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震远:进入深水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及其前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49 次 更新时间:2014-02-03 11:22

进入专题: 两岸关系  

郭震远  

 

两岸公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现在已经进入了所谓的深水区。需要对于进入深水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做出战略性、前瞻性判断。这是保证顺利渡过深水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目标所不可缺少的工作。而对于2013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实践的分析、把握,为完成这一工作提供了基础。

 

两岸之间的具体矛盾、摩擦有所增多  和平发展进程将在缓进中深化

2008年5月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历史新阶段后,短短几年中,两岸关系发生了1949年以来最重大的变化,既给两岸民众带来重大现实利益,又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显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在四年多当中经历了精彩的起步。

但是,马英九实现连任以来,特别是在2013年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在继续有所进展中,开始出现变缓的趋势,两岸之间具体的矛盾、摩擦及它们的影响,开始有较多表现。2013年6月两岸签订了“服务贸易协议”(“服贸协议”),这是两岸签订ECFA后的重要后续行动之一。服贸协议的实施对于ECFA的落实,对于两岸,特别是对于台湾服务业的未来发展,都有重要积极意义。但是,不仅台湾民意代表机构对服贸协议的审议延宕至今,而且还出现了反对签订服贸协议的社会运动。虽然马英九当局一再督促,但效果并不明显。马英九实现连任以来,两岸政治对话、政治协商问题,迅速成为两岸关系热点。尽管一年多当中多种形式的民间两岸政治对话广泛展开,但马英九当局的态度一直十分谨慎,以至于关于两岸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洽商签署和平协议等关键性的政治议题,不仅看不到官方对话的前景,甚至连民间形式对话也没有进展。

台湾继续积极推进对美军购,2013年相继从美国购得P-3C反潜巡逻机、阿帕奇直升机,以及着手进行F16-A/B型战斗机升机改装等。同时,2013年10月,台湾发布的2013年版《国防白皮书》中,继续把大陆视为台湾面临的“主要威胁”。

此外,虽然马英九当局仍然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但对于拓展台湾的“国际空间”,在国际上显示台湾“独立主权国家”地位,却有更积极表现。2013年4月签订《日台渔业协议》;6月鼓动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支持台湾出席国际民航组织大会的法案等动作。这些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成为两岸之间矛盾、摩擦的重要表现,导致两岸关于和平发展进程的推进明显放缓。

上述两岸之间矛盾、摩擦的出现,各有不同的具体原因。例如,服贸协议审议延宕,主要原因是台湾少数行业及部分民众认为自身利益受损而不满,以及民进党利用这种不满情绪打击国民党;两岸政治对话、政治协商没有进展,主要原因在于两岸六十年对抗,形成的对立状态和情绪不仅始终存在,而且难以消除,同时,马英九本人对此明显态度消极;台湾继续以大陆为主要威胁,以及拓展台湾“国际空间”,显示台湾“独立主权国家”地位,主要原因是,台湾是“独立主权国家”的观念在台湾根深蒂固。但是,这些矛盾、摩擦比较集中地,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精彩起步之后表现出来,却有重要的共同原因: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起步阶段,处理和解决的,都是直接涉及两岸民众切身利益的经济民生问题,不仅处理、解决相对比较容易,而且处理、解决给两岸民众带来明显、直接的利益,得到两岸民众的支持、欢迎,从而形成精彩迭出、成果连连的局面。

但现在和今后很长时期中,两岸面对的主要是,在两岸六十年对抗中形成、积累的,真正反映两岸关系作为政治关系本质的那些政治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处理、解决的难度远大于经济民生问题,而且与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民众一般不会关注。所以,台湾的政治人物对于处理、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积极性,甚至还企图利用这些问题谋求政治利益,从而导致了两岸之间矛盾、摩擦的集中出现,而且这一现象还将延续下去,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一个重要的新特点。

