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宁:被撞飞的人

——-----像片树叶在空中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10 次 更新时间:2015-03-28 20:59

进入专题: 人性  

房宁 (进入专栏)  


2月16日下午,我在北京街头亲眼目睹了一场惨剧。两个星期过去了,那触目惊心的场景每每浮于眼前,心中的阴影总也挥之不去,郁闷迫使我不得不一吐心中的块垒。

那天是个周末,下午3点多钟我乘车回家。当我所乘的车经巴沟村路由西向东行至万泉河路路口(海淀妇产医院路口)时,路口交通灯由绿转黄,我们的车便停在了停车线前,就在此时,左侧有一辆小轿车抢在红灯亮起的瞬间越过停车线,飞驰左转而去。我记得这辆车速度奇快,当时我还嘀咕了一句:“这家伙急个什么”!我的话音刚落,左前方似乎传来一声异样的闷响,我侧目一看 —— 一个人头朝下被高高地抛到了空中!这个人直着身体在空中旋转,然后重重地落在马路上。那一瞬间我惊呆了。片刻我意识到:车祸!而且肇事者就是刚才高速左转的那辆车。然而更令我吃惊的事发生了,那辆撞了人的车竟然速度不减,飞驰而去,一转眼便跑得无影无踪。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又有一段距离,没能看清肇事车辆的牌号,我的印象里那是一辆红色的夏利车,似乎还是辆出租车。被撞的是一位妇女,感觉是外地人的装扮。很快,我乘的车又开动了,汇入了城市滚滚的车流之中。

这件在瞬间发生的事情,使我久久难以忘掉、难以平静。在大城市中车祸并不少见,但让人真正震惊的是肇事司机在将一个人��他的同类猛烈地撞向空中后,竟然停都不停,看也不看,飞也似的扬长而去。我作为一个远远看到惨剧的目击者被惊得目瞪口呆,他竟然处事不惊、自顾自地一逃了之。他的良心何在?人性何在?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此后两天我竟然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则警方通缉,文中说,就在我目击车祸的16日当天凌晨在同一路口附近,一辆小轿车将两名行人撞死,逃逸。一天之内,同一路口,两起相似的事件,共同的主题是:人性泯灭、生灵涂炭。也许我们还可以说,即使如此这些事情也是偶然的,是个别的。但如果你在现场,看着将人撞向空中飞驰而去汽车的背影的时候,相信你会和我一样感到一种可怖的残酷,那其中有多少对生命的轻蔑,对他人的漠视。那一瞬间,你心的会战栗、你的心会发冷。

我将这件不幸的事情说出来,不是要扫大家的兴。也不只是要表达一下对当前社会道德沉沦的忧虑。社会风气不好,道德沦丧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家都看到了,无法回避也无须粉饰。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现在社会道德是在进步,而且是有史以来社会风气最好的时候。社会道德、风气到底是好了还是坏了,人人心里有杆称,个人有个人的感受,无须争辩。我只是想搞清楚,为什么人心竟冷漠到如此程度?有人对他人的生命轻视到如此的程度?

人,人性都是老问题。我是77级的大学生,我们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大潮涌动,那是个被称为解放的年代。人、人性、生命被热情地赞美与讴歌,流行一时的文学作品《人,啊人》、《牧马人》,深深地印入了我们那一代大学生的脑海。从当年“大写的人”滥觞,到今朝“以人为本”泛滥成灾,这20年可谓个性高扬的20年,人性崇拜的20年。不尊重个性,不尊重个人受到当今社会主流思潮严厉批评,我们社会恰恰被指为崇尚集体而轻视个体。20年来,我们一直被灌输着这样的观念 —— 中国人不如西方人尊重人与个性,特别是不如美国人珍视生命与人性,最新版的证据就是《拯救大兵瑞恩》。为什么中国人不如西方人尊重人呢?据说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先天不足,具有专制的历史传统。在当代又不幸搞了一段计划经济,所以使人身依附,人性卑微,犬儒盛行。

