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多俊:改革与统一的互动

——关于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及中国统一问题 [1]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89 次 更新时间:2012-08-12 11:43

进入专题: 两岸关系   中国   统一  

漆多俊 (进入专栏)  

提纲: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二、国家统一的原则与进程——从两岸对峙的巨幅标语谈起

三、统一与改革的关系

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倡议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当前海峡两岸的关系已不再完全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了,因为在大陆虽然仍是中共一党执政,中共党即国家;而在台湾,由于早已开放党禁,实行多党竞选,谁胜选就谁执政。事实上民进党已经上台执政一届。虽然眼下以马英九为党首的国民党重新夺回执政权,但按照制度规定,今后是轮流执政的。国民党只是多个政党之一。不过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国民党仍是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政党。就两岸关系而言,不但在过去几十年中主要是中共同国民党的关系史,今后这两党关系仍将构成两岸关系的主干。

两岸关系曾经处于长期敌对状态。上世纪70年代末大陆改革开放和蒋经国先生于80年代末在台湾废止戒严令和实行一系列民主政治举措以后,两岸关系出现缓和。陈水扁的民进党上台执政后,虽然由于“台独”势力有所盛行而使政治关系出现紧张,但民间经济贸易往来却在继续发展。马英九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无论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关系都有显著转机和起色。国共两党领导人多次友好接触交谈,要员互访,达成许多宝贵共识。如今两岸当政者都一致认为两岸都同属一个中国,都原则上承认将来要实现统一,只是在统一的标准、原则、方式和进程等问题上仍有所分歧,尚待时机进一步成熟。这也就是说,在经过半个多世纪隔绝以后,如今海峡两岸关系又趋于缓和和逐渐接近,从两党关系说,出现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可能性。今后除非发生十分特殊的情势,两岸关系会继续沿着和平方向前进,并最终实现统一。

为什么当前两岸关系能够和平发展,并最终将实现统一?为什么有可能出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局面呢?这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伟大凝聚力和两岸人民的高度认同感。大家本来同种同根,血脉相连,只是由于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战乱,使得人民骨肉分离。而互相敌对的政治斗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造成两岸长期隔绝。如今时光逐渐淡去人们对昔日恩仇的记忆,过去的一切那是老一辈人的事,后辈们更愿意从现实和未来着眼。其次,也更为主要的,是作为造成两岸人民分裂和隔绝的基础——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在经济体制方面,大陆经过3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如今已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虽然离“完全市场经济”还有距离,加上近些年来改革进程有所放缓和停滞,但既然改革已经走到这一步,“开弓没有回头箭”,市场经济的大方向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这就使得两岸的经济体制在逐渐趋同。

在政治制度上,两岸至今仍然显著不同。但一则30多年来大陆的改革开放虽然主要在于经济方面,但同时也必然触及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使政治体制也有了某些改进;更为重要的是如本文前面已经论及的那样,政治体制改革如今已经被提到突出位置,大势所趋,非改不可。一旦政治体制改革成功,两岸都实行法治和民主宪政,政治体制便也将趋于一致。

下面再说说意识形态问题。国共两党和中国海峡两岸所信奉的主导思想和基本政治理论虽然是根本不同的:国民党和台湾奉行三民主义;中共和大陆奉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这种分歧也不是僵化不可改变的。事实上,从邓小平发动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在意识形态方面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明显变化,原来看似坚不可摧的政治思想堡垒正在迅速崩塌,势不可挡。

任何政治力量不管信奉什么理论和主义,在实行时总得多少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所以即使在以往历史时期,国共两党所实行的政策纲领也存在着某些基本共同点。特别是大陆在毛时代以后,为了进行改革开放,不能再死抱着原来被标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毛思想(那是已被几十年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僵化了的说教),而几次发动“解放思想”运动。取而代之的则是先后提出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主张。表面上仍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却同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面上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却同时强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甚至鼓吹所谓“中国模式”)。尽管提法五花八门(简直是每上台执政一位领导人便要提出一种新说法),但都掩盖不了这里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在发生着演变。逐步抛弃马列毛主义,朝着较为现实的方向(即民主社会主义方向——实际上也就是毛晚年所担心的那种所谓“修正主义”道路)演变,是必然的历史潮流。

