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问题
(香港)
香港问题是英国通过武力和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的产物,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受尽屈辱的历史印证,也是按照“一国两制”解决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及香港政治走出困境,核心问题在于香港社会如何处理与中央权力的关系。未来,最有利于双方的做法显然是通过建立起彼此之间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和睦共处的工作关系,来逐步恢复和重建中央权力与边陲社会之间的政治信任,从而为“一国两制”的存续和特区自治空间的扩展创造必要的政治条件和气氛。
编辑推荐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2021-01-31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2020-07-01
最新文章
- 徐静琳:“一国两制”下香港普通法制度的保持与兼容2023-03-19
- 刘兆佳:“脱西入东”:回归以来香港变迁的大趋势2023-02-23
- 刘兆佳:香港在国家的国际经贸战略中的角色2023-02-22
- 邵善波:积极造地才是正道 从简约公屋看香港土地短缺的困局2023-02-10
- 刘兆佳:“爱国者治港”和公务员“政治中立”2023-02-02
- 田飞龙:移民自杀与新BNO法律身份的空虚本质2023-02-02
- 邵善波:正确认识司法制度的变化及角色2023-02-02
- 田飞龙:香港2023:法治与发展的新篇章2023-01-26
- 刘兆佳:以舒畅和奋发的心情送虎迎兔2023-01-24
- 郑雁雄:让“兴”的动能更强劲——2023年新春致辞2023-01-15
- 刘兆佳:香港的发展进入新阶段2023-01-12
- 田飞龙:爱国者治港,香港明天更好2022-12-31
- 田飞龙:通关与释法:香港向好的基本抓手2022-12-28
- 韩大元: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对香港法治发展必不可少2022-12-27
- 邵善波 吴帼宝:回顾香港三年防疫,躺平了吗?2022-12-27
- 陈少波:香港去殖须破除西方中心主义迷思2022-12-17
- 张建:回归以来香港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及其反思与检视2022-12-12
- 烈显伦:论香港国安法2022-12-01
- 傅健慈:不能让外籍律师插手国安法案件2022-11-25
- 萨拉·弗朗德斯:追踪香港抗议活动背后的资金2022-11-25
- 刘兆佳:香港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角色2022-11-19
- 屠海鸣:“五个着力”指明香港由治及兴广阔路径2022-11-06
- 刘兆佳:“爱国者治港”下行政立法良性互动关系2022-11-02
- 郭永虎 王卓亚:香港回归25年来英国干涉香港事务的历史演变、特征及2022-11-01
- 刘兆佳:新时代的香港“一国两制”2022-10-31
- 卢文端:二十大对香港意义的几点解读2022-10-31
- 刘兆佳:正式告别“小政府、大市场”的《施政报告》2022-10-22
- 香港特首2022施政报告(全文)2022-10-19
- 田飞龙:美国涉港长臂管辖与 「一国两制」下的法律反制2022-10-11
- 吴秋北:新时代政治生态下不需要哗众取宠的“猴戏”2022-10-10
- 刘兆佳:总体国家安全观对香港的重大意义2022-10-10
- 刘元春:将香港打造成未来国际金融引领者和国际风险定价者2022-10-01
- 张建:十八大以来中央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政策论述与实践2022-09-26
- 田飞龙: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论辩中的“一国两制”话语之争2022-09-23
- 莫纪宏:特别行政区制度法律特征的宪法学再释义2022-09-20
- 饶戈平:一本普法教育的佳作——读《宪法、香港基本法与香港国安法十讲2022-09-14
- 李环:香港回归25周年:对“一国两制”的再思考2022-09-13
- 林志鹏:讲好中国故事 强化国家认同2022-09-13
- 屠海鸣:中央护港惠港再显“一国”强大优势2022-08-24
- 刘兆佳:习主席对香港“一国两制”的论述 对完善《基本法》的啓示2022-08-20
- 屠海鸣:从三个维度厘清“争取人心”的路径2022-08-10
- 刘蜀永:“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2022-08-10
- 田飞龙:香港国安法背景下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挑战与回应2022-08-04
- 屠海鸣:从书展看香港的新闻出版自由2022-07-29
- 张建:坚决与美西方势力干预香港事务作斗争2022-07-29
- 邵善波:实现“良政善治”,香港必须解决的深层次矛盾2022-07-23
- 黄平: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行稳致远2022-07-16
- 李钢: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作用独特2022-07-14
- 郑永年:香港在中美竞争中的新角色、新使命、新担当2022-07-07
- 支振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实现香港更好发展2022-07-05
