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可爱的老头”谢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256 次 更新时间:2024-08-11 22:55

进入专题: 谢冕  

温儒敏 (进入专栏)  

 

谢老师年轻时当过兵,身体敦实,80多岁还跑步,90多岁腰板还直直的,精神头很好。他宣称“从来不体检”,自然有他的道理,起码是乐观人生,顺其自然。听说最近住过一次医院,很快就痊愈回家,又继续读书、写字、做饭、洗衣,还不时出差做演讲。谢冕特别喜欢和学生没大没小地“打成一片”。他门下的一些学生每年聚会,起个诨名“大饼会”,就是大家一起比赛吃大饼。据说谢冕的食量还超过年轻人。我没有参加过,但很向往。

谢冕在北大的知名度高,新生入学的迎新会上常常会朗诵他的散文诗《永远的校园》:“北大是一片圣地”,“绵延着不熄的火种”,“也是青春时代永远的记忆”……那昂扬的旋律,能让许多北大学子终生难忘。

谢冕是诗人兼诗歌评论家。1955年谢冕考入北大中文系,开始诗歌活动,参与创办学生刊物《红楼》。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我和李宪瑜合作编过一本《北大风》,收集百年来北大学生的诗作,其中就有谢冕的诗歌《向1956年进军》。

谢冕在评论界和文学界声名大振,是因为率先替“朦胧诗”正名。1978年, 同仁杂志《今天》发表一些陌生的人写的陌生的诗歌,有些还张贴到西单街道的屋墙上。我还记得,在北大的“三角地”和小南门的学生宿舍墙上,也常贴有这类诗歌,读来很是惊奇。这些诗歌以特异的艺术语言表达复杂的感觉,似乎要摆脱僵化的套式,进行变革。可是有人批评这种诗歌“古怪” “看不懂”,斥之为“朦胧诗”。这就引起争议。1980年在南宁一次新诗讨论会上就围绕这种诗歌爆发了激烈的论争。会后谢冕回到北京,一气呵成写了三千多字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发表在1980年5月7日《光明日报》上。该文从诗歌史角度评论这一类新异诗歌,充分肯定了“朦胧诗”的创新价值与“合法性”。谢冕用有些激动的语言评说: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个在当时很多人“看不懂”的诗,是一个时代的声音,是全中国人都在寻找的光明,是时代的诗。

谢冕的文章引起更热烈的讨论,有人给他扣上“精神污染”的帽子。事实证明,谢冕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思想解放的“崛起”。本来“朦胧诗”是贬义词,得到谢冕的肯定和众多读者的认可后,赋予新的含义,反而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特有的“命名”,代表“新诗潮”。这个事件已经写到当代文学史上。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祖籍福建福州。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此后一直在北大中文系任教,曾任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诗探索》主编等。1982年起本科生开设“中国新诗研究”“当代诗歌思潮研究”“中国诗歌研究”“中国当代新诗问题”“新诗潮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等课程。1986年,谢冕成为本学科最早获得培养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博士生导师。

“批评家周末”也是谢冕的一个创举。1989年下半年,他在中文系建立了这个周末学术沙龙,在静园五院,每周一次,每次一个讨论话题。先由一人主讲,大家讨论,然后整理成文章发表。参与者是流动的,有学者、作家、老师、学生、进修教师,等等,林庚、金克木、王蒙、刘心武等都曾被邀请过。这种自由宽松的学术探究方式,打破沉寂的氛围,为许多未来的学人与评论家提供了“起点”。谢冕是当代诗歌评论的领军人物,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推动当代诗歌的发展,提携年轻诗人和诗评家。

谢冕还写过许多诗论和诗人论,汇合成集的包括《共和国的星光》《中国现代诗人论》《文学的绿色革命》《地火依然运行》《新世纪的太阳》等。他的评论多在反思五四以来的新诗发展,通过具体的诗人研究,找到新诗生长的内在动力。

谢冕的诗评不同于那种正经八百的论文,在论评诗人诗作时,他总是调动自己的直觉思维与想象力,看作品能否触动自己,有无新鲜的表述。他的理论分析注重引导读者去吟味和评判,其本身就是美文。

91岁的谢冕老师最近出版了一本《觅食记》,小开本,很精致漂亮,托高秀芹送给我一本。其中记述了各地各种食物,如灌肠、卤煮火烧、炒肝、面茶、门钉肉饼、煎饼果子,以及豆汁、焦圈、萨其马、爆肚粉肠、豌豆黄,等等,还有他家乡福建的鱼丸、肉燕、光饼、牡蛎、虾酥等。作者用简洁有趣的语言记述享用每种食物的过程,以及食物的形态、历史、材料、做法等等,连我这样食欲不旺的人读了都津津有味。

进入 温儒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谢冕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419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新京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