中共当权者对于这种演变总是遮遮掩掩的,不肯承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为那样就会在动摇根本信仰的同时失去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于中共的拥戴。并且,指导思想和基础理论的演变当前也只是刚刚开始,是修修补补的,当局对于他们究竟要信奉什么,其实也并无定见。即使在中共领导层内部也缺乏集体共识。近些年来,在他们中时常流露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声音。可能还有些人其实心中本来有了一些不同想法,但不敢贸然提出,担心会被其他政敌攻击而倒台。许多人似乎都在犹豫、观望,并左右摇摆着。但可以肯定变革是不可避免的,教条已经僵死,复活是不可能的,勉强维持不可能持久。中共领导层不想变,人民也会主动变。“于无声处听惊雷”,目前呈现一种暂时的平静。

如果将来由中共所长期坚持而在中国大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发生方向性转变,即朝向“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演变,则同台湾所奉行的主导意识形态即“三民主义”便逐渐接近和趋同化。这就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国家统一的原则与进程——从两岸对峙的巨幅标语谈起

多年来两岸人在谈论统一的原则。两岸的主政者在大陆厦门与隔海相望的金门大担岛各树立一块巨幅标语:台湾那边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陆这边写着:“一国两制同一中国”。看来似乎针锋相对;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虽然是各说各话,但并不完全冲突。因为两岸的口号本来就是从互不相同的角度和标准说的,不是属于同一逻辑范畴的概念:台湾方面说的是按照什么“主义”(政治方向和政治哲学理论基础)统一;大陆方面说的则是统一进程的步骤问题。

按照什么主义统一呢?如今大陆在实际上已并不再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了,也不再是毛思想了;而是诸如“邓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等了。后面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中共统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竟怎么“中国化”呢?是向右化,还是向左化?虽然目前谁也说不清楚,但总趋势应当是向右的方面化,即向着更加民主、更加人民性、社会性,亦即向着“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方向演化。这是当前世界的潮流,也是中国人心所向。另一方面,台湾(以国民党为代表)所本的三民主义也基本上属于“社会民主主义”。既然如此,按照三民主义为基本政治哲学和指导思想,来达到两岸统一,这与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础统一中国,两者就并无多大实质性区别了。当然如果两相比较,则三民主义显然更加具有内容的确定性,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能指导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它是中国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革命和政治理论。

当年孙中山先生是在洞察中国社会实际和综合分析掌握世界思想理论和社会制度发展潮流的基础上,创立了三民主义。符合中国社会实际与顺应世界潮流,这两者相结合,是三民主义活的灵魂,是其生命力的源泉。中国社会实际在变化,世界潮流在发展,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事实上,即使在孙先生在世时,其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就在与时俱进,多次更新。如今的中国和世界与孙先生在世时已经大不相同,国家的政纲和政策需要因时而异,但是,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仍然有效。三民主义是具有包容性的理论体系。

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包容性还体现在它所涵盖内容的全面和周延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讲的是国家独立自主,民族平等问题;这是指本国本民族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也包括本国内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权主义,讲的是本国之内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享有各种基本人权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这是指国内政治结构关系。民生主义,讲的是经济建设、文化与伦理道德建设、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同民生直接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以上三个方面综合起来,涵盖了一个现代国家内外重大关系的各基本方面,并且十分简要地揭示了在该三个方面革命和政治的方向和任务。三民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孙先生发动国民革命,创立三民主义,当年最直接的和首要任务是反帝反封,但最终目标是要在中国实现国家独立、统一和富强,民族平等,政治民主,经济发达,人民自由幸福。如今一百年过去,中国情况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但在民族、民权、民生三个方面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三民主义确立的是需要长期努力奋斗的目标,并不会过时。

此外还需提到,孙中山先生所创立的三民主义不仅顺应世界发展时代潮流,符合中国现代社会实际,而且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和伦理道德传统,保持了中华民族古老和优秀的文化和习俗源流。三民主义的文化和伦理道德精神远比一些从国外引进的乌托邦式“假大空”说教实在得多。