- 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2022-07-02
- 田飞龙: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困境、转型与前景2022-07-01
- 邵善波:回归25周年,再看香港回归历程中的几件事2022-07-01
- 任仲平:白云过山峰 明珠焕新彩——写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2022-07-01
- 王梦奎:参加香港回归庆典记2022-07-01
- 韩大元:香港回归25周年,如何看待成就、挑战与未来?2022-07-01
- 黄平:香港回归25年,如何全面理解“一国两制”?2022-07-01
- 田飞龙:“一国两制”香港实验的得失与前景2022-06-28
- 强世功:如何融合中西智慧开辟香港“一国两制”新篇章?2022-06-23
- 阎小骏:谈香港政治新局面2022-06-21
- 朱国斌:变动中的特区新宪制秩序:回顾篇2022-06-18
- 雷鼎鸣:回归25周年,香港住房土地发展检讨2022-06-18
- 刘兆佳:香港新形势下爱国媒体任重道远2022-06-15
- 乔新生:香港未来发展应继续走国际化之路2022-06-03
- 屠海鸣:“一国两制”从没有动摇,更不会改变2022-06-03
- 梁振英:“一国两制”的实践与发展2022-06-02
- 阎小骏:守正之中开新局 —— 写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2022-05-31
- 陈凯文:成文法“去殖化”应加快2022-05-31
- 田飞龙:香港由乱返治的经验与启示2022-05-19
- 何建宗:偏见与“双标”阻挡不了“爱国者治港”实施2022-05-18
- 田飞龙:香港特首选举的民主合法性与发展前景2022-05-15
- 郑永年:香港如何纳入全国统一大市场2022-05-13
- 黄平:“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 香港民主进程的里程碑2022-05-13
- 李家超: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香港开新篇2022-05-09
- 刘兆佳:新任行政长官任重道远2022-05-07
- 李由:2015年香港政改方案的制度瑕疵2022-05-07
- 何汉权:特区回归25年的香港教育目标2022-04-27
- 曹旭东:论《港区国安法》与香港原有法律体系的关系2022-04-20
- 刘兆佳:政治人才的培养和任用2022-04-20
- 李家超宣布参选第六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全文2022-04-10
- 田飞龙:新特首与新香港:下半场的开放性2022-04-07
- 刘光源:英国殖民旧梦可以休矣2022-04-04
- 阎小骏:后疫情时代香港的管治效能建设2022-04-04
- 田飞龙:英国撤回法官与香港司法的自主化2022-04-03
- 田飞龙:香港抗疫是“爱国者治港”的关键测试2022-04-03
- 邵善波:香港怎么办?2022-03-24
- 邵善波:共存的现实和「清零」与「躺平」之争2022-03-17
- 田飞龙:香港抗疫的艰难时分与脱困之道2022-03-11
- 邵善波:什么防疫措施「远超政府自身能力」? 对当前处理疫情的建议2022-03-11
- 郑永年:香港在中国第三次开放中的角色2022-03-05
- 邵善波:防疫抗疫背后的意识形态之争2022-03-02
- 邵善波:清零还是躺平 谁是谁非2022-02-17
- 田飞龙:香港新选制:民主的两个世界?2022-01-27
- 骆惠宁:让历史之光照亮香港未来2022-01-27
- 阎小骏:聚焦良政善治 开启香港政治新局面2022-01-25
- 邵善波:香港是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2022-01-22
- 刘兆佳:香港只能走有自身特色的民主道路\2021-12-27
- 王振民:香港新选举制度为什么有三组“真”?2021-12-24
- 强世功:香港新选举制度是一套好制度2021-12-23
- “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2021-12-20
- 陈端洪:香港精神的验证与续造2021-12-18
- 田飞龙:立法会选举是香港民主精神的大考2021-12-15
- 田飞龙:全球民主大辩论中的香港选举民主2021-12-13
- 夏宝龙:以史为鉴谱写香港民主新篇章2021-12-07
- 霍胜侠:香港城市更新中的大众文化介入2021-11-08
- 韩大元 陈佩彤:论香港基本法序言中“繁荣和稳定”的规范内涵2021-10-09
- 林郑月娥:2021施政报告2021-10-07
- 美国干预香港事务、支持反中乱港势力事实清单2021-09-24
- 刘兆佳:香港的新选举制度与新政治文化2021-09-05
- 田飞龙:教协解散与「爱国者治教」的兴起2021-08-12
- 美政客究竟和谁站在一起?——美方就涉港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事实真2021-08-04
- 梁韦诺:香港需要怎样的民主理念?重新认识“民主回归”2021-07-26
- 刘兆佳:香港国安法对特区管治的政治和社会效应2021-07-23
- 屠海鸣:香港由乱及治得益于全面落实国安法2021-07-21
- 韩大元:论“一国两制”的文明观及其当代意义2021-07-05
- 刘志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法理逻辑及其展开2021-06-25
- 李环:香港选举制度改革的目的与思考2021-06-23
- 饶戈平:一国两制彰显中国共产党政治自信2021-06-15
- 骆惠宁:百年伟业的“香江篇章”2021-06-12
