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昔舜:新加坡的崛起足以引发香港反思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33 次 更新时间:2015-06-17 20:12

进入专题: 新加坡   香港问题   李光耀  

曹昔舜  


编者按:这是笔者于三个月前新加坡李光耀先生逝世时,对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即对香港和新加坡做的一个简单对比。6月17日,香港立法会将表决香港政改决议,届时,香港局势或将陷入新一轮的混乱。一直以来,香港因政制纷争导致社会撕裂,社会治理和经济繁荣面临危机。作为“亚洲四小龙”中的伙伴与对手,别有政治特色的新加坡或可为渐趋混乱的香港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近日,随着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辞世,全世界将目光再次聚向新加坡。众所周知,新加坡是在李光耀数十年的“精心培养”下长大的,为了打造一个全新的新加坡,李光耀可谓耗尽一生心血。如今,世间已无李光耀,何去何从新加坡?

然而,外界似乎并不必为新加坡过度担忧。就在李光耀离世前一周的3月17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竞争力2015年度报告》,该报告显示,2014年度亚太经济体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亚洲四小龙”继续领跑亚太,分列第一至第四位: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其中,新加坡更是已连续数年排名第一。这个第一,足以告慰李光耀先生在天之灵。

看到这个排名,可能有香港人要表示“不服“了:香港怎可屈居第二?其实,新加坡的多项经济社会指标早已超过香港,并且发展势头良好,而香港却不断沦落,正面临严重的结构性社会问题,许多港人看不到希望。越来越依靠大陆而渐不自强的香港已经是“温水煮蛙”,再不能认清所面临的形势,那就快成为“井底之蛙”了。如果香港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再不反思,不仅昔日荣光将被稀释干净,而且只会愈来愈没落,而这绝不是每一个务实的港人所希望看到的局面。此刻,似乎也可以拿07年前总理温家宝访问新加坡时所言来提醒发问者,“边看边想着香港”,感到“形势逼人”!


“硬碰硬”?香港已力渐不敌


各项经济“硬指标”显示,新加坡已呈压倒香港之势。

就新加坡内部,李光耀执政新加坡31年期间,新加坡这块弹丸之地成功发展成发达国家。资料显示,1960年新加坡人均GDP只有2530美元,在1990年李光耀辞任总理时,已上升至16554美元;2013年,更上涨至36898美元,接近1960年的15倍,人均GDP位列全球第九位。

而在与香港的横向比较来看,新加坡在建国后大部分时间GDP总量和人均都落后于香港,但从2003年至今,新加坡人均GDP和人均GNI均明显超越香港,且差距越来越大。从2010年开始,比香港少了近200万人的新加坡在GDP总量上也已超越香港。这在新加坡经济史上应当属于标志性的事件。而除GDP外,港坡两地的整体竞争力差距也在逐步缩窄,曾在亚太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中数年保持第一的香港,近年也被新加坡抢去头把交椅,包括香港引以为傲的“世界之最”的经济自由度,也已为新加坡这个亚军所逼宫。如此种种,足以说明,昔日领先于亚洲的香港已经落后于新加坡,而这无疑应该引起香港的反思。


结构性社会问题“绑架“香港

香港与新加坡二者作为“亚洲四小龙”成员都创造过经济发展奇迹,但现在可以说,新加坡仍大步走在创造奇迹的路上,而香港已停下脚步很久了。曾经创造经济奇迹的香港,目前正面临诸多结构性社会问题,这也被认为是在消耗“香港奇迹”老本。

在民生和社会建设等方面,比之新加坡,香港面临的问题尤其突出。如在民众最为关注的住房方面,虽然数十年两地都为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出台政策大规模建屋,时至今日,香港的住屋平均面积比起新加坡少一半,楼价却起码高出两三倍。与此同时,香港还有不同于新加坡的具有本港贫富悬殊标志的“笼屋”的存在,香港是一座富有的国际大都市,“笼屋”的存在与香港的繁华景象形成严酷对比,这可以说是港人的一种耻辱。

住房情况差异多源于两地施政理念不同,新加坡“组屋”针对的不只是低收入阶层,而是社会大多数,政府视协助大众自置物业为己任。香港则只多安抚基层,提供廉租“公屋”予低收入市民,中产阶级在住房上只能自求多福。不同政策理念所带来的不同效果也显示新加坡政策制定者比香港更多的前瞻性。

社会治理上,新加坡和香港都有良好的治安,相比较来说,新加坡在城市基础设施、环境绿化、社会治安、低收入群体保障等方面做得比香港更好。特别在环境绿化上,新加坡政府高瞻远瞩,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花园城市,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而且向世界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形象。新加坡通过实行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融合政策,使不同的族群之间能和谐相处,做到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新加坡已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世界典范国家。

而香港却在社会的“撕裂”中与新加坡渐行渐远。近年来,香港与新加坡共同遭遇到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病毒的挑战,但各自受到的影响有所不同,回归后的香港面临的困难更多,最主要的表现为对新政治环境的适应性困难。由于一直不能处理好与大陆的关系,与内地政商利益纠葛不清,这使得香港陷于极大的内耗之中。

回归后香港政治社会渐呈分化态势,虽然政界不同声音开始活跃但却陷于争吵不休之中,并引发各种政治运动,日益突出的政治分歧导致香港社会逐渐“撕裂”,而难以在危机关头凝聚共识。而政制纷争等因素造成香港政治前景不明朗也会影响香港投资环境,使外界对香港的形象趋向负面,从而影响投资者信心。因此,如果香港不能尽早摆脱内部之间以及与大陆之间的这种“折腾”境况,它将难以保持现有的经济繁荣局面而将被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后面。

如果说,李光耀逝世给香港留下什么“遗产”,那么可以说,新加坡的竞争对手身份就是留给香港最大的“遗产”。


    进入专题: 新加坡   香港问题   李光耀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港澳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944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