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柱:广播体操能否更具“中国仪态”

——兼谈文化遗产如何进入日常生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24 次 更新时间:2009-06-17 11:56

进入专题: 广播体操   中国仪态  

孙惠柱 (进入专栏)  

现在西方学太极和中国武功的人越来越多,而我们的青少年更多地在学芭蕾舞和跆拳道。我们的文化遗产有没有可能走进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如今全社会都在努力提高公民素质,加强行为规范,如果能让学生从小学点戏曲形体,相信对今后的仪态养成会有深远的意义。这和“京剧进校园”大方向一致,但要求力度更大、影响面更宽,意义也将大得多

自1951年以来,全国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做广播体操,这是中国体育界、教育界的一大创新,对增强国民体质很起了些作用。不少人离开学校后还在做操,哪怕没有广播音乐伴奏。

但是,学龄青少年中对广播操真有兴趣的不多,因为它基本是机械化的肢体动作,不男不女,不中不西,缺乏美感,缺乏文化内涵。当年全国体育总会、教育部、卫生部在设计广播操时,新中国百废待兴,人民的体质是个大问题,设计者只想到健身的功能,没考虑中国文化的特点。但今天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了,能不能把广播体操和我们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戏曲的动作结合起来?

近百年来中国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现代化,主流话语是源自西方的新文化,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认为白话文、新体诗、话剧是代表进步的文化形态,而“旧戏曲”必须接受脱胎换骨的改造。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着市场经济、国际惯例和铺天盖地的西方文化影响,各地兴起了“申遗热”、“国学热”,代表中国传统的“国剧”的身价似乎看涨,可惜现实中城市里戏曲演出的观众并没有增加,青少年多半是送票也不会去看老戏。我们的文化遗产有没有可能走进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中国戏曲演员的训练方法引起越来越多西方导演的兴趣

去年教育部宣布了一个重大举措,要从小学开始教孩子们唱京剧。网上、报上对此议论纷纷。有的不满独尊京剧,有的责怪传统唱段太少。其实,戏曲进校园对于传承中华文化非常重要,但仅仅唱几段曲子是很不够的,从唱入手也未必是最好的办法,从形体入手则可能有效得多。戏曲演员往往坐相、站相、走路的仪态都比较得体,又有中国特色。近几十年来,戏曲的训练方法引起了越来越多西方导演的兴趣,他们看到中国戏曲演员身上有更多美感的积淀,十分羡慕。英国大导演彼得•布鲁克曾下很大功夫到亚洲学习传统表演艺术,他特别欣赏其中的“规训”:

“我们碰到了两个必要条件的冲突:一方面是创作方法的绝对自由,什么都是可能的;另一方面是必要的规训和限制……规训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它可以关上大门,否定自由;也可以构成从日常活动中凝练出来的不可或缺的严格训练。”

相比之下,他甚至觉得享有更多自由的西方孩子的“形体状态太可怕了”,因为他们“太多时间一动不动地坐在电视机前”,而“日本孩子的肢体远比西方孩子成熟。他们两岁就要开始学习坐得平衡端正,两三岁开始经常性地鞠躬,那是一种非常好的体操”。这话有些“东方主义”的浪漫化,但从小接受形体规训的人,长大以后肯定大为得益。我有位十来岁进戏曲学校学戏、后来成为话剧教授的同事,在美国大学排戏时,学生发现他能笔挺地坐两三个小时,简直太“帅”了!他却并没意识到有人在观察他,因为从小受过京剧形体训练,早已把这样的坐功化为了第二天性,很多日常动作都能做得很“挺刮”,而且一点不累。

这就是让布鲁克钦羡的中国特色的仪态的魅力。

若将戏曲动作编成广播操,可弘扬中华民族艺术魅力

现在西方学太极和中国武功的人越来越多,而我们的青少年更多地在学芭蕾舞和跆拳道。如今全社会都在努力提高公民素质,加强行为规范,如果能让学生从小学点戏曲形体,相信对今后的仪态养成会有深远的意义。如果把戏曲动作编成广播操每天做,既避免了对300多戏曲剧种“厚此薄彼”的尴尬,又不必为选什么唱段左右为难;既不必在现已排得很紧的课表中再塞内容,又可以给本来每天要做的广播操注入美感和文化内涵。如果我们请艺术家来主导,用戏曲形体和某些武术元素来改造广播体操,使之成为富有艺术特色的形体规训手段,既能帮助孩子们健身,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使躯体逐渐积淀美的成分。戏曲表演分行当,艺术广播体操最好也根据角色要求分成几种,至少分成男女两大类,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和女孩的优雅气质,帮助矫正当前“电视选秀”带来的“男不男、女不女”的倾向。

以这个设想改造在全国做了近60年的广播体操,可能吗?最近发现了一个成功例子。黎力的博士论文分析了湖北长阳土家族一个极有特色的表演样式的演变:民间的“跳丧”先被艺术家提高为走进剧场的“巴山舞”,后又变成了在广场和操场上跳的“巴山操”,被国家体育总局领导赞为极好的健身活动。“巴山操”进入校园就取代了广播操,这可能是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特色的艺术和体育样式更为宽容,允许突破有关部门对广播操的统一规定。我们倡议的“艺术(国术)性广播体操”也是为了弘扬民族特色,而且是弘扬整个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魅力,这和“京剧进校园”大方向一致,但要求力度更大、影响面更宽,意义也将大得多。文汇报

进入 孙惠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广播体操   中国仪态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811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