- 梁振英:香港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使命和角色2021-06-07
- 刘兆佳:构建管治联盟与完善官员任命制2021-06-03
- 田飞龙:香港的民主习惯正在改变吗?2021-05-31
- 刘兆佳:需强化特区行政机关管治效能2021-05-10
- 刘兆佳:香港泛民主派的歪路和正路2021-05-08
- 田飞龙:在历史观竞争中重塑「一国两制」话语权2021-04-30
- 林郑月娥:我的信心来自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2021-04-20
- 林郑月娥:国家安全和政权安全不可分割2021-04-16
- 田飞龙:选举安全与香港民主的新秩序2021-03-26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2021-03-11
- 田飞龙:选举修法,香港民主如何是好?2021-03-09
- 韩大元: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必然2021-03-09
- 王晨: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2021-03-06
- 田飞龙:爱国者治港:香港民主的新生2021-03-04
- 刘兆佳:“爱国者治港”与香港选举制度的漏洞2021-02-24
- 田飞龙:2021:香港政经新秩序的四重亮光2021-02-19
- 田飞龙:黎智英保释案与香港司法的“节制转向”2021-02-18
- 田飞龙:BNO法律变质之争的源起与终局2021-02-02
- 郭树清:中国经济的新阶段与香港特区的新机遇2021-01-19
- 屠海鸣:香港选举制度必须改革的三个理由2021-01-17
- 周八骏:香港面对不进则退的挑战2021-01-17
- 刘兆佳:RCEP对国家和香港的政治意义2021-01-16
- 董建华:无惧风雨、克服逆境、共创黄金时代2020-12-29
- 强乃社:殖民、霸权和帝国的空间批判2020-12-14
- 陈端洪:国家安全与宪法2020-12-05
- 田飞龙:民主失范、DQ升级与香港政治的再造2020-12-03
- 杨晓楠: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下的香港基本法解释2020-11-17
- 韩大元:香港基本法第22条的规范分析2020-11-02
- 饶戈平: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学习与解读2020-10-28
- 邵善波:须面对回归后的司法制度现实2020-09-18
- 林郑月娥及特区政府官员撰文:担起维护国安重任2020-07-07
- 郝铁川:在法治轨道上确立香港新秩序2020-07-07
- 外交部:关于涉华人权问题的各种谬论及事实真相2020-07-02
- 陈弘毅:国安法与香港前景2020-06-25
- 刘兆佳:港区国安法为香港的长治久安创造良好条件2020-06-18
- 李小加:关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一些浅见2020-06-07
- 陈端洪:论香港基本法第23条的性质2020-05-31
- 田飞龙:香港国安法的制度保护逻辑2020-05-29
- 柯华庆:香港是否应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020-05-28
- 陈弘毅:国安法争议:以香港为家的我们的心声2020-05-27
- 郑戈:中国宪法秩序中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解释2020-05-18
- 朱世海:谦抑主义:指引香港基本法中多重权力关系处理的政治哲学2020-04-07
- 饒戈平:堅守基本法 是香港走出困局的法治之路2020-03-30
- 刘海林:2019年度论坛 香港基本法前沿理论研讨会综述2020-03-27
- 韩大元:论香港基本法上“国家”的规范内涵2020-03-04
- 韩大元:《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8条的形成过程及其规范含义2020-01-13
- 梁振英:中国的成就及其未来展望2019-12-01
- 于品海:什么是“香港特色资本主义”?2019-11-21
- 强世功:中国的忧郁:香港的“去殖民化”问题与国家主权建构2019-11-20
- 杨光斌:香港问题帮我们重新认识国家概念2019-11-04
- 陈志武:破解阶层凝固化,香港未来大可期2019-10-17
- 李蕊佚:香港终审法院启动提请释法程序的要件2019-09-20
- 齐鹏飞:“国家所需、香港所长”2019-09-04
- 刘强:香港青年政治参与的“本土化”动向及其应对2019-09-04
- 黄月细 徐海波:“一国两制”下香港公民教育的反思与建构2019-09-04
- 白小瑜:香港本土主义的异化及其因应2019-09-04
- 邹平学:中央主导和决定香港特区政制发展的宪制基础与实践启示2019-09-04
- 郝铁川:香港回归20年来的法治进步、不足和展望2019-09-04
- 张建 张哲馨:香港回归以来美国国会对香港事务的介入及其影响2019-09-04
- 曹旭东:宪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适用:理论回顾与实践反思2019-09-04
- 郝铁川:香港特区享有的是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高度自治权2019-09-04
- 魏磊杰:香港管治困境的症结与出路2019-08-28
- 叶张瑜: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香港问题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2019-08-28
