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若:切莫削弱新闻史的教学和研究 ——写在《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再版之际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33 次 更新时间:2020-08-03 22:52:32

进入专题: 新闻史   教学  

张允若 (进入专栏)  

切莫削弱新闻史的教学和研究

              ——写在《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再版之际

   新闻学界通常认为,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三个基本部分。这是三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组成部分。新闻史,包括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史的研究在于厘清史实、鉴古察今、探究规律,这是理论所由形成的源头和依据,离开了史的研究,新闻理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闻理论,包括传统的新闻理论,兼及新兴的大众传播理论;这是从事新闻实践、办好新闻事业的方向指导,离开了理论的研究,新闻实践就会缺乏科学的指引,失去正确的方向,陷于盲目的状态。新闻业务,包括传统的采、写、编、评、摄、录、印,新兴的互联网作业,以及经营、广告、管理等业务技能;这是新闻事业的实际操作,新闻事业的全部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都要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才能得到最终的实现。总之,新闻学的三大部分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整体,在教学和研究中,这三者不可偏废,更不可有所缺失。

   不过,陷于偏废或缺失的现象又十分常见。尤其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下,重业务轻史论的现象总会存在。总是有人认为,学好新闻制作的技艺,就能谋职,就能生存立足,就能养家糊口。也就是说,总有人只是把新闻工作当作维持生计的职业,而不是对社会国家有着重要影响的事业来看待。作为一个普通从业者,有这样的想法也许情有可原;但是,作为教学和研究的机构,如果指导思想有这种偏颇,就会对学风、教风以至一代新人的培养,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试想一下,在这种功利主义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后人,能够自觉地把新闻事业作为一种崇高的社会事业去看待吗?能够自觉地去理解和把握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新闻事业的社会职责和功能,从而在实践中以天下为己任、并为社会公正进步而去“铁肩担道义”吗?

   就笔者所知,近年来重业务轻史论的倾向就有所抬头。有的新闻专业为了增加业务课的课时,就在砍削史论课程的时间。本来新闻专业的教学大纲里明确规定,本科阶段要分别开设中国新闻事业史和外国新闻事业史的课程,可是有的地方却把两门课程合成一门,使得教学时间减少了一半。其实,高等教育的许多学科都在分别开设本国史和外国史的课程,例如,文学专业分别开设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课程,哲学专业分别开设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课程,教育专业分别开设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等等。之所以这样做, 一则是由于两门课程虽有史的共性,但却各有自己的内容体系、目标要求;二则要保证两门课程都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对于新闻学科来说,分别开设中国新闻事业史和外国新闻事业史两门课程,原因也是这样。第一,两门课虽然有共通之处,但是内容体系、详略取舍、目标要求毕竟颇有差别。学习中国史重在厘清本国新闻业的历史进程,研习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新闻机构,继承我国进步新闻人的传统和经验,吸取各种曲折失误带来的教训,从而有助于办好我国当前的新闻事业,有助于探讨新闻改革和前进的正确道路。学习外国史,则在更加广阔的空间时间维度中,了解世界新闻业发生发展的基本阶段和历程,新闻业发展前进的基本规律,新闻业同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规律,各国各类新闻体制的运作方式、利弊比较,以及当今主要国家新闻业的现状、一些著名新闻机构的沿革和现状。凡此种种,都是踏上新闻岗位必须具备的常识,更是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所必须的知识储备和素养。第二,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极为广泛、丰富,需要研习的新闻体制、新闻机构极为繁杂、多样,涉及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多多,值得研习的新闻名家也多若繁星。当然,课堂教学只能择要指点、重在引导,但是要实现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必然要让学生参阅较多的书籍和资料、思考和研讨许多相关的问题、撰写一些课程论文或笔记,而这些都是需要时间保证的。本来需要两个学期的努力才能学完的内容,简单地压缩在一个学期完成,岂不只能浮光掠影、走走过场?

   另外,也有学校把新闻事业史的课程泛化成大众传播史,或者说,以大众传播史来替代新闻事业史,这也值得商榷。相对于新闻事业来说,大众传播活动是个更为概括抽象的概念。除了新闻事业之外,凡是面向公众的传播活动、从说唱戏剧、印刷出版、广播电视、幻灯电影、到如今互联网上的各种公开传播,都是大众传播活动。各种类别的大众传播活动都有他独特的历史,而要把各种类别的大众传播活动合成一部历史,就只能作更高层次的概括和抽象。这种更高层次概括的历史当然也要研习,比如说,传播学专业当然要开设人类传播史或大众传播史课程。但是,电影学院总要讲电影发展史,出版专业总要讲印刷出版史;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总还得落实到自己的专业,认真研习中国的新闻事业史、外国的新闻事业史,了解本专业的来龙去脉、历史沿革、发展规律、各种个案、各种问题,这才能鉴古察今,做好自己所从事的新闻传播事业。泛化地研习大众传播史,能管用吗?