但是,矛盾、摩擦集中出现,没有也不可能导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中断、逆转。事实表明,这些矛盾、摩擦是可控的,并没有导致对进程的全域性影响。事实上,2013年中,两岸关系,包括在政治关系方面,继续出现一些亮点,而没有陷入停顿。两岸实力对比消长变化,大陆的压倒性优势不断强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带给两岸民众,首先是带给台湾民众的利益日益明显;外部环境更加明显地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等因素,不仅始终存在,而且持续强化。这些共同决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必然继续推进,也决定了两岸之间的矛盾、摩擦,必然可以通过两岸的努力得到处理、解决。所以,两岸间的矛盾、摩擦,已经并将继续导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减速,但并不会使之中断、逆转,而且随矛盾、摩擦的处理、解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将进一步深化。2014年中两岸政治关系取得某些进展,是可以期待的,例如两会的正式互访等。在缓进中深化,将成为进入深水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常态化的推进模式。

 

两岸间多领域、多层次的政治问题

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深水区的主要内容

《服贸协议》的审议延宕,是2013年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进入深水区的一个表现,因而引起两岸的关注。更值得重视的是,两岸多领域、多层次的政治问题,在2013年密集而明显地表现,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进入深水区的主要标志。实际上,对于两岸间政治问题将成为这一进程深水区的主要内容,两岸有明确共识。但是,由于两岸间多领域、多层次的政治问题,密集而明显地表现,导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在2013年快速而全面地进入深水区,则出乎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的预料。显然,和平发展进程在起步阶段重大而深刻的进展,即两岸重大的经济民生问题,得到基本的处理、解决,是这一进程的基础,而大陆方面对于进程始终如一的积极态度,则是实现这一进程的最直接原因。

2013年中,两岸间多领域、多层次的政治问题,有着全面表现,既包括涉及一些具体领域的两岸间政治问题,例如两岸海洋事务合作、台湾参加国际民航组织大会等,也包括高层次的两岸政治问题;不仅有传统的一个中国框架问题,而且有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签订两岸和平协议问题、两岸国家认同问题等等。虽然对于这些政治问题都还仅限于民间的研讨、交流,但即使如此,也清楚显示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这些两岸间政治问题在2013年密集而明显地表现,表明这不仅是和平发展进程进入深水区的主要标志,而且预示,处理、解决多领域、多层次的政治问题,将是进程在整个深水区的主要内容。必须强调的是,尽管深水区出现的政治问题多元而复杂,但最核心、最重要的只能是两岸的国家认同问题。可以说两岸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政治问题,尽管内涵和表现各不相同,而且处理、解决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所有政治问题的最终处理、解决,只能立足于两岸的国家认同。这是必然的,无可避免的。因为两岸关系在本质上是政治关系,其核心内涵就是国家认同。两岸间所有其它政治问题,都与国家认同问题密切相关,是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具体表现。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渡过深水区的复杂性与困难程度必将远大于起步阶段,所需时间肯定也将漫长得多。

显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起步阶段和渡过深水区阶段,不仅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的不同阶段,而且是内涵完全不同的阶段。如前所述,在进程的起步阶段,处理、解决的主要是两岸民众迫切希望处理、解决的两岸间的经济民生问题,因而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处理、解决,而且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在进入进程的深水区后,需要处理、解决的主要是两岸间各领域、各层次的政治问题,尤其是作为两岸关系最本质、最核心的国家认同问题,因而可以预料,处理、解决将会很困难而且复杂,需要很长时间。但同时又须重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两个相互衔接的阶段,进程起步阶段和渡过深水区阶段,有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即起步阶段为渡过深水区阶段提供基础,而后一阶段又是前一段阶段的进一步深化;更重要的还在于,尽管处理、解决两个不同阶段的问题的路径、方法各不相同,但最基本的原则却是完全一致的,包括两岸共同努力,相向努力等。认识、把握进程起步阶段和渡过深水区阶段的各自特点和相互联系,对于顺利渡过深水区,以及最终完成整个进程都有重要意义。

 