- 齐鹏飞: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调查研究和“一国两制”新思维的初步形成2019-08-28
- 齐鹏飞:1979年3月邓小平与麦理浩的“北京会谈”2019-08-28
- 郑戈:普通法心智与香港政改2019-08-24
- 顾敏康:“警察抓人法官放人”?香港法治怎么回事2019-08-22
- 熊培云:香港与内地:兄弟爬山,各自努力2019-08-18
- 郝铁川:论中央对香港的宪制性管治权2019-08-16
- 许崇德: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2019-08-11
- 强世功:政制发展之谜——香江边的思考2019-08-08
- 陈弘毅:“建制派”与“非建制派”应连手捍卫香港的核心价值2019-07-23
- 香港修例风暴与长治久安之道2019-07-07
- 田飞龙:香港反修例运动因暴力而解体2019-07-07
- 郑戈:一国两制与国家整合:写在香港回归22周年前夕2019-06-24
- 夏勇:共信不立 互信不生2019-06-15
- 饶曙光 李国聪: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思潮流变与工业图景2019-06-13
- 孙成: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针对香港问题实施宪法的实践——以33份规范2019-05-12
- 鄂志寰: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看香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作2019-02-21
- 毛立坤:地狭人稠型城市的困境与治理2018-12-26
- 巴曙松:香港在国际金融体系大变局中的独特地位2018-11-04
- 韩星 杜晓宇:和而不同——香港六大宗教和谐共处之道2018-10-02
- 田飞龙:新香港的3个战略支点2018-09-15
- 卢麒元:香港的超级地租2018-09-05
- 田飞龙:大湾区是香港角色的历史性“升华”2018-08-21
- 王磊 谢宇:论《香港基本法》解释实践对人大释宪的启示2018-08-19
- 杨晓楠:香港基本法的类型化司法适用2018-08-19
- 田飞龙:后占中时代的一国两制与香港管治2018-08-03
- 邵善波:终审法院本质上是一个政治法庭2018-07-02
- 陈端洪:宪制性对峙和恶性对峙——“厄里斯女神”的香港面相2018-06-22
- 田飞龙:香港殖民地身份的迷思与破解2018-06-07
- 朱世海:宪法与基本法关系新论:主体法与附属法2018-04-18
- 李蕊佚:对话式司法审查权2018-04-16
- 程洁:香港新宪制秩序的法理基础:分权还是授权2018-04-16
- 程雪阳:香港基本法第158条与司法审查次终性理念2018-04-16
- 田飞龙:论新时代“一国两制”2018-03-23
- 何慧:第五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小说2018-03-20
- 何慧:第四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小说2018-03-20
- 何慧:第三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小说2018-03-20
- 何慧:第二章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小说2018-03-20
- 何慧:第一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小说2018-03-20
- 何慧:香港当代小说史绪论2018-03-20
- 朱国斌:香港基本法实施二十年:成就、问题与展望2018-02-14
- 王志民:把握“一国两制”新的定位 正确处理六对重要关系2018-01-16
- 田飞龙:文明冲突与国家整合:“一国两制”的国家理性2018-01-11
- 程洁:香港新宪制秩序的法理基础:分权还是授权2018-01-03
- 田飞龙:多维对话之香港是否已经“染红”?2017-12-23
- 田飞龙:回归18年:一国两制港澳模式之比较2017-12-23
- 张丹:香港政治文化建设探讨2017-12-15
- 田飞龙:“一国两制”的国家理性2017-11-19
- 胡锦光:论香港基本法审查权及其界限2017-11-16
- 阎小骏:一国两制的新时代2017-11-07
- 田飞龙:香港,那漫漫的“归航”2017-10-30
- 田飞龙:十九大报告开启依法治港和有序融合新时代2017-10-19
- 韩大元:论《宪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过程中的作用2017-10-11
- 田飞龙:2017:香港的一国两制机遇2017-10-09
- 田飞龙:香港的21世纪历史密码2017-09-26
- 田飞龙:以法治矫正香港校园民主失范2017-09-26
- 杨晓楠:从“不干预原则”的变迁审视香港特区司法与立法关系2017-09-20
- 杨晓楠:传统与新秩序:“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普通法2017-09-18
- 强世功:九龙城寨与香港大学 2017-09-17
- 杨晓楠:国家机构现代化视角下之监察机制改革2017-09-13
- 田飞龙:香港的校园民主现象学2017-09-09
- 田飞龙:一地两检的香港痛点2017-09-02
- 田飞龙:占中“违法达义”的悖谬2017-09-02
- 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趋势与香港的定位2017-08-25
- 田飞龙:一国两制的国家理性与未来发展2017-07-12
- 王振民:香港为什么依然重要2017-07-07
