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贤良:积极探索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的规范化建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57 次 更新时间:2011-08-27 16:52

进入专题: 群体性事件  

任贤良  

近年来,全国各地突发事件呈多发、高发态势。在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新闻报道中,我们对新闻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应急报道的管理更加科学,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更加灵敏,应急报道的社会效果更趋理想。其中,既有大量成功的经验需要系统总结,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应该认真吸取。比如,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报道中,还存在记者上不去、新闻发不出,记者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自救、互救能力较弱,现场采访与抢险救灾有时会出现矛盾,个别应急报道体现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应积极探索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的规范化建设之路。

一、建立应急报道快速反应机制

突发事件多呈现场情况复杂、区域特征明显、不确定因素多、关联范围广、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大等特征。应急报道是在“非常态”状况下,新闻媒体及时、客观、准确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广角式的报道,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为妥善处理事件、有效降低损失、消除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 健全和完善应急报道响应机制。一要提高应急报道响应能力。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法》的要求,在建强中央、省两级应急报道指挥机构的同时,切实提高省级、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应急报道响应能力。应急报道响应层面向市级主要媒体延伸,按照事件级别,明确其职责、任务和应急报道的内容与要求。指导市级应急报道指挥机构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应急报道工作预案,确保市级主要媒体应急报道制度化、规范化,成为中央、省级主要新闻媒体的重要补充。二要加强新闻预警机制建设。突发事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发生前,都有长短不一、表现不同的酝酿期和前兆性特征。要建立健全新闻预警机制,努力提高新闻预警的前瞻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增强新闻媒体服务社会、化解矛盾的作用。建立中央、省、市三级新闻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各级主要媒体记者和基层通讯员的作用,形成纵向到边、横向到底、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新闻预警网络。要强化新闻媒体的耳目功能,注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和加强内参报送工作,当好党和政府的预警参谋。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及时预报自然灾害信息,尽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可靠的资讯服务。三要强化各级应急报道联动机制。中央应急报道指挥机构要加强对省市应急报道指挥机构的领导,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军队高层,对省市应急报道提供支持和帮助。要制定各级应急报道指挥机构和新闻媒体特种装备编制标准,明确各类特种装备的种类和数量。要对应急报道人员进行必要的、规范的培训,提高应急报道成员在特殊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指导省市两级制定应急报道工作规范,确保在应急报道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口径统一、密度适当、节奏一致,提高应急报道的传播效率和社会效益。

2. 加强应急报道硬件建设。一要拥有便捷的交通运输能力。中央和省两级应急报道指挥机构,要掌控一定的特殊交通运输资源,突发事件发生后,确保在常规交通运输途径不畅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一时间,便捷地将记者和设备运送到第一现场,迅速展开新闻采访和报道工作。二要拥有精良的装备和设备。要投入相应的财力、物力,为各级应急报道指挥机构和新闻媒体配备精良的特种装备和设备,确保在各种特殊现场和恶劣环境下,能够随时开展现场采编,及时进行应急报道。三要拥有顺畅的通信传输能力。中央和省两级应急报道指挥协调机构,要掌控一定的特殊通信资源和足够的信息传输资源,在特殊现场环境中,确保对新闻媒体和记者指挥顺畅、协调及时,确保现场新闻能够及时、快捷地传输。四要拥有可靠的一线保障能力。中央和省两级应急报道指挥协调机构,要掌控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资源,具备可靠的一线后勤保障能力,在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的现场,确保一线记者工作、生活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3. 建立军地互助联动机制。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特别是在抢险救灾工作中,人民军队一直是不可替代的先锋和主力。军队的各种体制机制在处置突发事件中,是最成熟、最合理、最有效的。通过与军队建立高效的互助联动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应急报道的效率和效益。一要建立军地交通互助联动机制。中央和省两级应急报道指挥协调机构,要加强与军队高层有关指挥机构的联络协调,建立军地交通运输互助联动机制,借助军队战时特别交通运输系统,利用军队抢险救灾紧急行动之机,搭载记者和设备,迅速抵达第一现场。二要建立军地应急通信互助联动机制。中央和省两级应急报道指挥协调机构,要与军队高层密切协调,建立军地通信互助联动机制,在确保军事通信安全的情况下,争取军队的可靠支持。借助军队战场通信指挥系统,实现第一现场应急报道的指挥、协调;借助军队战略通信系统,实现第一现场新闻在第一时间传输。三要建立军地生活保障互助联动机制。中央和省两级应急报道指挥协调机构,要与相关军需品生产企业建立互动联动机制,订购部分战时军需用品,确保突发事件现场新闻工作者的基本需求。

二、规范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的过程

近年来,全国各级新闻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创造了许多好做法,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报道的节奏、密度、频率与大局不符,有些新闻报道缺乏基本的规范,甚至违背了基本的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因此,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的过程进行规范。