台湾在国际社会进一步边缘化

美国因素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继续弱化

渡过深水区具有较有利的外部环境

长时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台湾在国际社会边缘化的趋势,即台湾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及其影响持续减少,而台湾问题作为热点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程度及其影响也不断下降。近年来,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台湾在国际社会进一步边缘化。台湾不能参与全球性的事务,而地区性国际事务,台湾无法参与的状况甚至更为突出。2013年东海、南海海域和相关岛礁主权归属争端严重激化,把台湾置于十分微妙,甚至十分尴尬的地位。一方面,无论东海,还是南海的争端,确实直接涉及台湾;另一方面,在当事各方的争端及其处理当中,台湾又基本被排除在外。马英九进入其第二任期后,明显加强了推进“务实外交”的力度,例如2012年8月提出《东海和平倡议》、与日本谈判并于2013年4月签订《日台渔业协议》、策动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法案,支持台湾参加国际民航组织大会、提出并推进所谓“小国外交”等,但都基本没有能够提升台湾参与相关国际事务的程度。另外,世界范围的华人都热切期待两岸联手保钓,以及在南海相关争端中合作,但由于台湾方面自我设限,都未能实现,进一步减少了台湾对相关事务的参与和影响。

1949年以来,美国的插手、干涉一直是两岸关系最重要的外部干扰因素。但是,六十多年来美国对两岸关系的插手、干涉及其影响,存在递减趋势。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以及2010年中国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后,美国因素对两岸关系影响的弱化更为明显。美国因素对两岸关系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美国插手、干涉两岸关系的强度。近年的事实表明,美国确实继续插手、干涉两岸关系,例如坚持对台军售、通过相关法案支持台湾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大会等,但插手、干涉两岸关系的强度并没有相应增加,实际上还有较明显减少。坚持对台军售,是美国插手、干涉两岸关系最严重的动作。虽然可以预料,只要美国不放弃插手、干涉两岸关系,就不会终止对台军售,但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具体行动发生了微妙变化,使其对两岸关系影响的强度减少。2011年以来,美国陆续实施了几起对台军售,虽然金额很大,但并不满足台湾方面对武器种类的要求,例如不出售F-16C/D型飞机,而只对台湾现有的F-16A/B型飞机进行升级。更重要的是,突破了1982年的里根总统关于对台军售的“六点保证”,就对台军售与大陆方面实际进行了磋商。

2010年奥巴马总统提出并着手推进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后,很多人曾认为,美国出于加强对中国围堵、遏制的战略意图,将更重视台湾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强化对台湾的支持,从而将大为加强对两岸关系的插手、干涉。但事实表明,美国并没有因此更加重视台湾。2012年10月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关于对华政策的辩论中,甚至没有提及两岸关系;而在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庄园会晤”中,对两岸关系仅有十分一般的提及。2013年奥巴马进入第二任期后,对其亚太战略调整开始进行再调整。可以预料,美国对台湾和两岸关系的重视将进一步减少,从而对两岸关系的插手、干涉强度将更加减少,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将继续弱化。

台湾在国际社会进一步边缘化,以及美国因素对两岸关系影响的继续弱化,共同构成了外部环境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不利影响不断减少的局面,从而形成对进程很有利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进程顺利渡过深水区所需要的有利外部环境。尽管这一局面的形成有很多具体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影响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已巩固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由此两岸实力对比消长变化,大陆的压倒性优势更加明显;在美国的战略天平上,大陆和台湾地位的不平衡更加突出等等。这一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原因,在可预见时期内将一直保持,不会也不可能改变,这是中国自身发展大势决定的。所以可以预料,在今后很长时期中,都将保持着对于渡过深水区有利的外部环境。

 