- 秦前红:善用香港基本法,维系一个平衡的特区宪制架构2017-07-06
- 龙应台:香港精神还在吗2017-07-05
- 阎小骏:“三方面都能接受”是香港管治工作的重要原则2017-06-29
- 韩大元:维护宪法和基本法权威,大力增强国家认同2017-06-02
- 巴曙松: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新动力2017-04-01
- 陈端洪:林郑月娥来了,以“一国两制”为学堂,理解香港政治2017-03-28
- 巴曙松等:人民币国际化新阶段与香港的机遇2017-03-28
- 刘山鹰:“公民推荐”是泛民派的政治再动员2017-03-21
- 田飞龙:香港政治文化的公共性危机2017-03-06
- 中评2017两会专访:田飞龙解读总理报告香港部分2017-03-06
- 田飞龙:特首选战与香港民主发展2017-03-06
- 阎小骏:香港的未来:制度自信、"一国两制"与对港工作2017-02-27
- 何慧:《香港当代小说史》后记2017-02-24
- 刘山鹰:特首战:曾俊华对余若薇?2017-01-16
- 田飞龙:香港宣誓释法与违宪审查制度建构2017-01-04
- 田飞龙:香港宣誓释法与违宪审查制度建构2016-12-28
- 王磊:香港政治体制应当表述为“行政长官制”2016-12-28
- 强世功:无言的幽怨——香江边上的思考之二2016-12-25
- 韩大元:维护宪法尊严 凝聚法治共识2016-11-23
- 刘山鹰:人大常委会“释法”可能会被悬空2016-11-14
- 林峰:“一国两制”下香港“外籍法官”的角色演变2016-11-10
- 陈端洪:理解香港政治2016-11-10
- 项飚:直面香港——“民主”、“自治”与政党2016-11-10
- 黄明涛:再论香港特区“庄丰源案规则”与人大释法2016-11-08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2016-11-07
- 田飞龙:青年本土派胜选挑战香港管治基础2016-09-20
- 刘山鹰:立法会选举之后的香港政治走向2016-09-17
- 刘山鹰:泛民派赢了,香港仍然一国两制2016-09-07
- 田飞龙:青年本土派胜选挑战香港管治基础2016-09-06
- 阎小骏:徘徊与摇摆:香港人国家认同的集体困境2016-09-04
- 刘山鹰:关于王光亚谈话的两个推测2016-07-07
- 朱世海:香港基本法中的权力结构探析2016-06-29
- 李晓兵:对香港特区法院宪制角色的思考2016-06-21
- 马岭:从《基本法》规范看中央与香港的权力关系2016-06-08
- 马岭:提请解释香港基本法主体的合理范围2016-06-02
- 齐鹏飞:“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2016-05-25
- 夏瑛 管兵:香港政治文化的嬗变:路径、趋势与启示2016-05-25
- 杨晗旭 徐海波:试析香港国家认同的困境2016-05-25
- 田飞龙:繁荣稳定以经济和法治为基础2016-05-24
- 刘山鹰:重启香港政改应超越常规2016-05-24
- 田飞龙:政改闯关与新香港治理2016-05-10
- 李晓兵:从港督到特首:兼论香港宪制秩序与行政长官的宪制角色2016-05-06
- 李小加:香港金融市场的新征途2016-04-22
- 严泉:公民社会的华人样板2016-03-28
- 艾理堂:从特朗普崛起看香港本土派2016-03-22
- 刘山鹰:香港政局的悲观与乐观2016-03-20
- 黄明涛:普通法传统与香港基本法的实施2016-03-10
- 刘山鹰:独立调查委员会有助于查清旺角事件2016-03-01
- 秦静:突破与保守:香港终审法院涉福利权案的审理思路及其新进展2016-02-29
- 周耀华:香港“怪现象”背后的根源2016-02-29
- 田飞龙:旺角事件的政策正义与拐点效应2016-02-19
- 郑贤君:隐含权力:普通法对香港政制的影响2016-01-22
- 刘山鹰:梁振英打开重启政改之门?2016-01-19
- 陈昌凤:香港报业竞争的消长2016-01-18
- 孙成 邹平学:如何审视“831决定”的若干法律问题2016-01-14
- 李晓兵:2015香港重大法治事件:落实基本法贯穿始终2016-01-09
- 林来梵 黎沛文:防卫型民主理念下香港政党行为的规范2016-01-07
- 尹鸿:共造后合拍时代的华语电影2015-12-26
- 刘山鹰:如果反对派在立法会过半,怎么办?2015-12-24
- 田飞龙:特首地位与香港管治2015-12-23
- 邹思聪:日治时期的香港:另一种文明的“可能”2015-12-21
- 田飞龙:区议会选举凸显港日常政治转向2015-12-05
- 王建:香港经济增长能力长期衰退的现状与原因2015-11-27
- 中国战略思想库:关于发挥香港特殊优势,推进沪港合作,在上海建立港币2015-11-23
- 仇广宇:在香港当公务员,真的爽吗2015-11-05
- 刘山鹰:在香港发现中间道路2015-11-02
- 马超:警惕香港进入迟暮经济2015-11-01
- 田飞龙:当占领已成往事——写在占中运动一周年之际2015-09-30
- 田飞龙:特首在基本法秩序内之“超然”地位2015-09-16
- 田飞龙:特首地位的中央渊源2015-09-16
- 刘山鹰:香港重启政改的可能性2015-09-15
- 田飞龙:一带一路与香港复苏2015-09-10
- 巴曙松 廖慧:从“一带一路”战略看香港发展亚洲人民币债券市场2015-08-20
- 程雪阳:解决香港政改争议要回归基本法2015-07-25
- 林垚:从比较宪法角度勘破“实质提名权”迷思2015-07-20
- 姚锦祥 王裕庆 王东阳:“一带一路”中的香港角色2015-07-02
- 陈秉安:对港政策不能一昧“强硬”2015-06-28
- 刘山鹰:关于香港政局的三个预测2015-06-28
- 刘山鹰:香港政改方案要有更大包容性2015-06-28
- 田飞龙:政改闯关考验香港民主品质2015-06-25
- 乔新生:香港的未来依靠谁2015-06-25
- 田飞龙:香港政改闯关投票结果评析与前景展望2015-06-24
