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江 龚嘉琪: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意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692 次 更新时间:2024-03-19 23:54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吴海江   龚嘉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全面概括和总结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义,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意蕴,是学习、阐释和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命题。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推动,其本质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用创新引导和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里的创新,不单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也包含了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方式的创新。新质生产力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特别是需要加快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增长方式,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新质生产力要求构筑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催生新型生产关系,这是由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只有在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时,才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因此,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必须以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实际为出发点,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疏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动各要素顺畅流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形成新质生产力,首先必须聚焦高科技领域,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创设条件。一方面,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在培育经济优势、应对国际经济挑战、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创新,才会有质的突破,从而实现高质量转型。科技创新又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另一方面,创新要聚焦高科技领域,推动原创性和颠覆性创新。原创性创新是科技创新的灵魂,代表着从“零”到“一”的突破。原创性科技创新能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并转化为创新成果。一旦这些创新成果全面铺开就能形成从“一”到“百”的颠覆之力,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抢占关键技术制高点,进而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

其次,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注重核心要素的优化组合。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除了在高科技领域发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之外,还要以系统性思维来创新性配置各核心要素,创造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高效跃升的优质组合方式,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实现良性互动,释放更高经济效能。同时,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意蕴和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属性。这表明,新质生产力不仅与经济效率提升、生产关系革新有关,还涉及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内含着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这是其作为绿色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与传统工业、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等经济发展业态不同的是,绿色产业的价值实现、绿色生产力的培育和形成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基础之上,必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储备周期,需要持续性的投入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基于绿色生产力“长周期”的发展特性,推进绿色生产力加快发展,需要在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经济政策上全面发力,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发展绿色产业链和绿色服务业,构建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体系,为加快绿色生产力发展助力。

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既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成本问题和投入产出比的问题,还需兼顾绿色生产力发展的自然周期问题,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因此,必须优化经济政策工具箱,为绿色发展积聚社会资金,引导全民参与绿色经济建设,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健康生活方式转变。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就其内在逻辑而言,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内驱力,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和价值导向。

新质生产力筑牢高质量发展“地基”。新质生产力对标信息、数字、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它从根本上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能够促使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向战略性、前瞻性、未来性产业倾斜,进而推动经济向强向好向优发展。

新质生产力形塑高质量发展“系统”。由新质生产力驱动的生产关系变革,体现了发展理念的转变,能够进一步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和转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国企增质提效改革等,有助于创造内外畅通、上下联动的制度环境,能够为高质量发展塑造内部相嵌、外部畅通的经济系统。

新质生产力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只有将高标准的生产条件与高质量的劳动力相结合,才能把潜在的创造力量转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新质生产力强调完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提出要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促进人才良性循环。更为重要的是,新质生产力把经济发展导向人的发展,推进生产成果的全民共享,最大限度激发了劳动主体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凝聚全员“合力”。

(作者:吴海江 龚嘉琪,分别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002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19日 11版),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