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中国的民主建设应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14 次 更新时间:2012-08-09 21:28

进入专题: 民主建设  

张翔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上看,必须承认,民主政治是政治现代化的基本方向。长期以来,民主政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使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民主政治的话语权。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将民主定义为,选票决定政策的“票决民主”。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又进一步将民主的定义加入了“竞争式选举”的内涵。罗伯特•达尔(Robert Dahl)归纳了民主政治的若干特征,但主要还是集中于竞争式选举与自由权利的保护。威亚尔达(Howard Wiarda)虽然批判地分析了西方一元论的政治发展观,但依然将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政治作为发展中国家前进的方向。阿尔蒙德(Gabriel Almond)的结构功能主义也无法突破以美国政治体系的功能为典范的理论樊篱。可见,在西方话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研究中,中西学界都不可避免地将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作为民主政治的“典范”,并赋之以排他性的道德意义。而西方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多党制的竞争式选举,以及政治的分权与制衡。

但是,从现实来看,西方世界对民主政治的话语垄断,并未给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带来福音。无论是苏东剧变后的自由民主化,还是巴西引进美国的民主体制,都引来了一系列严重的政治与社会问题。即使是被誉为“民主橱窗”的菲律宾也在学习西方民主的过程中,陷入贫富差距与政治腐败等社会问题难以自拔。

“政策民主”更适合中国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两三百年完成的现代化。在当前社会中,中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远比前苏联、巴西、菲律宾更加复杂。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以西方的民主为模板,走一条“民主大跃进”的道路显然只能重复上述国家的悲剧。在中国,作为国家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维系国家统一与推进现化代的核心力量,因此,不应该迷信西方发达国家那种以政治层面的权力分割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就中国目前的国情而方,应该打破西方世界关于民主的话语霸权,探索一条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为核心的民主建设道路。即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对这些公共政策的民主意义予以足够重视,通过让民众参与到政策的决策过程中,使公共政策的结果反映民众的利益诉求与意志。可以将这种民主归纳为“政策民主”。相较而言,“政策民主”更加适合中国的社会发展现状。

首先,“政策民主”能够实现“民主政治”与“强政府”统一。随着社会发展,民间社会对于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能力有了更好的要求。这意味着,政府职能必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有所扩张,这也是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然而,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强调的竞争式选举与权力制衡,无疑将压缩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空间。而“政策民主”则将民主建设从不必要的政治纷争与权力斗争中解脱出来,在提高政府能力的前提下,让民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度过程,使“强政府”最大限度地为民众的利益服务。对于中国而言,这样的民主模式反而更有利于政府对于民意的回应,更符合民主的内在价值。

其次,“政策民主”有利于规避“民主化代价”。虽然,西方世界对自己的民主政治抱有乐观主义情绪,但是,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具有客观的局限性,被西方学者有意无意地隐匿起来。一方面,民主政治具有其内生的不确定性,它只能将政治过程的结果交由既定的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另一方面,民主化进程往往带来政治权力结构内部的剧烈变动,容易引起政治权力结构的碎片化与社会结构的裂化。从经验层面来看,民主政治这两个方面的天然缺陷构成了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改革的代价,菲律宾、巴西、台湾地区的民主政治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社会混乱、政治权力离散的困境,付出了沉重的“民主化代价”。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当前中国恰好处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民主建设不能漠视“政治民主”的改革成本。否则,民主建设所带来的政治权力结构的剧烈变动将容易打破当前相对平衡的政治生态,削弱政府推进改革的能力。这种结果不仅无益于有效解决中国目前的社会政治问题,还可能给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建设带来新的负担。相较而言,通过“政策民主”,提高政府对社会诉求的反应能力,加强政府向社会民众供给公共服务的能力,是避免“政治民主”改革成本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可以调整公共政策的决策机制,通过加大民众参与政策决策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力度,使民众参与政府决策过程的实践中逐渐树立公民意识,从而营造有利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氛围。这种推进方式,不仅有利于政治体制改革在一个更为圆融、充分的空间进行变革,也有助于中国在实现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避开不必要的改革代价。

民主政治是一个历史发展的产物,民主建设也应该符合不同国家客观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民主改革更不应该是西方政治话语霸权下的“自古华山一条路”,而应该本着“多元思维,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特点进行探索。经过三十年的经济改革,中国已经逐渐形成了“政策民主”的民主改革导向,这一点在地方政府的许多改革中也有所表现,因此,有必要对一些较为成功的民主改革进行理论上的归纳与总结,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探索一条“中国制造”的道路。来源: 联合早报

    进入专题: 民主建设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626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