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朝鲜每天对韩美发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战争恐吓,似乎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吸引了全球目光,转移了人们关注中日冲突的视线。然而,中日冲突只是暂时被火爆的半岛战争喧嚣遮蔽,问题并未解决。
正由于此,4月3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东京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希望中日两国领导人尽快见面会谈,以避免发生不测事件。”另一位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2月26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也说:“严防中日外交失败导致战争。”
实际上,自2012年8月钓鱼岛风波激化以来,中日两国可能擦枪走火的预言不绝于耳,战争风险一波又一波持续发酵,使两国关系跌到二战结束之后近70年来空前严峻的境地。
谁最早抛出中日战争话题
2012年8月27日,《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解放军海上演习是对日本的回答》。文章说:“如果中日发生新战争,它一定是中国人在心理上洗刷一个多世纪耻辱的战争。无论其他什么样的战争,都不如中日战争更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了!”一时间剑拔弩张,连远在德国的华裔老作家关愚谦也在香港《信报》发表文章说:“再这样闹下去,一场争夺钓鱼岛的战争似乎在所难免。”9月中旬,中国各地保钓游行中,不少人打出“向日本宣战”的大幅标语。
关愚谦那篇文章题目是《中日两败俱伤,美国渔翁得利》。这个话题稍后讨论,先说一件有意思的事:是美国人最早提出中日战争的话题。
2012年4月,石原慎太郎挑起购岛风波不久,美国《时代》周刊5月24日发表了柯克·斯比彻的文章《中日岛屿争端的时钟嘀嗒作响》。文章说,对日本而言,只有一年或两年时间解决小岛主权争端,否则可能爆发与中国的战争。
斯比彻还说,最近,中国官员开始把钓鱼岛称为国家“核心利益”,这在外交上相当于露出牙齿低声怒吼。现在的局面是,中国认为日本紧抱其殖民扩张遗产不放,日本则认为傲慢自大和反复无常的中国再次对较小邻国颐指气使。中国海空力量更频繁地越过界线到日本西南部海岛领土,而日本也开始加强防范并打造更多机动灵活的海空力量。
另有两位美国军官比斯比彻更早预言中日必有一战。一位是老布什政府国防部高官杰特·巴比,另一位是里根政府的国防部官员爱德华,两人都是国际安全保障和中国军事问题专家。他们于2006年6月初在美国合作出版《对决》一书,以小说形式预言中日将在2009年发生大战。书中说:“2009年,中国将通过钓鱼岛所有权问题、靖国神社以及石油资源等问题对日本提出强硬要求,遭到日本强烈抵制。最后导致中国发射导弹袭击靖国神社,中日大战再度爆发。”
《对决》一书描写道,2009年,中国贫富分化加剧,失业率激增。为躲过国内危机,中国煽动国内的民族主义,把人们的不满引向日本以缓解国内矛盾。中国政府表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于是向中国宣战。”中国各地都举行了反日游行示威,人数达到2000万,并把日本技术人员当作间谍进行审判。中国政府为此要求日本天皇谢罪,逼迫日本放弃钓鱼岛所有权。一时间,双方僵持不下。为了增加压力,中国判处几名日本间谍死刑,并对日本展开网络攻击,导致东京证券交易所和日本航空系统电脑瘫痪。此外,中国还发射几枚导弹越过日本列岛上空,落在日本东侧的大海中。中国还威胁要轰炸钓鱼岛。接着,中国发射巡航导弹,击中靖国神社。同时,中国派出海军正式进攻钓鱼岛,日本自卫队被迫应战,两国大海战拉开序幕。日本向美国紧急求援,美国总统却表示,不想和中国进行战争。日本首相向联合国发出请求,希望联合国主持公道。最后,日本由于损失惨重而投降。
为何美国人一再预言中日大战并具体描述了战争进程?关愚谦的文章给出一个解释:中国和日本是两个世界经济政治大国,都是威胁美国的力量。美国如不摆平这两个强国,将来必是最可怕的对手。近几年,中日韩已经开始联手发展经济,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强经济体,美国可能靠边站,这是美国决不愿看到的,所以老二中国和老三日本打起来对美国有利。
关愚谦说,相比而言,中国用经济手段对付冲突可能更有利。这样做,中国经济会受损失,但比发动战争强百倍,国家可用补贴的办法来解救。10多年前,德国失业率接近10%,国家捉襟见肘,政府完全承担下来,最后找到解救之路,困难不是照样克服了?如果中国官员少花公家的钱,省下来的钱完全够用来补贴因中日经济战造成的损失。不过,关愚谦说,他不愿看到走到这一步。
可能性之争
台湾军事评论家黄铭俊对中日钓鱼岛之战做了沙盘推演。2012年9月2日出版的香港《亚洲周刊》发表他的文章《钓鱼岛战争怎么打?》。黄铭俊说:“钓鱼岛战云密布,过去认为不可能的战争,现在已不能排除。”
这个仗怎么打?黄铭俊推演如下:从军事方面来看,如果大陆与台湾两岸联手,就会有巨大优势,尤其在空中加油方面,使解放军减少补给压力,也会使日本忌惮。如果北京单独采取军事行动,最先上场的是“三夺”作战,即夺取电磁权、制空权和制海权。
2012年9月19日,俄罗斯《观点报》发表军事战略专家瓦西里·卡申的文章,评估中日之战。他说,中国武器数量多,日本装备质量好。总体来看,在空战和海战中,中日两国势均力敌。同一天的《观点报》还发表了俄罗斯地缘政治学院第一副院长西夫科夫的文章。他说,美国的存在令中国不可能首先发动战争。在美军参与下,中国空军在一两周内便会遭到重创,中国海军也难逃这样的结局。美国先进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潜艇对付中国军舰可谓轻而易举。到那时,中国很可能放弃军事行动,转而采用经济制裁。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中日两国不可能为了争夺钓鱼岛而爆发战争。上海的国际关系学者赵楚在2012年7月14日网易网站“风云观察”栏目发表《钓鱼岛局势会导致中日军事冲突吗》一文。文章说,从最近的中国媒体看,中日美围绕东海的战事迫在眉睫。这种判断是没有道理的,既没有把握日方的钓鱼岛政策,也没有阐明中日美在钓鱼岛争端中各方的战略目标。赵楚认为,就中国而言,东部发达富庶的区域是战略防御重点,战略上的守势需要以战役和战术上的攻势为工具。所以,近些年来,中国在东海的作为积极起来,与日本发生战略竞争。这使得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都不会轻易示弱。