正确处理促统和保持两岸关系现状的矛盾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顺利渡过深水区

从1949年台湾问题出现直到现在,甚至到完全实现祖国统一之时,广义的促统与拒统矛盾,始终是两岸关系的基本矛盾。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促统与拒统的基本矛盾,受各种不同因素影响,形成了各时期不同的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这些不同的主要矛盾,不仅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更具有不同的处理、解决方式。促统与拒统的矛盾,在根本上是对抗性的,这决定了由这一对基本矛盾形成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主要矛盾也是对抗性的,但它们的处理、解决方式,既有对抗性的,也有非对抗性的。1949年到1978年的三十年,解放台湾和抗拒解放,是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处理、解决的方式当然就是军事对抗;1979年到2008年4月的三十年,反“独”促统与推进“台独”,是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处理、解决的方式反分裂、反“台独”仍然是对抗性的。但是,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历史新时期,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其处理、解决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2008年5月开始,在经历了四年多的起步阶段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进程进入了进程的深水区,这实际上是进程的主体阶段。经过进程的起步阶段,此前六十多年的两岸关系严重的军事、政治对抗基本缓解,两岸的交流、交往得到空前的全面发展,这些重大变化给两岸民众带来了巨大利益。但是,促统与拒统的基本矛盾没有解决,仍然存在,只是表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进程进入深水区以来的实际事态发展,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在台湾岛内公然宣称搞“台独”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小的同时,赞成统一的声音并没有相应增大,甚至还明显地继续不断减少。尽管对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种解释,但所谓的保持两岸关系现状,开始成为台湾岛内各政治力量和政治人物的共识,也已是台湾民众的主流认识,无疑是最重要的。在李登辉、陈水扁极力推进“台独”时期,在台湾岛内宣称保持两岸关系现状,曾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反“台独”、反分裂的积极意义,与大陆坚持的反“独”促统,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容性;而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已实现精彩起步,进入深水区后,坚持保持两岸关系现状,甚至提出永远保持两岸关系现状,实际上就是阻碍进程的不断推进,要求进程在刚进入深水区即行停步,因而已经不再具有曾经有过的一定程度上的积极意义,成为了拒统的一种藉口,是促统的对立面。因而促统与保持两岸关系现状,成为了进程进入深水区后的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

马英九在2007年到2008年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期间,就提出了“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主张,但当时仍然具有作为民进党“台独”政策对立面的积极意义,而在其第一任期中两岸交流、交往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掩蔽了这一政策的消极面。但进入马英九第二任期以来,即进入进程深水区以来,这一政策阻碍进程继续推进的消极影响日益表现出来。在2012年再次遭受地区领导人选举失败后,民进党开始酝酿所谓的两岸关系政策调整。在诸多争论不下的政策主张中,所谓“最务实”的谢长廷派提出的调整标准是,“民众同意、美国接受、大陆可以忍受”,其相应的调整内容,所谓的“宪法共识”,实际上就是保持两岸关系现状。显然,蓝绿两营对于保持两岸关系现状的政策主张开始形成共识。

促统是大陆两岸关系政策的核心内涵,坚持必须向着这一目标与时俱进地不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进入深水区,面对诸多难题,尤其要坚持这一点。事实表明,两岸分别坚持的促统与保持两岸关系现状,在进入深水区后,对于各自的两岸关系具体政策都有着决定性影响,从而成为渡过深水区阶段的两岸关系主要矛盾。

虽然促统与保持两岸关系现状这一对矛盾,是促统与拒统这一对抗性矛盾,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进入深水区后的具体表现,但促统与保持两岸关系现状,并不具有尖锐的对抗性,因而应该,也可以用非对抗方式处理、解决这一对矛盾。非对抗性方式就是和平协商、和平谈判的方式。这种方式在进程的起步阶段已有充分运用,并且取得空前成功,在进程进入深水区后更须坚持运用。

两岸共同确定中国统一的大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要确立这一目标,取决于台湾岛内各政治力量和政治人物的立场、态度。必须把台湾各政治力量、政治人物现在反对统一的立场、态度,转变为至少不反对统一。为此,不仅必须进一步强化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还必须保持对台湾必要的压力。在这一方面,很重要的一条是,必须破除台湾各政治力量、政治人物,关于大陆会“忍受”两岸关系无限期保持现状,即无限期拖延实现祖国统一目标的幻想。抓住并正确处理促统与保持两岸关系现状这一对矛盾,将是顺利渡过进程深水区的最重要任务。作为主要矛盾的这一对矛盾处理好了,深水区面临的诸多问题都可较顺利地得到解决,和平统一的目标就可以较顺利实现。

 

郭震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海峡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

来源:《中国评论》月刊2月号


    进入专题: 两岸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97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