1. 抢占新闻制高点。中央媒体、主流媒体要抢发第一声。近年来,突发事件报道失误,绝大多数都是第一声的失误,或第一声未能及时发出,造成谎言充斥舆论场;或第一声虚假失真,遭到受众强烈质疑,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中央媒体、主流媒体抢发第一声、发好第一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权威性。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媒体代表着国家的声音,在中外受众心目中,具有无可争辩的影响力;中央新闻媒体具有分布合理、实力雄厚的派驻机构,有能力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抢先发出新闻稿件;中央媒体及其记者的采访和报道,不受地方有关组织机构的行政干预和人为影响,能够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发好第一声,可以说是中央媒体责无旁贷的职责。

党报党台要争夺受众群。党报党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都市类媒体不可比拟的。党报党台有可靠的信息来源和便捷的传输渠道,最有条件抢占舆论先机;党报党台拥有资深、稳定的记者队伍,最具采写反映事实真相、吸引受众新闻报道的实力;党报党台拥有忠诚、可靠的专业编播制作队伍,最具制作优秀报道、有效引导舆论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灵活、随意的都市媒体和新兴媒体往往成了发布最新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主角,地方各级党报党台常常因为不能先声夺人、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而被边缘化。因此,应制定有关制度,促使各级党报党台在突发事件应急报道中,充分发挥与其自身地位相适应的作用。

主流媒体要占据多层面。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报道的对象要多层面、大角度、宽范围。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但要关注灾情,更要关注民情、社情、政情。要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寓宣传意图于新闻报道之中。要针对主流媒体,科学规范各个层面的报道比例,提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效率。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一个月内,几家典型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内容的比例为:灾情危害报道20%,军民抗震救灾报道30%,善后工作报道20%,地震对经济发展影响报道15%,各地支援灾区报道8%,其他内容的报道7%。事实证明,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比较成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应组织力量,对此类报道认真研究,科学量化,形成规范,为应急报道的策划提供理论支撑,减少应急报道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应急报道的效益和效率。

2. 报道过程分阶段。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常具有突发期、发展期、衰减期三个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期前,还存在比较明显的酝酿期。应根据突发事件的阶段性特征,规范应急报道的内容和基调。在突发事件酝酿期,党报党台等主流媒体要强化责任意识,指派资深记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通过公开报道或内参等形式,及时、到位地反映民意民声,积极推动实际问题的妥善解决,主动促进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最大限度地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在突发期,主流媒体一定要快、要及时。事件发生后,不能等到有了最终结果再报道,一定要边调查、边处理、边报道。要在第一时间客观报道事件第一现场的事实,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迅速占领大众舆论,防止流言飞语、以讹传讹,不给任何炒作以可乘之机。在突发事件发展期,要集中报道党和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展示处置危机的具体行动,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同时,适时报道权威专家对事件的分析、解读和点评等,及时解疑释惑,指导群众客观、正确、科学地对待突发事件,确保社会稳定。在突发事件衰减期,要重点报道党和政府对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进程,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恢复生产、消除事件危害的生动实践。主流媒体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党和政府消除事件造成的消极影响。要适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警示世人,尽可能防止类似事件的反复发生。

3. 报道内容人性化。应急采访要服从突发事件的抢险救灾大局。在突发事件现场,决不能把新闻采访凌驾于抢救生命财产之上,更不能为了追求现场采访效果,影响抢险救灾的正常进行,对受灾群众造成次生伤害。应急报道要体现人文关怀。记者的采访要以不增加当事人的痛苦为前提,坚决杜绝任何娱乐化表述形式。不要用肖像描写、新闻特写等方式表现遇难者亲属悲痛的表情,尽量避免使用死伤者血腥场面或特写镜头,文字、图片及视频以不令读者惊惧、反感为宜。应急报道要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要适时推出预见性报道和建设性深度报道,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事件的妥善处理提供必要的支持,为抢险救灾的顺利进行,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发挥积极作用。

三、培养素质过硬的应急报道队伍

突发事件的应急报道,对于新闻工作者有更高的要求。要制定有关办法和规范,加强对应急报道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应急报道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靠得住,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

1. 强化队伍的忠诚意识。在突发事件中,情况异常复杂,形势瞬息万变,主流媒体的价值取向和态度倾向,往往对社会公众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指导各主要新闻单位制定长期规划,成立应急报道组织,坚持不懈地培养采编人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坚强意识。

2. 培养队伍的敬业精神。突发事件现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危机四伏、步步涉险,可能传言四起、真假难辨。新闻工作者要不怕流汗、甚至不怕流血,深入第一线、深入最基层,去伪存真、掌握事实。要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不为任何不正常因素所左右,排除一切干扰,及时、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

3. 提高队伍的生存能力。突发事件现场可能物资匮乏、条件恶劣、不易生存。要指导新闻院系及新闻单位,在平时的教学和工作中,有计划地培养锻炼应急报道记者的野外生存能力、自我安全防范能力、适应恶劣环境能力、抢险救灾能力、自救能力和互救能力等,确保新闻记者不成为现场被救助对象,确保突发事件来临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进入专题: 群体性事件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359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