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书:我与韩寒的缘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85 次 更新时间:2012-08-10 11:29

进入专题: 韩寒   公共知识分子  

恨书  

第一次接触韩寒的东西是在初中,那时自己刚刚喜欢上看课外书,读的大多是所谓的“世界名著”。这些名著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点也不好看,很枯燥很无聊。而我那时很傻,觉得读书一定要读好书,而所谓的好书就是名著,而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名著的其中一条标准,就是不能太好看。

所以我对于青春文学、流行文学一向采取鄙夷的态度,为了让我的这种鄙夷变得更实证一些,我就去买了韩寒的《三重门》。之前已经在网上看过他的《杯中窥人》,觉得很了不起,因为引用了很多名人名言,甚至我看了几遍还概括不出它的中心思想,于是觉得这真是个天才,比我大不了几岁啊,就能写我看不懂的文章了。

后来翻开《三重门》,先是几张本人耍酷的照片,我觉得很傻,再翻几页有他的自我履历介绍,十分精彩,再翻几页则是曹文轩的一篇序,极尽赞美之词,我甚为好奇。然后便开始阅读正文,结果看了第一页就不想再看下去,除了一句“小镇沸腾得差点蒸发掉”让我觉得比喻很新奇之外,其余都觉得甚为做作,尤其不太习惯他随处可见的文字游戏。于是这本书就放下了,直到高中再一次翻开。

在高二时遇上一位室友,算是韩寒的粉丝,自谓读过韩寒的所有著作,此外还十分喜欢钱钟书、王朔、李敖这一类个性人物。于是我的兴趣又一次被勾起。不过那时候我已经不看名著了,后来在这一年休了学,在家里就有点破罐破摔自暴自弃了,不再看名著,开始低俗之旅。于是我去买了本盗版的韩寒文集,里面收录了他的五六本著作,我就这样细细看着啃着,渐渐地习惯了他的文风,然后也喜欢上了他的文字。那时候,我觉得韩寒的文笔很酷,也就刻意地模仿,甚至还真的有点像,热衷文字游戏,利用谐音在文章里穿插黄段子。

而我休学的那一年,也正是韩寒的博客红的发紫的时候,公知们一篇又一篇的称颂文章,媒体一次又一次的访谈对话,直至将他捧上了“意见领袖”的位置。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能在网上看见韩寒的消息,也会每天去关注他,并将他的博客文章全部看了一遍又一遍。他的文章总是那么机警幽默,让人忍俊不禁,我当时觉得这是中国最好的杂文了,而他就是中国最好的杂文家,而对梁文道那句“再写几年,他就是当代鲁迅”深信不疑。当然,心里还是微微有些醋意的,毕竟同是年轻人。

我看着他对一件件的时事发言,看到他的几乎每篇文章都能在牛博网上排名第一,看着他的粉丝越来越汹涌,看着他的文笔越来越肆意痛快,直到时代周刊把他排上了“全球影响力100大人物”之一,把姓刘的和姓温的远远甩在了后面。网上是一边倒的溢美之词,独有一篇许知远的《庸众的胜利》有些许微词。然而这篇文章招来的却是一大片的讨伐,网络舆论已经患上了“寒热症”,韩寒真正做到了“名满天下”,这是《南方周末》把他评为年度人物时描述的一个词语。

不过渐渐地,我看厌了那些时评杂文政论,这些文章大多不超过三千字,中心思想极为简单,段落大意也很好概括,甚至每篇是相同的体例,用同几个主张配以日新月异的新闻时事,永远是那副“普世”的腔调。我是厌倦了,于是开始远离文人的小文章,喜欢上了学者的论文,尤其是社科类的,思维一下子让我深入谨慎了许多,知道世界是如此复杂,学问是如何深广,这时候再回过头去看原来欣赏的那些文字,几乎就是些文字垃圾,类似高考作文选集。

我发现自己的阅读口味已经有很大变化了,却发现韩寒还是那副旧形象,叛逆、耍酷、装成十分淡泊名利、依然好色、言行举止依旧够娱乐,而他的那些博文,仍旧是同一副腔调,不煽情,但绝对够煽动。然而我剥去它们文字的外衣,看其中作为观点主张的那些骨骼,却不过是些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完的常识判断。当然,很有些公知打着普及常识的旗号在写着所谓的常识文章,只是我不再感兴趣。

我曾经听自己学校的校长也说过,中国缺少“公共知识分子”。这是一位高中校长,身兼校党委书记,每年国庆都会组织搞一个“十一放歌”的红色节目,我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动机什么想法突然也说起了这样的话,我只是觉得很讽刺,谁都把“公共知识分子”放在了嘴边。大概是网友们觉得这几个字太长了,说起来麻烦,于是就有了它的简称:公知。这个词却变得越来越臭了,我本不知情,第一次还是在韩寒的那篇《就要做个臭公知》里知道的。韩寒的这个题目,取得实在是有趣。

中国真的缺少“公共知识分子”么?至少现在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太多的公知文章,绝不会漏过任何一起热点事件。韩寒算是公知中的佼佼者,写几篇常识文章就让自己的广告身价上了千万。我觉得我们应该区分两个概念,一个叫知道分子,一个叫知识分子。韩寒只能属于前者,只能算个“公共知道分子”。很多人对于公知的不满,无非是觉得他们写了几篇常识文章就获得了巨大的声望,而那些兢兢业业一篇就写个几万字的学者,却没有读者听众。这个社会的声望资源的分配出现了问题,劳动与所得难成比例。

韩寒现象终究只是个泡沫罢了。其实许知远的那篇文章写得非常不错,他没有批评韩寒,他批判的是韩寒现象,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对象,可是那些反驳许文的公知们,却只顾着替韩寒辩护,而不是替韩寒现象辩护。今年年初的所谓“方韩大战”,我没有去关注太多,只是觉得,韩寒现象总得有个泡沫破灭的时候。他终归是个娱乐明星罢了。不值得我辈读书人付出如此多的感情与精力去写他念叨他替他免费做广告。

现在我依然会去读韩寒的博客,只是觉得没有以前精彩了。因为我找到了那些真正的知识分子,我从他们的文字中得到的才是真正的教益,而不仅仅是图个宣泄情绪时的快意。

    进入专题: 韩寒   公共知识分子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573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