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大同与小异(关于普世价值和民族特色的讨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72 次 更新时间:2013-12-07 14:04

进入专题: 普世价值   民族特色  

张永  

 

某某同学你好,

很高兴看到你想了这么多问题,为了方便回答,我把你的问题总结为两个核心问题,也许不一定很准确。

第一,价值观的多元问题。我第一节课曾经提到,同学们听文科的课要注意,老师讲的东西可能是有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客观的知识,另一部分是主观的价值判断。客观的知识是唯一的,用实证的方法可以证明或证伪的;而价值观是多元的,反映了立场和情感无法统一。就历史学来讲,历史事实是客观知识,比如共产党在战争中打败了国民党,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即使历史事实的有些细节今天已经无法知道,但它毕竟是客观存在过的;但是对共产党战胜这个事实,不同的人评价就很不同了,大陆方面认为是伟大的解放,台湾方面认为是一场大灾难,这就很难统一了。

我们历史学主要讲客观知识部分,对于主观评价部分,我希望大家看到不同的说法,提出自己的解读。由于利益、传统、性格、精神气质的差异,价值观的多元是永远存在的。

第二,普世价值与民族特色问题。这个问题和前一个问题是相关的,也是近期思想界争论很激烈的问题。我个人是倾向于普世价值的,虽然我基于自由主义思想,非常尊重价值观的多元,而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更丰富多彩,有无穷的可能性。但我并不认为多元之间存在绝对的界限,我倾向于认为,价值多元只是大同中的小异。人性是相通的,所有的人类是一个物种,基因差别都在2%以内,虽然我们教室里两百个同学模样似乎都不一样,相当多元,但大家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相貌再特别也没有长成两个鼻子一个眼睛的。我也去过一些国家,觉得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绝大多数普通人追求的东西其实都差不多,无非是富裕的生活、幸福的家庭,各大主流的宗教也都是教人向善的,在几乎所有的文化中,杀人、盗窃都要受惩罚。

所以我认为,普世价值是存在的,不同民族追求的方向差不多,有些民族比较成功,有些民族相对落后,相对落后的民族自然要向有成功经验的民族学习,不学习是傻瓜,过于强调民族差别是站不住脚的。而且随着互联网、交通发展,经济全球化,各民族交流更加方便,过于强调民族之间的矛盾斗争是很愚蠢、很过时的。人类之所以能从动物界脱颖而出,最重要的特长就是分享知识,我们中国人今天生活中一天也离不开的东西,从电灯、电话、电脑、互联网到汽车、飞机,甚至玉米、土豆、西红柿,都是通过分享其他民族的创造才得到的。

经过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普遍认为过于强调民族矛盾只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灾难,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但现在已经逐渐被欧洲人抛弃了。欧洲越来与一体化,欧盟各国之间海关也没有了,德国与历史上仇恨很深的法国、波兰都实现了和解,这是先进思想的体现,日本、中国、韩国在这方面确实显得愚蠢过时,特别是日本作为东亚最发达的国家、历史上还是侵略国,经济虽然发达,思想确实很落后。

当然,如果世界越来越趋同,其实也很无聊的,全世界人都用IPHONE,都看好莱坞大片,都实行同样的制度,甚至都说英语,这样就很可能陷入单调和停滞,所以尽量保持多元化、尊重各种自由创造,增加大同之中的小异,仍然是很有价值的。从个人角度来讲,如果我们人生只是无数人生活的重复,那岂不是太可悲了吗?所以大同中的小异是个体真正精彩的创造,是很值得珍视的。

现在国内的讨论经常是简单化,很多文章还是政治上站队的态度,反普世价值派主要强调的是反所谓和平演变,而支持普世价值的一派中不少人确实有全盘西化的倾向。

我认为,普世价值和民族特色都是客观存在的铁一样是事实,都是无法否认的,它们本身并不矛盾,大同中有小异,应该进一步探究的是哪些应该求大同?哪些应该存小异?

有些反普世价值派认为自由、民主、人权是西方的东西,不能学,甚至把转基因这样纯粹的科学技术都妖魔化,我觉得自由、民主、科学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大同,是现代文明的核心,是现代人创造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不学是傻瓜,只能让自己更落后。

有些普世价值派认为中国需要基督教来拯救,我倒觉得不必,基督教前近代的、两千年前的东西,历史上曾经反科学、反民主,并不比儒家文化高级,并不是现代文明必须的东西,这里就应该存我们东方文明的小异了。我们传统儒家文化的很多东西和现代文明并不矛盾,事实上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是欧美以外现代化最成功的国家。

具体探讨哪些外国文化是先进的现代文明,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外国文化只是他们的民族特色,我们不必学;哪些中国传统与现代文明矛盾,应该抛弃;哪些传统可以适应现代文明,应该传承;这样的讨论才算摆脱简单的站队,才算更深入一步、更有价值了。

祝日有所知!

张永


    进入专题: 普世价值   民族特色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021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