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柠:今天应怎样纪念抗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81 次 更新时间:2007-07-10 17:05

进入专题: 抗日战争  

刘柠  

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的日子。再过些时日,我们还会迎来南京大屠杀70周年。所以,对中日两国来说,今年是不折不扣的历史之年。历史之年,我们该如何看待历史,特别是那场在70年前的今天全面拉开战幕,深刻影响了战后历史的发展轨迹、两国国民的历史观及看待对方国家时的情感取向的惨烈的战争?

大体说来,这个问题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诉诸同为历史当事者的彼方的情感、道义及法律责任的诉求;二是返诸求己,把投向对方的视线收回,审视自己怎样面对历史,何以扞卫历史的真实。

前者,我们经历了一个怪圈:无视法西斯主义赖以产生的内在肌理和文化风土,一厢情愿而又机械地把彼邦划分为“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和同样是战争受害者的广大人民。这种两分法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二元对立的逻辑支撑。其有效性在于能把复杂的问题简约化。但是,因导致产生战争机器的社会病灶、文化毒刺没有被清算,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反省殊难期待,从而种下了其历史认识不彻底的外因。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当国民以一种觉醒的权利意识重新审视过去被“代表”了的包括战争善后处理在内的历史问题悬案的时候,他们长期被压抑的权利表达与历史记忆混杂在一起,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于是,受害情结过度发酵,客观上构成对此前所谓两分法的惰性思维的“报应”和反动。这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的战争暴行开始被集中曝光,民间索赔、保钓等对日民族主义的言动明显增多的原因。

大量的对日民族主义诉求,让东邻深感困惑:作为价值多元的战后民主国家,日本并没有像中国“文革”那样的文化断裂。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大致存量相同的历史认识,在父辈可以与中国相安无事,甚至共同酿造过一个“友好”的蜜月,而到了不知战争为何物的年轻一代,却反而出了问题,且问题一再升级呢?一些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问题丧失了思考能力,也丧失了耐心的人,干脆付诸于“你们早干吗去了”的情绪性表达。

公平地看,日人确有对“加害者”的责任认识不足,历史反省深度不够,或把严肃的历史认识问题做政治、外交性考量,权宜色彩过重,动辄摇摆等问题。但与此同时,不能不看到,我们对历史真实的扞卫,一向是诉诸别人有余,返诸求己者寡。

靖国神社一方面是为侵略者招魂的罪恶渊薮,但同时却安放着自1874年台湾出兵以来,日本近现代史上历次对外战争中阵亡者的灵位,甚至包括那些为日本而战的台湾、朝鲜籍佣兵的冤魂,无一遗漏。在每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日)举行的“战殁者追悼会”上,天皇、皇后、首相及全体阁僚与逾6000民众一起缅怀先人,祈祷和平。除此之外,还有广岛、长崎的原爆纪念活动及部分右翼政治势力的靖国参拜。

与之相比,我们没有类似日本“战殁者追悼会”、韩国“光复节”(8月15日)那样的全国性公祭。除了3500万(抗战伤亡人数)、30万(南京大屠杀罹难者数)等过于抽象的概算数字之外,我们拿不出精确到个人的具体伤亡统计,遑论铭记他们的名字。

不仅如此,抗战结束62年,我们迄今还没有一部堪与台湾吴相湘教授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相媲美的、涵盖对敌后和正面两个战场评价的权威抗战史。这不能不说是学界的羞耻。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抗战的最好纪念,莫过于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对于那场战争,我知道多少。

    进入专题: 抗日战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1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