这种态势的发展会不会导致中日武装冲突呢?NO。他说,无论日本把钓鱼岛作为筹码,还是中国的防御向西太平洋延伸,钓鱼岛争议的存在,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无伤大局又可以显示力量的棋局。而一旦枪响,钓鱼岛作为筹码的价值就会失去,很可能成为战争无底洞,这是双方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直白一点说,争端摆在那里,不时巧妙地加以运用,双方都可以在不破局的情况下多少赢点东西。一旦破局,在战略上就是双输,而且不知输到什么地步,对美国也是如此。美国与中日两国都有极大利益嵌入,在这个前提下,美国要想保持日本对美日安保条约的信心,必须宣布美国一定会帮助日本防卫钓鱼岛,以此牵制中国。但同时,为了防止日本军事冒险把美国拖下水,以及照顾中美关系的需要,美国又不愿意明确表述钓鱼岛的归属。钓鱼岛争议导致美国比较为难,但为难尽管为难,美国总可以居间调解,赢得虚虚实实的好处。一旦破局,美国就要冒严重风险和难以预测的后果,被迫选边。
美国的战略利益
今年2月5日,日方指责中国军舰于1月19日和30日曾两次用火控雷达照射和锁定日方军舰和舰载机,可能引发不测事态。中方对此表示否认。3月12日,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说,将在适当时候派人登上钓鱼岛进行实地测绘。3月13日,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对此回应说:“绝不接受。”3月14日,《环球时报》就中国将派人登上钓鱼岛测绘一事发表社评说:“中国为此有可能要承担一些风险,最严重的情况就是中日军事冲突……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地缘位置都更能承受中日军事摩擦,最终输家一定是日本。”3月下旬,俄罗斯红星电视台说,中俄两国海军商定,将于6月在日本海大彼得湾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参与军舰将达20艘。加拿大著名的《汉和防务评论》杂志今年4月号发表该刊军事专家平可夫评估中日空战的文章。文章说,中日两国空军分别装备了同一代战机即F—15和苏—27,各有所长。但是,中国飞行员在数据链应用和协同作战方面不如日美。另外就是雷达和预警机技术,俄罗斯、中国落后于日美。平可夫在文章的结尾说:“F—15和苏—27是老冤家,最好不要对峙。”
回顾半年多来世界各国媒体报道特别是互联网的议论,预测中日可能爆发军事冲突是强音。但笔者认为,中日两国不可能为钓鱼岛爆发战争。
说美国将会坐山观虎斗的,有点轻率。日美签署了安保条约,一旦开战美国却溜之大吉,如此怎能获得其他盟友信任?如果美国这样出尔反尔,世界一哥的地位早就保不住了。进一步看,美国协防日本,并不仅仅是为了日本,而且是为了美国在亚太的利益。从日本到菲律宾再到新加坡,都是美国在亚太的重要利益链。保住这条利益链,牵制主要竞争对手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重要环节。所以,正如许多论者所强调的,中日发生战争必须把美军介入列入日程,否则是重大研判失误。当然,美国介入深浅以及介入方式要视情况而定。
美国在日本有大量驻军,经过近70年军事同盟的整合与演练,美军与日本自卫队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2012年上演的美国海军大片《超级战舰》中,人们看到,美国海军军官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军官在同一条军舰上共同“对敌作战”,从一个侧面透露出美国海军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密切关系。尽管日本有脱离美国控制的欲望,但在军事上依赖美国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日倘若爆发战争,也会给美国带来极大风险。美国目前正处于国力下滑的困顿中,如果兑现美日安保条约,将与巨大的中国正面军事对决,并被迫成为承担战争后果的主要角色。这是当前美国决策层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此,美国并不希望中日两国打得越大越好。2012年9月中旬,在钓鱼岛事件高潮中,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访问日本和中国,力劝两国平静下来,选择和平解决的途径,希望中日向前看,不要深陷历史,并一再重申美国对钓鱼岛归属问题“不持立场”。帕内塔的态度,反映了美国当局的立场。
中日关系的大局
目前中国的大局是什么?抓紧战略机遇期,完成现代化伟业。
钓鱼岛并不是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全局问题。这个问题在毛泽东决策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时就存在,在邓小平主政的改革开放时期也存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主张搁置争议。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就钓鱼岛归属问题提出搁置争议,更是世人皆知。10月25日,邓小平在东京日本记者俱乐部就钓鱼岛问题回答记者问时说:倒是有些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挑些刺,来障碍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邓小平在这次访问中说:中日两国“要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友好”。(《中日外交风云中的邓小平》140页,裴华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在毛泽东、邓小平主政时期,钓鱼岛问题没有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没有影响中国向日本学习,以及中日友好。周恩来和邓小平两位领导人,对于有些人用钓鱼岛事件障碍中日和解的做法,都提出了批评。我们今天对于钓鱼岛问题,依然应该把握分寸。