不管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否真的拖累了我们,当代中国人追赶时代潮流的迫切心情是举世罕见的,中国人的现代化情结是举世罕见的。20年来,我们认认真真地清理传统文化,义无返顾地告别计划经济,诚心诚意地向西方学习,亦步亦趋地搞起了市场经济。20年过去了,计划经济土崩瓦解,市场经济初具模样。然而,“人”真的被高扬了吗?生命被更加珍视了吗?料峭春夜,两个无辜的生命被无情地碾碎在街头,似乎部分地回答了问题。

当然,这一事实肯定不是充当充分的答案。最近我还看到过这样的论调,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和那样的缺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还有罪恶与悲剧,根源并不在于市场经济,更不能怪罪于市场经济。现在的问题不是市场经济搞过头了,而是市场经济搞得还不够,是因为中国现在的市场经济还不够纯粹,还有许多传统因素的累赘,还有许多计划经济的残余在作祟。所有的帐还应当记到过去的计划经济的头上。总之,我们对过去清算得还不够,我们搞得还不彻底。这个解释好象让人感觉是犯了“原罪”,但它毕竟还是能给人们一些安慰的,我们大家好好忍着吧!等到纯粹而彻底的市场经济建成之日,便是我们重归伊甸园之时。可是如果稍稍动脑筋想一想,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

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肯定不是纯粹的,但市场经济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我们生存其中的基本社会关系已经按市场经济的逻辑进行了重构。如果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乃至罪恶与市场经济的逻辑有关,上述似是而非的说法恐怕就要被划上个问号了。市场经济的逻辑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受推崇的是“理性”或曰市场理性,即趋利避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果以市场理性审视在周末街头和深深夜幕中将行人撞倒又逃之夭夭的司机,似乎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合市场逻辑的行为。他们是在趋利避害呀!如果他们顾及被害者,他们就要承当责任,如果能一逃了之,岂不就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当然,如果肇事逃逸后被抓获,就要负更大的责任,可能落个利益最小化。但那就属于是搏弈中的问题了。我们甚至也不能说逃逸的司机轻视生命,不尊重人。他们不是在逃命吗?他们在保护自己,他们不也是人吗?由此,抽象地说“尊重人”、“以人为本”似乎失去了意义。在人们的利益冲突面前,“以人为本”?到底是以谁为本?以自己为本,还是以他人为本。珍视生命,除去自己的生命以外别人生命要不要珍视?现在调门很高的各类视市场经济为人间乐园的“人学”,如果不能在人们由于“理性”而产生尖锐冲突面前自圆其说,不是显得很虚伪、很空洞吗?

还有的朋友说,现在生活中各种失范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法制不健全,而健全的法制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制度条件。法制确实非常重要,健全的、无所不在的法制可以说是个“最优方案”,足以规范和制约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行为。但“最优方案”所要求的前提条件是最严格的,成本往往也是最高的。要用法制规范和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千千万万个以个体利益为本位,随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其成本和难度可想而知。法制必须充斥全时空,因为每一个体都是潜在逾规者,甚至是潜在的罪犯,必须予以管制与监视。假定采取“人盯人”的方法,全体社会成员可一分为二,一半是小偷,一半是警察。即使这样问题也还没有解决,谁来监督警察呢?若换个办法,以少数人监视多数人,或许可以提高效率。比如:要防范车祸后逃逸的犯罪,就需要在所有的路口和所有的路段装设监视器。由此推而广之,我们又需要对所有的人,在所有场合进行监视。因为犯罪不仅在街头。若真的照此办理,岂不是对人的极大的不尊重吗?如此这般,置人格尊严于何地?

虽然,这是在逻辑中将市场经济中的矛盾演绎到极致。但生活中这样实践并非没有。当年那位呼唤《人,啊人》的作家,不是被另一位更加“大写的人”在追求其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加害了吗?

我知道,今天无论是洒在街头的血还是写在纸上墨,都不足以说明什么,它们还远远不够。人们还在期盼着、等待着那个健全的、充分的、纯粹的“市场经济”。是否存在那样一个理想的状态呢?那就要等到它出现才能证明它自己。相对于那样一个了不起理想状态,20年是不够的。但我们还要等多久呢?我在寻求着答案。当我读着那些据说可以解答这类问题的高深晦涩的宏论时,脑海里总浮现出那幅图景;一个被撞飞的人,汽车的冲力如此之大,她像一片树叶在空中飘。

进入 房宁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人性  

本文责编:黎振宇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6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