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超民:别让幸福成“精神鸦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36 次 更新时间:2013-06-06 16:38

进入专题: 幸福  

江超民  

“幸福”近年来成了热门词汇。毋庸讳言,追求幸福是个人和群体的天然权利,也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

中西方文化中都有不少关于幸福(包括和谐)的论述,笔者在此就不一一“掉书袋”了。总体上看,这些论述有两种取向:一是强调幸福是个体的内在感受,与贫富、安危、荣辱无关,以淡化、回避、无视欲望为依归;一是认为追求幸福要直面问题,积极应对,勇敢争取,以尊重、引导、满足欲望为依归。

就第一种取向来说,如果其观点只是谈个人的感受和选择,那么,这种观点虽不能谓之多么天经地义,但也谈不上有多大害处,就如孔子的弟子颜回能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第六》),诸葛亮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那是他们的境界,也是他们个人的选择,别人是要学他们还是不学他们,那是别人自己的事,但若当事人或他人强迫或号召民众学他们,则无异于贩卖安于现状的“精神鸦片”,对社会的进步毫无益处。

作为掌握公权力的政府在面对老百姓的幸福这个主题时,依我个人的见解,还是采纳第二种取向为好。因为从现代社会公权力的合法性来源来看,政府与老百姓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它的存在价值就是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服务的。有鉴于此,若政府提倡第一种关于幸福的取向,则有愚民之嫌。学者吴迪指出:“国民幸福总值由六类要素——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构成。”可见,幸福也绝非单靠心灵“修炼”可以达到的。

幸福与欲望相联。欲望这东西本身没有错。假如人没有欲望,躯体就会消亡,历史也不会进步。面对欲望,重要的是作为主体的“人”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而不是压抑或放纵。追求欲望的满足本身没有错,只是手段要合乎道德,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和幸福、破坏环境和生态为代价。一味强调人的欲望,为了满足欲望而不择手段,只会导致“丛林法则”的横行,不仅可耻,而且会造成社会败坏。无视人的正当欲望,则十分虚伪,且不人性,只会导致“泛道德主义”的盛行和社会的普遍虚伪,进而导致人们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格分裂,造成社会变态。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尊重并引导人的合理欲望,为合理欲望的满足找到一个健康的出口。

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在《管子•牧民》中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可见,他很尊重人的合理欲望,这也是齐国能够在他的治理下实现国富兵强的重要前提。

事实上,民众的幸福感与欲望的满足程度确实有关,据零点公司调查,“54.6%的城镇居民和66.4%的农村居民将贫穷列为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这里的“贫穷”,可以视作“不能较好地满足欲望”的意思。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曾经走过很大的弯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人性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狠批私字一闪念”,这是违背先验的“想当然”理论,不仅在事实上做不到,而且在结果上也不理想。

对于人的欲望,就如同大禹治水,政府要做的不应是“堵”,而应是“疏”。邓小平是务实的,他知道人饿了就要吃饭,而不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里的“节”是指僵化的意识形态教条。这才有了后来的包产到户、私营企业乃至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发展。其思想精神与管仲的治国精神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政府决策者为广大群众追求自身合理欲望的满足提供了一个出口。

当今世界,对于我国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多发期,贫富差距、权钱勾结、腐败严重、社会不公、阶层固化、监督乏力、人权堪忧、共识缺失、环境污染,这些问题就如同一个个隐性“地雷”,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爆炸”。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意识正在觉醒,人的欲望已不再简单停留在衣食住行医这些“形而下”的层次,自由表达、创作、选举、参与这些“形而上”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如何防止“爆炸”?这就要求政府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敢于“排雷”,而不是一边给老百姓喝“心灵鸡汤”,一边让老百姓“被幸福”、“被和谐”,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的,也不是无视“地雷”,不闻不问,那样的话,结果只能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语)。

幸福不是“心外无物”的臆想,和谐不是和稀泥式的的乡愿,感恩不是竭力为现实的合理性辩护。强调幸福不能成为甘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挡箭牌,强调和谐不能成为无视矛盾、得过且过的遮羞布,强调感恩不能成为精神懈怠、将就将就的迷心丸。政府惟有本着对历史负责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负责的精神,直面矛盾,大胆创新,勇于改革,锐意进取,推动政改,尊重老百姓合理欲望的多样性,拓宽老百姓合理欲望的出口,做好老百姓在追求欲望满足之路上的服务员(尽心尽力)和裁判员(公平公正),切实提升老百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准,建立一个现代的文明、自由、民主国家,才能领导老百姓走上一条真正的“幸福之道”。

2012年11月29日,星期四

说明:本文应《清风》杂志的编辑约稿而作,系“命题作文”,原标题为《政府的“幸福之道”》,杂志社略有删改,改名《别让幸福成“精神鸦片”》发表于《清风》杂志2013年第1期,网址为http://www.qfeng.org/Magazine.aspx?id=807 删改后的文字有少许改变文意之处和若干语法错误,对文字有洁癖的我对此难负其责,特此声明。

    进入专题: 幸福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460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