目前中日关系的大局是什么?是继续推动两国和解合作,落实战略互惠关系。战略互惠关系是经过长期探索磨合而确立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两国关系框架。与此相比,钓鱼岛是有待处理的局部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与印度、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存在领土和岛礁争议。中印、中越、中马之间的争议领土和岛屿的面积比钓鱼岛要大得多。边界和岛屿争议并不一定是阻挠友好合作的不可克服的绝对障碍。
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议,仍然应该坚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十二字方针。
在解放军中,也有不少将领反对轻言开战。国防大学徐焰少将在广东《同舟共进》杂志2012年8月号发表文章《中美经济、军事实力的差距有多大》。徐焰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社会上一些心理不平衡的人对我国和平发展提出了怀疑,出现了愤青言论充斥网络的现象。本来,盛世崛起是中华民族的期盼,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的执政理念,有的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以爱国为名危言耸听地渲染周边充满战争风险,并攻击国内的对外政策‘软弱’。对毛泽东、邓小平都主张可长期搁置的争议,这些人却鼓吹尽快以武力解决。若依此办理,和平发展根本不可能办到。近些年我国社会上浮躁、浅薄、低俗之风盛行,一些以哗众取宠为宗旨的媒体为刺激眼球又过分渲染这类主张,更使一些年轻人容易受其煽动,形成偏激的情绪。”这些文章,是很好的提醒。
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报告说:“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2012年12月下旬,日本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安倍再次出任首相。2006年他第一次担任首相时,首次出访就到中国开展“破冰之旅”,缓解了小泉时期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所以中日两国不少人都期待他再次破冰。安倍上台之后对中国姿态强硬,但他也说希望中日关系回到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合作面向未来。有人说,安倍的强硬是为了赢得选票,力争在今年7月参议院大选中获胜,只有在参议院选举获胜,他才能在较长时期内执政,而不至于几个月就下台。此话有一定道理,尚需观察。
今年年初,习近平接受了前来中国访问的日本特使山口那津男递交的安倍亲笔信,中日两国人士松了一口气。
今年3月5日的两会上,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3月13日,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上将接受采访时说:“战争是很残酷的,代价很大的,在可以用别的方式解决的情况下,没有必要用极端的暴力手段来解决。”
3月中旬,熟悉日本事务的前中国驻日大使、能说一口流利日语的王毅出任中国外长,被德国之声电台网站3月29日解读为“有助于中日紧张局势的缓解”。
3月30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访日,各国媒体认为是中日关系的回暖迹象。日本媒体更称李小林是负有重大使命的“密使”,前往日本探索“破冰”之路。
3月31日出版的香港《亚洲周刊》发表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的采访录。鸠山说,日本应该承认钓鱼岛有争议。
4月3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希望在即将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会见中国领导人,推动两国关系回到正常轨道。
4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中国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基础上,努力维护同周边国家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大局。
这一切都表明,中日双方高层正在采取克制态度,避免武力对撞,努力寻求和平解决之道,可谓大地微微暖气吹。但是,这次冲突裂度深,持续时间长,所以“融雪”过程比较困难。好在目前情况是斗而不破,尚有办法可想。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5周年,两国各界人士希望中日新领导人努力改善两国关系,以对话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世世代代友好”的期盼。
来源: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