如此等等,只要我们对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加以充实完善,赋予它时代精神,完全可以让它成为我们中华一统的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大中华团结凝聚的核心。

下面再说两岸统一的进程问题。大陆提出“一国两制”,作为两岸统一进程中的一种阶段性制度设计,这也具有某种可行性。”一国两制”的大前提是“一国”。何谓“一国”?可以设想有多种状况:一种情况是两地人民(首先是实际当政者)从观念上承认同属一个国家,并承诺不搞分裂,不搞独立。目前台海两岸当政者的“九二共识”,便基本符合了这一要求。第二种情况是通过宪法或基本法在确认两地同属一国的同时,还确立共同的中央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同所属各方的权力划分关系。目前大陆同香港、澳门的情况基本如此。第三种情况是介乎前二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尚未达到互签基本法和修订国家宪法确认同属一国,并确立比较稳定的相互间权力划分关系的地步,而只是双方有个临时协议(或者设立某种临时性机构),在确认同属一国的同时,对于涉及彼此间一些重大事项和问题进行经常性沟通与协调。台湾同大陆的关系下一步可以采取如此做法。如此再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如果条件成熟,则可以进一步通过修宪或重新制定国家统一的新宪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国”。

何谓“两制”?也可以有多种状态:一种是指各方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种基本制度的不一致或相抵触(如一方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维持在“一国”框架内的共处。第二种情况是两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眼前虽然明显不同,但各方都承诺要进行体制改革,并且认可了这种经济、政治、社会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原则(例如大家都认可民主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而不是反民主的专制的),并相信在一定时期内各方会不断接近和趋同。因此暂时不同的两种制度在“一国”架构下维持共存。第三种情况,就是经过上述改革,两地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基本趋同了,那时“两制”局面就基本结束,而变为“一制”了。在将来“一制”了的情况下,不是说一国两岸、四地在各种具体制度和做法上只能完全雷同,而不允许有丝毫差异;相反,各地仍然可以因地制宜,实行各种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做法,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可以借鉴世界各国实行联邦制或邦联制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

海峡两岸中国人所希望的最终统一模式,当然是宪政意义上(即有共同宪法做基础)的实质性的“一国”。并且于统一后最终使“两制”逐渐趋同和弥合为基本的“一制”。这才是最后真正的中国统一。

这里再就目前港澳地区的“一国两制”问题作点补充,以进一步说明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两制”只能是过渡性和阶段性的安排。在一国之内,两种根本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是很难长期共存,相安无事的。邓小平针对香港、澳门设计的这种制度,当时声明五十年保持不变。五十年期满怎么办呢?可能性有三:一是在五十年期满之前,由于彼此都在变革,特别是大陆的改革,使得彼此基本制度已经趋于一致;那时就是一国一制了。二是在这五十年期间,不是由于主动改革,而是一方的基本制度通过渗透、蚕食方式,“吃掉”了对方的制度;那时也就一国一制了。三是经过了五十年期限,彼此基本社会制度分歧依旧;这时只好继续延长“一国两制”。如果我们不愿看到上述第二、三两种结局出现,那唯一的一种选择就是改革,即在“两制”过渡期内有关方必须抓紧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使有关各方的基本制度逐渐接近和趋同,从而为实现“一国一制”积极创造条件。

同样,对于大陆与台湾两岸关系来说,今后要继续保持和平发展,或其间通过实行某种“一国两制”过渡,最终实现完全和真正统一,其中最为关键的也是前面说过的那些基础性条件的逐渐具备。这主要需要大陆不断深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只有大陆的改革不断推进,才能让台湾同胞增强回归的意愿和决心;也才能减少在“一国两制”过渡期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才能平稳顺畅地最后实现完全的统一。

三、统一与改革的关系

不断推进改革与促进国家统一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改革是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今天我们促进统一的必由之路和关键问题。只有推进改革,才能推进国家统一。当然另一方面,在推进国家统一事业过程中也必然更有力地推进改革。它们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点应当引起包括台湾、港澳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高度重视和认同。