- 田飞龙:重启政改只能重走第三步2015-06-21
- 王言:沈祖尧校长,你慢慢来2015-06-21
- 黑白自在:香港普选黄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2015-06-19
- 曹昔舜:新加坡的崛起足以引发香港反思2015-06-17
- 李晓兵:从中英关系发展看香港未来2015-06-11
- 李晓兵:七十年前法国与今日香港政改2015-06-11
- 中评论坛:香港政治主要问题与对策2015-06-11
- 郑永年:香港问题恶化不容忽视2015-06-10
- 田飞龙:深圳对话带来政改闯关最后机遇2015-06-03
- 王光亚:把握机遇,勇于担当,做出推动香港民主发展的正确抉择2015-06-01
- 梁海明:香港困局只能自救2015-05-19
- 莫纪宏:香港特色普选对民主政治实践有新贡献2015-05-12
- 高中:香港特别行政区集会游行自由的法治保障与合理界限2015-04-29
- 田飞龙:政改方案助推香港民主“普选之窗”2015-04-27
- 余光中:从母亲到外遇2015-04-05
- 李永刚:香港住房政策的隐蔽逻辑2015-04-03
- 白先勇:香港——一九六○2015-03-25
- 田飞龙:基本法秩序下的预选式提名与行政主导制的演化2015-03-23
- 陶冬:自由行之死 2015-03-19
- 钱锺书:宋诗选注·香港版《宋诗选注》前言2015-03-17
- 田飞龙:政改闯关成功为新香港发展奠基2015-03-05
- 田飞龙:自由行政策调整应重公平互惠2015-03-03
- 田飞龙:循序渐进仍是香港政改主调2015-03-03
- 吾非羊:土客之争2015-03-02
- CoChina:关于香港自由行的争吵,你需要知道的三个问题2015-03-01
- 张五常:我不看好香港的经济前景2015-02-26
- 田飞龙:香港政改未完待续——《香港政改观察》后记2015-02-24
- 丁学良:香港进入“新常态”2015-02-03
- 乔新生:如何防止香港成分裂中国前沿阵地2015-01-28
- 李晓鹏:强权特首的回归与李嘉诚的出走2015-01-24
- 吴木銮:香港廉政面临的挑战2015-01-18
- 刘志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2015-01-14
- 吴晓波:香港已进入老人寡头经济时代2015-01-13
- 鲁政委:内地和香港需“同甘共苦” 2014-12-18
- 田飞龙:基本法再教育重在凝聚法理学共识2014-12-18
- 陈冠中:我这一代香港人的成功与失误2014-12-18
- 乔新生:香港未来何去何从2014-12-06
- 屠凯:苏格兰、加泰罗尼亚和香港的政制特征2014-11-19
- 许知远:柏林墙与深圳河2014-11-10
- 田飞龙:从刘丁宁事件看央港高校之争2014-10-27
- 田飞龙:“四点倡议”实质开启政改二次咨询 2014-10-25
- 杨光斌:李嘉诚形象逆转与香港的沉沦2014-10-23
- 陈德霖:打造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2014-10-21
- 朱国斌:中央对港政改决定的宪法法理2014-10-19
- 吴迪::爱国主义和香港:愤怒只能走向毁灭2014-10-15
- 白永瑞:1930年代香港旅行——超越另一个境界线2014-10-11
- 李风:应制止外国及台独势力介入香港政改2014-10-11
- 陈行之:关于制止香港之乱的国家建议2014-10-01
- 陈平原:从“大侠”到“大学”——香港文化形象的嬗变2014-09-26
- 张建:香港经济发展的出路何在?2014-09-07
- 刘利刚:香港的相对衰落已经开始2014-09-03
- 强世功:中央才是最大的香港民主派2014-09-02
- 邵宗海:怎么看香港政改问题2014-09-02
- 纪硕鸣:不颠覆“一国两制”应是底线2014-09-01
- 丁学良:香港政争之源:主权治权分歧2014-08-29
- 文扬:香港经得起激进政治的风浪吗?2014-08-29
- 刘乃强:是谁撕裂香港社会?2014-08-12
- 陈端洪:港人爱国情怀辨识2014-07-29
- 徐斌:香港行政长官宪制地位研究——从《基本法》弹劾条款切入2014-07-19
- 张鸣:香港稳定的秤砣2014-07-19
- 刘山鹰:再谈香港普选“择一任命”2014-07-19
- 田飞龙:滥“拉布”折射港式民主危机2014-07-14
- 刘山鹰:香港普选另一思路2014-07-13
- 龚刃韧:香港特首普选的:国际比较:问题2014-07-12
- 丁礼庭:四论香港2017全民普选 2014-07-12
- 丁学良:中国治理香港缺少“比较优势”2014-07-10
- 姚选民:香港的难题在哪里?2014-07-06
- 杨光斌:香港:民主面纱下的族群主义2014-07-03
- 田飞龙:“占中”无法获得“民意许可证” 2014-06-27
- 文扬:《基本法》中没有叛国活动空间2014-06-22
- 韩大元: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共同构成特区宪制基础2014-06-21
- 田飞龙:白皮书进一步厘清中央与特区关系2014-06-19
- 田飞龙:“622”是不折不扣的假公投 2014-06-19
- 田飞龙:白皮书波澜:央港关系的法治转型和中国人史观重建2014-06-19
- 田飞龙:“共同基础”夯实“一国两制”宪法保障2014-06-19
- 丁礼庭:析《一国两制在港实践》白皮书 2014-06-14
- 丁学良:香港管治历程:事不做绝,族群共存2014-06-14
- 丁礼庭:再论香港2017全民普选 2014-06-12
- 丁礼庭:也谈香港2017全民普选 2014-06-12
- 王振民:香港法院适用中国宪法问题研究2014-06-10
- 田飞龙:反“拉布”的三个建议2014-06-05
- 田飞龙:港式民主畸生无底线“外援模式” 2014-06-05
- 王振民 孙成:香港法院适用中国宪法问题研究2014-06-02
