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黛云:魂归朗润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77 次 更新时间:2009-07-14 17:41

进入专题: 季羡林  

乐黛云 (进入专栏)  

【编者按:2009年7月14日下午三点,由中国文化书院主办的“季羡林先生追思会”在北京大学治贝子园举行,多位知名学者冒着酷暑赶来,深情缅怀季老的嘉言懿行与学问人生。本篇为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先生的书面发言,天益网受权首发】

季羡林先生终于离开了他久住的医院,平静,安详,没有痛苦,也没有现代各种医疗器械的折磨!我私心总以为先生是重返他住过几十年的朗润园13公寓旧居,又再与我为邻。我总觉得先生和过去一样,正漫步在那条美丽的湖畔幽径,悲伤地凭吊那棵无端被拦腰劈断的老紫藤;我仿佛又看见先生坐在湖边家门前那张简朴的长椅上,时而和邻家重孙辈小孩儿嬉笑,时而远眺夕阳,默默沉思。他热爱这周遭的一切,特别是春日沿湖盛开的二月兰。二月兰,联系着先生的生命体验和他的哲思。先生写道:“二月兰一怒放,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每当读到这里,我就不禁想起鲁迅写的:“猛士出于人间”,“天地为之变色”,想起在各种逆境中巍然屹立的伟大人格,也仿佛看到了先生的身影。先生曾在二月兰花丛中,怀念早逝的爱女,目送她“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也曾充满爱怜地回忆“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的“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先生赞美二月兰说:“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它们是‘纵浪大化中’,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先生将自己的人格和灵魂移情投射到平凡美丽的二月兰之中。他曾在这开满了二月兰的湖滨,满怀深情地咏叹着那种淡定而美好的生活:“午静携侣寻野菜,黄昏抱猫向夕阳,只道是寻常”!这一切曾经是“寻常”,又是多么“不寻常”啊!

今天,先生亲手播种的荷花(季荷)正在盛开,比往年都开得多而鲜艳;远来的白鹭和野鸭在沿湖沼泽中低徊,仿佛在等待什么人;柳树丛中的杜鹃,声声呼唤着“归来”。我和他们一样,平静地等待着先生魂归朗润园!我总觉得我一定会在哪一个拐弯,哪一张长凳上与先生突然相遇!

先生一直十分关爱我,是我的最后一个父辈。一个人,不管年纪多大,只要有一个真心视为父辈的长者在身边,就会觉得自己还是孩子,可以犯错误,可以“童言无忌”,直抒胸臆。30年过去,先生就是这样,耳提面命,时而批评,时而表扬,带我一路走来!

记得是1980年的一天,先生突然对我说起,应在北京大学成立比较文学学会和比较文学中心,经过讨论,他担任了两个新组织的领导者,我则充当了跑腿的马前卒。那时,正在编撰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原没有“比较文学”这个条目,先生坚持必须加上,并命我撰写。这就给了我一个全面研究这一学科的机会,从此走上了比较文学的不归路。先生一再强调“有了比较,多了视角,以前看不到的东西能看到了;以前想不到的问题能想到了,这必能促进中国文学的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世界比较文学界能听到中国的声音。这一件事情的重要意义,无论如何也决不能低估”!当遇到困难时,先生总是鼓励我们:“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脚底下,从没有现成的道路,只要我们走上去,锲而不舍,勇往直前,在个别时候,个别的人,也可能走上独木桥,但是最终会出现康庄大道。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1985年,全国3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联手策划成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因为是“全国”,又是“跨省组织”,我们碰了许多钉子,都无法获得批准。最后先生亲自找了胡乔木和体改委,学会才成功地在深圳如期成立。先生在会上强调比较文学所要探索的就是文学方面的文化交流,明确指出中国比较文学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我为主,以中国为主;第二个特点是把东方文学纳入比较的轨道,以纠正过去欧洲中心论的偏颇,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我沿着先生指示的方向前进,任何时候都感到背后有先生强有力的支持。

先生对我的指引,远不止于学术。2000年先生主编《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命我编选《季羡林散文精选》。我有幸阅读了先生的绝大部分散文。我认为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先生的影响远不止于他的学术,而是他数量极大的散文和透过这些散文所表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和人格魅力。和先生商量,我把这本散文集命名为《三真之境——真情•真思•真美》。使我感动至深的首先是先生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这种深情早巳超越一般理性,化为先生自己的血肉,化为发自内心的纯情。以这样的热忱作为生活的动力,生活就会色彩烂漫而又晶莹透明。古今多少文字“灰飞湮灭”,惟有出自内心的真情之作,永世长存,并永远激动人心。如郭店竹简《性自命出》所说:“凡声,其出于情者信,然后其入拨人之心也厚” 。正是心怀这样的挚情,人就可能于绝处逢生。记得先生的一小段散文是:“这枯枝并不曾死去,它把小小的温热的生命力蕴蓄在自己的中心,外面披上刚劲的皮,忍受着北风的狂吹;忍受着白雪的凝固;忍受着寂寞的来袭,切盼着春的来临”。这些话给过我那么多亲切的希望和安慰,助我度过严冬。事隔四十余年,我至今仍难忘怀。“爱国、孝亲、尊师、重友”,这是先生所有散文最根本的主题。先生临去前一天接见一位拟编《少年季羡林》的编辑时,曾将这8个字接连重复了三遍。这是先生心心念念,要传之后辈并流传永远的嘱托。

七月流火,朗润园处处洋溢着先生移情寓意于二月兰的那种“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的蓬勃生命力。我和朗润园的大自然一起敞开心扉迎接先生归来。

乐黛云 2009-7-13于朗润园

进入 乐黛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季羡林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9120.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