当前妨害祖国统一,特别是台海两岸和平统一的因素,说来虽然很多,但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台海地区一些人的分裂倾向和台独势力;有人说是大陆有些主政者的功利和急于求成的心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和根本性的,最主要和最根本性的还在于前面所述统一的思想和经济、政治、社会基础的现存分歧与今后演变趋势,在于这些方面的改革意向、方向和进程。

台湾很早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历来都是爱国的。1949年以后国内政治情势造成两岸长期隔绝,两地政治集团互相敌对。后来台湾地区进行了各种改革,经济繁荣发展,政治逐渐走上民主宪政道路,人民享有较充分的自由。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而对岸的大陆,在中共统治下,特别是在毛时代,独裁专制,无法制,无民主,无自由,经济落后,社会结构半军事化,普通人民处于无权地位。邓小平以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了,但政治体制改革停步不前,仍然维持一党专政,人民仍然缺少民主自由。在台湾与大陆情况对比下,台湾人民会愿意“被统一”到中共治下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台湾人民当然不会愿意舍高就低,舍优就劣,舍民主自由而就专制独裁的。台湾人害怕统一后他们也会象大陆人,尤其是毛时代中国人那样,处于专制的恐怖之下,丧失自由和人格尊严,私有财产和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怕无休止的政治运动和政治迫害,怕无法无天而遇事要钻营于不可琢磨的权力与人情关系网,甚至害怕大陆官员的腐败和社会风气的败坏会感染、毒害台湾人的心灵,侵蚀美丽岛上洁净的空气。诸如此类担忧,当然会让台湾一些人害怕回归。此其一。

那么,台湾人就同大陆当政者争斗呀;可是斗不赢;原来蒋介石叫嚷“反攻大陆”,只成了一句空话,后来连台湾人自己也再无人相信可行(当然,蒋所谓把台湾建成“中国模范省”的设想,倒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如今也正在成为现实)。那么,台湾人就要求、劝导和促使大陆当局改革呀;可是对方不听。怎么办?中国有句俗话:“惹不起,躲得起”。又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好了,咱们台湾干脆脱离你中共这个是非之地,搞我们的“台独”吧。

我分析,台湾有些人有分裂倾向或主张台独,其中虽然有多种情况和原因,不排除有些政客想藉此实现个人抱负和野心,不排除有国外势力的怂恿,但就其中绝大多数民众而言,恐怕就是我在上面分析的那种心态。设想如果经过改革,两岸政治、经济、社会制度趋同,或者起码能让台湾人民看到了这种现实前景,对回归后他们的处境无忧了,他们必不再坚持分裂独立的主张。大陆人,主要是中共执政者如果不相信,就请你们试试,立即着手在大陆进行真正彻底的改革,或起码能让世人真正看到这种现实前景吧。

我一直认为,两岸关系与统一问题的主导权始终掌握在大陆人,主要是其当政者手中。大陆对于台湾人民的处境和心态需要充分地了解、理解和谅解。犹如一个家庭,如果发生一个成员离家出走不归,家庭其他成员绝不要高高在上地一味责怪他、歧视他或打压他;而要主动仔细分析其中原因,反省和改正自己这一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反复向不归成员解释说明,让他放心回归后不会受到虐待,而会比流浪在外日子更好过才行。

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倡议

当前两岸关系虽然总体上在和平发展着,但确实迄今仍存在诸多变数。这最主要的是指大陆改革前景存在着不确定性。如果大陆改革进展顺畅,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实现统一的希望就大;如果前者不顺利,则两岸和平进程就可能受阻;如果大陆的改革出现倒退或甚至逆转,则两岸关系目前已经取得的一些进展也可能重新丧失,并不排除大陆在专制统治下,当权者为营造自己“统一大业”的“历史功勋”,而发生“武力征服”,使两岸同胞兵戎相向的可能性。一些时候以来大陆当政者中确实不排除有些人抱有急躁心态或功利思想,恨不得在自己当政的一届任期内“收回”台湾;和平方式不行就诉诸武力。这些人最终会事与愿违,把事情弄砸,给中华民族造成巨大损害。那种非理智举动是不得人心的,相信即使大陆人绝大多数也会坚决反对他们这种做法,而坚持和平统一方案的。

