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成:完善的市场体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73 次 更新时间:2009-07-02 14:27

进入专题: 创新型国家  

张志成 (进入专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也是一种文明获得世界性地位的根本。创新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社会文化意义和重大历史意义。伟大的中华民族正是因为一个个技术、制度和文化的创新而领先世界,近代也是因为缺乏创新而落后于时代。

一、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道路是世情国情的要求

新中国建立以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任务。在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不高的历史阶段,靠大量投入资源、人力等方式,获得经济的扩张性增长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的必经阶段。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基本建成了配套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顺应时代潮流,打开国门,大力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外来投资和外来技术和大量资源、土地和劳动力的共同拉动下,经济取得了30年的高速成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对于科技、特别是创新对经济的特殊意义认识不足,在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忽视消化吸收,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投入严重不足,停留在以项目带动经济发展,以投入换取产出的初级经济发展阶段。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由于缺乏持续不断的创新成果的支撑,严重依赖于外来技术和创新产品。研究表明,我国50%以上的技术依赖进口,同时,许多关键技术完全掌握在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手里。由此,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抗风险性差,利润率极低。这样的发展方式不足以支撑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也无法使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生态中跃居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逐步完善、技术转移受到种种限制的今天,技术引进尽管可以提高生产力,可以增加GDP,但并不能带来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会使本土企业更加依赖外来技术,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形成强烈的依附型发展模式。在知识和科技方面占据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有固化的潜在危险,穷者益穷,富者恒富的几乎已经成为残酷的现实。在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的今天,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形成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是形成国家核心竞争力,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之策。

二、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是提高创新能力的保障

创新不是技术行为,也不是政府行为,而是市场行为,是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把技术和产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及制度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成果与市场相结合,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克服投资的边际效应递减的制约,增强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的复杂系统行为。可以看出,要想实现这一行为,必须具备有效促进创新的市场机制。原因在于,作为追求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在不需要创新即可获得超额利润的市场上,由于其市场地位、市场优势不取决于创新行为,因此,往往缺乏创新冲动,整个市场就会陷入缺乏创新的局面。同样,如果市场主体可以通过“搭便车”的方式利用别人的创新成果获得超额利润,那么,投入创新的市场主体则会由于额外的创新投入而陷入市场竞争的劣势,这样的市场同样会扼杀创新行为。因此,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保障。

从我国当前情况看,以上两种不良机制仍广泛存在,对创新行为形成了根本性制约。一是资源市场化程度不高,没有反映真实的市场供需关系。利润分配长期向下游产业倾斜,煤炭、电力、石油、水、金属和非金属矿的价格长期偏离正常水平,劳动力成本过低,医疗、养老保险无人负担,污染成本外部化,不仅使中西部地区及劳动阶层享受不到应有的发展成果,也使多数企业长期把赢利点建构在低成本上,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一有价格上涨,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关门,缺乏基本的生命力。二是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创新型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尽管中国已经全面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从法律上保护技术、产品创新和正当竞争的权利,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市场上仍然大量存在假冒产品,盗版仍然屡禁不绝,模仿、冒充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层出不穷,那些投入了新产品开发,投入了创新成本的企业往往又需要投入大量的维权成本,相比那些敢于仿冒的企业来讲,事实上等于增加了投入,减少了收入,企业畏于创新,搭便车的心理普遍存在。同时,全社会普遍缺乏尊重创新者利益的文化,购买盗版、消费假冒名牌的行为广泛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创新资源根本无法实现向创新者集聚,创新行为受到严重制约。

因此,要想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必须从根本制度上下功夫。一是大力促进市场化进程,改门槛制为监管制度。使绝大多数商业领域实现充分竞争,只有竞争才能产生活力,也只有竞争才能使生产要素价格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从而使企业资源进一步投向降低资源消耗,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上来。二是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使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成果能够得到充分保护,使创新能够获得真正的利益,激励全社会和市场主体创新积极性。实现这两个根本转变,必将有效激励全社会转向创新型发展方式。

三、加强产学研结合是当前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并且风险很大。因此,发展中国家提升创新能力非常困难。原因就在于发展中国家科研资源少,而且结构不合理。我国亦是如此。总体而言,我国科研资源并不丰富,同时,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都面临着科研、生产两张皮的现象,同时,教育、科研、基础性研究和国防军工技术研究资源长期无法整合,有限的科研能力并不能转化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新技术的运用能力,也不能转变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科研部门的成果往往束之高阁,而研究人员、研究资源不愿意进入企业。因此,解决好产学研结合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科研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把科研能力转变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水平,实现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目标。

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目标一要使技术研究单位逐步市场化,以市场压力带动科研力量向企业聚集。通过科研院所市场化的进程,逐步是科研院所企业化,甚至内化为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二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切实解决好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特别是要完善专利法所涉及的职务发明制度以及产学研相关知识产权权益分配制度。三要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大学共用的公共技术研究开发平台。通过平台,聚集研究资源、使研究思想、研究课题在平台上实现交叉互动,形成创新成果。四要明确政府投入的公共科研资金的市场导向。要以企业的需求为需求,以企业技术难题为资助和支持的重点,引导科研院所研究方向和企业产品和技术开放方向相结合。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牵涉到一个国家根本制度的改革,也牵涉到各种资源的具体调配,同时也与全社会的文化意识密切相关,是决定一个国家根本发展方向的基础性问题。尽管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方向已经明确,但仍然有需要具体而复杂的问题有待加快解决,只有这些问题切实得到解决,才可能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目标,也才能使我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张志成,湘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进入 张志成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创新型国家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861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