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英:李克强访英意在商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70 次 更新时间:2014-06-22 16:46

进入专题: 中英关系  

刘阿英  

 

中国总理李克强自16日开始,对英国展开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大多数主流媒体和公众舆论都认为,李克强这次访问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中英经贸关系。具体而言,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关注点,大多集中于中英两国政府在高铁、核能、金融、人文科技等领域的深化合作。

无疑,中英经贸合作是这次李克强访英的重中之重;然而,我认为,这仅仅是李克强访英的直接目标和短期目标,如果我们把这次访问置于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那么,其意义便远非仅仅止于"言商"。

何谓当下国际地缘政治的大背景呢?2014年的上半年,就国际政治而言,可谓多事之秋。

首先是美国加快了其"重返亚洲"的战略转移。

自奥巴马总统近期访问日、韩、马、菲以来,在"亚洲再平衡"的旗帜下,美国加快了重返亚洲的步伐,形成了美日菲在亚洲联手对付中国的战略同盟。

在中国南海,在中菲、中越就几个海岛主权的争执达到白热化之际,口头上一直标榜"不选边站"的美国,如今却明确表态支持菲律宾和越南,日本更是加快、加大了对菲越的军事援助和武器出售。再加上香港关于行政长官普选的问题和台湾由于两岸服贸协议而引发的"太阳花运动",中国大陆政府与港台的关系也因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麻烦。

简言之,多年来一向相对平静的亚洲,霎时变得剑拔弩张,敌友关系更加错综复杂。虽然大多数人相信,离区域性的战争爆发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因为这些纠纷涉及了几个大国的核心利益,趋势向何处发展,可谓波诡云谲,变化难测。

其次,是俄国与西方的重新交恶,以及由此导致的俄国"东转"。

俄罗斯与西方阵营就克里米亚和东部乌克兰问题而交恶,且恶化之趋势至今看不到有任何缓和或者改善的迹象。昨日俄乌就天然气供应问题的谈判告吹,更加彰显了俄乌关系恶化的程度、及其对更广泛的俄西关系的影响。与此同时,俄罗斯因其目前国际上的政治孤立和石油市场的大面积萎缩,而把未来竞争的目光转向了中国:普京总统亲赴上海,高调参加了亚信会议并签署了中俄未来30年的天然气供应合同,并出席了2014年中俄海军大规模的东海军演,为近期中日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争执添加了新的隐含变数。

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多边关系中,中国是全方位的当事国和利益的直接攸关者。中国政府多次表明,在承认现实的前提下,主张和平解决与邻国的主权争执,但涉及到被帝国主义列强夺去的"祖宗基业"问题,则强调领土领海"一寸也不能丢",甚至为此不惜一战。然而,中国正处于经济的快速惯性增长期,从心底里不愿由于战端而再次失去这个历史的发展机遇。此外,中国内部还面临着愈演愈烈的恐怖袭击和各类分裂主义势力的挑衅。周边领土领海的争议,无疑也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贸易环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如何有理有节有利地处理这一切,是对中国习李政府的严峻挑战。

美国是太平洋国家,不是亚洲国家;但美国在亚洲存在着重大的战略利益,也为争夺亚洲参与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并付出了沉重的战争代价。作为二战以来长期形成并唯一存留的霸权国家,凭借其强大而先进的军力,美国在世界尤其是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是毋容挑战的。奥巴马近日在西点军校明确放言:美国还要领导世界至少一百年。然而,奥巴马的豪言毕竟掩盖不了美国经济入不敷出的窘迫现实;最近一次的金融危机彻底吹破了虚拟经济的神话泡沫,美国债台高筑,全球驻军的巨额支出,国内产业结构的失衡所带来的实体经济空心化,已经使得奥巴马政府在预算上捉襟见肘,而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的敌人,如今又大有卷土重来的翻盘之势。这一切,使得今天的美国,如果在亚洲卷入又一场区部战争,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二十多年来东寻西找,谋求一条重新崛起的道路。但面对残酷的现实国际政治,俄罗斯在"新思维"的涅槃中,失望多多:资金援助属画饼充饥,北约东扩似乎无有止境,各种颜色革命包围着俄罗斯,所得到的回报是到处碰壁,头破血流,且倍感羞辱。在很大程度上,普京之所以成为今日沙皇,既有俄罗斯民族狂傲不羁基因的孕育,也有北约言而无信的东扩政策的刺激。俄罗斯从来不是第三世界国家,故没有穷国小国的忍耐力。西进无望,只有面向东方;冷战以后中俄经济和综合国力的一涨一消,和意识形态上的历史渊源,使得两国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具备更坚实的建立平等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连续增长,对资源特别是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张和国内资源的相对短缺,以及十三亿人口人均收入的持续提高所形成的大市场,俄国在军工技术和航天科技方面的领先优势,如此等等,形成了中俄合作双赢的互补关系,组成了俄罗斯第一次真心诚意与中国平等合作的基础。

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在民间和学界不乏对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沉痛反思,但在日本政界,从未从灵魂深处对军国主义进行过真正的反思,尤其是对待其亚洲的邻国。这一点在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二战后日本在国际压力下,低眉顺眼,忍气吞声,老实了五、六十年,期间也不断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贸易制裁。但在近几年来,日本借着对美国战争的经济买单,企图变为所谓的"正常国家",在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庇护下,得寸进尺,逐步否定二战成果,改变二战以来形成的国际秩序,以把钓鱼岛国有化为第一步,投石问路,开始了对中国的再一次挑衅。但只要日本一天不能坦承对诸如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一天不能归还所掠夺的邻国领土,一天不能放弃祭拜窝藏于靖国神社的战犯亡灵,那么日本就一天不会得到国际社会和邻国的正常对待,何论与韩国的军事同盟,何论"积极的和平主义"?奥巴马的打气筒并不能使日本真正强大起来,安倍的"环球外交"更不能吹走世人对历史的记忆。但日本以中国作为翻身的挑战对象,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无有替代者。

面对如此二战以来最大的世界秩序变革情势,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次李克强的访英,其意义恐怕就不仅仅是扩大双边贸易投资那么简单了,我认为,李克强此次访英之行的深层意义,其实是大国外交的重要一环:讲明中国在国际大格局中的立场,阐述国际和平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根本利益和底线,解释诸如在中日关系和南中国海等亚洲争议中的历史形成,阻止再一次冷战对立的形成,这一切估计都会渗透在整个访问的过程之中。

英国在综合势力和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中,虽远远落后于其欧盟邻国德国和法国,但英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

首先,英国在能源、投资、文化、科技及教育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其次,中英有着成熟稳固的外交关系,特别是从去年英国首相访华以来,两国关系有重大的发展,英国表现出了与中国修好的强烈愿望;

第三,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发达国家,在基础设施更新换代方面,有着很大的市场,中英经济关系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

第四,英国不仅是安理会常务理事国,也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之一,对国际事务和欧盟事务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五,英国是美国最重要的战略同盟国,对美国的国际政策有着最大的影响力。中国影响英国,有可能大大削弱正在形成中的对华包围圈。这最后一点尤为重要。

至于李克强此次访问的成果,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国的欲求。如果英国真正想要借与中国的合作,加速其经济从金融危机以来的复苏,就应该以互惠互利的实际态度,扩大两国的经贸合作,尽量避免以人权问题、西藏问题来刺激中方。相信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在汲取了前任工党首相布莱尔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的教训之后,知道对目前的英国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 刘阿英 为《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进入专题: 中英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566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