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麟龙 :人情是戴在中国人脸上的“口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23 次 更新时间:2014-11-26 00:23

进入专题: 人情   面子   权力   翟学伟  

夔麟龙  

翟学伟从儒家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其流变中探出了中国社会人情研究的一条新思路……

我读博士时的一位小师妹Alice是个意大利美女,但她在入学选课时却产生了一些颇为中国化的纠结心情,只好向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大师兄求助。原来,她觉得某位老师的研究方向跟她的兴趣点很接近,想请他多做指点,可又担心这位老师觉得她不是自己的弟子而不愿意指导;同时,她还怕导师知道这件事后不高兴。听罢她的顾虑,我不禁哑然失笑:平素以简单、直接行事风格处世的老外,在一个人人讲究“人情”关系,处处维护“面子”的国度,居然也被人情牵绊住了。

转念一想,且不说是不谙国情的“老外”,我们又何尝不常常在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里迷失、困顿抑或痛苦挣扎?因此,翟学伟的《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一书的再版,说明此书的确搔到了社会和人们内心的最“痒”处。“关系”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不仅是国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行事原则,以及需要经营和增值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更是社会学领域研究的显题。

在作者翟学伟看来,中国社会成员在社会中按照某种规则进行组合,这是社会学中的“社会构成”,而一些知识分子对其进行反观和思考,并由此影响、规范或重塑这一社会,便是所谓的社会建构。作为一个社会学者,翟学伟保持着对于本土文化的批判性的尊重。所以说,本书不仅是学术成果的展示,更是某种研究方法论的尝试和宣介。比如说,翟学伟就从儒家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其流变中探出了中国社会人情研究的一条新思路。

人际关系本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主要领域,在翟学伟看来,在中国芜杂的文化体系中,这一概念已然裂变成三个颇有本土涵义的术语:人缘、人情和人伦,它们三位一体,共同组成了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从中可看出以儒家为中心的传统伦理思想支撑着的中国独特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的深层结构。

过去关于中国人际关系的许多研究,只是停留在一种思辨分析的层面上,不能解释一个现实情境中的中国人是如何策略性又结构性地表现其社会行为的,也不能反映一个中国社会的成员是如何在具体的社会互动中来操作这些变量的,“中国人关系网络中的结构平衡模式”一文便是借助某个个案的本土解释,直击糅合着独特国民性格、文化底蕴的社会关系网络方面的“中国怪现象”。

当然,积淀了几千年呈现“超稳定结构”的中国国民性格也在激荡的现代化过程中因为剧烈的社会流动出现了新的变化态势,尤其是遭遇结构性裂变的中国当下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会遭遇怎样的强烈冲击?翟学伟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因为社会变迁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的流变,这便是学术应如何有效嵌入社会现实,并予以深究和指导的富有意义的尝试。

眼下中国各地民众都戴上口罩来应对肆虐的雾霾,其实,中国人也善于戴着“口罩”和“面具”进行交往和生活,仿佛中国的人际关系,像雾霾一样让人不适。翟学伟的本土化研究,也让我们可以有机会掀开这些伪装的“口罩”,拨开包含复杂传统文化、国民性的“浓雾”,去阅读一个民族真实的性格和面目。

    进入专题: 人情   面子   权力   翟学伟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52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东方早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