- 郑贤君:论香港法院的司法审查权2014-06-02
- 李晓惠:香港普选保留功能组别的法理依据与可行模式研究2014-05-11
- 乔新生:中国大陆有两面非常难得的镜子2014-05-06
- 秋风:迷失的香港和台湾2014-04-30
- 田飞龙:“小政改”定位与“公民推荐”改进 2014-04-29
- 徐学群:香港焦虑症2014-04-26
- 张洁平:今日台湾,明日香港?2014-04-22
- 西蒙周:总是拖后腿 香港好意思吗?2014-04-21
- 张定淮 甘长山:论香港政党政治的发展空间和限度2014-04-14
- 刘兆佳:思考香港政治需从香港的独特性出发2014-04-02
- 刘诚 许书咏:中央保留原则下的《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2014-03-13
- 秦前红 黄明涛:表达自由的理念与限度2014-03-03
- 王书成 林峰:《基本法》第24条与香港永久性居民之法理定位2014-03-03
- 刘乃强:马年是拨乱反正年2014-02-02
- 刘乃强:中央是否真想落实香港真普选?2014-01-18
- 香港特首梁振英2014年《施政报告》(全文)2014-01-17
- 魏敦友:香港之行散记2014-01-12
- 陈新 黄华:香港立法会演变探究2014-01-11
- 张洁平:香港2013: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2013-12-29
- 乔新生:香港的投资环境是否出了问题2013-12-14
- 黄炽华:香港已落后星洲 正被上海赶上2013-12-03
- 陈弘毅:香港特首普选问题的法律和政治考虑2013-11-03
- 陈弘毅:香港政治应找出平衡“一国”与“两制”的中道2013-11-03
- 张淑钿:香港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实践及对内地的启示2013-11-03
- 林行止:左独现型弹刻徒劳2013-10-26
- 金庸:香港赋2013-10-14
- 刘乃强:香港决战之后将如何管治?2013-09-17
- 陈弘毅:一国两制的法治实践:十年的回顾与反思2013-08-31
- 陈弘毅:台湾与香港的宪政发展:比较与反思2013-08-31
- 陈弘毅:法院在社会中的角色2013-08-31
- 陈弘毅:从刑事法律冲突看回归后香港与内地法制的互动2013-08-31
- 陈弘毅:《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理念、实施与解释2013-08-31
- 李纬华: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在外佣居港权案中的宪政处境评析2013-08-31
- 陈弘毅:回归後香港与内地法制的互动:回顾与前瞻2013-08-19
- 林峰:《基本法》对香港司法审查制度的影响2013-08-18
- 傅思明:香港法院的司法审查权2013-08-12
- 庄金锋:论“基本法”的创造性及其对法理学的新贡献2013-07-28
- 强世功:和平革命中的司法管辖权之争2013-07-28
- 陈冠中:香港人是被建构出来的2013-07-15
- 程洁:中央管治权与特区高度自治——以基本法规定的授权关系为框架2013-07-14
- 叶秋华 李温: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法制及其启迪2013-07-14
- 刘松山:香港基本法实施中的“民意”2013-07-14
- 叶靖斯:中港融合下的香港廉政挑战2013-07-10
- 王振民:论回归后香港法律解释制度的变化2013-06-22
- 朱孔武:香港立法会调查权的法理探析2013-06-07
- 黄仁龙:《基本法》与香港法治的发展2013-05-24
- 王文娟: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解释的一些思考2013-05-24
- 熊景明:香港的价值在于它的学术自由2013-05-19
- 邹平学:抵触基本法还是符合基本法2013-05-18
- 林峰: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与立法机关之间的关系2013-05-16
- 曹旭东:香港政党政治的制度空间2013-05-15
- 王磊:论人大释法与香港司法释法的关系——纪念香港基本法实施十周年2013-05-15
- 乔新生:如何看待撒切尔时代的香港问题2013-04-28
- 林贡钦:香港观察:“占领中环”与“公民抗命”2013-03-31
- 许崇德:基本法实施十年回顾2013-03-30
- 李太莲: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产生办法的政治成本与效益分析2013-03-26
- 杨建顺:从香港奶粉限购看政府的责任2013-03-17
- 王英津:“双普选”对香港政治发展的影响与应对2012-12-28
- 丁学良:香港和内地关系紧张的一大原因2012-12-24
- 邹平学:香港基本法解释机制的法源规范探析2012-12-23
- 龙应台:我的香港,我的台湾2012-12-07
- 马杰伟 冯应谦﹕香港身分认同研究的时代意义2012-11-18
- 李慧:香港宪政秩序变迁中的判例制度2012-11-10
- 刘乃强:从殖民地人到中国人2012-11-05
- 楼伯坤:香港刑法中的犯罪客观要素及对内地的启示2012-10-29
- 周其仁:香港地制的另一面2012-10-12
- 张五常:是谁创造了重庆的经济奇迹2012-09-26
- 郎咸平:是什么打垮了香港制造企业?2012-08-22
- 曹旭东:博弈、挣脱与民意——从“双非”风波回望“庄丰源案”2012-08-01
- 闾丘露薇:国情教育2012-08-01
- 黄国钜:国民教育,错在“国民”2012-08-01
- 陆伯言:香港应成中国民主特区2012-07-27
- 陈景辉:再谈公共理性2012-07-25
