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峰:敬悼裘锡圭先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77 次 更新时间:2025-05-15 12:52

进入专题: 裘锡圭  

曹峰  

 

惊闻裘锡圭先生逝世的噩耗,非常震惊,不敢相信。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到裘先生了,但这些年遇到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老师,一定向他们打听裘先生的消息,他们总是说,他老人家虽然视力下降得厉害,但身体不错,脑子很好,还能带博士生,并以口述的形式撰写论文,让我既惊叹又高兴,觉得他老人家肯定会长命百岁的,现在噩耗突然传来,非常意外,也非常心痛。

裘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学者,自己虽然不做古文字的研究,但必须利用古文字的研究成果。裘先生是学界公认极为严谨成就极大的古文字学者,由于他非凡的古文字学造诣,导致他在古代文献、古代历史、古代思想研究上也有独树一帜的极高成就,所以是当今极少数能够打通文史哲的全才。古文字这门曾经的冷门绝学,在今天能有如此庞大的队伍,壮观的成果,与他巨大的影响力有着极大的关系,裘先生才真正称得上是大师级的人物。现在古文字已经成为显学,出土文献研究越来越辉煌,所以真心希望他老人家活得越久越好。可现在大师还是离世了,让人心痛啊!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损失。

我敬佩裘先生,不光是因为他的学问,也是因为他的人品。裘先生学问极好,人却极为低调,一点没有架子。第一次见到他,记得是2000年在日本,我那时候还是个留学生,有幸给他做翻译,主持人给他做介绍时,说到他是全国政协委员,我开玩笑地说,想不到您的官这么大,给我印象极深的是,他突然非常腼腆,好像很不好意思的样子,说那都上头安排的,一点点没有洋洋自得的样子。后来,我曾多次与他通信,每次都能很快得到他的回信。如果是向他求教学问,也会得到他极为认真的讲解,而且上面的字极为优雅,并不因为我是个小人物而马马虎虎。所以,可以想象,他对很多青年学者都是一样的,这虽然耗费了他很多时间精力,但我也相信,很多青年学者正是因为受他人格魅力的感召,才更加认认真真地对待学问。

对于裘先生求学经历、学问方法、学术展望的全面了解,源于一次访谈。受《文史哲》杂志的委托,我和李扬眉女士(现为《文史哲》副主编)一起去他上海的家中采访了他。那时正值隆冬,记得他们家的窗始终开着,我们从北方过去的人,都冻得受不了,我们很担心他身体会吃不消,但没想到他老人家精神矍铄,一点都不受影响,这又让我们非常欣慰。那次的访谈持续了好几个小时,我们提出了不少尖锐的问题,也做好心理准备,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避实就虚,虚与委蛇的。然而他老人家非常坦荡,几乎每个问题都得到了非常深入的回答。访谈底稿形成之后,他说要好好看一看,不要出现有误解的地方。我们估计他会删除一些内容,没有想到,他批阅后的稿子基本上保持了原貌。这让我深深感受到,裘先生是个真正坦荡无私的人,为了学术的发展,他可以毫无保留地知无不言。这次访谈,后来形成了《“古史辩”派、“二重证据法”及其相关问题》一文,发表于《文史哲》2007年4期,对今天学术风气、学术方法、学术格局的变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2000年访问日本的一次演讲中,裘先生发表了关于古典学重建的重要观点,古典学研究今天成为显学,我们不能忘了裘先生的开拓之功,他是较早重视这一概念,并做出深入探讨的学者之一,可见他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人。

裘先生值得敬仰、值得怀念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不是这里能够全面总结的。今晚忽然听到这个消息,不胜痛惜,感慨万端,便信手写下这些文字,以寄托哀思。

请向裘先生家属转达我的哀思。裘锡圭先生千古!

中国人民大学

2025年5月8日

    进入专题: 裘锡圭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6254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评论(0)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