中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的事,凡中国人,包括大陆人、台湾人、香港人、澳门人,大家都有权、有责关心和参与。两岸四地区现有政府部门和执政党尤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他政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乃至所有普通民众,不能置之度外。

鉴于当前大家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存在顾虑和认识上的不一致,建议可以从现在开始在中国两岸四地区,就有关国家统一问题,特别是有关如何以改革促统一这个中心课题,开展全民大讨论。讨论内容可以不设限制,一切与统一相关的问题均可讨论,例如可以包括:统一意愿;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统一进程的阶段和步骤;统一后国家应当实行的国体、政体及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基本制度;中国两岸四地区现行制度应当如何从现在开始努力推进改革,逐步接近和趋同,以适应国家统一的要求;对于统一进程的进展,含对于同国家统一相关的各地区改革的进展,如何进行沟通和相互监督,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统一过程中如何维护和保障彼此友爱互助、互利双赢、和平发展的相互关系,如何杜绝武力威胁和军事侵犯;在统一进程中需要签订哪些和怎样的协议、临时约法或法律;等等。

中国两岸四地区人民对于凡同国家统一相关的上述各种问题,包括国内某一地区人民对另一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问题,都可以充分发表意见,不存在此地区人民“干预”彼地区事务的问题,不存在“越权”问题。因为两岸四地区人民都是中国人,讨论的都是同国家统一相关,都属于中国之国是。这是全体中国人最起码的言论自由权利和国家主人公态度。

讨论中提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揪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抛弃“不同即敌对”错误思维定式,践行“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2]

中国四地区可以官方或民间方式成立关于统一问题大讨论联合协调机构,引导讨论,搜集整理讨论中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该整理材料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提交两岸四地区主政者。对于已经取得的重要共识,可由相关各方制定相应协议、临时约法或法律。各方主政者并可自觉吸纳讨论中好的意见和建议,主动采取改革措施,为推进国家统一作出贡献。

开展这样一场一国四地区全民大讨论意义十分重大,它将为国家统一而推进改革,因推进改革而促进国家统一。全体中国人民都应当高度重视这场大讨论,有关方面应当为大讨论提供各种方便条件,其中包括充分保障全体中国人的思想、学术、言论、通信和网络自由权利。

最后,我要在此特别对台湾地区人民说点意见:你们是台湾地区的居民,也是中国人,起码在法理上属于中国公民。希望你们的胸怀更广大,视野更开阔,志向更远大一些。你们不仅要关心台湾的事务,台湾的发展和进步,也要关心整个中国,含大陆和港澳的事务、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祖国统一大业,同统一大业有关的各种事情,无论涉及中国哪一个地区现有治权之下的问题,不管现居住于哪个地区的中国人,都可以而且应当关心,发表意见,可以“说三道四”。台湾人民可以说大陆的事,大陆人民也可以说台湾的事。中国人民作为中国的主人,应当是现有一国两岸四地区总范围内的国家主人,而不限于某一个地区的主人。希望在上面提到的有关国家统一各种重大问题的讨论中,台湾人民能够以中国国家主人翁姿态,积极充分发表意见,为国家统一献智献策,作出贡献。台湾近几十年来在民主法治和宪政建设、经济与社会改革诸多方面取得很大进步,有许多宝贵经验教训。这些对于全中国的改革和国家统一事业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的。今后,台湾人民在继续做好本地区事务,不断推进民主政治趋于更加成熟的同时,关心整个中国的改革与进步,就中国的改革与统一问题多奉献意见,是非常重要的。你们的意见和建议值得包括大陆人民在内所有中国人认真听取。

(作者信息:中南大学法学教授。通信方式:410083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法学院;qiduojun@msn.com)

--------------------------------------------------------------------------------

[1] 本文系本作者于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所撰写而未予发表的一篇长文中的一个部分。

[2] 2011年4月28日人民日报评论部文章:《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

进入 漆多俊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两岸关系   中国   统一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635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