏)  

  

《中国教育报》在7月24日刊登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关于留学归国人员学历认证的介绍,题为“洋文凭,也有假?”为了“防伪”,并以钱钟书《围城》中伪造学位证书的情节为引头,说留学归国人员的学历、学位要经过该机构的认证,费用竟达750元之多,令人吃惊。记者写道:“用人单位希望对求职者的学历辨别真伪,留学归国人员也希望为自己的学历讨个说法。”似乎这项政策的出台是基于用人单位与留学归国人员双方的需要,而非教育部的强行推行。其实,“学历”是无需通过政府部门去认证的,更何况这一认证也可以假冒。据说,日本留学归国人员的博士课程“修了”,留学生服务中心就无法认证。因为这已不是国家权力范围内的事。

“伪造学历”的现象早已有之,钱钟书是带着讽刺的心情来描写国人对洋文凭的期待的。这种“期待”说明了国人对国外学制的无知,却按中国读书作官的准则来要求子弟。周一良把留美中国学生分为为知识而学与为学位而学两种。陈寅恪、吴宓属于前一种,周本人属于后一种。还有像胡适那样,读完了博士课程,回国即以“博士”自称,十年后再去申请学位的,一般而论,留学的目的是为了拿学位的,在国内已完成了硕士学业,明了治学方法、专业行情,是现代主义者,而想为近代中国找出路,以中国文化的更新为已任的,不以国外学制中产生的学位为念,多是传统主义者。如果完全以西方学制为准则,传统主义志向的学者将失去在学术界就职的机会。

日本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采用双轨制,即鼓励本国青年去国外留学,同时国内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如不能按期提交论文就以“中退”或“修了”处理,这些人的就职需要导师的推荐信与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论文(一般三篇)为依据,因此不会出现伪造现象。本来,高级专业人员的就职是与用人单位发生关系,用人单位如有一定资历的教授群体,是不难判断所需人才的能力的。但为什么国家权力一定要插足其中呢?如果是为了“防伪”,也不能因为少数“冒伪者”,而对十几万留学归国人员都进行“搜查”啊!这已经是国家权力对公民的一种冒犯了。究其原因,还是我国目前推行的过于激进的教育现代化政策使然。办“一流”大学是以西方著名大学为样板,教授有多少,研究所有多少,博士学位获得有多少,而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社会自身发展需要的各式人才也无从培养。

余杰先生在《现代教育报》(7月12日)“学术的虚妄”中指出:“当学术被利益和权力所左右的时候,学术的独立和自由就彻底丧失了。拿管理国有企业的方式来管理高校,显然是南辕北辙。”国家权力对教育的过度介入,实际上是对下一代的犯罪。在西方国家,“学问的自由”是由宪法保护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也应同西方国家立宪建制的基本原则“接轨”,在权力的沙滩上是建立不起知识的殿堂的。

进入 杨际开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教育评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历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400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