   本人长期从事新闻史论的教学和研究。本世纪初受命主编《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作为“十五”期间的国家级教材,于200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蒙学界厚爱,先后使用已十余年。2016年奉命增补更新、修订再版。经过与程曼丽教授等多位合作者的共同努力,对原著内容、特别是现状部分作了较多增补修订。值此再版之际,有感而发、写了上面一些话,愿与学界同仁们商酌讨论。为了更好地说明我对新闻史教学的一贯看法,下面将该书绪论的主要内容摘刊于后,供讨论。

  

   附:《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绪论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外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对象

   外国新闻事业史是一门学习和研究外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的课程。它是高等学校新闻和传播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切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必须研习和进修的基本课程。

   为了说明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和覆盖范围,先要澄清下面一些概念。

   1.传播史、新闻传播史、新闻事业史、大众传播事业史

   人类成员为了联结起来,共同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随时随地都需要进行信息的传递、交流和沟通,这便是人类的传播活动。人类的传播活动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传播活动的历史。

   人类传播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传播的信息包罗万象。但只有对新鲜信息的传播,即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的传播,才是新闻传播。这种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同样十分久远,它也是和人类的历史相伴相随的。

   人类的新闻传播有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进行的,它存在于从古以来的各种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之中。另一类是高级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由专门的机构(即新闻机构)通过特定的媒介(即大众媒介)向广大公众进行的有组织的新闻传播活动。人们通常把从事这种高级的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业称为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是在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至今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

   新闻事业是一种大众传播事业,但是大众传播事业却不只是新闻事业。凡是通过大众媒介向广大公众进行信息传播的行业,都可称为大众传播事业。其中有以传播新闻为主的新闻事业,有以传播知识为主的书籍出版事业,有以传播娱乐内容为主的文化娱乐事业,如电影制片公司、音像制品公司、节目制作中心等等。广播电视是大众传播事业,但是严格说来,只有它的新闻采制部门、新闻台、新闻频道才属于新闻事业的范畴。

   以上诸多概念的关系,可用下面的图式表示:

  

   作为新闻事业史课程,它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事业的历史,而不是一般的新闻传播史,更不是人类的全部传播史。因为它不是研究自古以来的所有新闻传播活动的,更不是研究自古以来人类各种传播活动的。当然,它的研究对象也不是大众传播事业史,因为除了新闻事业之外,其他的大众传播事业,诸如书籍出版业、电影事业、文化娱乐业、甚至广播电视中的知识性娱乐性内容都不在它的研究范围之中。这一切都是由学科分工、课程性质所决定的。每个学科、每门课程都应该有确定的研究对象,这样才能在特定的领域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对人类的知识体系作出自己份内的贡献。

   2.世界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

   世界是个整体,各个国家或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但是世界各国、各地新闻事业的发展又是参差不齐的、有先有后的。

   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就新闻事业的门类来说,是不断增多,互相叠加的。先有报业,以后陆续出现了新闻通讯业、广播业、电视业、互联网络业,诸多门类相互竞争而又并存共荣。其二,就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地域来说,是不断辐射和扩展的。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兴盛而来的近代报业,是由西欧发源而后向整个欧洲、北美以及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的。其他新闻通讯业、广播电视业,以及互联网络业,也是由欧美发达国家逐步扩散到世界各地的。这种情况见图示:

  

  

         图3  地域扩展(以报业为例)

世界新闻事业史,包括外国新闻事业史和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起始于17世纪初,中国新闻事业史起始于19世纪前期,(不包括古代新闻传播)。外国新闻事业史要涉及一百多个国家,至少也要研究一、二十个代表性国家;中国新闻事业史则集中研究我们一个国家。就新闻事业史的研究来看,我们一方面要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把中国和外国放在一起来考察,以便把握全局、总体关照;另一方面,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又要对中国的新闻事业史作更加详尽深入的研究,以便继承传统、吸取教训,在前人留下的基业上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大厦。这就好比绘制地图,如果世界地图用的是一比五千万的比例(比实际面积缩小五千万倍),中国地图用的也许只有一比五十万的比例(比实际面积缩小五十万倍),这样才可以把中国的山脉、河流、铁路、公路、城市、县城等等标识得更加详细、清晰。如果中国地图也用世界地图那样的比例来画,也用绘制其他国家地图那样的尺度来绘制,那就会显得过于简略而不能满足中国人的需要了。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迄今为止全国各高校都把外国新闻事业史和中国新闻事业史分别设课,而不是合成一门世界新闻事业史课程。高校的其他专业在开设专业史课程时,往往也把本国史和外国史分开,如文学专业有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 张允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闻史   教学  

本文责编:sunxuq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新闻传播学 > 新闻传播学大师和经典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234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26 推荐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