- 郑东阳:香港“左派媒体”60年——《大公报》百年沉浮2012-07-18
- 张欢:完善香港行政主导体制的思路:实现从殖民统治模式到现代国家治理2012-07-11
- 苏祖祥:“僭”——港媒的乾坤大挪移2012-07-02
- 李铁:什么是真正的香港危机2012-03-19
- 霍韬晦:香港的核心价值有待深思2012-03-17
- 叶海波:香港基本法实施中的权力冲突与协调2012-03-17
- 郑酋午:香港的机构能不能调查特首?2012-03-02
- 梁文道:凡事要有个过程2012-02-18
- 薛涌:东亚社会要学会多元化的文明规范2012-02-12
- 郭又新 刘大平:美国亚洲战略中的香港问题2012-02-07
- 吕大乐:香港回归设计上的错误2012-02-06
- 傅葆石:回眸“花街”:上海流亡影人与战后香港电影2012-01-14
- 汉语诗歌的困境与出路——“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1”三人谈2011-12-09
- 鲍尔吉·原野:跟穷人一起上路2011-12-05
- 许崇德:略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2011-11-18
- 许崇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法律地位2011-11-18
- 许崇德:简析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法律 2011-11-18
- 韩少功:笛鸣香港2011-09-29
- 北岛:诗意地栖居在香港2011-08-31
- 杨银波:香港是中国的文化中心2011-08-27
- 李克强:协力求发展 合作促繁荣2011-08-18
- 郝铁川:维护香港同胞根本利益的90年2011-08-18
- 王绍光:香港案例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2011-08-13
- 熊景明:我与服务中心二十年2011-07-30
- 邱立本:他们改变了香港,也必将改变中国2011-07-18
- 李柏光:试论香港刑法改革的动因和道路2011-06-17
- 沈泽玮:2011中国两会 香港不会被“中央规划”2011-03-16
- 胡锦光 朱世海:三权分立抑或行政主导制——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体的特2011-03-01
- 陈冠中:中国天朝主义与香港2011-02-22
- 米格:到底是谁在控制香港?2011-02-14
- 石剑峰:理解香港,真实离真相有距离2011-01-09
- 强世功:国家认同与文化政治2010-12-19
- 强世功:国家认同与文化政治——香港人的身份变迁与价值认同变迁2010-12-15
- 沈旭辉 陈伟信:由村到镇的思考:中国基层选举的结构性问题与香港地方2010-11-28
- 陈端洪:主权政治与政治主权:《香港基本法》主权话语的逻辑裂隙 2010-11-05
- 夏斌:金融市场完全开放,上海必超香港2010-10-23
- 陈映真:倾听充满正气和洞见的声音2010-10-13
- 香港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10-09-25
- 吴稼祥:香港是雅典,是迦南,还是桃花源2010-08-09
- 郑永年:“两票制”与香港民主的制度创新2010-07-23
- 陈竞新:高铁之争背后的香港本土价值2010-07-11
- 宋郑鲁:香港民主化博弈的背后2010-06-26
- 金一南:中国强烈战略进取意识曾确保香港回归2010-02-23
- 呙中校:被误读的香港高铁2010-01-21
- 强世功:香江边上的思考2009-09-19
- 强世功:解读香港问题2009-09-19
- 朱孔武:香港选举制度的宪法政治分析2009-09-15
- 吕新雨:当摄影机转向太平盛世的背后——看香港纪录片《歌舞升平》2009-06-15
- 闲客:谁是香港的“民进党”?2009-04-24
- 强世功:香港政制发展之谜2009-03-06
- 许之远:香港所见与所思2008-12-31
- 蒂莫西·加顿·阿什:在香港感受美中影响力消长2008-11-28
- 刘长乐:从凤凰卫视的成长看回归十年香港传媒业发展历程2008-10-22
- 强世功:基本法之谜2008-10-12
- 李欧梵:香港,作为上海的“她者”2008-09-27
- 田方萌:就香港学术界及学风问题答网友问2008-08-06
- 田方萌:香港学术界为何如此保守?2008-07-28
- 陈昌凤:香港报业十年回眸2008-07-15
- 谢盛友:新改革开放,新四个现代化2008-01-07
- 丁松泉:对民主的确认2008-01-05
- 钱钢:香港微观2007-11-22
- 汪丁丁:再谈香港经济2007-09-26
- 龙应台:谁的添马舰──我看香港文化主体性2007-07-20
- 陈志武:回归十周年看香港的过去与未来2007-07-12
- 王建民: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成就与省思2007-06-26
- 郑宏泰 黄绍伦:香港民众对局势的评价以及社会下层面临的危机2006-06-26
- 香港的法律教育2006-05-30
- 龙应台:栽培香港2006-05-01
- 赵志裕 温静 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2005-12-15
- 李岩:大陆、香港电视新闻图像符号的文化差异2005-11-14
- 潘忠党:历史叙事及其建构中的秩序——以我国传媒报道香港回归为例2005-11-08
- 龙应台:野象2005-06-26
- 龙应台:玉兰花2005-04-06
- 龙应台:黑色玻璃罩2005-01-16
- 龙应台:我独独看不到香港2004-12-17
- 龙应台:栽培香港2004-11-10
- 香港不只是中国的另一个城市200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